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护理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护理 教学模式 改革
一、中职教育培养护士的现状
现代护理工作需要能适应现代社會迅速发展需要的,具有生物、心理、伦理、社会四位一体知识结构的,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革新能力的护理人才。目前,就读中职的护生多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小,基础学历低。理解能力较差。针对现代护理模式需要和中职教育的生源特点,目前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仍显落后,未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和要求,中职教育新毕业的护士对专业的认知,对人文精神、服务内涵的了解都比较薄弱,医学知识与临床应用脱节,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需要。
二、改革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护生的专业思想素质
环境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教育的力量。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环境对他们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创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教育,而且还要形成一种校内环境的自发影响,即校园文化。可以利用板报、广播、专题讨论、校内刊物等形式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热爱护理专业;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护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消极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二)调整课程体系,增大人文学科的比重
现代护理的整体观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不仅关注疾病,更关注患病的人及其家庭和社会环境,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的完善。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知识,还要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知识,才能真正认识病人、理解病人。而中职学生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缺乏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人文学科的比重,增加人际关系、护理社会学等课程,加大心理学学时比例,并增设提高护士素养的课程,如护理美学等。
(三)改革教学模式,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基础与l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任职需要与持续发展相结合。可采用交叉式教学,将护理专业课程提前。让学生早接触专业,早了解专业。学校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导人专业课程,并开设专业知识讲座,使护生形成对专业的基本认识。为了让护生能够早点接触病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进行各种操作训练时,教师可预设多个场景,请学生扮演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病人,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在不同场景、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学校还可以从二年级起,在每个星期都安排学生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到医院见习。学校还可到医院聘请经验丰富、医德好和理论水平高的护士定期到学校给护生上课或讲学,介绍新技术和新理论,教育护生热爱护理事业。
(四)适应素质教育,改革考试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因此在培养护生时应注意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其中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接受教育,能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并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考试具有总结、反馈、督促、激励、引导多种功能。考试是“指挥棒”,直接引导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基础护理学的操作考试可以在临床进行,使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知识进行工作的能力,老师可在学生操作时观察其整体护理观念、操作熟练程度,并结合护理程序要求学生写出护理病例。通过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考核,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责编 郝 勋)
关键词 中职护理 教学模式 改革
一、中职教育培养护士的现状
现代护理工作需要能适应现代社會迅速发展需要的,具有生物、心理、伦理、社会四位一体知识结构的,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革新能力的护理人才。目前,就读中职的护生多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小,基础学历低。理解能力较差。针对现代护理模式需要和中职教育的生源特点,目前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仍显落后,未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和要求,中职教育新毕业的护士对专业的认知,对人文精神、服务内涵的了解都比较薄弱,医学知识与临床应用脱节,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需要。
二、改革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护生的专业思想素质
环境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教育的力量。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环境对他们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创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教育,而且还要形成一种校内环境的自发影响,即校园文化。可以利用板报、广播、专题讨论、校内刊物等形式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热爱护理专业;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护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消极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二)调整课程体系,增大人文学科的比重
现代护理的整体观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不仅关注疾病,更关注患病的人及其家庭和社会环境,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的完善。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知识,还要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知识,才能真正认识病人、理解病人。而中职学生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缺乏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人文学科的比重,增加人际关系、护理社会学等课程,加大心理学学时比例,并增设提高护士素养的课程,如护理美学等。
(三)改革教学模式,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基础与l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任职需要与持续发展相结合。可采用交叉式教学,将护理专业课程提前。让学生早接触专业,早了解专业。学校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导人专业课程,并开设专业知识讲座,使护生形成对专业的基本认识。为了让护生能够早点接触病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进行各种操作训练时,教师可预设多个场景,请学生扮演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病人,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在不同场景、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学校还可以从二年级起,在每个星期都安排学生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到医院见习。学校还可到医院聘请经验丰富、医德好和理论水平高的护士定期到学校给护生上课或讲学,介绍新技术和新理论,教育护生热爱护理事业。
(四)适应素质教育,改革考试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因此在培养护生时应注意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其中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接受教育,能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并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考试具有总结、反馈、督促、激励、引导多种功能。考试是“指挥棒”,直接引导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基础护理学的操作考试可以在临床进行,使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知识进行工作的能力,老师可在学生操作时观察其整体护理观念、操作熟练程度,并结合护理程序要求学生写出护理病例。通过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考核,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责编 郝 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