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由平等的自由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三部分构成.其中,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在正义原则体系中地位独特.一方面,机会平等的本质在于否定制度排斥而要求社会体系向所有人开放,它势必遵守完全平等的要求而趋向平等的自由原则,然而,此时的平等却是"形式的平等";另一方面,因追求"公平的"实质正义理念,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的作用与差别原则趋同,进而滑向差别原则,但此时的平等是"实质的不平等".这种两难处境在于权力和机会受"平等"和"应得"两种规范原则的约束,规范原则的对立使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陷入两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由平等的自由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三部分构成.其中,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在正义原则体系中地位独特.一方面,机会平等的本质在于否定制度排斥而要求社会体系向所有人开放,它势必遵守完全平等的要求而趋向平等的自由原则,然而,此时的平等却是"形式的平等";另一方面,因追求"公平的"实质正义理念,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的作用与差别原则趋同,进而滑向差别原则,但此时的平等是"实质的不平等".这种两难处境在于权力和机会受"平等"和"应得"两种规范原则的约束,规范原则的对立使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陷入两种理论框架和理论逻辑构成的解释张力中.
其他文献
"合宜行为"概念在斯多亚派的伦理学以及西方伦理思想史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依据斯多亚派的"自然"与"属己之爱"的概念,在广义上将"合宜行为"界定为"符合自然/本性的行为";其次,依据他们对善/恶、中性事物的界定,指出广义的合宜行为又可以区分为狭义的"合宜行为"与"完美行为/正确行为".通过对合宜行为的讨论,斯多亚派反对在日常生活中将健康与财富等视为善或人生目的,同时也反对完全抛弃健康与财富等的犬儒作风,而是建议我们以一种宁静的态度对待世事无常,并在理性处理中性事物的过程中,追求美德的卓越与幸福.
随着对移情的跨学科的深入研究,移情概念本身在当代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对不同定义方式的梳理,根据对情绪要素和认知要素的不同要求,归纳出了广义的移情概念和狭义的移情概念.从亚里士多德式的美德概念来看,狭义的移情虽然有助于美德的培养,但是鉴于它在概念上并不蕴含对美德来说是构成性的规范性要求,因此狭义的移情本身并不适于被看作是一种美德.而且,试图把对他人关切的移情理解为美德的尝试也是存在问题的.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等文本中提到了几种特别的生存方式,并将它们看作存在之真理发生的方式,但对它们大多未加明确解释,因而其含义不明.从海德格尔中后期提出的"真理的发生作为斗争和争执"出发,系统地探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真理发生的这五种方式以及与此对应的五种实际生存样式,可揭示出它们的真实含义.同时,由于真理的发生需要"此"作为居有的发生之所和敞开之地,而此-在是人之存在的本真状态,因此这五种方式是出自存在之真理的人的本真生存样式.这是海德格尔随着对存在理解的拓宽和加深,对《存在与时间》未及展开的本真
在中晚期海德格尔现象学中,爱(Liebe)并没有缺席.关于《斐德罗篇》中爱欲(erōs)观念的现象学阐释,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这种阐释十分复杂.一方面,经由对柏拉图爱欲观念
近代许多思想家以传统思想资源来对接、理解和阐释权利思想.严复用“直”来对译“rights”;梁启超率先揭示“义者我也”这一传统训诂所蕴合的权利观念;刘师培从“义”之“勿
康德的"敬重"概念在学术界争议较大.这些争论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这一概念不仅涉及诸多对象,而且其自身还包含一个三层次的先验结构:即对他人的敬重是以对法则的敬重为前提的;对法则的敬重是以对人格理念的敬重为前提的;对人格理念的敬重是以审美判断中的崇高感为前提的.由于敬重在各层次上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康德在表述时变化较多,这也给我们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通过逐一剖析敬重概念的三个层次,这些表面上的冲突可以得到化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懂弄通做实并长期坚持
随着智能机器的自主性越来越强,艾伦等哲学家提出人工道德能动性的构想,目的是让机器成为道德行动者.然而,这种构想引发了众多哲学家的反驳.这些反驳可以概括为三大进路:以约翰逊为代表的无自由反驳、以知璨·赫为代表的无责任反驳和以斯塔尔为代表的无意义反驳.从表面上看,三大反驳进路都是从人类的道德能动性出发,通过人机在道德性上的本质差异,进而否定机器拥有道德能动性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都根源于道德上的有机观点,即认为无机物的组织系统拥有道德能动性是不可想象的.尽管对人工道德能动性的反驳有某种破坏作用,但它却
本文致力于在"先验演绎"的框架内探讨康德关于经验对象构造的思想.在康德看来,经验对象既不是物自身,也不是单纯的心灵状态,而是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表象出来的对象.经验对象的构造过程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知性凭借范畴构造出作为形式结构的先验对象,这是任何对象得以可能的逻辑前提;其次,想象力发挥着沟通感性与知性的中介作用,它能在杂多材料的综合中执行知性的规范性要求,从而将经验性直观归摄到客体概念之下;再次,感性提供现象,知性提供先验对象,想象力结合二者,经验对象的构造呈现出三重主体依赖性.经验得以可能的条件同时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精辟阐述和透彻阐释.这些重要论述,以如何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主题,以阐释和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关联为主轴,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理性认知,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共同体思想、"两个决不会"原理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以独创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