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的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其它多数社会意识形态此时还处于萌芽阶段,有的虽先于宗教的产生,但后来都包容在原始宗教中,相对来说原始宗教这一意识形态发展得要充分一些,它的一系列的巫术、宗教仪式、祭祀崇拜、宗教组织等,操纵着原始社会的生活。 原始宗教的一个特点是,它不单是一种纯粹的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上层建筑的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的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其它多数社会意识形态此时还处于萌芽阶段,有的虽先于宗教的产生,但后来都包容在原始宗教中,相对来说原始宗教这一意识形态发展得要充分一些,它的一系列的巫术、宗教仪式、祭祀崇拜、宗教组织等,操纵着原始社会的生活。 原始宗教的一个特点是,它不单是一种纯粹的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上层建筑的实
其他文献
<正> 《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乃吕祖师所著。为道教之重要丹书,被收入道教经典宝库——《道藏辑要》,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太乙门修炼之主要丹书之一。 《宗旨》曰:“道本无隐”。所以,《宗旨》对内丹大道直示不晦,将修道秘旨直泄不遗。正如柳守元《太乙金华宗旨》题词所说:天仙之诀,“徹上徹下,徹始徹终,会而通之,直而示之。”“从落地,说到天上。将历历相传之心法,原原本本,真真实实,洞然于心目间,而复以之训迪后人”。本书在道教丹经中,占有非常重要之地位。《宗旨》弁言称此宗旨“为万法归宗、至尊法旨
<正> 《云芨七签》,北宋君房编辑。它是《大宋天宫宝藏》(即张君房领修的《道藏》)的辑要,是一部道教类书。由于《大宋天宫宝藏》已佚,故《云芨七签》的学术价值更显得重要。本文仅就《云芨七签》卷数的标示和统计,谈点自己的看法。 今见《云芨七签》有两种版本:一是《正统道藏》(以下简称《道藏》)本,包括它的各种影印本;一是《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本,见“子部三六七道家类”。两本的标目均为122卷,诸家著录亦为122卷。“122卷”之说,既是错的,又是对的。辨析如下:
<正> 在传统文化中,儒佛二家有自己的哲学思想,世所共认,提起道教,人们多以为道教“杂而多端”,并无多少哲学思辩。道教到底有无自己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末五代时期著名道教理论家杜光庭思想内容的分析,来展示道教的思辨水平。 马端临《文献通考》云:“理致之见于经典者释氏为优,道家强欲效之,……祈祷之具于科教者道家为优,释氏强欲效之……。”此语正道破道佛二教相互涵摄的秘要,道佛二教除了在民间争夺信徒、抢占地势外,更在朝廷唇枪舌战,辩难教理,“不依国主,法事难立”是两教所共晓的道理。对于道教而言
<正> 近代学者研究道教文献取得一定成绩,然而对于明永乐年间纂脩《道藏》的任自垣,却知道甚少。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才涉及到此人。永乐二十年(1422),“十二月,任自垣脩《道藏》经成,进上。”现将我多年搜集有关任自垣的资料,加以撮述,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正>序言 坐忘和坐志论的展开及有待探讨的问题 由于外来佛教严重地影响着中国文化,于是,为了与佛教及佛教的禅定、坐禅相抗衡,中国传统的道教便开始寻求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完善自己的修行法。适用于此的立论根据只有在老庄著作中才能找到,从而《庄子》中表现最高体验境界的心斋、丧我、坐忘等被特别注重,尤其是坐忘,由于它完全可以和佛教的禅定、坐禅相提并论,因而取得了特殊的地位。
<正> 宗教是人类历史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至今仍统治着世界广大地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1800多年前,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哲学思想、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乃至政治经济等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同时还传播到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其典籍更是远播欧美。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抵全在道教”。要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科学文化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全面总结和继承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道教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
<正> 耶稣在耶路撒冷神殿里的宣道中,有一句为后世广为流传的名言:“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凯撒的物是人间的,是世俗性的;而神的物则是超验的,是神圣性的。如此说来,各自的国度应该是泾渭分明的。然而,曾几何时属神的东西与属人的东西失掉了彼此的界限并浑融为一体的呢?或者,人们不禁要问属神的与属人的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关于宗教本质的投射理论正是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的偿试。
<正> 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编录道教神学地理集《洞天福地狱渎名山记》,其中有一部分为《灵化二十四》。灵化二十四。或称二十四化,即二十四治。传为东汉张陵在蜀境创建五斗米道过程中,所设立的二十四处道教活动据点或教区。讬言“太上(以)汉安二年(公元143年)正月七日中时下二十四治,上八中八下八,应天二十四炁,合二十八宿,付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各治“置以土坛,戴以草屋”为祭祀之所。“置男女官祭酒,统领三天正法,化民受户,以五斗米为信。”以后为张
<正> 一、从志怪到传奇的嬗变 “传奇”这一名称始见于晚唐作家悲铏的《传奇》一书。宋代以后,文人们遂此以概称唐人小说。 在中国古代,向以“释经阐道”的诗文为正统文学,而“不本经传”的小说也就被排斥于大雅之堂门外。尽管如此,有唐一代积极从事传奇文学之创作者与日俱增。其中还有不少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学家或诗人。尤其是到了中唐,传奇小说的创作更达到了繁荣的局面。从内容上看,中唐以后的传奇小说虽然涉及面极广,但基本上都与道教有一定的关联,具有浓厚的怪异色彩。之所以如此,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若追根
<正> 日本道教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研究领域的拓宽,道教与科学技术史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其一大分支,这一分支的重点之一即是关于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方面的研究。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少日本学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日本道教学会理事、关西大学教授坂出祥伸博士1987年9月在第12届国际比较医学史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古代养生术及其思想——隋唐时代的内观向内丹的转换》的论文;八副大学副教授石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