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入情入境 品味文本之美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glglgl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文章中美的因素,把审美教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以《搭石》一课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美,品味文中的美。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一篇以“真情”为主题的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村民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平凡的生活场面,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这篇课文表面上朴实,其实蕴含了三种“美”。
  其一,语言美。文章语言质朴,亲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二,画面美。文中描绘的几个画面是生活中平凡的场面,但意境深远,正如文中所写的“一道风景”。其三,人性美。文章中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在文章中许多地方都凸显出来,表现了人物的心灵美。根据教材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来体现语文教学中的“美”。
  一、精读美句,品味文中的语言美
  新课程指出:“要发掘文章中精妙的语言、精彩的句子、精确的词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我先让同学自由读全文,然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次品读,细细体会作者文笔的美妙。学生们通读全文后,纷纷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精妙语句,再反复大声诵读。例如,文中学生读得最多,公认为最优美的句子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尤其是“踏踏”这个极负感触性的象声词,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村庄的小溪边。在此基础上,我趁机指导学生如何才能读出人们走搭石这种协调有序、和谐的美,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这句充满音乐美的句子的。
  师:下面,我要和每一小组一起去感受乡亲们走搭石的和谐美,前面的(语速稍慢)——
  第一小组: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第二小组:紧跟上去。
  师:(语速稍快)前面的——
  第三小组: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第四小组:紧跟上去。
  师:(语速更快)前面的——
  第五小组: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第六小组:紧跟上去。
  师:发出了——
  第七小组:踏踏的声音。
  师:就像——
  第八小组:轻快的音乐。
  师生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乡亲们走搭石的动作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而且充满了韵味,谁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协调有序。
  师:哪一小组能读出这种和谐美?请第三小组的同学上台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第三小组上台表演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第三小组同学的表现?
  第五小组学生代表:动作协调,声音响亮,读出了乡亲们走搭石的音乐美。
  师:评价得真到位,全班同学一起来,你们能行吗?
  生齐:我能行!
  (全班同学加上动作配乐齐读)
  学生通过用稍快、轻松的语气跟读、对比读、齐读,深深地品味出文中语言美这一亮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而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想象意境,品味文中的画面美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内心视像,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搭石》第一自然段后,我让学生围绕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展开教学,让学生带着“文中有哪几个画面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问题去学习第2-4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乡亲摆搭石的画面)和多媒体课件(乡亲们走搭石的画面和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美不美,美在哪儿?学生在我的启发和课件的帮助下,放飞想象的翅膀,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分小组互相交流了画面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并纷纷给文中的几幅画面添上了精彩的标题:“用心摆搭石”“和谐的旋律”“温馨的时刻”“最美的脚印”等。教师通过教材和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表演体验,品味文中的人性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搭石》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教材表现人性美。如第4自然段,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试着表演文中两个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两个情节,一是村民走搭石相让的情形,二是走搭石尊老爱幼的情形,学生通过亲身感悟文中的情感,从而唤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共鸣,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表演生活中能表现人物心灵美的情景。如:扶盲人过马路,拾起地上的垃圾,送迷路的小妹妹回家等生活中平凡却能体现人性美的画面。学生的兴趣盎然,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深深地体会到文中的人性美,受到了美好的情感教育,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他们在快乐中学会了有了真情才有美,有爱才是真正的美。
  语文课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入声、入情、入境感悟文本之美,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爱美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孙双金老师说,“每个老师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如果换作是两年之前读到这样的话,或许我会默默地从心底里不加以认同。“课程”,一个曾经多么让人凛然起敬的名词,总觉着它要多庞大就有多庞大,以至于有那么多老师战战兢兢地不敢近其边缘,就算偶尔触碰,也是心有所畏。  时至今日,当翻开2015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扉页,读到孙老师所写的这一篇《老师,你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时,我给了自己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 
在我区进行的小学毕业数学调研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一句是( )  A.比的后项可以是0。  B.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C.数a除以分数,等于a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D.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笔者发现这道题目的错误率高达68.9%,翻阅试卷后又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答案B,答案B显然是错误的。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会这样选择呢?  我的思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综合板块通常包括E、F、G、H四个部分,主要是阅读板块E、活动板块F、语音板块G和歌曲歌谣板块H。这四个部分不仅内容和形式都各不相同,而且各部分之间也缺乏联系,从而使综合板块呈现出主题不突出、形式繁杂、内容零散的特点。因此,我们有些老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显得不够准确甚至有些偏离,有的仅仅停留在说的层面,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丝毫提升,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再
《学记》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生的阅读有许多关键期,小学阶段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班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成长的群体生活环境。通过班级阅读体系的构建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在班级这个特定的群体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以教师和班级成员共读活动为主,辅以学生个体自读活动,达到促进小学生心智的全面成长的目的。  一、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识字教学中的困难是每个低年级语文教师都能体会到的。一年级从学拼音开始就有汉字的认读,那几个汉字就成为一部分学生艰难的费劲的事。课堂上看到那些学生对于刚刚认读过的生字,竭尽全力地辨别,那些线条在他们眼前跳动,交织成无法辨认的花纹,
在揭示某个概念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正因为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课堂上才会出现精彩的片段,从而达到既揭示概念的本质,又凸显数学课堂应有的生命力。下面就执教的《吨的认识》,谈一些体会。  【片段一】  师:有个小朋友叫小马虎,他逛动物园的时候把动物的体重记录下来。(没有单位)你觉得他记录得怎么样啊?  生:没有单位。  师:真是个小马虎,那我们一起帮他补上吧。一只小白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关于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  江西吉水县金滩小学 李中平  江西吉水县阜田小学 孔晓锋]   高效课改开展以来,教育一线的各位教师不管是通过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培训,还是自我的强化学习,都是在努力尝试、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开拓出新的局面。要改革必然就会遇到重重困难,但同时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社会是语文实践的大课堂。面对本次语文综合实践的主题—带领学生游览本地一个旅游景点写一篇游览日记,我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组织好这次特别的课堂之旅,避免学生为任务而游历,游览后被动写作的尴尬局面,抵达一种真实而有意义的境界呢?我决定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出发,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大课堂的备课,带着学生走进独特的学习之旅。  一、做足景点功课,心中有“景”  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历史人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语文写作内容从看图写话转变为习作,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习作产生了畏难心理。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认为,随文小练笔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它能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法,随时发现素材并及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一、激情渲染,激发练笔兴趣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
一、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   受客观原因的制约,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的效果不容乐观,分析其主要原因为:  1.农村完小的规模太小,教师的精力有限  农村薄弱学校规模小、班额少、师资紧,教师们的工作量是满负荷或超负荷的。上课时,办公室空荡荡,下课则疲于批改、辅导,几乎没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因缺少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教科研能力缺乏、萎缩 ,又进一步影响了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