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火上浮又死水一潭的华语唱片市场上,毛宁不声不响地推出了一张新专辑《十二种毛宁》,如果你有兴趣看完这篇文章,并且愿意去听听这张唱片的话,我想有两件事是首先应该去做的。第一件事:一定要买一张实体唱片来听,而不要下载MP3。这张唱片非常特殊,从制作到演唱都体现了对音质的极致追求;并且它的实体唱片是HQCD格式,音质远好于传统格式。这并不是唱片公司为了售卖的噱头。我自己为了方便收听,也把CD转成了MP3放在iPhone里,直接的体验是与用音响听唱片的效果相比折扣掉了70%,这种情况并不常见。第二件事:请暂时收起一切因无知或误解而积在心里的偏见,如果收不起来,就不要听了。
《十二种毛宁》是一张纯翻唱的专辑。包括十二首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从刘文正时代一直延伸到萧煌奇和李健。多数时候我们在聆听这种经典翻唱专辑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歌手为了传达个人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体现自我的诠释方式、避免将翻唱演化成模仿秀,总会刻意地运用音色、唱腔、技巧以及对旋律和节奏的改造来将其塑造成一首“全新的作品”。我们在毛宁的这张翻唱专辑中完全听不到这样的刻意。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唱的基本风格,而他用来区隔自己与原唱的方式是“气”。“气”在毛宁的演唱里体现了四层内容,它包含气息、气韵、气势和气度,这是一种远远超越炫技层面的表达。他所依托的是一个人在长久沉淀与静谧之后的内敛,一股巨大的内向的力量让人前所未有地开阔,开阔到荡气回肠。
从SONY时代开始,作品就一直在证明着毛宁是中国唱功最好的男歌手。这张《十二种毛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在音色上的一些变化。他的声音厚实而通透,奔放而不失轻盈,仿若在他的喉间流淌的不是声音而是一条河流,时而磅礴、呼啸而来,时而涓涓、若隐若现。这种对声音的强大控制力绝非天生,必是经年累月经研苦修的结果。说起来有些荒诞,一个歌手对声音和气息的磨练本应是他们的本分,反观今日歌坛众多野蛮生长的草根新贵,不论人气几何,不论个性几何,就一个歌手的本分来说,他们更像一群笑话。毛宁用《十二种毛宁》这张唱片解释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什么才叫唱歌。
《十二种毛宁》这张专辑的另外一个亮点是它的编曲。经典翻唱中因为原作深植人心,所以编曲在塑造整张专辑的风格上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毛宁这张新专辑大部分的编曲者我都比较陌生,但是他们找到了一条与毛宁声音非常契合的编曲路径——那是一种介于流行与古典、磅礴与细腻之间的路径。毛宁显然没有想要重新攀上时代的浪尖,他清楚自己的气质属于那段人们还真心爱音乐的岁月。这张专辑的编曲者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这一定位。在他们编制的音乐的烘托下,毛宁的歌声被赋予了浓重的经典意味,一种打破了时光藩篱的经典气质。对管弦乐的大量运用没有在声场上盲目求大,而是像一双托在毛宁后背上的双手,寸步不离地拖动着歌声回荡在耳边。
这些天,我安安静静地聆听了很多遍《十二种毛宁》,每多听一遍,心里都多出些感动,多出些尊敬,多出些分享的冲动。我们都是爱音乐的人,在一个连本分和诚意都成为奢侈品的时代,还能听到这样一张唱片,是悲凉与绝望中的些许慰藉。一个人、一张唱片改变不了破败的现实,所以后来很多话又都咽回了肚子里。留在嘴边的只剩一句话:谢谢你,毛宁。
《十二种毛宁》是一张纯翻唱的专辑。包括十二首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从刘文正时代一直延伸到萧煌奇和李健。多数时候我们在聆听这种经典翻唱专辑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歌手为了传达个人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体现自我的诠释方式、避免将翻唱演化成模仿秀,总会刻意地运用音色、唱腔、技巧以及对旋律和节奏的改造来将其塑造成一首“全新的作品”。我们在毛宁的这张翻唱专辑中完全听不到这样的刻意。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唱的基本风格,而他用来区隔自己与原唱的方式是“气”。“气”在毛宁的演唱里体现了四层内容,它包含气息、气韵、气势和气度,这是一种远远超越炫技层面的表达。他所依托的是一个人在长久沉淀与静谧之后的内敛,一股巨大的内向的力量让人前所未有地开阔,开阔到荡气回肠。
从SONY时代开始,作品就一直在证明着毛宁是中国唱功最好的男歌手。这张《十二种毛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在音色上的一些变化。他的声音厚实而通透,奔放而不失轻盈,仿若在他的喉间流淌的不是声音而是一条河流,时而磅礴、呼啸而来,时而涓涓、若隐若现。这种对声音的强大控制力绝非天生,必是经年累月经研苦修的结果。说起来有些荒诞,一个歌手对声音和气息的磨练本应是他们的本分,反观今日歌坛众多野蛮生长的草根新贵,不论人气几何,不论个性几何,就一个歌手的本分来说,他们更像一群笑话。毛宁用《十二种毛宁》这张唱片解释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什么才叫唱歌。
《十二种毛宁》这张专辑的另外一个亮点是它的编曲。经典翻唱中因为原作深植人心,所以编曲在塑造整张专辑的风格上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毛宁这张新专辑大部分的编曲者我都比较陌生,但是他们找到了一条与毛宁声音非常契合的编曲路径——那是一种介于流行与古典、磅礴与细腻之间的路径。毛宁显然没有想要重新攀上时代的浪尖,他清楚自己的气质属于那段人们还真心爱音乐的岁月。这张专辑的编曲者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这一定位。在他们编制的音乐的烘托下,毛宁的歌声被赋予了浓重的经典意味,一种打破了时光藩篱的经典气质。对管弦乐的大量运用没有在声场上盲目求大,而是像一双托在毛宁后背上的双手,寸步不离地拖动着歌声回荡在耳边。
这些天,我安安静静地聆听了很多遍《十二种毛宁》,每多听一遍,心里都多出些感动,多出些尊敬,多出些分享的冲动。我们都是爱音乐的人,在一个连本分和诚意都成为奢侈品的时代,还能听到这样一张唱片,是悲凉与绝望中的些许慰藉。一个人、一张唱片改变不了破败的现实,所以后来很多话又都咽回了肚子里。留在嘴边的只剩一句话:谢谢你,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