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原文神韵 再现原文风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作品是用特殊的语言创造的艺术品,体现着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文学翻译应尽可能保持原文风格。本文通过研读张谷若先生的汉译本《德伯家的苔丝》和其原著,分析了张谷若先生的翻译特色。
  关键词:苔丝 张谷若 文学翻译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第一版中的序言中说:“这部小说的作者,目的单纯恳切,他只是把一连串真正互相连贯的事情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而发表问世。”作者所说的艺术形式就是语言艺术的技巧,在写作中,作者始终把主题与语言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该作品故事紧凑,结构严谨,笔调流畅自然,表现了哈代非凡的叙述风格,无论是象征意味极强的自然景色,还是饱含悲剧辛酸的人物形象,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该作品不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独具特色,至今葆有强大的魅力。这部小说共有7个译本,其中张谷若先生的译本在保留原文神韵、再现原文风格方面堪称为翻译界的一部力作。
  
  一、 整体把握原文神韵
  
  文学作品是用特殊的语言创造的艺术品,具有形象性、艺术性,体现着作家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具有能够吸引读者的艺术形象。所以文学翻译不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体会原作家的艺术创造过程,把握原作的精神实质,在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里找到最适合的印证,然后用适当的译语把原作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因此文学翻译是艺术的翻译,译者应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张先生真正把握了原作的创作风格,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意象。他的译作既从总体上把握原文的意境、形象,又能从字词句入手,译语准确、鲜明、生动、自然。所谓“鲜明”就是分明而确定,不晦涩,不费解。所谓“生动”就是有文采,绘声绘色,包括在可能的范围内绝对地或相对地再现原文的音乐性。所谓“自然”就是符合译文语言习惯,“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钱钟书语)。因此在翻译人物对话,尤其是苔丝父母的语言时,张先生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是因为他从整体上把握了原作的人物形象,苔丝父母都是英国19世纪一个小山村里的低层人物,哈代在描写他们时大量运用俚语、俗语来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张先生在翻译时由于从整体把握了他们的神韵,所以大胆运用山东方言,成功地传译了原文中的乡土气息,再现了原文的人物形象。例如第三章中苔丝的母亲对苔丝说的一段话:That wer all a part of the larry ! We’ve been found to be the greatest gentlefolk in the whole country-reaching all back long before Oliver Grumble’s time-to the days of the Pagan Turks-with monuments and vaults and crests ,and scutcheons, and the lord knows that all.(ch.3)
  那正是这场热闹儿里的一档子!你不知道,有人叨登出来,说咱们家原来是这一群里顶有名气的大户人家—— 咱们家的老祖宗 ,从奥利拂·格哩咕噜往上,能一直数到裴根·土耳其的时候;——有碑碣,有坟穴,有盔饰,有盾徽,还有好些别的,俺也叨咕不清。
  这些土得掉渣的方言使原作中那位善良、快乐、无知、爱慕虚荣的农家妇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译文里。
  而在对文中女主人公的语言把握上,张先生更是揣摩细微,把握得当。苔丝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英格兰西南部偏僻落后的农业地区,远离繁华城市,仍然保存了古风古貌。苔丝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上到小学六年级,在外面或者和有身份的人谈话,说普通话,在家里说话时却夹着很多土话。但总的来说语言质朴,既不粗俗,也不高深。张谷若先生的中文译本对作者的这一良苦用心体会颇深,译文以俗译俗,以雅译雅,均能切合语境。
  看第三章里苔丝看到父亲喝得晕晕乎乎地坐着马车,哼着小调儿回家的时候,无心再跳舞,找了借口回家,就听母亲得意洋洋地要告诉她喜事。还没等到母亲开口,她就质问:‘Had it anything to do with father’s making such a mommet of himself in this carriage this afternoon? Why did ‘er? I felt inclined to sink into the ground with shame!’ “今儿过响儿,俺看见俺爹坐在大马车里,出那样的 ,他那是怎么啦?是不是教这档子事折腾的?那阵儿把俺臊的,恨不得有个地缝儿钻进去!” 在这里张先生根据当时的情景,苔丝因父母当众出丑,羞愧难当,回家后和母亲谈及此事,出言不敬,译作中用上“洋相”、“折腾”、“臊”这几个词,切合原文的语气和气氛,将苔丝的气愤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安玑首先被苔丝吸引的就并非是她的容貌,而是她所说的一段话。“‘A very easy way to go,’ continued Tess, ’is to lie on the grass at night and look straight up at some big bright star; and, by fixing your mind upon it, you will soon find that you are hundreds and hundreds o’ miles away from your body, which you don’t seem to want at all. ’”要觉着灵魂出窍,很容易的办法,就是晚上躺在草地上,拿眼一直瞅着天上一个又大又亮的星星;你要是一心一意老盯着那个星星,那你过不了多大的一会儿,就会觉得自己离开你的躯壳,有上千上百里地远了,好像你自己并不想那样,而自然而然地就会那样。” 由于这段话意义重大,关系到苔丝和安玑的命运,因此哈代很是费了一番苦心来设计选词,张谷若先生的译文也不遗余力地进行配合,用非常通俗的字眼,如“觉着”、“拿眼……瞅着”、“老盯着”、“那个星星”、“有上千上百里地远了”等,既符合苔丝的教育背景、身份,又体现了苔丝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哈代尤其注意意境的表現,他被称为文学画家,他用画家的眼光看待要反映的事物,用画家的手法描写周围变化的环境。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是为了描绘而描绘,而是把描写的物质环境纳入故事情节的轨道,烘托人物悲剧命运,从而大大加强了小说描写的感染力。《苔丝》一书就体现了这一特征。译者能否再现原文意境,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整体效果。例句:
  On these lonely hills and dales her quiescent glide was of a piece with the element she moved in . 张译为:“在这些旷山之上和空谷之中,她那悄悄冥冥的凌虚细步和她所活动于其中的大气,成为一体。”这里作者并非只是单纯描述某件事件或某种行为,而更多的是为了烘托出一种气氛来激起读者对自然的特殊感受,从而理解苔丝那种要“躲开人类”的心理反映。张将 “lonely”和 “quiescent glide” 分别译为“旷山之上和空谷之中”和“悄悄冥冥的凌虚细步”,用词之妙,值得称道。原文的色彩、氛围得到成功的再现,一种空灵飘渺之感在译文中油然而生。
  
  二、 形神合一 保留原作音乐美
  
  英国现代作家毛姆曾说:“词有其力、其音、其形,唯考虑这些方能写出醒目入耳的句子。”凡高明的艺术家,无不在语言中讲究巧妙的乐感,对音位进行排列组合,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来烘托语言的意义,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以此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哈代既是小说家,又是诗人,建筑家,且擅长音乐,他的小说中处处弥漫着一种音乐的旋律。张谷若先生在把握原文旋律美、音韵美方面更是独具匠心,充分发挥译语优势,大量运用叠词、四字词结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段,使译作与原作形神合一。我们没有感到译者受到原作的“镣铐”的约束,张先生的运筹帷幄就如闻一多论诗词格律时所说:“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才能跳得痛快。只有不会跳舞的人才会怪脚镣碍事。”
  小说中作者常用对比的手法来达到节奏美,使小说读起来铿锵悦耳。例如小说第五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In the ill-judged execution /of the well-judged plan of things, // the call seldom produces the comer , / the man to love rarely coincides with the hour for loving . // Nature does not often say ‘see?’ to her poor creature at a time when seeing can lead to happy doing; /or reply ‘here!’ to a body‘s cry of’Where?’ till the hide-and -seek has become an irk some, outworn game. // 因为世间万事,虽然计划得精心细意,而实行得可粗心大意、违情悖理,所以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够互相应答;恋爱的人和恋爱的时机,不很容易凑巧相合。如果两个人见了面儿就能前途美满,老天偏难得正当其时,对他那可怜的人说一声“你瞧!”, 不等到捉迷藏的把戏,把人累的筋疲力尽,他也很难得说一声“这儿!” , 指引那高呼“哪儿?”的人。
  这一段中共分为三组,每一组的节奏前后基本相同,读起来悦耳动听。第一组中作者用了短音,语速加快,表现了作者的愤愤之情。张谷若先生发挥了译语的优势,选用了“精心细意”和“粗心大意”这两个对仗工整的成语,和译语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后两组里作者改用了一些含有双元音和长元音的词,译者把握得当,选用了汉语里“面儿”、“可怜”、“瞧”、“这儿”、“那儿”等一系列双韵母的词,达到了原作者表示沉重心情的效果:命运竟如此残酷,老天如此无眼,让苔丝这么一个纯洁无邪的姑娘落到了灵魂丑陋的亚雷手中。人生充满灾难,命运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主人公苔丝。
  再看16章里开头第一句:On a thyme-scented, bird-hatching morning in May, between two and three years after the return from Trantridge-silent reconstructive years for Tess Durbeyfield-she left her home for the second time.原文用“thyme-scented” 、“bird-hatching” 这两个节奏明快的复合形容词烘托了一种乐观向上、充满希望的气氛。张谷若先生在这里充分发挥了译文语言优势,把第一句译为:五月里一个茴香发香味,众鸟孵小雏的早上。其中“茴香发香味”、“众鸟孵小雏”不但在节奏上对应了原文“thyme-scented”、“bird-hatching”二词,结构工整,富有韵律,融有音美、形美、意美之妙,在意境上也是出神入化,译文读者看到此,会像原文读者一样仿佛看到了百鸟齐鸣、生机盎然的春天。苔丝的形象更是呼之欲出。辛酸的经历使她由一个淳朴的女孩变成了妇人,但她并没有堕落,而是更加成熟,更富于思考,对生活仍然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她一心要离家把噩梦般的过去抛得远远的,这里暗示了苔丝新的生活的开始。
  “传神”须在字句上下功夫。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传达原作的字句声色是“传神”的关键。要在译作里保留原作的精神韵致,就得尽量保持原作的句法。从张谷若先生的译作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严谨的翻译态度。看第六章里的一句:He conducted her about the lawns, and flower-beds, and conservations; and then to the fruit-garden and green-houses, where he asked her if she liked strawberries.于是他把她领到草坪,领到花坛,领到花窖;又把她领到果园,领到玻璃花房,在那儿问他爱不爱吃草莓。(P.64) 张谷若先生用五个“领”字把原作里的排比句译得恰到好处,且句式、标点符号都与原作吻合,亚雷想炫耀自家的大院子,以博取苔丝好感的形象活灵活现,真是形神合一的神来之笔。而这样的译作满篇皆是。哈代的文笔变化多端,在不同的语境选择不同的句子形式。有时采用省略句,使句子更加简洁。例如:
  They were indisposed to stir abroad, and the day passed; and the night following; and the next, and the next; till, almost without their being aware, five days had slipped by; in absolute seclusion... (ch.58)
  他们一点儿也不想到外面去,只在屋里待着;待过白天,又待过晚上,待过一天又待过一天;后来忽忽悠悠,差不多不知不觉就在这深藏静处的日子里过了五天。
  这是描述苔丝杀死亚雷后和丈夫安玑外逃的情景,但在苔丝眼里这不是度日如年的逃亡,而是与丈夫前嫌冰释后的幸福相拥。而这短暂的幸福是苔丝用生命换来的。哈代的省略句紧短急促,让读者心为之一紧,为苔丝的前途担忧,为苔丝的命运哭泣。张译也采用相同的句型,直接有力,字字蕴涵深意,声声含着挚情,引起了译文读者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三、 打破原文表层结构以得补失
  
  许多翻译家的经验表明,能够较好地传达原作风格的译文,往往在语言形式上与原作十分贴近。傅雷先生在谈到风格翻译时也说过,“风格的传达除了句法以外,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传达” 。 他主张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的句法。但在翻译过程中,在“言”与“意”即“内容”与“形式”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译者以一方面的成功弥补了另一方面的损失。以得补失,多半是译者对原作语言形式做某种程度的背离,由于原作形式的改变,原作的内容在翻译中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流失。但译文的和谐畅达弥补了原作形式上的牺牲和内容的流失。张谷若先生在再现原文风格方面尽量保持原文句法结构,前文已论述。但在面对抗译性较强的句子,他敢于打破原文表层结构的束缚,通过前后调换语序,上下糅合词义,长句变短等手段重新组装,从而取得译文整体上的和谐。请看下列句子:
  Even to her mother’s gaze the girl’s young features looked sadly out of place amid the alcoholic vapours which floated here as no unsuitable medium for wrinkling middle-age; (ch.4)
  屋子里面,一片酒气,熏蒸弥漫,脸上有了皱纹的中年人混迹其中,倒還没有什么不合适之处;但是像苔丝那样年轻人的小脸儿,也混在这样的气氛里,可就处非其地,令人看着不胜惨然了。就是她母亲,也看得出这一点来。(P.45)
  原作里这一长句如果不做变动,译成汉语一定不信也不顺,但把它分译成几个句子,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文章畅达可读。
  再看第一章里的一句成语:
  How are the mighty fallen. (ch.1)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p.17)
  如果字字对译,只能译为“大英雄是怎么倒下的” 。张先生在这里打破表层结构的束缚,译语洗练、文气,并且符合故事中有文化教养的崇干牧师的身份,真是因难见巧的神来之笔。
  
  四、结语
  
  张先生的《苔丝》译本语言顺畅地道,锤字炼词,毫无斧凿痕迹。且与字句声色之间,将原作神韵融会与心,形神兼备,不愧是文学翻译的一部佳作。
  
  参考文献:
  [1] Hardy. Thoma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Britain, Collins Clear-Type Press, 1958.
  [2]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郑海凌.文学翻译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曾做过一个试验,让所有志愿者在身上都携带一个微型录音机,以记录自己一天的谈话。结果并不让他感到意外:在这一天中,几乎每人每10分钟的谈话里,就会出现3个谎言。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被谎言包围的世界,同时我们也在说各种各样的谎言。而且,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时候我们说谎是不加思考,就能脱口而出的。真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说谎都不用打草稿!”  
文学家刘再复被称为“漂泊的思想者”是名副其实的。这位80年代的风云人物在海外漂泊了30年。他当初既没有像某些漂泊者那样亢奋,后来也没有像他们那样颓唐。他始终在创作、在探索、在思考。  去国以来,他把自己一点一滴的思想用笔记录下来,出版了7卷、数百万字的《漂流手记》。不仅如此,他还反思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李泽厚一起系统地提出了《告别革命》的主张。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个主张,至少说明漂泊中的刘再复一直
摘要:探究型教学是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英语教学中要设计好topic discussion,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以提高教学实效和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型教学 topic discussion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探究型教学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
杨烁能轻易说出人生中的几次重大转折:年少时只身闯北京,下决心回家乡高考,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接拍《生死线》和《欢乐颂》。面对这个问题,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对他而言,这些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尝试,都蕴藏着改变的契机。正是这些第一次,让他得以成为现在的他——身材健美,双目放电,酒窝分明,举手投足都帅气外露。  因为《欢乐颂》,这副形象以“小包总”之名征服万千少女心,谁也无法忽略他的外貌,很明
1989年的一个夏天,留学美国的王巍正在候机楼翻报纸,他在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实习,准备搭早班机返回纽约斯特姆大学。无意中,他注意到人们争相同一个匆忙赶飞机的老人握手,老人从人群中望见了他,他也认出了对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尼克松停下脚步,问王巍:“你是中国人吗?从大陆来的?”“是的,我从北京来。”王巍回答。尼克松异常兴奋:“太棒了!我爱中国!”王巍不假思索,冲上前握住尼克松的手:“谢谢,我们
[摘 要]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公共政策赖以依靠的环境基础,客观上要求适时的公共政策创新,来回应这一变革。紧扣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可以从政策问题的发现,政策议程的设置,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执行的监督以及政策效果的反馈这五个方面进行公共政策创新。新媒体在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共享性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碎片化严重、垃圾信息充斥、公众关注点变化快等弊端。需要在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筛选机制、信
摘要: 新近网络上出现新型网络用语”火星文”,虽然其形式与传统的文字相距甚远,看起来形式多样,令人眼花缭乱,但无论其如何变化,都或多或少和文字学中“六书”的造字方法和用字方法有关联。  关键词: 火星文 六书 造字法 用字法    一、火星文    “火星文”指的是新近在网络聊天室、论坛、贴吧、个人空间等语境中所使用的一种带有语言文字游戏性质的新型网络语言。它是一种融合了注音文、英文、日文、台湾话
十月初,一场小雨给韩国首都首尔带来了秋意。  我们一行三人在木浦大学洪淳模教授的陪同下,驱车来到首尔弘益大学附近的高层住宅社区,拜访了韩国艺术院院士、著名雕塑大师崔钟泰先生。  当推开一扇木门时,映进我们眼帘的是一座三层小楼,石材结构。院内的园林装点得十分考究,松柏苍翠,竹林欲滴。院内的小路用石板铺成,围绕一周,石板缝里的小草茸茸摇曳。几件雕塑作品把园庭点缀得有几分雅气,雨水冲刷过的树林显得格外清
作为中国内地无可争议的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男演员,截至2013年,黄渤主演和参演的电影票房累计超过30亿。2014年,这一数字再度被刷新,媒体开始戏称他为“50亿先生”。伴随这个成绩到来的是密集的曝光,他说,那时的生活“忙到一张纸都插不进来”。  2014年末,黄渤在各种场合多次表达想要休息的愿望。今年初,他宣布暂停所有片约,休整一年。这一年,他并未离开公众视线,为好友站台、唱电影主题曲、给动画片配音
摘要: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但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想要顺利通过考试并非易事。本文试从分析PRETCO考试五个题型的特点出发,探讨应考技巧,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备考。  关键词: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试题特点 应考技巧    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提出把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