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关注及对策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是一个孩子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它对于孩子今后的人生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初一则是这个十字路口中的关键点,走好初一这关键的一步,能为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根基,作为数学学科的老师,如何在这个重要的起点给予学生必要的关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点思考。
  关键词:个体差异;情感教学;数学教学
  
  由于家庭环境、学生的个性品质、毕业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学生从刚进初一就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更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据较大范围的调查显示,初一学生群体的两端成绩可相差一倍以上,即好的学生在测试中可得近一百分,而差的学生只能得三四十分。這种差异如果不能引起教师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仅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隐患,也会对孩子性格的完善、班级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首先,教师要从心理上平和地接受初一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抱怨孩子的种种不足,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不歧视、不放弃这些后进的孩子们,怀着大爱大智的教育追求,以耐心、细致、与人为善、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他们,实践证明,大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实验和调查中发现,许多后进生往往是因为一些偶然因素,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然后出现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下降,并不断恶性循环,逐步走向差生的行列;相反,也有一些本来很差的学生,因某次上课用心听讲,或作业完成较好,受到教师的好评,进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能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明显的进步,这种差异必将不断得以改善,如果孩子的态度、兴趣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学,只要我们坚守着这份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其次,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情感因素,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初一孩子无论生理还是心理的发展都还很不成熟,意志力薄弱,自控力较差,依赖学生理智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地认真学习还存在很大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学生在每节课中总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目前大多数教初一的老师都是从毕业班下来实习或大学刚分配的,教师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转换过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了解不够,对初一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作为教师,如果能深刻认识到初一学生的这种生理、心理特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温馨、愉快的气息与情调,以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微笑的表情面对学生,将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敬而受教”,使学生在无意识中不自觉地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及兴趣,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苏霍姆林斯基语)。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关键,一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强化健康和谐的课堂师生情感;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磨炼意志,开发学生乐学的天地!课堂教学是在师生的人际互动过程中进行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着教师是课堂师生交往情感的主要影响源,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分配会或明或暗地有亲有疏,甚至对少数不努力的学生产生一种愤恨感,且会有强烈的后续心理效应,影响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这些同学的情感分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妨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克服因学生与自己个性差异而导致的情感分配不公的人格障碍,要克服因学生与自己行为习惯不同而导致的情感分配不公的意向障碍,还要克服因学生与自己认识水平差距过大而导致的情感分配不公的认识障碍,以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以饱满的情绪感化全班的每一名学生,不出现被老师遗忘的“角落”。
  最后,教师要切实关注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往往沿用小学的学习方式,学习抓不住要点,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式,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续学习,“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的有效训练,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引路。
  在教学中,对学生思路的引导,结合教改来说,教师需着力于以下几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人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善于联想,②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使学生学会转化,③从创设问题情景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考,逐渐学会深入思考,④从回顾解题典型错误来开展评价,引导学生分析错因,学会反思与升华,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会思考知识的转折点,思考问题的疑难处,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
  总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中小学教师应主动发现衔接教育中的问题,加强业务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增强自己对本学科教学内容纵向联系的了解,中学教师同样应注意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进行教学方法的衔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等,还有待广大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中职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大.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引进并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数学;学生问题;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不断扩招,以至于目前中职学校放开了招生限制,初中毕业生不需要参加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因此导致了中职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为此。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创新素质的人才,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品质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要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
【摘要】数学的解题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是人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直觉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联想思维能力.而在解答每一道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这些思维能力又不是单独而存在的,而是交叉进行,并且综合运用的结果.  【关键词】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的解题一般而言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审题,第二步是联想,第三步是答题.解答数学题目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对于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过程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则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思维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误分析;数学思维;质疑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没
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学习,人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反思”,什么是反思,简单地说,过去的事情我们常常要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鉴将来;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首先是对过往学习经历的再次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律,进行调整,反思的内容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行为方式等. 那么,我们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反思吗?  也许,笔者的一些教学片段可以引发一些思考:  片段一:  一次数
本研究选择贞丰县的1个农家栽培地方品种(暂定名:贞丰核桃),通过感官性状、物理特性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了解其商品性状。结果表明:贞丰核桃果形为卵圆形,大小均匀,形状一致;外壳
【正】 高中和大学的升学率,逐年有所提高,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想到教育内容,却不能令人满意,其中特别是英语教育。当大学毕业时,从中学开始计算已经学了十年英语了!但在实
【摘要】 复习课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知识,而是引领学生站在新高度和新视角对已学知识进行审视和梳理. 要想在总复习教学中完成系统掌握知识、巩固提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复习目标,教师应制定复习计划、研究命题趋势、落实基础知识等,但关键是在于课堂教学. 通过以题带点来构建知识网络,通过以疑定教来解决生成问题,通过以类串型来掌握数学模型,通过以变促能,提升学生解题能力,通过以错引思来使学生思维缜密,
在微积分的酝酿时期,笛卡儿和巴罗两位数学大师分别提出求曲线切线的方法:笛卡儿"圆法"和巴罗"微分三角形".本文给出了这两种方法的内容,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
摘要 任何两个大于2的素数的和都是偶数;大于等于6小于无穷大的偶数(6≤an<∞)是两个素数的和;趋近于无穷大时的数是素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