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学生在区期末调研测试中所反馈的一道高失分率考题为例,笔者分析学生思维过程存在的问题,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运用思维外显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论证能力,以期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
【机 构】
:
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广东广州5102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学生在区期末调研测试中所反馈的一道高失分率考题为例,笔者分析学生思维过程存在的问题,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运用思维外显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论证能力,以期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
其他文献
从“基础性”的角度评析2021年6月浙江选考物理第23题的试题条件构成、关联知识运用,并基于情境分析,明晰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与匹配工具,凸显试题强化基础知识运用、弱化数学分析的特点,并基于对试题的解答评价学生物理学业质量水平的达成要求.
依据功能关系,从揭秘弹射式过山车原理入手,通过巧妙改造玩具弹射器并结合玩具轨道搭建仿真弹射式过山车实验场景,运用Dislab传感器探究这些场景中的功能关系.这套方案从STEM的视角出发,有机整合了物理规律的探究、数学分析、工程设计、技术应用,让学生从做中学、玩中学体验理解物理知识与规律,将STEM的理念和物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创造能力.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第23题立足教材并加以创新,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关键实验能力.就试题中体现出的典型特点和考查导向,谈谈教师在典型电学实验复习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电磁感应中的导轨问题按照学科思想方法可分为“等效替代”“类比迁移”“宏微结合”三大类,综合考查学生运动和相互作用观、能量观等物理观念要素,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等科学思维要素,针对每一类型导轨问题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建立一般性解题步骤,可提高复习效率.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设置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提升非形式推理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整理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特点和研究现状,构建了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模式,并以“生活中的辐射”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为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广泛实施提供了指导与参考.
37届预赛13题以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对物理观念的考查,注重科学思维、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素养的运用,与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参照原题第二问的考查要点,对其进行模仿性创造,为竞赛命题提供参考.最后基于竞赛原题及衍生题的分析,分别以小见大地给出学生和教师不同启示.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高中物理的习题课是巩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主阵地.解决复合运动问题除了运用分解的方法,还可采用转换参考系的方法,该方法便于应用,并且可以推广到直线、曲线运动的各种情境中.
从翔实的科学史料出发,借助WorkingModel二维仿真软件创建的动态情景,将行星运动规律的发现过程设置成探究项目,以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探究能力.
“摩擦力”概念学习是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从感受摩擦到概括共性再到探究方向、大小的过程中,摩擦力概念模型逐渐完善.本文通过对“摩擦力”一课的评析,讨论在建构摩擦力概念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建模、概括、推理、辨析、猜想、设计、操作、论证、迁移、表达等关键能力.
初中综合能力题是初中物理考试中一种成熟的题型.笔者以STEAM视角评析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综合试题,发现综合能力题能够对学生整合真实情境能力、关注项目设计能力、过程经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能在考查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符合STEAM教育理念,体现初中物理学科的考试要求;本文通过STEAM视角,窥探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综合能力题特点及功能,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EAM教育提出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