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举国上下大兴“国学”,掀起了一股“国学热”,似乎不谈“国学”就是不懂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也趋之若鹜,“经典诵读”“经典国学进课堂”“课前三分钟国学”等纷纷涌入课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满校园张贴,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书香校园,许多学校还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无形中使本已不堪重负的小学生又多了一些课外负担,且搅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一天的时间有限,小学生的精力亦有限,花太多时间掌握课外的所谓“国学”,教科书中的古诗词、古文如何吃透,又如何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及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之中,这成为当今小学教育的一个现实新命题。
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小学到底该掌握哪些“国学”?“国学”的精髓是什么?小学阶段哪些课程是属于国学呢?我们的小学一线教师首先必须弄清这些问题。
一、重视汉字的认识、书写
汉字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承载了许多高尚文明的信息,它的笔画、结构、读音、意义就是国学的基础。
作为小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常用的汉字,掌握它的笔顺、会书写。一、二年级会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三、四年级,开始学习用钢笔、毛笔书写。特别是毛笔字的书写,要向学生介绍笔墨纸砚,让他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名书法家,如王羲之、张旭、“颜柳欧赵”四大楷书名家,了解“宣纸”、“徽砚”等相关知识。
反观我们的小学生,写得一手好字的人越来越少,开展毛笔字书法教学也屈指可数,有些学校虽然设了毛笔书法课,但教师不指导,让学生信手涂鸦,写在田字格上的毛笔字要么出格,要么蜷缩在一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横平竖直全然不顾,让人“惨”不忍睹。作为教师,应重视汉字书写教学,真正让书法课还原本来面目,让小学生写好铅笔字、钢笔字,练习毛笔字,在中华翰墨书香中浸润,在田字格中领悟做人要守规矩的道理。
二、重视教材中的古诗词、古文的教学
教材是由全国权威的教育专家选择、审阅核定的,可见其影响力和权威性。新课程虽然强调教师要整合教育资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但本人认为,一线普通教师与教材编选专家肯定不在同一高度。比方说,你把《红楼梦》看十遍,就能与红学家切磋《红楼梦》吗?那必然是“班门弄斧”。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古文是经典国学精华,小学生起码要会想、会背、会默写,并讲出意思,体会其意境。另外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浅显易懂的作品及课文同类的古诗词、古文也未尝不可,但要控制好“度”,切记小学是启蒙教学,千万不要拔高。本人走过一些学校,对小学生要求太高,像是读了小学、初中,高中就不用读了。
三、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教育,但效果一直未遂人愿,随着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与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在蜕变。“争强好胜”“利益主义”“实用主义”之风盛行,家长如此,教师如此,学生如此,整个社会如此,小学生身处其中,能独善其身吗?
再看看那些古往今来的国学之圣,孔子“礼”,孟子“仁”,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国学大师季羡林、启功、钱钟书、杨绛等集“礼、义、仁、廉、谦”于一身,与世无争,潜心学问。
小学阶段,我们教师要领会国学精髓,修身养性。以儒家思想熏陶自己,不随波逐流,守住道德的底线,做个儒雅的人,以谦谦君子为傲。
教育学生,可从《论语》《三字经》《弟子规》中有选择地挑出浅显易懂的语句让学生背诵,铭记“礼、义、仁、廉、谦”等做人的道理,重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国学精髓中修炼个人的品性。在这一块应有专门的评价机制与奖惩制度。
国学是国粹,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教育,国学教育应抓住其精髓,而不是皮毛,把握重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尤其要重视汉字的知识传输,教师的率先垂范,因为身教重于言传,要做楷模。(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小学到底该掌握哪些“国学”?“国学”的精髓是什么?小学阶段哪些课程是属于国学呢?我们的小学一线教师首先必须弄清这些问题。
一、重视汉字的认识、书写
汉字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承载了许多高尚文明的信息,它的笔画、结构、读音、意义就是国学的基础。
作为小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常用的汉字,掌握它的笔顺、会书写。一、二年级会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三、四年级,开始学习用钢笔、毛笔书写。特别是毛笔字的书写,要向学生介绍笔墨纸砚,让他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名书法家,如王羲之、张旭、“颜柳欧赵”四大楷书名家,了解“宣纸”、“徽砚”等相关知识。
反观我们的小学生,写得一手好字的人越来越少,开展毛笔字书法教学也屈指可数,有些学校虽然设了毛笔书法课,但教师不指导,让学生信手涂鸦,写在田字格上的毛笔字要么出格,要么蜷缩在一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横平竖直全然不顾,让人“惨”不忍睹。作为教师,应重视汉字书写教学,真正让书法课还原本来面目,让小学生写好铅笔字、钢笔字,练习毛笔字,在中华翰墨书香中浸润,在田字格中领悟做人要守规矩的道理。
二、重视教材中的古诗词、古文的教学
教材是由全国权威的教育专家选择、审阅核定的,可见其影响力和权威性。新课程虽然强调教师要整合教育资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但本人认为,一线普通教师与教材编选专家肯定不在同一高度。比方说,你把《红楼梦》看十遍,就能与红学家切磋《红楼梦》吗?那必然是“班门弄斧”。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古文是经典国学精华,小学生起码要会想、会背、会默写,并讲出意思,体会其意境。另外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浅显易懂的作品及课文同类的古诗词、古文也未尝不可,但要控制好“度”,切记小学是启蒙教学,千万不要拔高。本人走过一些学校,对小学生要求太高,像是读了小学、初中,高中就不用读了。
三、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教育,但效果一直未遂人愿,随着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与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在蜕变。“争强好胜”“利益主义”“实用主义”之风盛行,家长如此,教师如此,学生如此,整个社会如此,小学生身处其中,能独善其身吗?
再看看那些古往今来的国学之圣,孔子“礼”,孟子“仁”,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国学大师季羡林、启功、钱钟书、杨绛等集“礼、义、仁、廉、谦”于一身,与世无争,潜心学问。
小学阶段,我们教师要领会国学精髓,修身养性。以儒家思想熏陶自己,不随波逐流,守住道德的底线,做个儒雅的人,以谦谦君子为傲。
教育学生,可从《论语》《三字经》《弟子规》中有选择地挑出浅显易懂的语句让学生背诵,铭记“礼、义、仁、廉、谦”等做人的道理,重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国学精髓中修炼个人的品性。在这一块应有专门的评价机制与奖惩制度。
国学是国粹,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教育,国学教育应抓住其精髓,而不是皮毛,把握重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尤其要重视汉字的知识传输,教师的率先垂范,因为身教重于言传,要做楷模。(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