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缺失是我国当前教育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学校管理实践出发,就如何构建人文校园,提高师生生活质量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人文校园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為本”,其重点在于管理者树立科学合理、充满人性关怀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教师文化;课堂文化;校园文化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站在生命教育的高度认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生命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生涯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载体,学校生活是学生生命旅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校的成功案例表明,教学管理应基于管理者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凭借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来引导、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校管理的人文化、民主化、科学化,能让每一位教师都释放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一、以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树立人文管理思想
虽然教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在方式表达、内容呈现、达成途径方面可能很不一致,但其衡量角度却是统一的。师生校园生活质量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和成就感。近年来,我校树立了“双主体”观念,即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以教师为本”,引领教师成长与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倡导“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目中有人,刚柔相济
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这个“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教育受体是学生,教育实施靠教师,学生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开展有目标、有次序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和学生这两种“人”在教学活动中是不可偏废的。
“有人”指学校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围绕“人”的需要和发展制订的。教育管理要刚柔相济,要将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规范等刚性制度建设,还要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要通过情感的渗入调动人的能动性,促进师生的自我完善。
2. 尊重人格,凝聚情感
尊重包括鼓励和信任。校长尊重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学校之间互相尊重。讲尊重,主要是发扬师生的主人翁精神,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学创新,尊重师生的人格。讲宽容,则是善待犯错的人,有不同意见的人,形成宽松的环境和民主的气氛,才能让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3. 注重文化,关爱他人
儒家思想认为“仁者爱人”。思想是行动的指引,行动是思想的诠释。“关爱他人”就是指管理人员要爱学生、爱教师、爱同事、爱周围所有的人,对他们的需要感同身受,在管理工作中要惜才、用才。
二、以实现平等对话为着眼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教学作风
教师文化是一种特质文化,是贯彻育人工作过程中的主导文化。
1. 深入课堂,平等对话
过去学校领导听课,教师往往提心吊胆,害怕有所闪失,受到领导的批评指责,心理压力较大。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调研,要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营造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教师要“蹲下来”了解学生,学会倾听,因材施教。
2. 深入家庭,体贴关怀
管理无情人有情。人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行为背后都可能有精彩的故事,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尽可能关注师生的每一个细节,不仅是学校里的、教学上的,还包括课外的、生活上的。往往学习生活上顺心,教师和学生才会有教与学的安心。
于是学校提出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的口号,建立了“校长家访制”。学校规定每一学年到每位青年教师家探访一次,了解教师家庭成员及生活、身体状况,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
另外,每逢教师生病住院,学校领导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每逢教师生日,学校会给每位教师送生日蛋糕和鲜花以示祝贺;每逢青年教师结婚,学校都会在广播站点歌祝贺,使全体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对于学生,学校设周五为“校访日”,同时提倡与督促教师做家访,建立联系平台,努力使家校沟通渠道多样、畅通,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形成家校合力。
3. 广纳百川,开合有度
治校要广开言路,包融百家。蔡元培管理北大的史实值得借鉴。只有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才能改变以往“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民主的教学管理机制。因而,学校必须广开言路,建立民主协商的对话制度,让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管理中来,学校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校逐步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增强了各项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尤其是财务管理透明度;逐步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学校重大决策、重要规章制度均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逐步完善了民主评议校长制度,每学年学校领导要向全体教职工述职,并由全体教职工评议。课堂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开发自主课堂,这些制度的实施,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师生合力。
三、以搭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反思交流平台为侧重点,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制度化建设既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又能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文关怀。这是因为,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价值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生命理念得以升华的突破口。教师的成长归根结底要通过学生的成长来实现,促成师生的成长,也就等于把握住了教育的根。
1.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生命的活动,教学过程的精彩就是师生生命过程的精彩,应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毛附丽在皮上,思想落实在活动中。学校主张多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经常组织观摩课、汇报课、公开课、竞赛课、尝试课、微型课等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听课、评课、说课、拟课等活动的开展,既能把师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上来,又可以使师生体验到成就感。 3. 实施教师培养工程
在教师的培养上,学校相信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在教师的培养上,我们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对不同层面、不同起点、不同水平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
在教师的培养上,学校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新调入、新分配的教师采取“师徒带教”的办法,要求徒弟听师傅的课,之后再上课;师傅定期听徒弟的课,指导徒弟。
把青年教师中要求上进、发展潜力大的吸收到“教苑新葩”工程中,尽可能给他们创造条件、机会,鼓励他们“冒尖”。对校内“冒尖”的教师,学校想方设法把他们推出去,把他们培养成市级骨干教师。
近年来,受到教育资源调整的影响,我校近20位教师调入城镇学校,大部分成为新调入学校的骨干力量。而我校还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与我校重视教师培养有密切关系。
四、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学支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唯有浓厚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校的生命得以固化和传承。因此,创设良好、和谐、规范、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应提高到和教学活动并举的位置上来。
1. 创设生命化的校园环境
环境育人,無声胜有声。独特的校园文化会影响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如包容开放成就了北大。校园文化已经化作看不见的生命,与师生共同成长。它不只表现在环境美化、绿化、净化上,还表现在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上,在他们举手投足、一笑一颦之间,都能反映学校的风貌。要立志培育生命化校园,以校园的生命影响人的生命,以人的活力激发校园的活力。
2. 创造精神和谐的校园
精神和谐首先在于办学的理念和时代的需要相结合。百年树人,顺时而动。教育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学校理应把科学前沿知识与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培养走在时代前列的精英人才。
精神和谐其次在于管理方式和师生需要相结合。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校为师生努力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爱,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关怀与鼓励。“只有差异、没有差(师)生”及“阳光屋”工程等活动的开展,要求学校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懂得尊重,学会欣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在不懈的努力下重铸教育辉煌,构建人文校园,提高师生生活质量,这是通向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颢.彰显教师个性:学校管理的新理念[J].人民教育,2002(5).
[2]牛冬梅.校长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相生互动[J].人民教育,2004(2).
[3]张丽娟,王宝状.论校长文化的结构与作用[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5(8).
[4]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丁柏铨,胡治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3.
关键词:教师文化;课堂文化;校园文化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站在生命教育的高度认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生命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生涯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载体,学校生活是学生生命旅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校的成功案例表明,教学管理应基于管理者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凭借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来引导、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校管理的人文化、民主化、科学化,能让每一位教师都释放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一、以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树立人文管理思想
虽然教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在方式表达、内容呈现、达成途径方面可能很不一致,但其衡量角度却是统一的。师生校园生活质量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和成就感。近年来,我校树立了“双主体”观念,即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以教师为本”,引领教师成长与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倡导“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目中有人,刚柔相济
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这个“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教育受体是学生,教育实施靠教师,学生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开展有目标、有次序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和学生这两种“人”在教学活动中是不可偏废的。
“有人”指学校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围绕“人”的需要和发展制订的。教育管理要刚柔相济,要将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规范等刚性制度建设,还要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要通过情感的渗入调动人的能动性,促进师生的自我完善。
2. 尊重人格,凝聚情感
尊重包括鼓励和信任。校长尊重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学校之间互相尊重。讲尊重,主要是发扬师生的主人翁精神,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学创新,尊重师生的人格。讲宽容,则是善待犯错的人,有不同意见的人,形成宽松的环境和民主的气氛,才能让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3. 注重文化,关爱他人
儒家思想认为“仁者爱人”。思想是行动的指引,行动是思想的诠释。“关爱他人”就是指管理人员要爱学生、爱教师、爱同事、爱周围所有的人,对他们的需要感同身受,在管理工作中要惜才、用才。
二、以实现平等对话为着眼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教学作风
教师文化是一种特质文化,是贯彻育人工作过程中的主导文化。
1. 深入课堂,平等对话
过去学校领导听课,教师往往提心吊胆,害怕有所闪失,受到领导的批评指责,心理压力较大。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调研,要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营造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教师要“蹲下来”了解学生,学会倾听,因材施教。
2. 深入家庭,体贴关怀
管理无情人有情。人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行为背后都可能有精彩的故事,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尽可能关注师生的每一个细节,不仅是学校里的、教学上的,还包括课外的、生活上的。往往学习生活上顺心,教师和学生才会有教与学的安心。
于是学校提出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的口号,建立了“校长家访制”。学校规定每一学年到每位青年教师家探访一次,了解教师家庭成员及生活、身体状况,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
另外,每逢教师生病住院,学校领导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每逢教师生日,学校会给每位教师送生日蛋糕和鲜花以示祝贺;每逢青年教师结婚,学校都会在广播站点歌祝贺,使全体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对于学生,学校设周五为“校访日”,同时提倡与督促教师做家访,建立联系平台,努力使家校沟通渠道多样、畅通,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形成家校合力。
3. 广纳百川,开合有度
治校要广开言路,包融百家。蔡元培管理北大的史实值得借鉴。只有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才能改变以往“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民主的教学管理机制。因而,学校必须广开言路,建立民主协商的对话制度,让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管理中来,学校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校逐步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增强了各项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尤其是财务管理透明度;逐步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学校重大决策、重要规章制度均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逐步完善了民主评议校长制度,每学年学校领导要向全体教职工述职,并由全体教职工评议。课堂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开发自主课堂,这些制度的实施,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师生合力。
三、以搭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反思交流平台为侧重点,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制度化建设既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又能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文关怀。这是因为,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价值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生命理念得以升华的突破口。教师的成长归根结底要通过学生的成长来实现,促成师生的成长,也就等于把握住了教育的根。
1.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生命的活动,教学过程的精彩就是师生生命过程的精彩,应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毛附丽在皮上,思想落实在活动中。学校主张多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经常组织观摩课、汇报课、公开课、竞赛课、尝试课、微型课等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听课、评课、说课、拟课等活动的开展,既能把师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上来,又可以使师生体验到成就感。 3. 实施教师培养工程
在教师的培养上,学校相信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在教师的培养上,我们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对不同层面、不同起点、不同水平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
在教师的培养上,学校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新调入、新分配的教师采取“师徒带教”的办法,要求徒弟听师傅的课,之后再上课;师傅定期听徒弟的课,指导徒弟。
把青年教师中要求上进、发展潜力大的吸收到“教苑新葩”工程中,尽可能给他们创造条件、机会,鼓励他们“冒尖”。对校内“冒尖”的教师,学校想方设法把他们推出去,把他们培养成市级骨干教师。
近年来,受到教育资源调整的影响,我校近20位教师调入城镇学校,大部分成为新调入学校的骨干力量。而我校还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与我校重视教师培养有密切关系。
四、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学支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唯有浓厚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校的生命得以固化和传承。因此,创设良好、和谐、规范、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应提高到和教学活动并举的位置上来。
1. 创设生命化的校园环境
环境育人,無声胜有声。独特的校园文化会影响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如包容开放成就了北大。校园文化已经化作看不见的生命,与师生共同成长。它不只表现在环境美化、绿化、净化上,还表现在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上,在他们举手投足、一笑一颦之间,都能反映学校的风貌。要立志培育生命化校园,以校园的生命影响人的生命,以人的活力激发校园的活力。
2. 创造精神和谐的校园
精神和谐首先在于办学的理念和时代的需要相结合。百年树人,顺时而动。教育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学校理应把科学前沿知识与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培养走在时代前列的精英人才。
精神和谐其次在于管理方式和师生需要相结合。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校为师生努力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爱,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关怀与鼓励。“只有差异、没有差(师)生”及“阳光屋”工程等活动的开展,要求学校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懂得尊重,学会欣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在不懈的努力下重铸教育辉煌,构建人文校园,提高师生生活质量,这是通向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颢.彰显教师个性:学校管理的新理念[J].人民教育,2002(5).
[2]牛冬梅.校长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相生互动[J].人民教育,2004(2).
[3]张丽娟,王宝状.论校长文化的结构与作用[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5(8).
[4]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丁柏铨,胡治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