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90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或展开论证。历年高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科学思维是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关键能力。本文中,笔者以“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复习课为例,探索在复习课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课例分析
  (一)分析原因,归纳概括
  科学思维是基于客观事实来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中要求学生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针对生活中的现象设置“分析原因”类型的问题,既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学情分析,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活动一: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单侧光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判断图1情境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并分析原因。
  问题3:把植物横放之后,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分析:以上三个问题都需要学生分析并表述生活中某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已学知识来归纳概括。问题1引入课题;问题2深入分析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通过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主要合成部位、运输和分布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对问题3的分析能引入“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一重难点内容。
  (二)构建模型,解读曲线
  将生物学问题以数学模型的形式来呈现会更加精准与直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推理分析问题,构建模型和分析模型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教学中,“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这一内容就可以用数学模型来展示。
  活动二:请绘出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曲线图,并解读其中各点和线段代表的含义。
  绘出曲线图如图2所示,解读其中各点和线段代表的含义如下:
  AB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B点:在最适生长素浓度下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最好;
  BC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C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CD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案例分析:曲线类数学模型非常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依据,形成信息转换的思维模式,减小知识本身抽象带来的难度。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主构建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模型,然后依次解读各点和线段代表的含义,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两重性的含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三)批判思考,运用提升
  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最终的落脚点是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在生产、生活中,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原理如何运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思维推导的最终目的。对事物的分析评价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设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活动三:小组讨论并评价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某小组为探索“萘乙酸(NAA)促进富贵竹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如下实验:①随机选取五枝富贵竹枝条,编号A、B、C、D、E五组;②将五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表1所示的溶液中,处理1天后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五组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每组枝条的生根数量。实验结果如表1:
  1.该实验方案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
  2.以上实验结果是否表现出NAA作用的两重性?
  3.根据以上结果能否确定NAA促进富贵竹生根的最适浓度?
  案例分析:此实验设计案例的错误涉及缺少对照,缺少重复实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没有预实验导致浓度设置不合理。活动三让学生找出实验设计中的不足,可以帮助他们复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学生也要发散思考和批判思考才能找准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对训练思维能力起到很关键的作用。1、2两个问题是对前面学习的“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应用分析,检验学生在构建模型之后是否能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四:小组讨论并评价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另一小组为探索“萘乙酸(NAA)促进富贵竹生根的最适浓度”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预实验,结果如表2:
  1.以上实验结果是否表现出NAA作用的两重性?
  2.B组和C组平均生根数量相同,是否是实验操作错误导致的?
  3.根据实验结果如何确定最适浓度的范围?
  案例分析:活动四是对活动三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进一步深化。对预实验的评价分析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找准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B组和C组浓度不同,但是作用效果相同,说明其在对应最适浓度的两侧。最终,学生学会找准生长素促进生根最适浓度范围的方法,达到思维的最终目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二、讨论
  在这一课例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事实分析-归纳建模-实践运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从客观事实和现象出发,找到思维的起点,分析现象背后的原理;第二阶段将相关的知识和原理转换成模型,学生在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后,通过模型既深化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信息转换的思维能力;第三阶段学生将相关原理运用于解决问题,回归思维的目的和意义。整节课的三个阶段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模式,在每一个阶段,又分别侧重归纳概括、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阶段与整体协调配合,学生在活动中逐渐能感受和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归纳、综合、深化和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起点较高。为保证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复习课教学中应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述观点的机会,从而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其次,要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不同观点的碰撞才能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最后,是要创设具体的应用情景,避免思维变成空想。
  ◇责任编辑 邱 艳◇
其他文献
一、建立班上学习文库,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运用班上文库教育学生,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运用班上文库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还可以及时赋予教育内容以时代气息;运用班上文库教育学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例如,2018级学生从高二就开始利用《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时事报》分享学习心得,丰富课余生活。一名学生在看完《水污染从小事做起
期刊
教材是学生的学习之本,也是教师教学首先需要研究与讨论的主要内容.我们知道,教材中每一节课的例题与习题设计一定都承载着教学示范功能,是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实践的主要载体,也是体现教学中渗透数学学科培养目标与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对每节课教材配置的例题和习题都应该进行认真研究,以学生的具体学情为基石,借助这些题目为学生学习、应用新知搭建认知“小阶梯”,让他们快乐地学习、积极地获取.在
期刊
小年刚过,村子里的年味就骤然淡了下来。可年的味道,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却很难消散,稀稀落落的鞭炮声,依旧在空落的街道回响。  晚饭刚过,暮色低沉,目光所及,是熟悉的关山,在暮色里只能见浓墨一笔,镂空出树的形状。山脚的旷野,却镂空也没有,只是纯净的一片黑色,偶尔闪过一束光,由远及近,最后消散在夜空。  那是举灯夜行的人。  而家里,灯火通明。祭祖的香案依旧陈列在墙边,蜡烛的火苗烧得正旺,青香的白烟,袅袅
期刊
谈起“仿写”这一话题,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而著名作家莫言更是建议,写作应从模仿开始。这样看来,仿写确实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仿写”这一训练专题时,该如何操作,才能让学生真正出新作,从而在考场上绝尘而去?今天,我们就依据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会仿写”这一专题训练,对仿写教学步骤和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仿写教学的
期刊
课题: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但该内容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环节,是学好化学非常有用的工具,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对学生后面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能加深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深层理解,降低酸碱盐化合物知识的学习难度等。笔者十分重视化合价概念理解过程的教学,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典型化合物的形成,知道元素化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能真正彰显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孙绍振说:“文本解读与写作脱离,两者成为‘油’与‘水’的关系。”课堂阅读重在理解,忽视运用;写作训练以运用为主,理解为辅。要让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以读促写”
期刊
教育中,教师会用各种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奖励一方面发挥着它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奖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奖励的心理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设计了名为“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揭示了奖励的心理机制。他在箱里放一只饥饿的白鼠,当白鼠按到杠杆时,装置便投下一粒食物。白鼠很快学会了通过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方法,而且按压速度越来越快。白鼠形成了操作
期刊
基于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学课题学习这一内容逐步融入实际教学中,同时也通过实践论的方式展示了数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中的七个课题进行了学习与研究,启发其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这里,笔者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题学习中的造桥选址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挖掘其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使学
期刊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式工具,能将人脑内部的知识结构进行视觉化呈现,将放射性思维图式化,并记录人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广泛运用于中学英语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绘制多样化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发散源是发散性思维的起始点,是思维框架的中心。准确地锁定发散源,可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上更为轻松迅捷,也使文章的阅读更具逻辑感,使学生在整个英语阅读过程更为愉悦。鉴于此,本文以2019年人教版英语新教
期刊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也有人说“成功乃成功之母”,笔者认为“成长乃成功之母”。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绘制自己人生历程的成长曲线,成长是长期的、连续的、不断延展的。成功是短暂的、离散的、瞬间的,是成长曲线上的一个个点。它是由曲线生长出来的,也将延续出后续无数个点,是曲线上亮丽而又普通的点。但凡有追求的人,都想早日成功,殊不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一、健康的成长从孩提开始  刚刚出生的婴儿开始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