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发生兴趣,并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游戏”是一个喜闻乐见的好形式,也最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课程内容的各个领域,结合具体案例,就“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略述管见。通过这些课堂游戏活动,试图把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获得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让学生在玩乐中愉快的学习。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兴趣;音乐游戏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亦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学校和教师要为小学生创造多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兴趣。”(李传银、赵世平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就此而言,活动内容可以包括很多种,其中“游戏”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喜闻乐见的好形式,也最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造游戏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兴趣。游戏,在《汉语大字典》中被解释为“文娱活动的一种”,包括智力游戏(如拼七巧板、猜灯谜、玩魔方)、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抛手绢、跳橡皮筋)等等。而我们认为,“游戏”在小学中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广泛地运用。包括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新课教学、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作业等),游戏可以无处不在;在课程内容的各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游戏也必然可以存在。现就撷其要者,略陈管见。
首先,音乐课的导入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与否,一堂好的课必须有一个好的导入作为前奏。将导入环节融入游戏,可以大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位老师《顽皮的钟》的导入环节就设计成了游戏的形式:上课铃声响起,老师用“魔法棒”随着《都睡着》的音乐,轻点学生的头顶,点到谁谁就慢慢的睡着,渐渐地,所有同学都在老师的“魔法棒”的作用下安静的睡着了,这时闹钟响起来,紧接着各种大钟、小钟也响起来了,教师因势利导的提出问题:“你听到了哪些钟声?他们是怎样叫醒我们的?”紧接着进入了新课的教学环节。这样的导入设计有效的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成功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其次,在新课教学内容中,“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参见《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中,较易形成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认知,其能力处于直观感受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中低年级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在选择和运用上,应注意“感受与欣赏”的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例如,在聆听《大白象》这个作品时,可以先把歌词编成故事,设定情节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营造故事环境。让学生扮演他们自己喜欢的各种动物,按着歌曲的演唱内容适时的出场表演,表演动作自己设计,要求有新意。接下来强调表演要求(听好音乐,跟着节拍,形象地上场)以及纪律要求。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按捺不住表演欲望,兴奋的、踊跃的往前跑,在唱到“摇来一群小猴子和山羊”这一句时,“爬”上来七八只形态各异的“猴子”,学生开心极了。在游戏中聆听了音乐,理解了这首音乐所描述的故事与意境。除此之外,在中、低年级学段,很多欣赏作品都可以设计成学生参与体验的游戏,在此不一一赘述。要言之,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相应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丰富对音乐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再次,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等。其中在歌曲演唱中融入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表现力,把难点简单化。
例如在教学歌曲《踏雪寻梅》中,在“0X XX”这个节奏中,前八分休止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就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前八分休止的学习难点,而且越有趣越好,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致。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轻点下头”“我拍一下脑门”“我拍一下大腿”“我用响板拍一下”,我觉得还是很有创意的,就逐个实施了一遍,效果比一句句教和纠正来得快多了。而且当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实施某个同学提出来的方案时,该同学会显得非常兴奋,这种兴奋的情绪也会带动群体,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难点也会变得简单和快乐。
课程标准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教学重点之一便是认识七个常用音符,掌握它们的唱名与音的高低以及柯尔文手势。(苏教版《教学参考书》)常规教学就是老师教一个音,学生唱一个音,老师演示一个手势,学生学一个手势,然后留时间自己练习。而在新教材里,编写者把这一环节设计成了很有趣的一系列的游戏,如要求学生通过听琴声、看手势,找到头戴相应音符头饰的小朋友。通过听琴声、找手势、唱一唱:在课堂上把全班每七人分成一组围成小圈,这七个人分别代表每一个音符,弹到哪个音,相应的同学就站起来唱,其他人做手势。此类游戏可以设计成很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学会并掌握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识谱。
第四,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创作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儿童打击乐器进课堂是已经非常常见的形式了,让孩子即兴创编或为音乐伴奏,孩子们会非常开心,用打击乐器演奏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春夏秋冬等,对小学生来说都是不难的。如《鸭子拌嘴》的欣赏教学,往往都是老师通过多媒体来播放音乐欣赏的,听听、讲讲再听听。如果我们这样设计:老师依次出示并介绍作品中出现的锣、鼓、双响筒、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再让他们结合课本上的插图,展开想象当时的情景,老师担任故事解说员,学生分成三组,根据老师的故事情节分段、分环节进行设计、演练。也就是说,先让孩子们自己试着用乐器表演这个故事,然后再听听原版音乐是怎样的设计和演奏。学生在演奏环节会很开心的进行集体探讨——怎么玩、如何玩这个乐器。在欣赏作品的环节,学生会听的很认真,也会和自己的创作进行对比。就这样,他们乐器玩的也开心、讨论的也开心、合作的也开心、听的也认真了,在这过程中他们对作品的印象也更加的深刻了,其收效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音樂教学的拓展环节,可以说是一节课重点内容的升华。精彩的拓展环节将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此环节,游戏同样可以融入进去。如在歌唱教学中,学生学会歌曲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轮唱的演唱形式可以在“山谷的回声”游戏里体验并掌握它的演唱方法。也可以设计成“小小音乐擂台赛”等学生喜欢的形式。
让音乐游戏成为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保证,除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教材认真钻研之外,还要做到游戏的组织到位,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怎样让游戏的进行活而不乱、愉快而不松散,组织的过程要讲究方式方法,这些就不展开了。
总之,用心的老师可以无处不在的把游戏设计进各个教学环节中,各个教学内容领域里。通过这些游戏活动,把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舞蹈等结合起来,在获得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玩乐中愉快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李传银,赵世平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汉语大辞典》,2011版
[4]苏教版《教学参考书》三年级音乐上册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兴趣;音乐游戏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亦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学校和教师要为小学生创造多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兴趣。”(李传银、赵世平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就此而言,活动内容可以包括很多种,其中“游戏”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喜闻乐见的好形式,也最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造游戏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兴趣。游戏,在《汉语大字典》中被解释为“文娱活动的一种”,包括智力游戏(如拼七巧板、猜灯谜、玩魔方)、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抛手绢、跳橡皮筋)等等。而我们认为,“游戏”在小学中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广泛地运用。包括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新课教学、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作业等),游戏可以无处不在;在课程内容的各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游戏也必然可以存在。现就撷其要者,略陈管见。
首先,音乐课的导入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与否,一堂好的课必须有一个好的导入作为前奏。将导入环节融入游戏,可以大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位老师《顽皮的钟》的导入环节就设计成了游戏的形式:上课铃声响起,老师用“魔法棒”随着《都睡着》的音乐,轻点学生的头顶,点到谁谁就慢慢的睡着,渐渐地,所有同学都在老师的“魔法棒”的作用下安静的睡着了,这时闹钟响起来,紧接着各种大钟、小钟也响起来了,教师因势利导的提出问题:“你听到了哪些钟声?他们是怎样叫醒我们的?”紧接着进入了新课的教学环节。这样的导入设计有效的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成功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其次,在新课教学内容中,“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参见《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中,较易形成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认知,其能力处于直观感受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中低年级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在选择和运用上,应注意“感受与欣赏”的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例如,在聆听《大白象》这个作品时,可以先把歌词编成故事,设定情节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营造故事环境。让学生扮演他们自己喜欢的各种动物,按着歌曲的演唱内容适时的出场表演,表演动作自己设计,要求有新意。接下来强调表演要求(听好音乐,跟着节拍,形象地上场)以及纪律要求。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按捺不住表演欲望,兴奋的、踊跃的往前跑,在唱到“摇来一群小猴子和山羊”这一句时,“爬”上来七八只形态各异的“猴子”,学生开心极了。在游戏中聆听了音乐,理解了这首音乐所描述的故事与意境。除此之外,在中、低年级学段,很多欣赏作品都可以设计成学生参与体验的游戏,在此不一一赘述。要言之,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相应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丰富对音乐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再次,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等。其中在歌曲演唱中融入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表现力,把难点简单化。
例如在教学歌曲《踏雪寻梅》中,在“0X XX”这个节奏中,前八分休止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就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前八分休止的学习难点,而且越有趣越好,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致。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轻点下头”“我拍一下脑门”“我拍一下大腿”“我用响板拍一下”,我觉得还是很有创意的,就逐个实施了一遍,效果比一句句教和纠正来得快多了。而且当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实施某个同学提出来的方案时,该同学会显得非常兴奋,这种兴奋的情绪也会带动群体,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难点也会变得简单和快乐。
课程标准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教学重点之一便是认识七个常用音符,掌握它们的唱名与音的高低以及柯尔文手势。(苏教版《教学参考书》)常规教学就是老师教一个音,学生唱一个音,老师演示一个手势,学生学一个手势,然后留时间自己练习。而在新教材里,编写者把这一环节设计成了很有趣的一系列的游戏,如要求学生通过听琴声、看手势,找到头戴相应音符头饰的小朋友。通过听琴声、找手势、唱一唱:在课堂上把全班每七人分成一组围成小圈,这七个人分别代表每一个音符,弹到哪个音,相应的同学就站起来唱,其他人做手势。此类游戏可以设计成很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学会并掌握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识谱。
第四,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创作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儿童打击乐器进课堂是已经非常常见的形式了,让孩子即兴创编或为音乐伴奏,孩子们会非常开心,用打击乐器演奏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春夏秋冬等,对小学生来说都是不难的。如《鸭子拌嘴》的欣赏教学,往往都是老师通过多媒体来播放音乐欣赏的,听听、讲讲再听听。如果我们这样设计:老师依次出示并介绍作品中出现的锣、鼓、双响筒、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再让他们结合课本上的插图,展开想象当时的情景,老师担任故事解说员,学生分成三组,根据老师的故事情节分段、分环节进行设计、演练。也就是说,先让孩子们自己试着用乐器表演这个故事,然后再听听原版音乐是怎样的设计和演奏。学生在演奏环节会很开心的进行集体探讨——怎么玩、如何玩这个乐器。在欣赏作品的环节,学生会听的很认真,也会和自己的创作进行对比。就这样,他们乐器玩的也开心、讨论的也开心、合作的也开心、听的也认真了,在这过程中他们对作品的印象也更加的深刻了,其收效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音樂教学的拓展环节,可以说是一节课重点内容的升华。精彩的拓展环节将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此环节,游戏同样可以融入进去。如在歌唱教学中,学生学会歌曲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轮唱的演唱形式可以在“山谷的回声”游戏里体验并掌握它的演唱方法。也可以设计成“小小音乐擂台赛”等学生喜欢的形式。
让音乐游戏成为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保证,除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教材认真钻研之外,还要做到游戏的组织到位,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怎样让游戏的进行活而不乱、愉快而不松散,组织的过程要讲究方式方法,这些就不展开了。
总之,用心的老师可以无处不在的把游戏设计进各个教学环节中,各个教学内容领域里。通过这些游戏活动,把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舞蹈等结合起来,在获得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玩乐中愉快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李传银,赵世平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汉语大辞典》,2011版
[4]苏教版《教学参考书》三年级音乐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