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紫炉生雅韵,安和祝福暖人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olan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陶艺是我国优秀的民间手工艺,其制作技艺已被纳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先人留下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而难能可贵的是紫砂陶艺时至今日依旧活跃在艺术舞台。长盛不衰。说起紫砂陶。不得不提紫砂壶这一优秀的艺术载体。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紫砂壶艺不断传承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姿态。延续着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由于全手工创作原因,每一把紫砂壶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它们又或多或少地延续着传统的影子,同时融入了创作者自身的思维和情感,因而紫砂壶从来都不失创新意蕴。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其充分融入文化、习俗等内容,将艺术与文化完美地综合于一体。“祥云紫炉壶”(见图1)便是以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为主题而展开艺术塑造的,温润的胎质、圆洁的香炉造型、和美的祥云纹饰,无不流露出安和美好的祥瑞气息
  1 古香炉形态,圆洁温雅透安逸
  古代文人雅士素爱燃香闭目养神,思考学问,因而香炉便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它亦代表了一种安和宁静、淡泊明志的精神氛围。在紫砂壶经典器型中。以香炉为原型的不胜枚举,各呈其态,意境悠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灵魂感悟。“祥云紫炉壶”亦是以古香炉的形态为原型而进行再创造的,重点优化了其饱满、丰润、圆洁的形态,透露着安逸的情感气息。该壶主体造型为圆形。大气浑厚、壶韵饱满、色调沉稳。壶身呈扁圆鼓状,张力较大,珠圆玉润、骨肉亭匀,伴着红润的胎质光泽,流淌出安定、古朴的气息;三弯壶嘴蓄势待发,优雅从容;环形壶把转折流畅,尽显圆润本色;壶底三足鼎立,托起整个壶体,小巧却不失力度,使整把壶的重心上移。凸显出一种轻盈、温馨的韵味。整壶造型以流畅的曲线和弧度组构而成。每一个方向都自然顺滑,毫无凝涩之感,精、气、神俱佳。壶身圆洁、素面朝天,将圆器造型的特质充分表现了出来,透露着圆融情愫,人文意蕴丰富,而这样的造型设计无疑传递出温雅安逸的寓意,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
  2 祥云纹装饰,流转生动寓祥和
  在古人心目中,自然界的云是吉祥和高升的象征。是上天的造物,中国先民崇拜天文,视山河万物为神灵,其中更有“云神司雨”的远古传说,于是云逐渐作为图腾寄托了人们追求祥和生活的愿望,祥云纹装饰也由此产生。“祥云紫炉壶”顾名思义运用到了祥云这一元素,具体则表现在壶面的装饰图案上,以堆贴花的装饰手法将祥云图案均匀地布置在盖顶中央,四朵祥云大小风格一致,以壶钮为中心,对称和谐,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和象征意义,曼妙云气,引人遐思。与此同时。它所流露的祥和内蕴带给人们温暖亲切的感受,寄托无限情怀。
  3 吉文化元素,融入壶韵寄情怀
  吉祥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华文化里的吉祥观念无处不在,是表达美好愿望的统称。这一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通常以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载体予以表达。虽然以吉祥文化为艺术题材的紫砂壶艺作品不胜枚举,但根植于本土民俗观念、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吉祥文化,一直是人们追求幸福、美好、平安等的象征,所以时至今日依然深受壶人创作所钟爱。“祥云紫炉壶”无疑由内而外寄托着祥和祝福的情怀,是吉祥文化元素实质化的最鲜明体现,其圆润饱满的壶型彰显着中庸包容的平和心境,素面朝天的胎质特征寓意清新雅致的生活状态,精致细腻的祥云装饰将祥和美好的情怀充分传达出来,凸显出了作品主旨。
  4 总结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既是一种审美的载体。同时又适应于对象、结构、功能等多方面的实用要求。在方圆之间思忖精微。祥云紫炉生雅韵,安和祝福暖人心,“祥云紫炉壶”源于传统却又不拘泥于传统。充分发挥出了祥和的意韵,真正达到了艺术作品形象与情感文化的充分融合与统一。
其他文献
梅迄今已有逾三千年的栽培史,从古至今始终是文人吟咏不绝的主题。古有位列唐宋八大家的北宋王安石《梅花》五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今有当代著名词作家阎肃《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它冰肌玉骨,凌寒留香为世人所敬重,也由衷地引发了笔者创作梅题材的“咏梅壶”(见图1)的热情。现以“咏梅壶”为例,细述其
期刊
紫砂壶艺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除了紫砂壶造型的原因外,还跟其绝佳的宜茶特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其与多种元素相融合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当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开始喝茶以后,茶文化就免不了开始融合其它文化,而在古代人匮乏的精神生活中,宗教文化无疑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禅宗是佛教流入我国后本土化的一支。其教义较为温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紫砂壶恰恰因为茶禅一味而融入了禅文化。古
期刊
摘 要 壶艺设计犹如排兵布阵,需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出奇招、运奇谋,方能出奇制胜。道以器生,器以载道,“孙子兵法系列茶具”以兵之道寓于壶之道,将外观设计为竹简造型,结合文房四宝、戈戟虎符诸多元素,以壶艺的形式对《孙子兵法》的用兵之道和唯物辩证的哲理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又运用“形神兼备”的美学理念进行了艺术处理,使作品在形态上不失新颖的同时,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及神韵。  关键词 孙子兵法系
期刊
摘要 紫砂壶的制作就工艺而言,“思于实、作于细”是制作过程的显著特征。本文抛开技术必要性的前提,以“民间话语”系列作品为例,阐述了紫砂壶文化内涵表达方式,同时从探究文化内涵的角度为紫砂壶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 生活;文化;特性;体验;价值  紫砂壶是一种无形情绪的产物,一种文化默契的定型。“民间话语”系列作品外形朴素,但内涵饱满。作为一种表达形式,这些作品在最初强调的是生活,一个明显的特
期刊
编者按:2014年4月26~27日,全国古陶瓷研讨会在宜兴召开。与会期间,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宜兴市均陶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均陶研究所所长方卫明盛情地接待了他们。热情洋溢地向古陶专家们介绍了古、今宜兴均陶的历史和历代的“宜均”陈列品,引起了100多位专家极大的赞赏。事后。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王莉英研究员十分谦逊地向方大
期刊
正值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诞辰100周年,政府及相关部门、紫砂界、文艺界等社会各界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社会化自媒体等方式缅怀顾老遗风,追慕大师风范。无论是影视作品电影《顾景舟》,还是文学著作《布衣壶宗·顾景舟传》;无论是“顾景舟艺术馆”开馆。还是各地举办紫砂展览活动;无论是“景舟传人”通过壶艺传承,还是紫砂界艺术家们锐意创作。都是在围绕手工技艺传承、文化艺术传播、人文精神传递主题思路,将属于
期刊
紫砂陶刻装饰,俗称“刻字”。是紫砂作品装饰手法之一。最早的紫砂陶刻装饰是以竹片为刀进行题款,作为一种记号存在;后来通过特制的陶刻刻刀在紫砂生坯上进行书法、绘画、印章等方式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具有文人气息的创作手法,并成为紫砂文化艺术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紫砂陶刻的题材与内容异彩纷呈。图腾符号、山水云天、菜蔬瓜果、花鸟鱼虫、诗词名句等以紫砂为载体,既要切壶、切题、切意,又要遵循传统书法、绘画技法并结合
期刊
摘要 紫砂壶艺术作品占据着中华艺术的重要地位,也成为了中华陶瓷艺术的瑰宝。紫砂壶独有的自然美感、精湛的工艺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愈来愈为大众所接受。  关键词 紫砂高山流水壶;艺术文化;自然美  纵观宜兴紫砂壶艺术文化数百年的发展史,历代壶艺前辈们潜心艺术追求、耕耘积累,加之文人墨客参与其中,摸索出了一整套的手工制作技艺,利用独一无二的紫砂泥料,以自然界为客观对象,巧妙构思,进而制作成紫砂壶艺作品。
期刊
宜兴紫砂壶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等于一身,凭借其独特的质地、别致的造型、素雅的装饰、丰富的内涵、高雅的意境享誉海内外。它巧妙地将绘画、书法、金石等多种艺术方式通过紫砂壶这个载体来得以呈现。更将玉文化、茶文化和禅文化等不同传统文化与紫砂文化更好地融合到一起,使其更绽异彩。  紫砂壶虽造型各类,但万变不离其宗,可分为三大经典器型:光器、花器与筋纹器。方器是光器中独特的造型结构之一。古拙稳重、棱角藏锋
期刊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几百年来的紫砂艺术,无论是优雅的线条、端庄的造型还是精巧的技艺,勾勒的回转间无处不将自然气息凝聚于紫砂艺术里。紫砂艺人是发现自然、取材于自然的一把好手,即使是光影下的紫砂泥,在他指尖的旋转下依旧能嗅到自然的芬芳。艺术源于自然,生机勃勃的自然界对紫砂壶的历史发展、轨迹演变、造型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