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在教学中提问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的语气、时机,都是值得深究的。结合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对教师的提问艺术进行探究,反思不足,总结经验。
关键词:怎样解题表;提问方式;教师教学
教学提问是连接一堂课的知识主线。好的问题,结合教师恰当的提问方式和情感态度,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积极的帮助。
一、 教师提问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中的问题
1. 促进师生互动
课堂,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问题”成为师生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之一,教師提出问题,能够最快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及时补救。
2. 集中学生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脱离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多途径,提问就是其中之一。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思考,转换思维方式,从而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3. 培养思维习惯
学校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模式、学习习惯,遗忘后留下来的,才是学校教育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解决,在这种不断演示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4. 待答时间不足
合适的待答时间,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加工,能够更加高效的回答所提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一般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待答时间往往只有1秒。美国教育家认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有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和“第二等待时间”。根据研究表明“第一等待时间”在3秒以上,教学效果会更佳。所以,合适的待答时间也是提问环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5. 问题缺乏科学的设计
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策略,所以在教学设计当中,并不重视问题的设计。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即兴式”的,缺乏科学性,没有太多的价值和意义,而学生针对这类问题也不用经过思考再回答。表面上看,这样的一堂课师生是有互动,但是学生的创造力并没有得到发展。
二、 波利亚“怎样解题”表对教学提问的启示
为了回答“一个好的想法是如何想出来的”这个问题,波利亚专门研究了解题的思维过程,并将他的所想所得写成了《怎样解题》一书,该书是以“怎样解题”表为核心,全书围绕着该表,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张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和“回顾”。波利亚说:“如果你能恰当地使用这些同样的问题和建议,进而向你的学生提出它们,你也许就可以帮助他们(指学生)解决问题。”从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笔者得出了几点关于教学提问的启发,如下:
1. 以帮助学生为目的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老师的指点和帮助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向导。但是,作为教师,不应该让学生明显的感觉到老师在帮助他。否则,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由于惰性,而放弃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所以,以恰当的方式,谨慎地、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让他们感觉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成功的解决题目,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根据波利亚的解题表,教师可以根据解题步骤,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课堂讲解题目时,可以借鉴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题目。如:“未知量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等等。在拿到题目后,教师提出类似上述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了题目。这样一来,学生在老师“隐形”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了题目,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 问题的普遍性
问题的普遍性是波利亚解题表的一大显著特征,提出的问题适用范围很广泛,例如:“你以前见过他吗?或者你见过同样的题目以一种稍有不同的形式出现吗?”等等。这些问题和建议都是自然的、简单的、明显的以及常识性的。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都会类似于解题表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题目。
教师在教学提问时,不应该只局限于当前的这一点内容,而是更应该为学生长远的学习做打算,通过一些常规的、普遍的问题,教会他们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知识,更是适应以后的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习惯。
3. 学习是模仿和实践的过程
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老师讲的时候都听得懂,但是自己独立完成时却发现困难重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讲解,更要让学生加入到教学环节当中,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一起思考。“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要教会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
以数学解题为例,当老师向学生提出“怎样解题”表中的问题时,应该怀揣着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生解决当前的问题;二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以后做准备。在解题学习时,先观察别人的解题方法和思路,然后再自己练习,通过解题学会解题。而教师就是学生观察的主要对象,教师可以按照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根据解题步骤,提出相应的普遍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今后的解题中,将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向自己提出问题,理解题目,拟定计划,执行计划并回顾。
参考文献:
[1]阎育苏,译.波利亚.怎样解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罗增儒.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续)[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5).
[3]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
关键词:怎样解题表;提问方式;教师教学
教学提问是连接一堂课的知识主线。好的问题,结合教师恰当的提问方式和情感态度,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积极的帮助。
一、 教师提问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中的问题
1. 促进师生互动
课堂,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问题”成为师生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之一,教師提出问题,能够最快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及时补救。
2. 集中学生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脱离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多途径,提问就是其中之一。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思考,转换思维方式,从而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3. 培养思维习惯
学校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模式、学习习惯,遗忘后留下来的,才是学校教育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解决,在这种不断演示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4. 待答时间不足
合适的待答时间,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加工,能够更加高效的回答所提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一般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待答时间往往只有1秒。美国教育家认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有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和“第二等待时间”。根据研究表明“第一等待时间”在3秒以上,教学效果会更佳。所以,合适的待答时间也是提问环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5. 问题缺乏科学的设计
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策略,所以在教学设计当中,并不重视问题的设计。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即兴式”的,缺乏科学性,没有太多的价值和意义,而学生针对这类问题也不用经过思考再回答。表面上看,这样的一堂课师生是有互动,但是学生的创造力并没有得到发展。
二、 波利亚“怎样解题”表对教学提问的启示
为了回答“一个好的想法是如何想出来的”这个问题,波利亚专门研究了解题的思维过程,并将他的所想所得写成了《怎样解题》一书,该书是以“怎样解题”表为核心,全书围绕着该表,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张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和“回顾”。波利亚说:“如果你能恰当地使用这些同样的问题和建议,进而向你的学生提出它们,你也许就可以帮助他们(指学生)解决问题。”从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笔者得出了几点关于教学提问的启发,如下:
1. 以帮助学生为目的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老师的指点和帮助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向导。但是,作为教师,不应该让学生明显的感觉到老师在帮助他。否则,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由于惰性,而放弃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所以,以恰当的方式,谨慎地、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让他们感觉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成功的解决题目,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根据波利亚的解题表,教师可以根据解题步骤,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课堂讲解题目时,可以借鉴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题目。如:“未知量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等等。在拿到题目后,教师提出类似上述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了题目。这样一来,学生在老师“隐形”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了题目,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 问题的普遍性
问题的普遍性是波利亚解题表的一大显著特征,提出的问题适用范围很广泛,例如:“你以前见过他吗?或者你见过同样的题目以一种稍有不同的形式出现吗?”等等。这些问题和建议都是自然的、简单的、明显的以及常识性的。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都会类似于解题表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题目。
教师在教学提问时,不应该只局限于当前的这一点内容,而是更应该为学生长远的学习做打算,通过一些常规的、普遍的问题,教会他们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知识,更是适应以后的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习惯。
3. 学习是模仿和实践的过程
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老师讲的时候都听得懂,但是自己独立完成时却发现困难重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讲解,更要让学生加入到教学环节当中,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一起思考。“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要教会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
以数学解题为例,当老师向学生提出“怎样解题”表中的问题时,应该怀揣着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生解决当前的问题;二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以后做准备。在解题学习时,先观察别人的解题方法和思路,然后再自己练习,通过解题学会解题。而教师就是学生观察的主要对象,教师可以按照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根据解题步骤,提出相应的普遍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今后的解题中,将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向自己提出问题,理解题目,拟定计划,执行计划并回顾。
参考文献:
[1]阎育苏,译.波利亚.怎样解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罗增儒.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续)[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5).
[3]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