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光庭道教理论的思辨性质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传统文化中,儒佛二家有自己的哲学思想,世所共认,提起道教,人们多以为道教“杂而多端”,并无多少哲学思辩。道教到底有无自己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末五代时期著名道教理论家杜光庭思想内容的分析,来展示道教的思辨水平。 马端临《文献通考》云:“理致之见于经典者释氏为优,道家强欲效之,……祈祷之具于科教者道家为优,释氏强欲效之……。”此语正道破道佛二教相互涵摄的秘要,道佛二教除了在民间争夺信徒、抢占地势外,更在朝廷唇枪舌战,辩难教理,“不依国主,法事难立”是两教所共晓的道理。对于道教而言,要在对立氛围的诘难中占取上风,
其他文献
杜光庭入蜀时间小考王瑛杜光庭,字宾圣,浙江处州缙云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他自青年时代即已入蜀,入蜀后,受到王建父子的礼遇与眷宠。王建时,除授他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王衍时,“以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
文人的道观旅游与创作刘文刚一道观是道士生活和传播道教的地方。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最大宗教,在古代具有强大的势力和影响,因而古代道观星罗棋布,遍及神州大地。著名的道观大部处在所谓风水宝地,依傍着灵山异水,远离人世的尘嚣。建筑雄伟奇瑰,多有宝树棋花,怪石...
论近代基督教在成都地区的传播冯慧珠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督教在成都地区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从地方史角度,分析基督教的这两次发展和传播特点及其作用,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基督教,特别是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评价基督教在成都地区传...
论“梯玛”神图钱安靖土家族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283万(1992年),分布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的30多个县市,长期与汉、苗、侗等民族杂居。这里为武陵山所绵亘,又是清江、西水、沣水和乌江支流索绕的溪峒地方。新中国建立前,土家族地区生产力低下,文化不...
明著名道士张三丰住鹤鸣山年代及其他卫复华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字三丰,号玄玄,自称清虚道人,邋遢道人等。清顺治张廷玉等撰《明史·方伎传》: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清道咸年间,道教内丹西派之祖、长乙山人李西月《张三丰先生全集》:张三...
<正> 众所周知,道教追求实现的目标是长生成仙,这种追求是道教信仰的特色。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道教长生成仙信仰的形成来说明这种信仰乃是人类渴望超越有限的心理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形式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道教追求超越有限的途径是一种宗教的途径,但也受到人们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的影响。
<正>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金代虽然相对短促,但却演出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活剧,这是一个征战、饥荒和疾病交织的时代,一个人民遭受痛苦和不安定的时代,一个道教新派别相继产生和兴盛的时代,一个诗人苦吟的时代。 纵观金代诗歌,可以发现这样的有趣现象:存在仅仅119年(1115—1234)的金代诗坛,一方面笼罩着梦幻的烟云,另一方面“散发” 出浓浓的酒气。而这两者的背后都折射出道教的灵光,颇耐人寻味。本文从上述两个侧面谈谈管见。
道教“遯”义考──道教伦理研究札记姜生崇尚世,是道教伦理的一大显著特点。早期道教伦理之重要文献《抱朴子外篇》的第一卷,即以“嘉”名之。尚“”,构成为道教伦理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尚精神也是虔诚的道教信徒入山修仙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我们将考证和分...
<正> 《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乃吕祖师所著。为道教之重要丹书,被收入道教经典宝库——《道藏辑要》,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太乙门修炼之主要丹书之一。 《宗旨》曰:“道本无隐”。所以,《宗旨》对内丹大道直示不晦,将修道秘旨直泄不遗。正如柳守元《太乙金华宗旨》题词所说:天仙之诀,“徹上徹下,徹始徹终,会而通之,直而示之。”“从落地,说到天上。将历历相传之心法,原原本本,真真实实,洞然于心目间,而复以之训迪后人”。本书在道教丹经中,占有非常重要之地位。《宗旨》弁言称此宗旨“为万法归宗、至尊法旨
<正> 《云芨七签》,北宋君房编辑。它是《大宋天宫宝藏》(即张君房领修的《道藏》)的辑要,是一部道教类书。由于《大宋天宫宝藏》已佚,故《云芨七签》的学术价值更显得重要。本文仅就《云芨七签》卷数的标示和统计,谈点自己的看法。 今见《云芨七签》有两种版本:一是《正统道藏》(以下简称《道藏》)本,包括它的各种影印本;一是《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本,见“子部三六七道家类”。两本的标目均为122卷,诸家著录亦为122卷。“122卷”之说,既是错的,又是对的。辨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