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中职专业课在教学改革中实践验证的有效模式,该模式把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借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德育学科特点,探讨中职德育实践活动教学的创新策略,以此提高德育课的课堂实效。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中职德育 实践活动教学
一、中职德育实践活动教学现状及瓶颈
道德是学习者自我感悟和内化的结果。杜威曾言:“只有让学生在各种实实在在的境遇中有所体验、在与生活的际遇中得到道德上的成长才是道德教育的首选途径。”在“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经过近三年的课改探索,实践活动教学成为公认的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效果、增进学生德育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2012年5月《广州市中职德育课程课堂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课题组成员在全市职业学校开展“德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情况”师生问卷调研,统计表明:近七成受访教师在课堂中增加“活动教学”的使用率,实践活动教学逐渐成为德育教师常用的授课手段,对此学生普遍表示认可。但是,在进行德育课实践活动实施效果深入调查时却发现,近五成受访学生对参与德育课实践活动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如下:
1.活动内容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存在脱节,与专业课动手实践不同,学生认为德育课的实践活动主要靠动嘴巴,讨论的话题与社会现实和学习需求存在两张皮现象,对学习生活或职业能力的培养似乎帮助不大。
2.活动目标不明,一些课堂实践活动虽然场面热闹、学生热情,但活动后学生无法在课本中获得理论提升,对相关内容的系统学习造成影响,纯粹为活动而活动。
3.活动形式单一,课堂实践往往是一个“活动”和另一个“活动”的简单相加,活动之间缺乏有效连接和过渡,更有一些所谓实践活动仅仅以多个案例讨论、小品表演或小组展示进行堆砌,师生课前准备花费时间之余,活动成效不显著。
4.活动过程缺乏有效评价机制,师生交流始终以教师“结案陈词”作为总结,实践活动无法摆脱教师主导风格,学生在课堂中仅仅是参与者而非学习主体。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如何在德育实践活动教学中增强实践性、教育性、创新性与趣味性?笔者在一次商务英语专业全校公开课中得到启示:《商务英语听说》是中职二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为背景,围绕交易会商务活动过程分成筹备交易会、邀请外商参加交易会、机场迎接、入住宾馆、交易会产品介绍、观摩看样、洽谈条款、签订合约、购物宴请、机场送行十个活动主题。入住宾馆是本节公开课的活动主题,教学过程打破传统“单词学习—重点句型—课文理解—对话训练”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式,在酒店模拟情境中,学生自主选择外宾、柜台接待员、房间清洁员、餐厅点餐员等不同身份,分组学习和熟练英语交流技巧,突出商务英语专业口语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其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值得德育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时进行借鉴:
首先,“理实一体化”从学生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其次,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大纲目标及学生专业设置主题任务,学生在模拟情境的实践中倍感所学技能和知识的实用性。第三,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分组演练、竞赛交流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第四,巡回指导是教师在“理实一体化”课堂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活动检查、理论提示、实操示范、考评成果,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指导。第五,“理实一体化”通过多元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活动质量和效率,对课堂纪律、小组配合、个人表现及活动成果分别进行观察和考评,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同时体现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德育课堂虽然不能采用专业生产技术的实践模式来组织实践。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益启示有助于改善德育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施:
(一)拟定活动主题,突出能力目标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技能活动为依托,据此,德育实践活动应从选择一个恰当的活动主题开始。教师可通过研读教学大纲及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并提炼教学主线,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学习生活需求,初步拟定一个相关的实践活动主题。
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依法经营企业》一节为例,本课涉及《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产品质量法》等设立企业及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若干经济法知识,笔者围绕企业“设立—生存—发展”的教学主线把本节相对分散的企业法律知识关联起来,结合营销专业学生及地方产业特色,拟定本节课的活动主题“依法经营一个辣椒酱企业”,学生在模拟经营企业过程中感悟企业经营处处需依法的道理,实现“懂法用法”的能力目标。
(二)编制情境任务,增强实践活动的真实感
模拟工作情境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大特色,在德育实践活动教学中同样可通过编制模拟情境任务不断推进课堂学习。在编制情境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几点:第一,情境任务应尽量建立在真实的背景中,情境活动能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讨论价值;第二,情境任务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生活经验以及未来的职业直接相关;第三,模拟情境应具有吸引力和趣味,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第四,情境任务应具备学生参与实操的可能,给予学生尝试探索的空间;第五,活动任务的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第六,在活动形式选取方面,教师可根据模拟情境的需要复合运用案例讨论、作品展示、小组竞赛等,从而避免活动形式单调,学生冷场的尴尬。
以《依法经营企业》为例,在拟定“依法经营辣椒酱企业”活动主题后,笔者编制了四个情境任务:“创办企业,拟定章程”“公司起步,广告促销”“商品畅销,自我维权”“信誉利益,正确平衡”。学生以公司股东的身份进入情境角色,作为公司的“主人”自然需要为企业的设立及发展想办法:开公司需要哪些条件?公司经营遇到不正当竞争怎么办?产品质量与商业利润如何正确平衡?在接下来的各个情境中,股东们需要动手实践、寻找理论支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德育情境任务的编制应尽可能贴近社会时政。本案例中,笔者引入“日本311核辐射后市民抢盐新闻”和“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出经营者产品质量责任的讨论,从而把道德判断、法律思考与现实社会事件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三)问题导向,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启发下,德育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地验证知识和“实习”技能,活动过程应注意引导学生表达观点、质疑答案,增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分享。教师可通过提问设疑的方式启发学生展开探索,问题导向既可提醒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同时为师生对话提供平等话语权的平台,师生课堂实践活动流程展示如下:
(四)开拓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知行合一
中职德育的课堂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或理论学习的单一层面,实践活动应同时兼具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可不拘泥于学生回答的绝对一致,给予学生选择方案并表达意见的自由,活动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选择方案的理由、思辨和分析的过程,由此组织学习资源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锻炼、思维的开发,提高学生课外延伸学习的兴趣。
德育教育课程的目标在于价值观念的确立、态度的改变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既要诉诸认知的因素,更要通过情感、行动的经验去实现。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借鉴,能指导教师提高德育实践活动教学的“仿真程度”,实现德育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焦雄伟.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研究,2011(5):132-133.
[2]龙欢.在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中构建“活动一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2010(10):131-133.
[3]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专业教研会电商与物流中心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例设计与实施.
[4]许真.行动导向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论坛,2011(9):131.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中职德育 实践活动教学
一、中职德育实践活动教学现状及瓶颈
道德是学习者自我感悟和内化的结果。杜威曾言:“只有让学生在各种实实在在的境遇中有所体验、在与生活的际遇中得到道德上的成长才是道德教育的首选途径。”在“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经过近三年的课改探索,实践活动教学成为公认的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效果、增进学生德育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2012年5月《广州市中职德育课程课堂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课题组成员在全市职业学校开展“德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情况”师生问卷调研,统计表明:近七成受访教师在课堂中增加“活动教学”的使用率,实践活动教学逐渐成为德育教师常用的授课手段,对此学生普遍表示认可。但是,在进行德育课实践活动实施效果深入调查时却发现,近五成受访学生对参与德育课实践活动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如下:
1.活动内容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存在脱节,与专业课动手实践不同,学生认为德育课的实践活动主要靠动嘴巴,讨论的话题与社会现实和学习需求存在两张皮现象,对学习生活或职业能力的培养似乎帮助不大。
2.活动目标不明,一些课堂实践活动虽然场面热闹、学生热情,但活动后学生无法在课本中获得理论提升,对相关内容的系统学习造成影响,纯粹为活动而活动。
3.活动形式单一,课堂实践往往是一个“活动”和另一个“活动”的简单相加,活动之间缺乏有效连接和过渡,更有一些所谓实践活动仅仅以多个案例讨论、小品表演或小组展示进行堆砌,师生课前准备花费时间之余,活动成效不显著。
4.活动过程缺乏有效评价机制,师生交流始终以教师“结案陈词”作为总结,实践活动无法摆脱教师主导风格,学生在课堂中仅仅是参与者而非学习主体。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如何在德育实践活动教学中增强实践性、教育性、创新性与趣味性?笔者在一次商务英语专业全校公开课中得到启示:《商务英语听说》是中职二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为背景,围绕交易会商务活动过程分成筹备交易会、邀请外商参加交易会、机场迎接、入住宾馆、交易会产品介绍、观摩看样、洽谈条款、签订合约、购物宴请、机场送行十个活动主题。入住宾馆是本节公开课的活动主题,教学过程打破传统“单词学习—重点句型—课文理解—对话训练”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式,在酒店模拟情境中,学生自主选择外宾、柜台接待员、房间清洁员、餐厅点餐员等不同身份,分组学习和熟练英语交流技巧,突出商务英语专业口语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其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值得德育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时进行借鉴:
首先,“理实一体化”从学生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其次,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大纲目标及学生专业设置主题任务,学生在模拟情境的实践中倍感所学技能和知识的实用性。第三,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分组演练、竞赛交流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第四,巡回指导是教师在“理实一体化”课堂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活动检查、理论提示、实操示范、考评成果,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指导。第五,“理实一体化”通过多元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活动质量和效率,对课堂纪律、小组配合、个人表现及活动成果分别进行观察和考评,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同时体现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德育课堂虽然不能采用专业生产技术的实践模式来组织实践。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益启示有助于改善德育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施:
(一)拟定活动主题,突出能力目标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技能活动为依托,据此,德育实践活动应从选择一个恰当的活动主题开始。教师可通过研读教学大纲及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并提炼教学主线,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学习生活需求,初步拟定一个相关的实践活动主题。
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依法经营企业》一节为例,本课涉及《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产品质量法》等设立企业及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若干经济法知识,笔者围绕企业“设立—生存—发展”的教学主线把本节相对分散的企业法律知识关联起来,结合营销专业学生及地方产业特色,拟定本节课的活动主题“依法经营一个辣椒酱企业”,学生在模拟经营企业过程中感悟企业经营处处需依法的道理,实现“懂法用法”的能力目标。
(二)编制情境任务,增强实践活动的真实感
模拟工作情境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大特色,在德育实践活动教学中同样可通过编制模拟情境任务不断推进课堂学习。在编制情境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几点:第一,情境任务应尽量建立在真实的背景中,情境活动能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讨论价值;第二,情境任务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生活经验以及未来的职业直接相关;第三,模拟情境应具有吸引力和趣味,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第四,情境任务应具备学生参与实操的可能,给予学生尝试探索的空间;第五,活动任务的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第六,在活动形式选取方面,教师可根据模拟情境的需要复合运用案例讨论、作品展示、小组竞赛等,从而避免活动形式单调,学生冷场的尴尬。
以《依法经营企业》为例,在拟定“依法经营辣椒酱企业”活动主题后,笔者编制了四个情境任务:“创办企业,拟定章程”“公司起步,广告促销”“商品畅销,自我维权”“信誉利益,正确平衡”。学生以公司股东的身份进入情境角色,作为公司的“主人”自然需要为企业的设立及发展想办法:开公司需要哪些条件?公司经营遇到不正当竞争怎么办?产品质量与商业利润如何正确平衡?在接下来的各个情境中,股东们需要动手实践、寻找理论支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德育情境任务的编制应尽可能贴近社会时政。本案例中,笔者引入“日本311核辐射后市民抢盐新闻”和“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出经营者产品质量责任的讨论,从而把道德判断、法律思考与现实社会事件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三)问题导向,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启发下,德育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地验证知识和“实习”技能,活动过程应注意引导学生表达观点、质疑答案,增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分享。教师可通过提问设疑的方式启发学生展开探索,问题导向既可提醒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同时为师生对话提供平等话语权的平台,师生课堂实践活动流程展示如下:
(四)开拓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知行合一
中职德育的课堂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或理论学习的单一层面,实践活动应同时兼具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可不拘泥于学生回答的绝对一致,给予学生选择方案并表达意见的自由,活动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选择方案的理由、思辨和分析的过程,由此组织学习资源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锻炼、思维的开发,提高学生课外延伸学习的兴趣。
德育教育课程的目标在于价值观念的确立、态度的改变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既要诉诸认知的因素,更要通过情感、行动的经验去实现。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借鉴,能指导教师提高德育实践活动教学的“仿真程度”,实现德育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焦雄伟.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研究,2011(5):132-133.
[2]龙欢.在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中构建“活动一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2010(10):131-133.
[3]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专业教研会电商与物流中心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例设计与实施.
[4]许真.行动导向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论坛,201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