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全方位引导的过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句名言。“传道”和“授业”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传统的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压制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我们需要从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话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重在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寻找历史人物事件和学生知识的共鸣点
由于现在的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简略,有些内容 或被删除或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书中却写得非常简单,就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这让学生感到很没意思,兴趣全无。如果完全按照着书本内容上课,简单的知识重复他们一定会感到兴味索然,课堂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要在书本中寻找历史的闪光点,深挖历史知识内容,利用编外的知识,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着深刻的认识。比如,咱们四川是三国鼎立时期的蜀国。途径广元,到处都有三国的历史遗迹。学生对文学作品《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事件都有自己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播放的形式,通过地理位置的对比,介绍三国鼎立的历史原因,最后结局的统一进行讨论和总结。从而得出历史的必然和自己的规律。学生熟悉东西才是最好的切入点,通过这样的学习,摆脱枯燥的讲解,从而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教育行为的以人为本。这需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备课和教育
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就是增加考试的分数,这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都是我们无法绕开的事实。然而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因为它缺少真正内在的学习热情,没有热情的学习是没有效率和不能持久的。如果我们放下对分数的追求来研究学生,我们便会发现他们真正内在的学习需要是对未知世界探求的渴望。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有些家长和老师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的压抑。这不仅仅是历史一个学科的问题,也是整个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培养出来的“高才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高分低能。所谓“低能”就是实践能力差、缺少远大的理想和健全人格,甚至少数人道德品质低下。我们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能学而且悦学。很多家长和学生有一个误区,就是,历史学习是靠背的。其实,真正的历史学习学要学生的是理解能力和辨识能力。站立角度的不同理解问题的方法皆有差异;我们从学生的角度。通过学生的视觉逐步的培养他们的辨识能力,这样的历史知识点不是用背诵的方式,而是用通过理解和知识点的补充逐步的进行完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我们要学习的,这样的知识学习才是我们想开发的。例如,唐朝的黄巢农民大起义,我们可以从黄巢的诗文进行入手讲解。“飒飒西风满树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少有抱负,从这一首诗文可以看出他的胸怀气魄,可是,为什么起义的结局又会失败呢?我们通过课外的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黄巢军初入长安城,“整众而行,不剽财货”军纪严明,长安城老百姓沿街道相迎。但是,不久,军士杀人满街,巣不能禁。从而,黄巢军撤退时,民众带队随唐军攻打黄巢。这个,同明末李闯王的起义军又是何等的相似啊。然后我们在得出结论,民心的向背决定着战争的未来,这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开了多大的玩笑。唐朝皇室后代就这样的忘记了祖训。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历史教学课件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历史教学课件运用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进行各种教育,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认识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可以找的靠谱的影视资料,比如,《亮剑》中的消灭日军战地观摩团的那个片段。通过查找历史资料,我们查找到1943年秋王近山将军的韩略村之战案例。通过影视和现实对比。同时伴随着解说,真实再现日本军国主义。企图通过扫荡消灭我抗日武装,达到占领我们中国的目的。同时进行图片讲解日本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以及中国百姓进行细菌实验和对抗战部队进行細菌战的案例。强化学生对八年抗日战争的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
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是想象不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我们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历史教学变得轻松起来。
一、寻找历史人物事件和学生知识的共鸣点
由于现在的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简略,有些内容 或被删除或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书中却写得非常简单,就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这让学生感到很没意思,兴趣全无。如果完全按照着书本内容上课,简单的知识重复他们一定会感到兴味索然,课堂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要在书本中寻找历史的闪光点,深挖历史知识内容,利用编外的知识,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着深刻的认识。比如,咱们四川是三国鼎立时期的蜀国。途径广元,到处都有三国的历史遗迹。学生对文学作品《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事件都有自己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播放的形式,通过地理位置的对比,介绍三国鼎立的历史原因,最后结局的统一进行讨论和总结。从而得出历史的必然和自己的规律。学生熟悉东西才是最好的切入点,通过这样的学习,摆脱枯燥的讲解,从而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教育行为的以人为本。这需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备课和教育
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就是增加考试的分数,这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都是我们无法绕开的事实。然而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因为它缺少真正内在的学习热情,没有热情的学习是没有效率和不能持久的。如果我们放下对分数的追求来研究学生,我们便会发现他们真正内在的学习需要是对未知世界探求的渴望。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有些家长和老师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的压抑。这不仅仅是历史一个学科的问题,也是整个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培养出来的“高才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高分低能。所谓“低能”就是实践能力差、缺少远大的理想和健全人格,甚至少数人道德品质低下。我们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能学而且悦学。很多家长和学生有一个误区,就是,历史学习是靠背的。其实,真正的历史学习学要学生的是理解能力和辨识能力。站立角度的不同理解问题的方法皆有差异;我们从学生的角度。通过学生的视觉逐步的培养他们的辨识能力,这样的历史知识点不是用背诵的方式,而是用通过理解和知识点的补充逐步的进行完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我们要学习的,这样的知识学习才是我们想开发的。例如,唐朝的黄巢农民大起义,我们可以从黄巢的诗文进行入手讲解。“飒飒西风满树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少有抱负,从这一首诗文可以看出他的胸怀气魄,可是,为什么起义的结局又会失败呢?我们通过课外的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黄巢军初入长安城,“整众而行,不剽财货”军纪严明,长安城老百姓沿街道相迎。但是,不久,军士杀人满街,巣不能禁。从而,黄巢军撤退时,民众带队随唐军攻打黄巢。这个,同明末李闯王的起义军又是何等的相似啊。然后我们在得出结论,民心的向背决定着战争的未来,这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开了多大的玩笑。唐朝皇室后代就这样的忘记了祖训。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历史教学课件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历史教学课件运用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进行各种教育,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认识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可以找的靠谱的影视资料,比如,《亮剑》中的消灭日军战地观摩团的那个片段。通过查找历史资料,我们查找到1943年秋王近山将军的韩略村之战案例。通过影视和现实对比。同时伴随着解说,真实再现日本军国主义。企图通过扫荡消灭我抗日武装,达到占领我们中国的目的。同时进行图片讲解日本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以及中国百姓进行细菌实验和对抗战部队进行細菌战的案例。强化学生对八年抗日战争的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
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是想象不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我们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历史教学变得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