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印刷专业的工作室借鉴企业运行管理机制,以真实的生产项目为学习载体,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不断整合优化课程;以生产实践为学习重点,集实践与理论为一体,不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以工作室为组织形态,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不断实现自我构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进而促进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共同参与、良性互动,建成由校企共建和行业认同的职业教育平台。
一、项目背景
(一)广东省印刷行业人才需求困境
印刷包装行业是广东大力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对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要求,专业性强,但目前缺少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印刷人才的机制,所以需要探索一条新路。
(二)政策背景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产教深度融合的类型教育转变。
(三)我校印刷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中遇到的瓶颈
1.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产教实训中心管理不到位。
2.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有限,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脱节。
3.师资队伍整体业务水平与行业有差距,课程资源与行业需求不对等;校企双方依存度不高,缺乏合作积极性。
二、项目内容
针对我校印刷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经企业调研和全体专业老师商定,成立印前工作室,用于统筹管理CTP制版中心和数码印刷中心。
(一)建立起了企业式的管理运营机制
1.确定组织架构
印前工作室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参与工作室各项活动,引领工作方向,参与人员选拔与培训,推广工作成果。除导师外,其他岗位均由学生担任。
2.制定管理制度
依据企业模式,制定了工作室成员选拔制度、常规管理制度、工作量化制度、奖罚制度,依据各种制度编写了《印前工作室员工手册》 ,在学生被选拔进入工作室的时候,就进行企业管理制度培训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企业工作的氛围。
3.确立运营业务范围
由于我专业与社会企业有很好的互动传统,在工作室建立初始就和本地不少印刷企业和广告公司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工作室利用先进的印刷ERP系统,进行生产订单管理,我们主要的业务是为印刷厂提供优质印版以及各类打样、个性化印刷。
4.制定学生奖励分配制度
为更好地鼓励学生参与生产,体现多劳多得的价值观。针对学生的劳动付出,制定了“点数制”奖励计算方法,将每个工作任务按照难易定义不同的点数,学生多劳多得,每月统计每个工作学生的总点数,按照当月工作室对外运营产生利润的10%加以分配。
(二)創新学习方式和考核评价模式,打造“德技双馨”学生队伍
1.入岗培训
经过选拔进入工作室的学生,首先要进行整体的岗位培训才可以进入岗位做事情。在入岗培训阶段,学生要学习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相关的要求、常见文件基本的操作流程等。
2.以老带新的学习
经过入岗培训的学生接下来进入具体的岗位,在每个岗位上都会有一个已经成长起来的老生,他们以小老师的身份来培训指导新进来的学生。
3.开展技术研讨沙龙
工作室的学生白天通过订单实战,晚上进行形式多样化的技术研讨。指导老师会根据印前岗位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模块化的讲解培训。另外,我们也会不定时地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过来进行专题讲座。除了前两种形式,工作室的学生同时根据自己的工作订单进行典型问题分析讲解。
4.职业素养培训
(1)早会制度
每天早上八点,工作室的全部人员和老师准时召开早会,包含整队、口号、小故事分享、点赞他人、教师点评等,由学生轮流主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2)团康活动
每个月定期对工作室学生开展团康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寓教于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工作室团队的归属感,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5.创新考核评价模式
工作室考核分为“德”考核和“技”考核。“德”考核从考勤、卫生、用电、工服工牌、娱乐、生产失误、工作服从等八个方面进行评比,主要考量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习惯方面内容。印前工作室自开办初始就引进企业资源,由工作室导师和企业一线生产主管一起命题,建立题库,考前由第三方出题,实行教考分离制度,考核过程也实行企业专家和非任课老师评分,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考核内容为典型生产任务。
如果把职业技能比作一个人的“硬实力”的话,那么职业素养将是一个人的“软实力”,印前工作室将养成教育贯穿整个工作室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每天的早会和丰富多彩的团康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寓教于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工作室团队的归属感,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德技双馨的新型技能人才。
(三)依托工作室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建立以生产任务为基础的微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拓展对外培训,螺旋提升专业竞争力
1.依托工作室资源,开展对外培训
培训前任课老师要准备大量的教学素材和资料,积极备课,促进了专业老师的能力提升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对外培训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双向过程,老师接收到新的生产案例和实用的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老师再将反馈的素材重新整合,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2.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以生产任务为基础的微课程体系和引入移动终端教学在工作室的成功开展,为下一步微课程体系在其他科目教学中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创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教学资源
我校印刷科组十分重视“双视角”的微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既能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改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的实际需求,努力打造“既能用于学生校内技能实训,又能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并与互联网平台结合,将课程资源上传腾讯课堂,进行网络培训,收效显著,进一步彰显印刷专业办学实力。
经过3年的积累和发展,印前工作室逐步得到了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在这个基础上,印刷专业老师通过资料整理和开发,编写了一套社会培训资料《印前培训资料》 ,并以此材料开展了多项企业及社会培训。依托工作室生产订单,老师从企业任务角度提取了相应素材开发了《印前制作技术》系列微课。课程资源既能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改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的实际需求,努力打造“既能用于学生校内技能实训,又能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三、特色亮点与经验总结
(一)印前工作室采用企业式管理运营
对于“管理”而言,首先是要“理”顺,接着才能“管”好。印前工作室组织架构的确立解决了“理”的问题:印前工作室实行导师负责制,快印部和CTP制版部各设导师一名,按各部需求又设有主管、跟单、设计、印刷、印后加工、出版等工作岗位,明确了每个岗位对应相应工作职责;导师参与工作室日常各项活动。在“理”顺工作室后,依据企业模式,制定了工作室成员选拔制度、常规管理制度、工作量化制度、奖罚制度,依据各种制度编写了《印前工作室员工手册》 ,在学生被选拔进入工作室的时候,就进行各种培训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企业工作的氛围,解决了如何“管”好的问题。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印前工作室员工手册》具有可借鉴意义和推广性。
(二)印前工作室学生创新式的学习形式有助于专业能力快速提升
1.“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给人鱼不如授人渔”是古人对教书育人和传道授业总结出的至理名言,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特别是职业教育同样适用。工作室新成员入岗培训时,导师重点是引领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而提升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技能。
2.“以老带新”和“技术研讨沙龙”的相互学习形式,引入真实的案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提高了培训的高效性,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对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依托印前工作室平台,创新式的开展“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探索出一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生产型实训模式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有效提升毕业生质量
1.实训任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印前工作室以企业真实的订单为对象,开展生产型实训,实训作品即交付企业的产品,对实训作品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同于其他实训模式,没有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2.实训环境和设备条件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印前工作室下属两个生产性实训中心:CTP制版中心和数码快印,实训中心的设备与企业同类设备相同甚至还领先于企业,生产流程、检测手段、改进方法都与企业相同。工作室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实训,工作习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得到质的提升。
3.创新考核评价模式
专业引进企业资源,由工作室导师和企业一线生产主管一起命题,建立题库,考前由第三方出题,实行教考分离制度,考核过程也实行企业专家和非任课老师评分,考核内容为典型生产任务,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四)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探索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企业的需求来看,学校必须要和企业加强合作。我校印刷专业由最初的企业实习这种单一的校企合作方式,发展到现在的遍地开花,校企合作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体现校企合作的广度,产教融合体现校企合作的深度。印前工作室和印刷產教中心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结晶,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又是印前工作室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利用工作室真实的运营环境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承接真实的生产任务,通过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生产实践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品德 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当初的校企合作初级阶段发展到目前的产教融合阶段,实现全面深度融合:
1.理念的融合:校企双方互相认同,企业参与到学生在校时期的培养中(比如设立企业奖学金,冠名资助技能大赛和班级活动等),将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提前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中,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2.资源的融合:由企业投资硬件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和学生,开展生产型实训是实训设备上的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设备和生产设备的融合。
3.任务的融合:企业生产订单成为学生学习任务,企业的产品即是学生的实训作品,实现工作任务的融合。
4.人员的融合: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讲课和企业师傅为学生授课,专业老师除了为在校生授课以外,还为行业开展培训,是师资力量的校企合作,实现师资队伍的融合;在校学生充当合作企业的员工,企业员工也可以成为学校的培训对象,实现学生和员工身份上的融合。
5.文化的融合:参考企业岗位要求制定工作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班纪班规,将企业文化和车间现场管理制度融入班级常规活动中,实现企业文化和班级文化的融合。
6.考核方式的融合: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的考核必不可少,理论部分按照在校的常规考核方法,实训部分采用企业真实的生产案例进行考核,由企业人员充当监考和考官,考核标准按照企业对产品的要求要,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
7.服务的融合:专业老师以企业真实案例为依托,攻坚克难,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的技术难点,保障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螺旋提升教师整体研究水平,实现教研活动和技术服务的融合。
8.产学研的融合:专业老师将企业生产中的真实生产案例引入实训课堂,编写通俗实用的校本教材,将工作室人员的工作失误作为日常教学的重难点,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作为教学情境,专业老师根据企业需求自行研发教具和实验器材,进而为生产和教学服务,实现产学研相互依托,共同进步。
四、取得成效
“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培养“德技双馨”毕业生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印刷专业老师开拓创新,勤于钻研,与印刷企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模式和工作室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印刷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表现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毕业生供不应求, 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印刷包装公司为印刷专业的毕业生敞开大门,在学生生产实习和公司员工培训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打造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一)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立德树人,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思路逐步形成,建斌中职印刷专业品牌效应逐步形成。
(二)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优秀学生群体逐步扩大,以点带线并辐射全班。将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相融合,促进班风学风取得显著进步。
(三)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研究水准到大力提升,建成一套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校企两用课程资源。
基于产教融合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先是本专业在印前方向开设校企深度融合的一个全新尝试,2018年6月,合作企业再次和我校合作建立印刷产教中心,继续开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新的印刷中心已正式投产运营。随着我们专业办学能力和实训条件进一步提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校电子商务、模具加工和计算机专业推广应用,为中职印刷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一、项目背景
(一)广东省印刷行业人才需求困境
印刷包装行业是广东大力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对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要求,专业性强,但目前缺少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印刷人才的机制,所以需要探索一条新路。
(二)政策背景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产教深度融合的类型教育转变。
(三)我校印刷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中遇到的瓶颈
1.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产教实训中心管理不到位。
2.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有限,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脱节。
3.师资队伍整体业务水平与行业有差距,课程资源与行业需求不对等;校企双方依存度不高,缺乏合作积极性。
二、项目内容
针对我校印刷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经企业调研和全体专业老师商定,成立印前工作室,用于统筹管理CTP制版中心和数码印刷中心。
(一)建立起了企业式的管理运营机制
1.确定组织架构
印前工作室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参与工作室各项活动,引领工作方向,参与人员选拔与培训,推广工作成果。除导师外,其他岗位均由学生担任。
2.制定管理制度
依据企业模式,制定了工作室成员选拔制度、常规管理制度、工作量化制度、奖罚制度,依据各种制度编写了《印前工作室员工手册》 ,在学生被选拔进入工作室的时候,就进行企业管理制度培训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企业工作的氛围。
3.确立运营业务范围
由于我专业与社会企业有很好的互动传统,在工作室建立初始就和本地不少印刷企业和广告公司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工作室利用先进的印刷ERP系统,进行生产订单管理,我们主要的业务是为印刷厂提供优质印版以及各类打样、个性化印刷。
4.制定学生奖励分配制度
为更好地鼓励学生参与生产,体现多劳多得的价值观。针对学生的劳动付出,制定了“点数制”奖励计算方法,将每个工作任务按照难易定义不同的点数,学生多劳多得,每月统计每个工作学生的总点数,按照当月工作室对外运营产生利润的10%加以分配。
(二)創新学习方式和考核评价模式,打造“德技双馨”学生队伍
1.入岗培训
经过选拔进入工作室的学生,首先要进行整体的岗位培训才可以进入岗位做事情。在入岗培训阶段,学生要学习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相关的要求、常见文件基本的操作流程等。
2.以老带新的学习
经过入岗培训的学生接下来进入具体的岗位,在每个岗位上都会有一个已经成长起来的老生,他们以小老师的身份来培训指导新进来的学生。
3.开展技术研讨沙龙
工作室的学生白天通过订单实战,晚上进行形式多样化的技术研讨。指导老师会根据印前岗位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模块化的讲解培训。另外,我们也会不定时地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过来进行专题讲座。除了前两种形式,工作室的学生同时根据自己的工作订单进行典型问题分析讲解。
4.职业素养培训
(1)早会制度
每天早上八点,工作室的全部人员和老师准时召开早会,包含整队、口号、小故事分享、点赞他人、教师点评等,由学生轮流主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2)团康活动
每个月定期对工作室学生开展团康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寓教于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工作室团队的归属感,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5.创新考核评价模式
工作室考核分为“德”考核和“技”考核。“德”考核从考勤、卫生、用电、工服工牌、娱乐、生产失误、工作服从等八个方面进行评比,主要考量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习惯方面内容。印前工作室自开办初始就引进企业资源,由工作室导师和企业一线生产主管一起命题,建立题库,考前由第三方出题,实行教考分离制度,考核过程也实行企业专家和非任课老师评分,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考核内容为典型生产任务。
如果把职业技能比作一个人的“硬实力”的话,那么职业素养将是一个人的“软实力”,印前工作室将养成教育贯穿整个工作室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每天的早会和丰富多彩的团康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寓教于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工作室团队的归属感,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德技双馨的新型技能人才。
(三)依托工作室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建立以生产任务为基础的微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拓展对外培训,螺旋提升专业竞争力
1.依托工作室资源,开展对外培训
培训前任课老师要准备大量的教学素材和资料,积极备课,促进了专业老师的能力提升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对外培训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双向过程,老师接收到新的生产案例和实用的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老师再将反馈的素材重新整合,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2.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以生产任务为基础的微课程体系和引入移动终端教学在工作室的成功开展,为下一步微课程体系在其他科目教学中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创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教学资源
我校印刷科组十分重视“双视角”的微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既能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改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的实际需求,努力打造“既能用于学生校内技能实训,又能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并与互联网平台结合,将课程资源上传腾讯课堂,进行网络培训,收效显著,进一步彰显印刷专业办学实力。
经过3年的积累和发展,印前工作室逐步得到了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在这个基础上,印刷专业老师通过资料整理和开发,编写了一套社会培训资料《印前培训资料》 ,并以此材料开展了多项企业及社会培训。依托工作室生产订单,老师从企业任务角度提取了相应素材开发了《印前制作技术》系列微课。课程资源既能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改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的实际需求,努力打造“既能用于学生校内技能实训,又能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三、特色亮点与经验总结
(一)印前工作室采用企业式管理运营
对于“管理”而言,首先是要“理”顺,接着才能“管”好。印前工作室组织架构的确立解决了“理”的问题:印前工作室实行导师负责制,快印部和CTP制版部各设导师一名,按各部需求又设有主管、跟单、设计、印刷、印后加工、出版等工作岗位,明确了每个岗位对应相应工作职责;导师参与工作室日常各项活动。在“理”顺工作室后,依据企业模式,制定了工作室成员选拔制度、常规管理制度、工作量化制度、奖罚制度,依据各种制度编写了《印前工作室员工手册》 ,在学生被选拔进入工作室的时候,就进行各种培训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企业工作的氛围,解决了如何“管”好的问题。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印前工作室员工手册》具有可借鉴意义和推广性。
(二)印前工作室学生创新式的学习形式有助于专业能力快速提升
1.“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给人鱼不如授人渔”是古人对教书育人和传道授业总结出的至理名言,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特别是职业教育同样适用。工作室新成员入岗培训时,导师重点是引领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而提升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技能。
2.“以老带新”和“技术研讨沙龙”的相互学习形式,引入真实的案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提高了培训的高效性,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对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依托印前工作室平台,创新式的开展“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探索出一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生产型实训模式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有效提升毕业生质量
1.实训任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印前工作室以企业真实的订单为对象,开展生产型实训,实训作品即交付企业的产品,对实训作品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同于其他实训模式,没有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2.实训环境和设备条件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印前工作室下属两个生产性实训中心:CTP制版中心和数码快印,实训中心的设备与企业同类设备相同甚至还领先于企业,生产流程、检测手段、改进方法都与企业相同。工作室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实训,工作习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得到质的提升。
3.创新考核评价模式
专业引进企业资源,由工作室导师和企业一线生产主管一起命题,建立题库,考前由第三方出题,实行教考分离制度,考核过程也实行企业专家和非任课老师评分,考核内容为典型生产任务,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四)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探索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企业的需求来看,学校必须要和企业加强合作。我校印刷专业由最初的企业实习这种单一的校企合作方式,发展到现在的遍地开花,校企合作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体现校企合作的广度,产教融合体现校企合作的深度。印前工作室和印刷產教中心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结晶,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又是印前工作室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利用工作室真实的运营环境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承接真实的生产任务,通过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生产实践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品德 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当初的校企合作初级阶段发展到目前的产教融合阶段,实现全面深度融合:
1.理念的融合:校企双方互相认同,企业参与到学生在校时期的培养中(比如设立企业奖学金,冠名资助技能大赛和班级活动等),将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提前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中,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2.资源的融合:由企业投资硬件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和学生,开展生产型实训是实训设备上的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设备和生产设备的融合。
3.任务的融合:企业生产订单成为学生学习任务,企业的产品即是学生的实训作品,实现工作任务的融合。
4.人员的融合: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讲课和企业师傅为学生授课,专业老师除了为在校生授课以外,还为行业开展培训,是师资力量的校企合作,实现师资队伍的融合;在校学生充当合作企业的员工,企业员工也可以成为学校的培训对象,实现学生和员工身份上的融合。
5.文化的融合:参考企业岗位要求制定工作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班纪班规,将企业文化和车间现场管理制度融入班级常规活动中,实现企业文化和班级文化的融合。
6.考核方式的融合: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的考核必不可少,理论部分按照在校的常规考核方法,实训部分采用企业真实的生产案例进行考核,由企业人员充当监考和考官,考核标准按照企业对产品的要求要,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
7.服务的融合:专业老师以企业真实案例为依托,攻坚克难,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的技术难点,保障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螺旋提升教师整体研究水平,实现教研活动和技术服务的融合。
8.产学研的融合:专业老师将企业生产中的真实生产案例引入实训课堂,编写通俗实用的校本教材,将工作室人员的工作失误作为日常教学的重难点,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作为教学情境,专业老师根据企业需求自行研发教具和实验器材,进而为生产和教学服务,实现产学研相互依托,共同进步。
四、取得成效
“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培养“德技双馨”毕业生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印刷专业老师开拓创新,勤于钻研,与印刷企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模式和工作室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印刷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表现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毕业生供不应求, 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印刷包装公司为印刷专业的毕业生敞开大门,在学生生产实习和公司员工培训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打造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一)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立德树人,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思路逐步形成,建斌中职印刷专业品牌效应逐步形成。
(二)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优秀学生群体逐步扩大,以点带线并辐射全班。将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相融合,促进班风学风取得显著进步。
(三)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研究水准到大力提升,建成一套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校企两用课程资源。
基于产教融合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先是本专业在印前方向开设校企深度融合的一个全新尝试,2018年6月,合作企业再次和我校合作建立印刷产教中心,继续开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新的印刷中心已正式投产运营。随着我们专业办学能力和实训条件进一步提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校电子商务、模具加工和计算机专业推广应用,为中职印刷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