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拍片《面纱》揭开爱情这层纱,表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由于差异而产生的摩擦和冲突,而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最终将归于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一、电影《面纱》中的文化冲突
中美合拍的好莱坞电影《面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情救赎的故事,红杏出墙的妻子吉蒂在丈夫费恩的胁迫下远赴霍乱疫区,在两个人的冷战中,吉蒂逐渐被费恩的崇高品德所感染,真正爱上了他,但此时,霍乱却夺走了费恩的生命。而揭开爱情这层面纱,我们看到的是中西方文化由于差异而产生的摩擦和冲突。
费恩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刻板绅士,疏于生活情趣而热衷于科学研究,但在他理性的生活中却时时流露着人性的关怀与博爱。他得知霍乱疫情后毅然地来到梅谭府,他夜以继日地忙碌于研究调查之中,他为当地人的健康生活竭心尽力……然而费恩的一切努力却似乎并不为人们所接受,当他禁止人们饮用已被感染的水源时,当他规劝人们将尸体掩埋时,当他阻止得病的人群入城时,他得到的总是人们激烈的反抗而非支持。在这样的巨大阻力之下,费恩举步维艰,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直至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于是,在多次矛盾冲突中,费恩博爱无私的崇高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民众在影片中扮演的是被救援的角色,虽然处于弱势,但他们却无法接受西方人西方式的帮助。中国传统观念与西方先进文化在疯狂肆虐的霍乱和反帝运动的风潮中不断地摩擦碰撞,使得西方人企图用自己的科学和知识来改变中国的想法最终落空。
对于一部中美合拍的电影而言,中国特有的风情无疑是能为影片增色不少的,因而文化冲突虽然并非《面纱》的主线,却也成为影片着力展现的一个部分。其实,有关中西文化冲突的主题也不只一次的出现在电影作品之中。例如描述海外华人在面对强大的西方文明时错综复杂的情感的《少女小渔》,表现父子两代人文化观念的冲突的《喜宴》,以及刻画由于文化差异而引发一连串棘手事件的《刮痧》等等。
二、电影中表现文化冲突的原因
那么,文化冲突为何频频成为导演青睐的主题呢?众所周知,自从“全球化”的概念被提出后,各个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而在这其中,文化所具有的正面推动作用和负面制约作用也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往往比任何一种社会的结构要素都要更加举足轻重。不同民族文化在观念上、形态上、习惯上和价值取向上的差异,造成诸多交流的障碍。西方碰到的是东方的文化抵抗,东方碰到的是西方的文化侵略。这样的碰撞与冲突不仅从各个领域的国际交往中反射出来,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文化冲突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而诸多导演也将触角延伸至种种生活表象的背后,挖掘其文化冲突的本质,将其展现于大银幕之上。
三、电影表现文化冲突的基础
怎样才能使文化冲突得到充分的表现并且使观众产生共鸣呢?分析这些影片。我们不难发现,片中有关于文化冲突的表现都是基于深层文化相通的基础上的。电影导演郑晓龙曾有这样的比喻:“你看一座山。在一定海拔下。山坡各面的植被物种丰富千差万别,当超过一定的海拔,山坡各面的植被种类则逐渐减少,趋同,而等到了山顶附近,植被已经变得连种类都完全相同。文化也是如此,语言是文化的表象,不同的语言创造了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文字衍生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们不想对任何一种文化厚此薄彼、评头论足,我们会认为那是‘不同’。各种文化在浅层次、在表面上虽然千差万别。但当涉及人本身、人本性、比如亲情、家庭的层面时,则是相通的。”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影片中所涉及的深层文化主题都是为人们所共同关注的,比如身份及情感认同。家庭矛盾,爱情危机等等。这一点从美国观众对于《刮痧》一片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看到和被打动的并不是文化冲突,而是剧中人亲情的一面。美国观众不可能因为这样的故事去同情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更不可能因为同情这种独特性而支持男主人公对美国社会的反抗立场,但为所有人珍惜和重视的亲情是足以打动任何民族任何国籍的观众的。通过这些深层文化主题,故事得以构建起来,而在故事展开叙述的同时,文化冲突也同时表现了出来。
四、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
我们在众多影片中看到形态各异的故事背后的文化冲突,但电影所传达的观念似乎不应止步于此。文化差异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而文化的全球化同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个趋势的演化本身将导致各种文化因素互相的渗透、冲突、依存和重组,反过来推进各民族文化向更加复杂和多元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这样一种价值态度: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彼此互相认同,以构建起一个包容更为广泛的文化系统——这就是文化全球化的真正含义。可见,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最终将归于文化的融合,因而,对于文化冲突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对于文化融合的呼唤与企盼。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一、电影《面纱》中的文化冲突
中美合拍的好莱坞电影《面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情救赎的故事,红杏出墙的妻子吉蒂在丈夫费恩的胁迫下远赴霍乱疫区,在两个人的冷战中,吉蒂逐渐被费恩的崇高品德所感染,真正爱上了他,但此时,霍乱却夺走了费恩的生命。而揭开爱情这层面纱,我们看到的是中西方文化由于差异而产生的摩擦和冲突。
费恩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刻板绅士,疏于生活情趣而热衷于科学研究,但在他理性的生活中却时时流露着人性的关怀与博爱。他得知霍乱疫情后毅然地来到梅谭府,他夜以继日地忙碌于研究调查之中,他为当地人的健康生活竭心尽力……然而费恩的一切努力却似乎并不为人们所接受,当他禁止人们饮用已被感染的水源时,当他规劝人们将尸体掩埋时,当他阻止得病的人群入城时,他得到的总是人们激烈的反抗而非支持。在这样的巨大阻力之下,费恩举步维艰,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直至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于是,在多次矛盾冲突中,费恩博爱无私的崇高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民众在影片中扮演的是被救援的角色,虽然处于弱势,但他们却无法接受西方人西方式的帮助。中国传统观念与西方先进文化在疯狂肆虐的霍乱和反帝运动的风潮中不断地摩擦碰撞,使得西方人企图用自己的科学和知识来改变中国的想法最终落空。
对于一部中美合拍的电影而言,中国特有的风情无疑是能为影片增色不少的,因而文化冲突虽然并非《面纱》的主线,却也成为影片着力展现的一个部分。其实,有关中西文化冲突的主题也不只一次的出现在电影作品之中。例如描述海外华人在面对强大的西方文明时错综复杂的情感的《少女小渔》,表现父子两代人文化观念的冲突的《喜宴》,以及刻画由于文化差异而引发一连串棘手事件的《刮痧》等等。
二、电影中表现文化冲突的原因
那么,文化冲突为何频频成为导演青睐的主题呢?众所周知,自从“全球化”的概念被提出后,各个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而在这其中,文化所具有的正面推动作用和负面制约作用也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往往比任何一种社会的结构要素都要更加举足轻重。不同民族文化在观念上、形态上、习惯上和价值取向上的差异,造成诸多交流的障碍。西方碰到的是东方的文化抵抗,东方碰到的是西方的文化侵略。这样的碰撞与冲突不仅从各个领域的国际交往中反射出来,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文化冲突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而诸多导演也将触角延伸至种种生活表象的背后,挖掘其文化冲突的本质,将其展现于大银幕之上。
三、电影表现文化冲突的基础
怎样才能使文化冲突得到充分的表现并且使观众产生共鸣呢?分析这些影片。我们不难发现,片中有关于文化冲突的表现都是基于深层文化相通的基础上的。电影导演郑晓龙曾有这样的比喻:“你看一座山。在一定海拔下。山坡各面的植被物种丰富千差万别,当超过一定的海拔,山坡各面的植被种类则逐渐减少,趋同,而等到了山顶附近,植被已经变得连种类都完全相同。文化也是如此,语言是文化的表象,不同的语言创造了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文字衍生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们不想对任何一种文化厚此薄彼、评头论足,我们会认为那是‘不同’。各种文化在浅层次、在表面上虽然千差万别。但当涉及人本身、人本性、比如亲情、家庭的层面时,则是相通的。”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影片中所涉及的深层文化主题都是为人们所共同关注的,比如身份及情感认同。家庭矛盾,爱情危机等等。这一点从美国观众对于《刮痧》一片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看到和被打动的并不是文化冲突,而是剧中人亲情的一面。美国观众不可能因为这样的故事去同情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更不可能因为同情这种独特性而支持男主人公对美国社会的反抗立场,但为所有人珍惜和重视的亲情是足以打动任何民族任何国籍的观众的。通过这些深层文化主题,故事得以构建起来,而在故事展开叙述的同时,文化冲突也同时表现了出来。
四、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
我们在众多影片中看到形态各异的故事背后的文化冲突,但电影所传达的观念似乎不应止步于此。文化差异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而文化的全球化同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个趋势的演化本身将导致各种文化因素互相的渗透、冲突、依存和重组,反过来推进各民族文化向更加复杂和多元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这样一种价值态度: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彼此互相认同,以构建起一个包容更为广泛的文化系统——这就是文化全球化的真正含义。可见,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最终将归于文化的融合,因而,对于文化冲突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对于文化融合的呼唤与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