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求职路上百般拒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gt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自己的学生每天满载希望而去、失望而归,微信圈里散发着负能量,
  我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就分享下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吧。
  2013年7月毕业,我从2012年9月就开始做找工作的准备。可是直到毕业前夕,在犹豫中我最终确定了第一份工作,那种踩着被学校撵出来的时间节点的滋味真是不好受。现在回想来,那会儿背地里心酸的眼泪、五味杂陈的感受和煎熬已经不那么强烈,变得模糊了。记忆里,我前后拿了7个不算理想的offer,毕业时选择进了一所北京的高校当一名没有编制的行政老师。毕业一年后,我成功跳槽进入另一所在京高校,获得了编制。毕业后那一年的努力拼搏,伴随自己的是不服输的心。
  先来简单介绍下我的个人情况。从就读高校和专业来看,我的本硕均在北京的211、985高校,只是专业偏冷,人类学专业,有些同学听了我的专业自动脑补,以为我是研究地球、外星人和人类的,对于这种看法,我只能见怪不怪。我的成绩很不错,本科阶段的GPA接近满分,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保送资格。研究生阶段,我连续参加了多个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环球基金等,还主持了两项很难得的学子项目。在学生活动方面,我也算比较积极,是院级团总支副书记,代理过一段书记工作,还在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国家大部委有过实习经历。总之,我自以为各方面素质不错,找工作想来必如探囊取物。然而,当真正踏上求职路后,才发现自己相形之下太平庸,太没有核心竞争力。
  想通过网申,堪比中彩票
  老实说,我之前一直在继续读博和工作之间摇摆,所以对找工作的难度等级没有太多心理准备,当时只是泛泛地知道心态不能急,要稳住。实际是,一进入宣讲会,被那里的氛围带动得内心充满了焦躁和不安。我清楚地记得9月份第一个进入学校的校园宣讲会是壳牌,这也是第一家在网申阶段把我拒掉的企业。我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认真地用google翻译我的简历,结果不出三天拒信就来了,通篇长长的英语,我怀着激动地心情细读才发现是委婉地告诉我,专业跟他们的主业不符合,我的账户不可以继续申请,直到下一阶段招聘云云。虽然自己没有把它当作理想的offer,但是内心还是不爽了一下,很快就有其他公司来刷新我对他们的不爽。百度拒了我,联想拒了我,中金拒了我,万科拒了我……起初,我用文件夹记录每一个拒了我的公司名称,心里暗想,等我发达那天,一个个地来找你们算账!现实是,我投出的大部分简历都石沉大海。
  好在我没有完全被伤心和郁闷打败,开始检讨自己的原因。很感谢几位师兄师姐给予的帮助。一位师姐告诉我,我的3页简历太长了,必须浓缩,而且几个模块摆放的位置不对。我总以为看简历的人是会懂我的小心思的,比如我把学术经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因为一个能够做好学术的人,显然具备了刻苦、坚韧、毅力等品质。一位师兄听说我总是败在网申上,帮我分析了几条原因:一是实习时间的问题,我实习的几个地方都是满两个月不够三个月,他告诉我,很多公司内部有评分表,实习三个月以上才会得到相应的分数;二是,实习单位的性质,我的实习单位均为事业单位,而我投简历的单位均为企业,没有相似经历显然很受影响。听了师兄师姐的意见,我定下心来反思,发现自己投递的岗位有问题。当时我的思路狭隘,觉得一个女孩只能做文秘或者行政类的工作,所以百度和联想我都投的是高管秘书、管培生之类的职位,所招的人数少得可怜,想来竞争必定惨烈,加上我的冷门专业,很容易输在网申阶段。其实,班上的其他几个女生,投递的部门类似数据和客户体验,招的人数相对多,她们获得了百度的笔试机会。
  这里多说几句,简历和网申。
  好的简历非常关键,我的意思不是非把简历弄得像朵花,而是有必要的针对性。打印简历很费钱,尤其是彩打。我见过很多次宣讲会工作人员不收简历,有些同学硬塞给人家,以图给人家一个好印象。可是结束时,我亲眼看见一家大保险公司的HR和一家证券公司的HR把简历像扔垃圾一样地扔进车里。另外,对待年轻的HR不必太过纠缠。很多女同学喜欢围着HR给看看简历或者多问问题,这里不排除这些同学真的是对这家单位感兴趣。网上有很多帖子写,因为这类的纠缠人家录用你,呵呵,我想这只出现在电视剧里吧,现实里来宣讲会的不一定是最终的决策者。
  网申真是不容易。有个段子,说某招聘网站老总去讲座,现场人山人海。不知情的人感叹这老总人气真高,其实,老总蛮一般,大家是等着最后提问环节吐槽自己的苦水。有个男同学说了自己多么牛,最后抛出问题,我如此优秀,为何网申不过?老总很淡定地说:“你想通过网申,那堪比中彩票。”
  专业偏离导致完败金融业
  毕业前总会有幻想,觉得自己能赚好多好多钱,所以找工作自然就脑子发热地问:哪个地方赚钱多?大部分师兄师姐的回答是金融业或者投行。于是,我就跟着求职大军一股脑地扎进金融行业里。记得有位老师在毕业宣讲时候说过,守着钱多的地方不一定你赚得就多,如今没能进入金融业的我一直以此安慰自己。
  在此,我只有可以借鉴的教训,丝毫没有成功的体会,因为五大银行除了建行给了我笔试的机会,其他几大行都把我拒了。其中最让我沮丧的是工行,本来网申之后久久没有消息,就知道是被拒了,反正是海投也就没那么在意。可是,工行很怕你不知道被拒,发短信告知,在那种焦虑中,看到短信真是让人心塞。当我沮丧时,同样被工行拒绝的同学给我讲了这些:据说有一个班的同学差不多同一时间都收到了拒绝的短信,所以,不孤单;据说有人从总行投到分行再到支行统统被拒,在不同时间段收到了三条短信。很多学生质疑工行的招聘,自认应该获得笔试机会,于是在几大社交网站这事就刷屏了,在不满和抱怨的帖子里,有一个自称是工行HR的帖子出现,解释为何只给了少部分同学的笔试机会。帖子里调侃道,好多同学在简历里把自己描写成神仙,这证那证考了一大堆,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基本用不到。进入笔试有个小姑娘在简历里写了瑜伽教练证,领导说,如果这个小姑娘能够考进来,以后可以带着大家学学瑜伽。最后,江湖传闻,工行要找的人叫阿凡达。毕业快一年后,认识了一位老乡,她进入了工行,我很诧异她竟然能成为当年的阿凡达,她说了自己的一些情况,我对比了下彼此的学校、成绩、实践经历等等,觉得她并不是特别出色,但是唯一可以说明的是,她全部的经历围绕着金融类,而我,偏离了属于自己的航道。   言归正传,北京银行给了我面试机会。那时候已经是期末了,可见我的网申已经练到新level了,广撒网下必有机会。我起个大早去面试,到的时候大厅里已经有好多人等着了。一面类似一句话面试,一排10个人站着,HR让每人简短介绍自己就结束了,差不多10分钟一组。大家都在猜HR就是想看看应聘者的身高、相貌以及是不是口吃。过了不久,我接到笔试的通知,暗自庆幸相貌是过关的。笔试内容偏综合,题量不小。一篇长文章很有“金融感”,类似材料分析,用几个不同采访资料谈金融热点问题。我对金融、经济不太感冒,来考银行完全是随大流,所以只好把材料改一段猜一段,最后竟然写成了篇小文。
  几天后,我接到了二面的通知。二面的人比第一次少多了,而且男生女生的颜值颇高,让原本觉得自己长得还可以的我竟然觉得自己丑得像个男人。这次面试失败全得赖自己。我一大清早挤地铁,把自己发表的文章、获得的证书一大摞都搬过去了,结果HR说:“同学,我看了一篇你的文章,真的很好,如果你来我们银行,你做的柜台工作跟写作一点关系都不会有,真的用不上。”我忍不住不停地强调爱好和工作不是一回事,自己特别愿意来银行了(当然愿意来是实在因为工作难找,这里钱多)。说这些没用,面试结束时我就知道自己没戏了。至今还记得,我抱着那一摞书挤地铁回校,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我不争气地哭了,大滴大滴的眼泪落在了那些我视如珍宝的文章上……这是我距离拿到金融界offer最近的一次机会。
  OFFER的首胜
  随着我获得的笔试和面试机会渐多,我的菜鸟气息褪去不少。我把天天上人人的习惯改成了看招聘信息,一天不看就觉得不舒服。回想起来,第一次给我笔试机会的是毕马威,第一次面试机会是一家我现在已忘记名字(也不想给他们做广告)的地产公司,只记得我们研究生班投简历的几乎都接到了面试通知,也是在那里我经历了自己第一次的小组讨论,深切体会到小组讨论带给自己那种“想说不能说”的感觉。四大中的毕马威是传说中可以给所有差不多的人笔试机会的,它的题目是那个经典的24题变形,有些像公务员考试的材料题。作为我第一次的笔试,我很遗憾没有能把握住机会。之后的笔试机会渐多,比如外研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五矿集团等等,很感谢五矿的HR,把我从千万份简历给挑出来,没能通过笔试我也没有什么遗憾,因为那天连续转战赶考,而我在五矿的那个笔试名单中发现了自己的学校差不多是最不起眼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笔试,我的分数挺高的,可惜所报部门领导表示想要一个近代史方向的,我的专业方向不对。
  我的第一个offer来自家乡一家央企地产公司。我很顺利地通过了简历关,面试形式是我已经熟悉的小组讨论,我发挥得很好,很快就接到了回家乡终面的机会,终面通过就给offer了。犹豫再三,我跟HR说了抱歉,拒掉了回家工作的机会。此后,我迎来了一个分量比较重的offer,是四川某地来北京的人才引进计划,待遇和职位都非常好。这次选人是我经历过的所有招聘最严格的一次,用当地干部的话说,这次招聘几乎是照着公务员招聘的流程和形式进行的。我面完试已经是夜里12点。我的笔试成绩大概处在递补阶段,排在我前面的是清华大学的心理学硕士,她因为有事在外面放弃了这次机会,我顺利进入了面试环节,成为了幸运的10号。我接到电话是晚上7点,正在买水果和酸奶。我就带着几个苹果和酸奶打了个车跑到指定地点。显然别人都适宜地打扮了一下,而我就一身黑棉袄,头发散乱,满鼻头的汗水。可能因为我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良好表现,也有可能因为我的迅速赶到的一份诚意还有黑棉袄形象让评委们印象很深刻,最后的结果是我成为招聘老师口中“幸运的10号”,职位是某局局长助理。哈哈,当时走回学校我都会觉得膝盖抬得好高。这个offer让我在学院一战成名,小小得意了一下。不过,我还是很歉意地拒绝了这份offer,考虑了很多因素,我不想离开生活了7年的北京,我想去尝试,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继续在这里寻找机会。
  我要去高校
  12月,我的笔试、面试经验值直线上升,我不再怵那些题目了。在无的放矢找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喜欢的和适合的。我的个性偏静,虽然有些口才,但是不喜欢工作节奏太快的工作,所以我的目标是国企、事业单位,以高校为主(不少学生都有这想法,竞争激烈)。至于外企,因为之前被壳牌和其他的外企打击,我自认不太适合,果断地忽略掉。
  这段时间我投了两所学校,都顺利地进入终面了,当然学校的终面还是有很多人的。我以前很鄙视行政工作,可是找工作后发现,硕士学历只是做高校行政岗的敲门砖,一些学校连行政岗的敲门砖也不给呢!两所学校都远在昌平,可每次的面试时间都是早上八点,我就顶着星星揉着睡眼去面试,好在我的路线是地铁13号线早高峰的逆向。其中有一所学校非常搞笑,最后录取的人除了一个土著女生外,其他的都是男生,我曾认为那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可是直到工作后才发现为啥招聘单位都喜欢男生,女生尤其是女研究生毕业后一两年内大多结婚生子,确实不利于工作。另一所学校在面试后就没了音讯。因为当天群面时有位女领导对我很有好感,多问了我好几个问题,让我觉得这事十拿九稳。幼稚的我特别抱有希望地一个劲地打电话催问结果,终于得到老师冷冰冰地回答:“同学,如果学校想要你就会主动、很快地跟你联系,没联系那就是没结果。”面对现实,踏踏实实回家过年的想法落空了。
  自打开始找工作的半年多来,我常对着电脑莫名其妙地烦躁,因为中意单位的拒绝而泪流,对前途莫名其妙的困扰而不休止地向周围传递负能量。身边很多同学受不了没有找到工作的压力,纷纷急着降低自己的标准就签约了。签了约的同学对没签约的人无形中是一种压力。感谢父母没有给我压力,给我一个温暖的寒假。
  3月开学,休养得很好的我卷土重战。回想起来,我估摸着是那个时候跟自己同一级别的同学都签走了,我获得了很多笔试机会,比如北京文化局、消费者协会、交通调查中心等单位。这时候我的目标比较专一地指向了北京、高校这样的关键词。只要是当年有招聘计划的学校我都投了简历,几乎都有笔试机会,男友称我是“schoolkiller”,但是我当了多次绿叶。在一个老牌财经高校,经过几轮筛选后,我成为3位候选人之一,我的表现赢得了竞聘者们的赞扬,却打动不了面试官。这里,我忍不住要爆点料。某校招聘很可爱,在笔试时,学校的校名缩写反复出现在几道考试题里,外校学生活生生地挂在了笔试关。另一所高校,面试时有试讲环节,之后把我们都拒了。我非常不服气地找到了人事部门领导,等了许久之后,她客气地接待我。她说,我的专业与学校太对口了,不好,缺乏多元化。我顺着学校的围墙走出来,一股股失落的心酸,堵得慌。
  我终于被惹怒是四五月份。我应聘了一家公益组织,得过好几关,我不得不隔几天就起大早去参加考试。有一次,给我感觉是公开竞聘,我投入的演讲似乎效果很不错。最后一关,我被大领导好一通盘问。下午,他们打电话告诉我,没录取。打电话的小姐姐说我的英语水平不适合在英语部工作,她还很好心地安慰我:“我觉得你英语也不差到哪里去啊!”我差异地问:“我可是报的项目二部啊!”她说,领导让这么说的。我唯有苦笑。5月了,眼看着就要毕业答辩了,我拒过的offer在这个时间点变得珍贵起来,此刻我一心希望工作快点落实,偏偏似乎最后的稻草也没有了。于是,失落的我在三环的公交车站哭得惨兮兮……
  还好,在经历了数轮打击后,毕业搬离宿舍的前一天,我得到了一所高校的offer,明确告知我,这是份编外的合同制工作,无奈的我选择了接受。虚荣心作祟,我没有如实告诉别人自己的工作性质。我始终比较孤傲,这种打击和委屈保持了很久。因为不愉快,我连毕业照都没有心情拍。好心的同学劝我,这个时候不拍点照片以后会后悔的。我却负气地说,老娘还有博士。
  毕业典礼时,我以为自己很冷漠,可是当校歌响起后,校长在毕业讲话里说“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仰望星空,但不要忘记脚下泥土的芬芳”,这两句话反复回响在我耳边。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强大很优秀,可是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懦弱那么不堪一击。我告诉自己,踏实地走下去才是王道,置入谷底后的绝地反击才是真正的强者。
  找工作的荆棘之路走得有多不容易,只有自己知晓。那一刻,我的眼泪算是祭奠了这一段拼搏的经历。
  对于新一届找工作的毕业生们,我最想说的是:心态最重要,被拒就挺住,要记住自己是找到一个工作即可,并非一堆工作。毕业后的这一年,我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继续努力。
  谨以此文献给那时候的男友、现在的老公,呵呵,谢谢,你的不离不弃。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档案学思维张力对于乙太档案理论基础构建的重要性,人的生命有限存在与思维的无限性关系,论证了乙太档案理论建立的基础。  关键词:档案学;思维张力  Abstract: This easy analysis archives thought tension important as for as form ether archives theory foundation, infi
目前国内大学的通识教育正热烈开展,各个大学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切实有效的通识教育模式,其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具典型意义。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从运作方式、课程设置、学生管理、实践得失等方面来纵观这几大高校通识教育开展的基本情况。第一期,我们先从总体上盘点一下各所大学在通识教育运作方式上的特点。  院系架构  从总体来看,各所大学从试点性质的
与很多一般性介绍游说活动的书籍不一样,读完这本书中关于多诺华、特万诺、罗斯腾科维斯基等游说界大腕们的生动故事,人们就会对在美国说客怎么工作有了很具象的认识。恒生先生(Paul S. Herrnson)等主编的《利益集团联系》一书是论文集,但对于美国利益集团在选举、政策制定、预算、司法程序中的游说活动的介绍很为系统,也值得参考。  现代说客的历史  游说最早起源于英国,但在美国发展成最有公开影响力的
浪漫个“锤子”  小王是一位典型的中文系小女生,常沉浸在古老的诗词里,偶尔写点小文章记录生活。而她的男朋友天浩,偏偏是一位学电子信息技术的典型技术男。虽然互相深爱,但平日里难免觉得男友不够体贴浪漫。两人相恋一周年那天正好碰上了圣诞节,天浩准备的礼物就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个别致的人形瓶起子。  “他一直寻思着送我一件特别的礼物,恰巧专业里要工程训练,于是就决定自己动手做了。”第一次做这个小人型,沈天浩
微量网好比淘宝平台,后者有无数个商店,顾客浏览商店,比价格,选择中意的商品在线下单。微量网上有一个个帮你理财的“策略”,顾客浏览策略,选择与自己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策略,然后租用,投入一笔资金后,策略7X24小时帮顾客理财、炒股……  求知欲太强,这是冯永昌贴在自己身上的一处标签。  高考结束那年,冯永昌拖着一皮箱的书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报到,皮箱里面装着《学习的革命》、讲西方哲学史的《苏菲的世界》、
捕捉到秦岭雨蛙影像第一人  陕西省佛坪县地处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刘思阳的家就在秦岭深山处。“我们就住在大自然里。”刘思阳说。家门口四面环山,这大大地激发了他对自然的兴趣。小时候刘思阳想当一名记者,家里的相机是他的玩具。“长期在大自然里奔走,我忽然回过神来,应该去拍自然。”刘思阳说。就这样,他开始了对自然的摄影探索。  刘思阳的摄影意识觉醒得很早。他喜欢翻阅家里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从初中开始就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一座现代感的建筑。  它像个有棱角的超级大石头占据了武大古建筑群的中心位置,  被武大行政楼、樱花城堡等“古建”包围。  从远处看,若隐若现。  有同学说,感觉这绿瓦棕墙、青山碧树之间半隐着的“巨石”,  就像淘气的小孩躲藏在一百多岁的爷爷群中玩迷藏。  楼梯两侧较高,不走近看不出  自隐  万林将大部分功能藏在地下。拿着地图想要找到它的位置,也需要走近才行,因为通常它会被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  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获得“Kiriyama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寻路中国》获 2010 年度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好书奖。  “创造性口吃”  我父亲是一个社会学家,他的工作对我后来的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小的时候我就跟着他出去采访
2012年12月13日晚,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哈佛大学首位公开课讲授者、美国著名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教授应北京论坛之邀走进北大,带来题为“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的公开演讲。这也是他的最新力著的书名,书中探讨了当下最大的道德伦理问题之一:一个万物都明码标价的世界是否有错?如果是的话,那么在我们当前的社会里,金钱和市场理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评论家
亲爱的学妹:  你好!  前段时间你曾留言问我,留学期间如何注意安全问题。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这些日子恰逢开学季,而无论国内国外大学生安全事件频发,弄得人心惶惶。因而我的这封信,不仅仅是回复你的留言,更是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对学弟学妹的责任。  我留学的地方在英国西南方的埃克塞特市,它拥有全英最低的犯罪率。我在这里留学的一年半时间里,经常半夜两三点从图书馆走山路回家,安全得很。因为整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