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语文教学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让学生在反复读、诵、吟、唱、舞中,知诗人、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一线教师们也在努力践行着这样的理念,然而我们常常也会看到一些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妨把这些现象归纳为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四忌”:
一忌“断章取义”。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抓诗眼(词眼)不准确,没有全面结合诗人生平、诗文创作背景去理解诗意(词意)。如在《独坐敬亭山》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孤云”“唯有”这两个关键词体会诗人的孤寂,却未能进一步结合诗人生平、诗眼“闲”“不厌”体会诗人洒脱、清高、悠然自得的心境,这不能不说是这堂课的一大遗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我想这一点落实在诗词教学中,就不仅需要对诗文有整体的理解,还应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有一个明晰的了解,方能领悟诗人情景相融、物我两忘的妙境。
二忌“横刀夺爱”。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时,往往会插入背景故事、相关诗词,甚至联系现实生活,但却因课堂调控不当,致使喧宾夺主,偏离文本。如有位教师在《乞巧》一诗的教学中,不断引入牛郎织女的故事,甚至联系“神舟”飞船事迹来帮助学生理解“乞巧”的来历、“乞巧”是一个怎样的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乞巧”活动本身上,偏离了感悟古代姑娘通过“乞巧”表达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钱梦龙先生曾说,“教学一条线,形散神不散”。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目标意识,任何活动都要围绕“解诗意、悟诗情”这一根本主线。
三忌“主次不清”。在诗词教学中,读、诵、吟、唱、舞皆为教学形式,而非目标,应根据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学形式。然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本末倒置,读、诵、吟、唱、舞,一茬又一茬,让人眼花缭乱,学生无所适从。如在《秋思》一诗的教学中,有教师自个儿读、诵、吟、唱、舞齐上阵,花样一个接一个,自己也陶醉其中,可学生并未深入文本、进入诗境,课堂成了教师独演的舞台,学生成了观众。于永正先生说的“课堂因学生而精彩”,真是意味深长。
四忌“移情别恋”。古诗词往往可以配上乐曲读、诵、吟、唱、舞,通过乐曲激发人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可在选曲时,有的教师太随意,选曲不当,乐曲的感情基调与原作表达的感情不合拍,听起来别扭,效果适得其反。如《忆江南》一词表达的是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赞美与眷恋,应配以轻松欢悦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之类,可教师却选用了《梁祝》。戴建荣老师曾指出:“诗词配乐(包括诵、吟、唱),应做到诗词与乐曲情调一致。”情投意合,方能渐入佳境。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追求完美是我们永远的梦想。王崧舟老师执教古诗《枫桥夜泊》时,围绕“钟声”这个主线一咏三叹,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跨越时空,感悠悠钟声,悟百味人生,堪称小学古诗教学的经典。戴建荣老师执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采取读、诵、吟、唱、舞,环环相扣,以“送别”为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咏叹之,舞蹈之”与“元二”依依惜别,离愁伤感溢于言行,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又一范例。让我们在这些经典范例中多汲取一些营养,在古诗词教学的天地间,为梦想努力飞翔!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三小学校 635500)
一忌“断章取义”。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抓诗眼(词眼)不准确,没有全面结合诗人生平、诗文创作背景去理解诗意(词意)。如在《独坐敬亭山》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孤云”“唯有”这两个关键词体会诗人的孤寂,却未能进一步结合诗人生平、诗眼“闲”“不厌”体会诗人洒脱、清高、悠然自得的心境,这不能不说是这堂课的一大遗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我想这一点落实在诗词教学中,就不仅需要对诗文有整体的理解,还应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有一个明晰的了解,方能领悟诗人情景相融、物我两忘的妙境。
二忌“横刀夺爱”。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时,往往会插入背景故事、相关诗词,甚至联系现实生活,但却因课堂调控不当,致使喧宾夺主,偏离文本。如有位教师在《乞巧》一诗的教学中,不断引入牛郎织女的故事,甚至联系“神舟”飞船事迹来帮助学生理解“乞巧”的来历、“乞巧”是一个怎样的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乞巧”活动本身上,偏离了感悟古代姑娘通过“乞巧”表达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钱梦龙先生曾说,“教学一条线,形散神不散”。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目标意识,任何活动都要围绕“解诗意、悟诗情”这一根本主线。
三忌“主次不清”。在诗词教学中,读、诵、吟、唱、舞皆为教学形式,而非目标,应根据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学形式。然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本末倒置,读、诵、吟、唱、舞,一茬又一茬,让人眼花缭乱,学生无所适从。如在《秋思》一诗的教学中,有教师自个儿读、诵、吟、唱、舞齐上阵,花样一个接一个,自己也陶醉其中,可学生并未深入文本、进入诗境,课堂成了教师独演的舞台,学生成了观众。于永正先生说的“课堂因学生而精彩”,真是意味深长。
四忌“移情别恋”。古诗词往往可以配上乐曲读、诵、吟、唱、舞,通过乐曲激发人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可在选曲时,有的教师太随意,选曲不当,乐曲的感情基调与原作表达的感情不合拍,听起来别扭,效果适得其反。如《忆江南》一词表达的是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赞美与眷恋,应配以轻松欢悦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之类,可教师却选用了《梁祝》。戴建荣老师曾指出:“诗词配乐(包括诵、吟、唱),应做到诗词与乐曲情调一致。”情投意合,方能渐入佳境。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追求完美是我们永远的梦想。王崧舟老师执教古诗《枫桥夜泊》时,围绕“钟声”这个主线一咏三叹,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跨越时空,感悠悠钟声,悟百味人生,堪称小学古诗教学的经典。戴建荣老师执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采取读、诵、吟、唱、舞,环环相扣,以“送别”为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咏叹之,舞蹈之”与“元二”依依惜别,离愁伤感溢于言行,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又一范例。让我们在这些经典范例中多汲取一些营养,在古诗词教学的天地间,为梦想努力飞翔!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三小学校 6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