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制特点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s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分析了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题特点,即试题来源于课本,“根在课本”;试题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将多个小型实验整合成一个大型实验;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关键词]高考 化学 实验题
  
  近年来,化学实验题的分值接近或超过化学总分的20%,这足以说明命题者对实验题的厚爱。实验题可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创新的能力。那么通过怎样的实验材枓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命题者应慎重考虑的问题,因为高考题有两个功能:一是指挥高中教学的功能,二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功能。纵观几年来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者的选材大都来自教材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创新,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
  
  一、试题来源于课本,“根在课本”
  
  教材是创设高考试题的丰富素材,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高考实验题涉及的知识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形,其“根”在课本。命题者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本,对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各类化学实验的反应原理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查,这种命题方式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提示我们重视基础,重视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如,2006年全卷二的第26题:可用图示1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
  (2)为防止a中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3)实验中加热a试管的目的是:①,②。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题来源于课本上很重要的实验乙酸乙酯的制法。
  
  二、试题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
  
  试题虽然来源于课本,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并不是课本实验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设计出具有创新特点的试题,来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问题等方面的内涵作深度挖掘以改进(方法、仪器、装置的改进),变换(变换仪器、药品、原理、方法和问题角度),迁移(原理、方法和新信息的迁移)等形式来命题,从而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深层次的掌握情况。这样使一道题就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层面上,更具有了为高考选拔优秀学生的功能。如,2007年全国考卷27题: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Na+Mg2+ Al3+ Ba2+
  阴离子OH- Cl- CO32-SO42-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2)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3)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4)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据此推断它们是A___B___C___D___E___。
  此题属于物质的推断题,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推断题,因为没有告诉原物质有哪些,而是告诉原物质的组成离子有哪些,所以还存在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组合问题,增加了难度和区分度,创设了新的情境,这正是命题者的用意所在。
  再如,2003年全国卷33题,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图2
  方法一:……
  方法二:在如图2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试管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实验步聚是。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此题的课本原形是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此题的原理是保证生成氢氧化亚铁清晰可见,关键是在操作过程中如何赶走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氧气和赶走反应容器内的氧气以及在什么时候赶走最合适,此方法弥补了课本实验中的弊病,可以使实验者清楚地看到白色沉淀的生成,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
  由此题受到启迪,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用稀HNO3与Cu反应制取NO时,怎样处理才能使NO不被O2氧化呢?从而开扩学生思维,提高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将多个小型实验按一条主线串联,整合成一个大型实验
  这种题的立意往往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此种题将继续体现在今后的命题中,如选择装置仪器,选择实验方法、顺序(操作和连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实验现象,评价实验的方案等。气体的制备除杂的思想模式是气体制备→洗气→干燥→性质检验→产品收集→尾气处理。例如:2006年全国卷一的第28题就是以实验室制CO2,CO2和H2O蒸气与Na2O2反应产生O2并净化O2,最后收集并检验O2为主要线索,综合考查实验能力。
  再如,2007年全国卷28题:水蒸汽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图3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其目的是。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
  
  此题不难,但综合性强,将仪器的选择,试剂的选择,仪器连接顺序,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等相关问题串联在一起,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四、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实验试题的命制一般是从中学阶段学生最熟悉的基础实验入手,由简到难,由收敛到发散,由具体到开放,逐步实验对能力的考查。考查的侧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溶液的配制,仪器的洗涤,气密性的检验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物质的制备(包括气体物质的制备,固体物质的制备,有机物的制备等),实验方案设计与定量实验,实验安全等,更加突出对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而且常以综合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同时会与元素化合物、化学概念和理论等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2000年为CO2与NaOH反应;2001年为制H2的简易装置;2002年为喷泉实验;2003年为Fe(OH)2的制取;2004年为物质的推断;2005年为基本物质的鉴别;2006年为CO2的制取和性质;2007年为初中的H2和CO还原CuO等基础实验。
  理解了命题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我们善待课本中的实验,要深刻理解实验的原理,熟悉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操作,注意实验的干扰因素、成败关键,进行装置创新,条件创新和方法创新。同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注意实验细节,勤于思考,善于解疑,多留意身边的化学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避免思维僵化,语言表达不清楚,顾此失彼等现象发生,以课本为根本,提高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近几年的全国高考题.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夏热冬冷地区的外墙节能保温施工方案有多种,文章仅介绍面砖饰面和涂料饰面胶粉聚苯颗粒外墙保温系统的施工技术要点。
论述了制度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失范呼唤制度德育,二是当前学校德育的制度文化缺失呼唤制度德育。其可能性,从制度德育过程
针对埕岛馆陶组油藏一套层系多层合采,层间、平面矛盾突出,溶解气驱状况下转入注水开发,海上注水不能实现细分层段(3段以上)分层注水的特点,通过精细油藏地质研究、沉积微相
项目建设中,控制成本是业主重点任务,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三超”仍是一大顽疾。目前材料和设备费用仍就占据成本的A类地位,控制好材料和设备费用对整个项目成本起到非常重要的
文章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要概述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重点提出了有效进行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旨在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
稠油井分层配注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封隔器配合投球式配注阀技术来实现,该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两层不同时注汽,地层热损失较大;热采井口投球存在不安全隐患;依靠人工井口投球实现
通过大量测量国内外石油套管的螺纹参数和进行全尺寸模拟试验分析,找到了影响国产套管发生粘扣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改善
潜江市新时代购物广场深基坑与周边老建筑距离近、地下承压水位高;针对不同地段分区设计。环境复杂区域被设计为一级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内支撑、锚拉桩等联合支护方案;
随着我国铁路网建设的高速发展,穿越季节性冻土区的铁路数量及行车速度都在不断提高,由于高铁路基沉降所引发的危害也愈加严重。在考虑季节性冻土结构性、冻融循环的基础上建
文章借用高性能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中控制点和禁区的概念,对选定的几种级配进行调整,使它们级配曲线分别通过禁区的上限、下限和中部,通过试验研究控制点和禁区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