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不能通过一味的宣教,而应该以灵活的方式开展。从“爱”入手,探讨了如何通过书籍推荐、沟通交流、赏识肯定开展德育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德育 关爱 高中生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103
在开展高中生品德教育的过程中,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方式,有利于逐步消除学生心中的芥蒂,加深学生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将爱融入到德育之中。
一、书籍推荐,培养健全人格
读书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道德素养的情况,有计划、有目的且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籍,促使学生的情操得到无形的陶冶,情感得到深入的发展。
例如在学期的开始,笔者就列举了《论语》《道德经》《逍遥游》《365个人生感悟》《读史让人明智》等一系列的书单,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性的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学会与作者为友、与真理做伴,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写读书心得,并且让学生定期上交心得,了解一段时间内学生人生态度、思想情感的成长情况。另外,笔者还认识到创造一个分享环境对学生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期结束之前,利用班会课开展了“我读故我在”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主动走上台前分享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读书感想与成长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思想都能在书香氛围中得到不断的进步。除了经典的书籍推荐以外,笔者还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报纸杂志,了解国家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班主任可以在班上合适的位置设立图书角,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供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籍。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专题性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分时段去阅读、去体会。
二、沟通交流,卸下成长负担
德育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为了实现学生的自由成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该创造平等对话的环境,通过多向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发展情况。开展“走心”的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由于成绩不佳以及父母给的压力,曾经产生过退学的想法。当笔者知道他的实际情况以后,主动和他进行交流,与他分析了成绩较差的原因,并且指导他正确认识父母的关心与爱护。首先让他重新树立了自信心,随后,及时跟进他近期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定期与他进行沟通交流,并给出一些较为中肯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他的个人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在学习成绩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沟通交流的效果并不是一次性的,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引导,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从循序渐进的谈话了解到学生成长的负担,通过多种交流形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得到长足的进步。另外,师生的沟通必须从实际出发,掌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
三、赏识肯定,实现个性发展
赏识是班主任对待学生的一种态度,在传统教育氛围中,班主任习惯用怀疑、批评或者指责的态度去对待学习水平有限的学生,却未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只有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才能推行“人性化”的德育,唤醒学生的真善美。
我班学生甲的逆反心理就十分严重,几次考试的失利加剧了他的自卑心,由于前期缺乏一定的关注,造成他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习惯上也出现了问题,经常会出现迟到、和其他老师顶嘴等情况。笔者在开展德育活动中,并没有一味地去责怪学生、纠正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换位思考分析学生为什么会犯错,在体验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去接纳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随后,笔者通过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甲的目标与理想,并且肯定了他的一些想法:“我很钦佩你的想法,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要加油哦!”这种做法充满了关怀与人情味,也让他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激发了他的道德情感。
赏识与肯定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将赏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真诚欣赏的目光;同时,应该承认差异,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在德育过程中融入对学生无私的爱。
总而言之,爱的教育胜过一味的说教,也超过了严厉的批评与指责。爱在高中德育中的渗透应该通过沟通交流、赏识肯定等多种方式,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书籍推荐、体会分享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每一个学生在思想品德、身心发展方面的情况,不断提高高中德育的总体水平。
(责任编辑 袁 妮)
[关键词]德育 关爱 高中生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103
在开展高中生品德教育的过程中,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方式,有利于逐步消除学生心中的芥蒂,加深学生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将爱融入到德育之中。
一、书籍推荐,培养健全人格
读书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道德素养的情况,有计划、有目的且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籍,促使学生的情操得到无形的陶冶,情感得到深入的发展。
例如在学期的开始,笔者就列举了《论语》《道德经》《逍遥游》《365个人生感悟》《读史让人明智》等一系列的书单,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性的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学会与作者为友、与真理做伴,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写读书心得,并且让学生定期上交心得,了解一段时间内学生人生态度、思想情感的成长情况。另外,笔者还认识到创造一个分享环境对学生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期结束之前,利用班会课开展了“我读故我在”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主动走上台前分享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读书感想与成长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思想都能在书香氛围中得到不断的进步。除了经典的书籍推荐以外,笔者还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报纸杂志,了解国家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班主任可以在班上合适的位置设立图书角,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供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籍。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专题性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分时段去阅读、去体会。
二、沟通交流,卸下成长负担
德育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为了实现学生的自由成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该创造平等对话的环境,通过多向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发展情况。开展“走心”的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由于成绩不佳以及父母给的压力,曾经产生过退学的想法。当笔者知道他的实际情况以后,主动和他进行交流,与他分析了成绩较差的原因,并且指导他正确认识父母的关心与爱护。首先让他重新树立了自信心,随后,及时跟进他近期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定期与他进行沟通交流,并给出一些较为中肯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他的个人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在学习成绩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沟通交流的效果并不是一次性的,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引导,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从循序渐进的谈话了解到学生成长的负担,通过多种交流形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得到长足的进步。另外,师生的沟通必须从实际出发,掌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
三、赏识肯定,实现个性发展
赏识是班主任对待学生的一种态度,在传统教育氛围中,班主任习惯用怀疑、批评或者指责的态度去对待学习水平有限的学生,却未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只有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才能推行“人性化”的德育,唤醒学生的真善美。
我班学生甲的逆反心理就十分严重,几次考试的失利加剧了他的自卑心,由于前期缺乏一定的关注,造成他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习惯上也出现了问题,经常会出现迟到、和其他老师顶嘴等情况。笔者在开展德育活动中,并没有一味地去责怪学生、纠正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换位思考分析学生为什么会犯错,在体验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去接纳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随后,笔者通过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甲的目标与理想,并且肯定了他的一些想法:“我很钦佩你的想法,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要加油哦!”这种做法充满了关怀与人情味,也让他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激发了他的道德情感。
赏识与肯定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将赏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真诚欣赏的目光;同时,应该承认差异,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在德育过程中融入对学生无私的爱。
总而言之,爱的教育胜过一味的说教,也超过了严厉的批评与指责。爱在高中德育中的渗透应该通过沟通交流、赏识肯定等多种方式,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书籍推荐、体会分享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每一个学生在思想品德、身心发展方面的情况,不断提高高中德育的总体水平。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