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昌硕艺术最明显的特征是创新融合在绘画上,他以诗文、书法、篆刻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擅长写意花卉,形成富有金石味的大写意独特画风。
吴昌硕对石情有独钟。他早年自称仓石、苍石,借巨石吐心声。其有许多以石为题材的画作,如梅石、菊石、松石等,其中《乱石山松图》(1894)、《苍石圖》(1896)和吴昌硕纪念馆藏《独松关》图轴,是吴昌硕以“松石”为主题的山水画代表。
《独松关》为吴昌硕1 895年所作,水墨纸本,绫裱。
图中左下角以水墨淋漓作一巨大的石头矗立—边,翘首以待,右下角—棵道劲松树沿石而长,呈倚靠之势。右上题款云: “吾邑独松关有此高旷之气,人谓昌硕拟雪个,则失之矣。光绪乙未四月初吉。”题款钤白文印“吴昌石”、朱文印“俊卿”。该图尺寸长为127.5厘米,宽为59厘米。
此作品是吴昌硕传世不多的几幅山水画之一。“吴昌硕的山水画正是由画松画石而来,以作松石之法来画山水是其绘画的特点之一。”(丁羲元《吴昌硕》)。50岁左右,吴昌硕在学习古人、广收博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其山水作品朴茂自然、寄情寓意,诗书画印开始形成融合之势。在这幅《独松关》图轴中,用笔上是较典型的以书入画。图中用古篆笔法写出的枝干,倔强丫槎;用草隶笔法写出的巨石,浑厚苍劲;用草书笔法勾出的松针,倔强坚挺。松为主题,石为客体,相互烘托,相映成趣。纵观全图,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吴昌硕作画时的痛快淋漓。
独松关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抵御北方敌兵的重要关隘,在今浙江省安吉县境内,南与杭州市余杭区交界,北距城关递铺镇8公里。独松关雄踞独松岭上,十分险峻。关旁原有一棵千年古松,关以松名,故日“独松关”。明代诗人凌说《独松冬秀》诗云:“撞破关门山势开,树头云起唤龙来。擎天老干高干丈,傲雪贞标压众材。岁久根节坚作玉,风生岩壑响成雷。苍颜不改浑依旧,万古相期竹与梅。”历史上,独松关与位于余杭境内的幽岭关、百丈关合称“独松三关”,是南宋京城临安北侧的主要屏障,只要守住了独松关,也就挡住了杭州北来的兵患。
吴昌硕以家乡的“独松关”为题,以墨笔写松石,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从题款“吾邑独松关有此高旷之气,人谓昌硕拟雪个,则失之矣”则可看出吴昌硕作画的艺术主张,点出了吴昌硕早期学习八大山人,又有意识超越于八大山人的地方。在绘画创作理念上,吴昌硕极力主张气势,他常说:“作画时须凭—股气。”其《缶庐别存为诺上人画荷赋长句》云:“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提到“气”,他的气,除个人的气质、秉性和民族气质、时代气息外,还包括对事物认识的一种精神。他说:“山是古时山,水是古时水。山水绕精神,画岂在貌似。—占今山水的面貌都是相同的,但古今相同的山水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这在画面布局、用笔等方面显得最为突出,不论横幅、竖幅,常用对角倾斜之势。这幅《独松关》也是,左下松石与右上题款,以气取势,因势传神,横涂竖抹,苍劲雄浑,貌拙气酣,以极简练的笔墨表现出深邃的意境。吴昌硕生活在清末民初,少年流浪,中年艰辛,壮年官场失意,目睹国家被侵略、瓜分以及人民生灵涂炭的现实,凡此种种,在他的胸中郁积了强烈的愤慨和不平之气。但他个人又无能为力,只有通过作品宣泄。从年代可以推算,此幅作品作于他参加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的入侵,战争的失利,在激愤之余,他多么希望当时的中国一如当年的独松关,险峻,易守难攻,面对强寇,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巨大的石,刚劲的松,传达了一种高旷的豪迈之气,写画,既是宣泄,又是—种寄托。
如今千年古松早已不复存在,而关隘亦多次重修而不复当年面貌。此幅《独松关》重现古松挺拔雄姿,一石一松,以石为关,孤傲屹立于天地之间。松为栋梁之材,坚强不屈,石有坚韧、担当之质,两者均可象征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好好继承和发扬。
吴昌硕对石情有独钟。他早年自称仓石、苍石,借巨石吐心声。其有许多以石为题材的画作,如梅石、菊石、松石等,其中《乱石山松图》(1894)、《苍石圖》(1896)和吴昌硕纪念馆藏《独松关》图轴,是吴昌硕以“松石”为主题的山水画代表。
《独松关》为吴昌硕1 895年所作,水墨纸本,绫裱。
图中左下角以水墨淋漓作一巨大的石头矗立—边,翘首以待,右下角—棵道劲松树沿石而长,呈倚靠之势。右上题款云: “吾邑独松关有此高旷之气,人谓昌硕拟雪个,则失之矣。光绪乙未四月初吉。”题款钤白文印“吴昌石”、朱文印“俊卿”。该图尺寸长为127.5厘米,宽为59厘米。
此作品是吴昌硕传世不多的几幅山水画之一。“吴昌硕的山水画正是由画松画石而来,以作松石之法来画山水是其绘画的特点之一。”(丁羲元《吴昌硕》)。50岁左右,吴昌硕在学习古人、广收博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其山水作品朴茂自然、寄情寓意,诗书画印开始形成融合之势。在这幅《独松关》图轴中,用笔上是较典型的以书入画。图中用古篆笔法写出的枝干,倔强丫槎;用草隶笔法写出的巨石,浑厚苍劲;用草书笔法勾出的松针,倔强坚挺。松为主题,石为客体,相互烘托,相映成趣。纵观全图,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吴昌硕作画时的痛快淋漓。
独松关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抵御北方敌兵的重要关隘,在今浙江省安吉县境内,南与杭州市余杭区交界,北距城关递铺镇8公里。独松关雄踞独松岭上,十分险峻。关旁原有一棵千年古松,关以松名,故日“独松关”。明代诗人凌说《独松冬秀》诗云:“撞破关门山势开,树头云起唤龙来。擎天老干高干丈,傲雪贞标压众材。岁久根节坚作玉,风生岩壑响成雷。苍颜不改浑依旧,万古相期竹与梅。”历史上,独松关与位于余杭境内的幽岭关、百丈关合称“独松三关”,是南宋京城临安北侧的主要屏障,只要守住了独松关,也就挡住了杭州北来的兵患。
吴昌硕以家乡的“独松关”为题,以墨笔写松石,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从题款“吾邑独松关有此高旷之气,人谓昌硕拟雪个,则失之矣”则可看出吴昌硕作画的艺术主张,点出了吴昌硕早期学习八大山人,又有意识超越于八大山人的地方。在绘画创作理念上,吴昌硕极力主张气势,他常说:“作画时须凭—股气。”其《缶庐别存为诺上人画荷赋长句》云:“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提到“气”,他的气,除个人的气质、秉性和民族气质、时代气息外,还包括对事物认识的一种精神。他说:“山是古时山,水是古时水。山水绕精神,画岂在貌似。—占今山水的面貌都是相同的,但古今相同的山水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这在画面布局、用笔等方面显得最为突出,不论横幅、竖幅,常用对角倾斜之势。这幅《独松关》也是,左下松石与右上题款,以气取势,因势传神,横涂竖抹,苍劲雄浑,貌拙气酣,以极简练的笔墨表现出深邃的意境。吴昌硕生活在清末民初,少年流浪,中年艰辛,壮年官场失意,目睹国家被侵略、瓜分以及人民生灵涂炭的现实,凡此种种,在他的胸中郁积了强烈的愤慨和不平之气。但他个人又无能为力,只有通过作品宣泄。从年代可以推算,此幅作品作于他参加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的入侵,战争的失利,在激愤之余,他多么希望当时的中国一如当年的独松关,险峻,易守难攻,面对强寇,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巨大的石,刚劲的松,传达了一种高旷的豪迈之气,写画,既是宣泄,又是—种寄托。
如今千年古松早已不复存在,而关隘亦多次重修而不复当年面貌。此幅《独松关》重现古松挺拔雄姿,一石一松,以石为关,孤傲屹立于天地之间。松为栋梁之材,坚强不屈,石有坚韧、担当之质,两者均可象征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好好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