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就业能力需求,以实践能力的建设和提高为核心,指出在大学生的实践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学习和掌握应用型知识结构及实际动手能力,提出了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革实践类教学考核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类课程考核机制改革提供了积极的探索经验。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考核方式;改革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项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推进应用型课程考核模式变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积累项目实战经验,提高学生就业资本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引入,传统考核方式在不少大学课程的教学中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尤其是对于像我校这类具有国际背景的独立院校来讲,更加体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觉性、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及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不能适应社会对高校专业人才的需要特征或素质要求。在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困难与压力,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充分认识课程考核改革及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考核改革及评价体系单一,主要是通过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考查来评价,再加上一部分平时成绩,一些实践类课程会通过课程报告或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试卷的考核内容基本上同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挂钩,而给予的平时成绩也基本上参考平时课堂的考勤情况,从而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不能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习,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发挥。
(二) 课程考核改革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升级及社会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飙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长远发展离不开特色办学这一全新理念的有效实施。学生就业和职业方向规划及发展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现在各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各院校之间的独立为政,互不沟通;政府教育部门中间组织能力的缺失;课程教育不够深入、缺乏使用性;学生自我独立生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低下等。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应该从根源入手,加强实用型課程的教学投入,定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创新改革院校的教学体系,从教学格局入手帮助应用型本科院校完成教育模式的转型,从而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
当前应用的高校考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发展,这显然是不符合当前应用型人才需求大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国内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政府现行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教学方向的实施。尤其像我校这种应用型独立本科院校,为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充分体现“工本位”办学理念,全面深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发挥考试的总结性评价、目标导向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激励功能。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提倡个性化发展,激励探索,走培养创新人才之路。
二、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考核方式单一
现在大部分的考试还是往往局限于卷面考试,而且基本上是闭卷考试。这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课程知识掌握水平,但过分强调记忆技能,考核内容也仅限于课本范围,过于重视知识点细节,使学生会针对重点进行强记。为了通过率,教师常常会给出考试的重点和范围,这样无形中会助长学生的懒惰性和厌学、厌考心理。
(二) 注重考试分数而不注重能力考核
传统考试方式,把考分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每年的各项评优评奖活动中,分数依然是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选依据,导致许多学生一味追求卷面考试分数,而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 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卷面成绩,而与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无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平时不努力,期末突击复习,靠短期记忆应付考试,所学知识很难转变为实际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容易“眼高手低”,无所适从。
三、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我们通常将课程考核作为检验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传统意义上的考核往往就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只强调其本身的成绩公平合理性、试题的标准化客观性,而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度探讨及教学目的的更好地实现,忽视了学生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层面,从而达不到课程的考核形式、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要求一致。高校的课程考核要与时俱进,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根本,将课程考核列为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力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一) 注重过程考核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灵活选择考核形式,可采取平时考核、定期考核与学年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可采取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取演讲与互评和项目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二) 转变课程考核管理理念
要想提升大学生就业效率,必须转变教师“教”、教师“给”的这种考核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体”,将学生推到教学的“前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加上考核多样、灵活,学生自己如果不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很难获得理想的成绩,甚至不能通过相关课程考核。这样就能多角度解决课程考核结果缺位或反馈延迟的弊端。
(三) 设置课程考核体系
高校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探索出合理的考核方案,比如:课程章节项目、课程设计项目、职业认证考试、论文、测验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但又各有侧重点,要遵循考核原则,就要进行归纳梳理,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课程考核体系,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如表1设置课程考核体系表。
四、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管理者对课程考核管理观念的转变和认同,更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全身心地投入。在新的形势和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续增高,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情况下,利用独立型本科院校在管理、师资及资源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只需要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自身人才模式培养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可操作的考核长效体制,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自如应对严峻的社会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 彭伊凡.高校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改革思考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142-143.
[2] 史楠,刘柏霞.应用型本科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115-117.
[3] 钟英.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考核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8):133-136.
[4] 邝砾,于美琪,冯文韬,花宏宇.基于层次考核的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以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7,(01):62-66.
[5] 门秀萍.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5,(17):196-197.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考核方式;改革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项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推进应用型课程考核模式变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积累项目实战经验,提高学生就业资本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引入,传统考核方式在不少大学课程的教学中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尤其是对于像我校这类具有国际背景的独立院校来讲,更加体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觉性、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及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不能适应社会对高校专业人才的需要特征或素质要求。在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困难与压力,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充分认识课程考核改革及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考核改革及评价体系单一,主要是通过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考查来评价,再加上一部分平时成绩,一些实践类课程会通过课程报告或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试卷的考核内容基本上同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挂钩,而给予的平时成绩也基本上参考平时课堂的考勤情况,从而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不能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习,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发挥。
(二) 课程考核改革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升级及社会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飙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长远发展离不开特色办学这一全新理念的有效实施。学生就业和职业方向规划及发展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现在各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各院校之间的独立为政,互不沟通;政府教育部门中间组织能力的缺失;课程教育不够深入、缺乏使用性;学生自我独立生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低下等。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应该从根源入手,加强实用型課程的教学投入,定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创新改革院校的教学体系,从教学格局入手帮助应用型本科院校完成教育模式的转型,从而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
当前应用的高校考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发展,这显然是不符合当前应用型人才需求大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国内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政府现行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教学方向的实施。尤其像我校这种应用型独立本科院校,为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充分体现“工本位”办学理念,全面深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发挥考试的总结性评价、目标导向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激励功能。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提倡个性化发展,激励探索,走培养创新人才之路。
二、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考核方式单一
现在大部分的考试还是往往局限于卷面考试,而且基本上是闭卷考试。这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课程知识掌握水平,但过分强调记忆技能,考核内容也仅限于课本范围,过于重视知识点细节,使学生会针对重点进行强记。为了通过率,教师常常会给出考试的重点和范围,这样无形中会助长学生的懒惰性和厌学、厌考心理。
(二) 注重考试分数而不注重能力考核
传统考试方式,把考分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每年的各项评优评奖活动中,分数依然是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选依据,导致许多学生一味追求卷面考试分数,而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 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卷面成绩,而与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无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平时不努力,期末突击复习,靠短期记忆应付考试,所学知识很难转变为实际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容易“眼高手低”,无所适从。
三、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我们通常将课程考核作为检验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传统意义上的考核往往就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只强调其本身的成绩公平合理性、试题的标准化客观性,而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度探讨及教学目的的更好地实现,忽视了学生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层面,从而达不到课程的考核形式、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要求一致。高校的课程考核要与时俱进,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根本,将课程考核列为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力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一) 注重过程考核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灵活选择考核形式,可采取平时考核、定期考核与学年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可采取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取演讲与互评和项目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二) 转变课程考核管理理念
要想提升大学生就业效率,必须转变教师“教”、教师“给”的这种考核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体”,将学生推到教学的“前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加上考核多样、灵活,学生自己如果不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很难获得理想的成绩,甚至不能通过相关课程考核。这样就能多角度解决课程考核结果缺位或反馈延迟的弊端。
(三) 设置课程考核体系
高校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探索出合理的考核方案,比如:课程章节项目、课程设计项目、职业认证考试、论文、测验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但又各有侧重点,要遵循考核原则,就要进行归纳梳理,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课程考核体系,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如表1设置课程考核体系表。
四、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管理者对课程考核管理观念的转变和认同,更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全身心地投入。在新的形势和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续增高,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情况下,利用独立型本科院校在管理、师资及资源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只需要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自身人才模式培养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可操作的考核长效体制,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自如应对严峻的社会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 彭伊凡.高校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改革思考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142-143.
[2] 史楠,刘柏霞.应用型本科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115-117.
[3] 钟英.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考核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8):133-136.
[4] 邝砾,于美琪,冯文韬,花宏宇.基于层次考核的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以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7,(01):62-66.
[5] 门秀萍.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5,(17):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