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在微观层面对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民俗文化变迁过程展开科学分析,应当将该过程置入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考量,充分认识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变化对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俗文化发展和变迁产生的深刻影响,积极消除民俗文化同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矛盾,主动适应各种变化,使民俗文化在发展中生存并且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宏观层面,达斡尔族、鄂
【机 构】
:
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在微观层面对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民俗文化变迁过程展开科学分析,应当将该过程置入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考量,充分认识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变化对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俗文化发展和变迁产生的深刻影响,积极消除民俗文化同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矛盾,主动适应各种变化,使民俗文化在发展中生存并且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宏观层面,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俗文化既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传承和保护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俗文化,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积极响应维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这一全球性时代主题的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1977年出版的《学做工——劳工子弟何以接继父业》是英国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威利斯的经典之作,在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持续产生重要影响.工人阶级的成长背景、少年时期的内心挣扎、剑桥大学的边缘生活深刻影响了保罗·威利斯的问题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为他提供了理论对手和思想资源,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术文化促成了他独特的研究风格.反学校文化、同源理论与洞察组构了《学做工——劳工子弟何以接继父业》的核心理论框架.保罗·威利斯的思想特色突出体现为民族志方法的使用以及文化
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收官之年,回溯与反思其实施十年的举措与成效,对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阶段性与衔接性历程有着重要意义.十年间,民族教育在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成效显著.面向未来,民族教育的重心更加聚焦“人”的发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安徽省微观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乡村人才培育需求因素.结果 表明:乡村人才培育意愿不高,乡村人才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培育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其中感知行为控制的促进作用最大.基于此,应增强乡村人才培育信念,加大乡村人才培育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落实乡村人才扶持政策,推进乡村人才培育常态化和制度化.
当代云南跨境民族作家母语文学创作特点鲜明,成绩突出.西双版纳本土评论家王涧,在怀念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初创的云南首批母语诗人之一、西双版纳傣族歌手诗人康朗甩的文章里写道:“犹忆声名如鹊起,曾惊巨笔似虹飞”,这不仅是对康朗甩个人的评价,更是对当代云南跨境民族作家母语文学创作的兴起与发展、内容与形式、汉译与分享、传播与影响等成就的高度评价和诗意总结.
火在人类生活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火”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就现代文明而言,凡重大活动必采集火种,充分体现了火的象征意义.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的祭火活动是象征和仪式融合而成的整合物,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卫拉特蒙古族民众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火”文化的内涵,而且形成了独特的习俗文化.以巴音布鲁克镇巴音郭楞哈尔萨拉村为例,进行田野调查并且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详细介绍祭火仪式的准备工作和活动的全过程,系统地解读喀喇沙尔土尔扈特蒙古族“白”式祭火习俗的相关文化内涵.
自种族隔离制度解除后,新南非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教育政策以加快南非教育民主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但种族隔离制度解除的27年后,贫困和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以及种族矛盾、阶级分化依然比较突出.这些社会和历史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问题凸显,入学率低、毕业率低和教育质量低的问题与性别问题、种族问题等并存.本文主要基于对南非教育的实地考察,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对南非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现状、高等教育问题及其背后的历史根源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南非高等教育未来趋势和建议.
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保证.本文利用Nvivo12plus统计软件对1949年以来43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进行计量与内容分析,构建政策工具类型和政策内容主题二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类型使用有较大差距;政策内容注重短期效益,长期投入较少;政策内容聚焦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内容与政策工具差异较大.未来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要注重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政策内容需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提升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的适切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是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得到全国人民广泛认同,成为党的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先进集体,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危机与新起点:教育人类学论稿》是战后德国著名的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重要作品.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教育人类学者,博尔诺夫从整体的人类学观出发,将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必要条件,将人类学看作为教育提供特定的理解与认识方式.在承认人的可塑性为教育学前提的基础上,博尔诺夫将教育视为一个非直线的、可逆的过程,其中危机、死亡等非连续性形式构成了促进个体成长教化的重要方式.在博尔诺夫看来,教育应当是开放的,应当关注生活、关注当下的现实.博尔诺夫所开创的教育人类学话语框架为此后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提
埃及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安全态势严峻.当前埃及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具有被攻击频次高、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来源多样化等特点.近期埃及加快了网络安全治理进程,通过立法机构、政府机关、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协作对网络安全进行治理.同时,埃及构建了以最高网络安全委员会为主导并凭借国家计算机应急反应小组为技术核心,同企业、公民多方联动的网络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并针对网络安全威胁制定实施了网络安全治理战略计划.埃及作为中东地区互联网应用大国,亦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重要国家,随着中埃双边数字经济贸易增长,双边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