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奈特叙事学理论视角下的中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比分析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报告)是企业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本研究以热奈特叙事理论为分析框架,对世界500强中美企业发布的2017年和2018年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美企业CSR报告在叙事上既有共性亦有差异.共性表现在:1)报告时间倒错使用频率较低;2)各类话语叙事在总频次中所占比重差异不大.差异在于:1)中国企业CSR报告多采用多年顺序和较短连续年份叙事手法,概述和话语叙事明显多于美国报告;2)美国企业CSR报告倾向使用五年及以上的连续年份,且超过十年叙事高于中国报告等.本研究为商务话语研究、企业外宣以及CSR报告的理解和撰写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本研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意象图式理论考察了日语“TEARU构式”的认知机理、意义及句法的分类.研究发现:(1)“TEARU构式”形式上由NP1ニ/ハ+NP2カ/ヲ+Vテアル三个模块构成,是表达人为事物/事件存在的认知策略,语法化规约是构式形成的动因;(2)构式的强压制性使“Vテアル”中的V动态意义减弱,而后续“アル”表达静态存在的意义增强,表达了动与静融合的存在意义;(3)根据句子中NP1、NP2的特点及构式表达的存在意义,我们可在句法上分为“人为事物(モノ)存在句”和“人为事件(コト)存在句”,
一个语篇与其他语篇之间的关系叫做“互文性”.互文性这个概念的提出对话语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使我们能够在某一语篇与其他语篇的相互关系中来分析和评价该语篇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正如Allen所指出的,“互文性”是当今批评词汇中使用最广而又误用最多的术语之一,本文拟简要梳理这一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一些概念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意义、发展和应用.
“再情景化”曾被范柳文认为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新工具,但是,当批评话语分析进入批评话语研究的新阶段,“指向秩序”则成为更具解释力的概念性工具.基于此,本文讨论“指向秩序”这一批评话语研究新发展出的概念工具,包括其含义、应用及应用价值.之后讨论“再情景化”和“指向秩序”这两个概念的异同,指出“指向秩序”和“再情景化”对于剖析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间接联系具有同样的价值,但在借助语言分析揭示社会范畴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方面,“指向秩序”更具分析潜力.讨论表明,概念性工具的更新代表着批评话语研究的新发展,同时,一
批评话语研究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新发展体现在其新的研究课题上面.“话语互动”便是这样一个新课题.进入21世纪,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取代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的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问题,成为批评话语研究的新焦点,同时也催生出可以引发更多理论思考的“话语互动”新课题.本文对“话语互动”的概念进行界定,讨论其批评话语研究的学科基础及其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传统,分析“话语互动”与“符号互动”“言语互动”等概念的异同,借此阐释话语互动研究在21世纪前20年已经显示出的批评话语研究理论发展潜势.
本研究将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与社会行动者系统及其及物性过程分析相结合,从中心节点词的典型搭配行为、社会行动者的指称策略以及小句过程类型分析等方面,探析日本主流报纸对“中国留学生”集体身份的话语建构方式.研究发现:(1)“中国留学生”的集体身份主要再现为“求知者与劳动者”、“志愿者”、“草根使者”以及“社会秩序的挑战者”;(2)话语生成者借助“专名化”和“范畴化”两类指称策略,调节并建构不同类型中国留学生的“群内”与“群外”关系;(3)四类不同群体身份间的过程类型差异明显,物质过程尤其聚焦于中国留学生个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