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物理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不断调整,以促进其更加有效学习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师的计划再周密,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必然会有许多预设外的“意外”。课堂中的“意外”,为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景观提供了有效素材,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教学中教师怎样因势而变、顺学而导智慧的处理生成“意外”?我们与同行展开以下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1珍视“意外”弦音,演绎生动课堂
物理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去捕捉、甄别、重组学生涌现的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信息、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让课堂“精彩”在动态生成中绽放。
案例1在执教物理鲁科版必修1“重心与稳度”时,课前我们仔细、认真地研读、领悟、诠释重心与稳度的关系,不难发现要让重心与稳度的教学有所精彩,必须解决两个难点要素:①影响物体稳度因素有哪些?②是否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度就越大?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创设情景,现场用橡皮泥捏了一个下面小、上面大的形状,然后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橡皮泥难以放稳,一不小心就翻倒,即使放稳了,轻吹一口气就翻倒。由此顺势提出问题:如果倒过来,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情景又将会如何呢?话音刚落甲同学脱口而出:“倒过来就是尿壶”,全班哄堂大笑,瞬间涣散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意外”出现,何以应对?倘若把甲同学当场狠狠的批评一顿,结果可能是课堂任务完不成,调皮的那几个学生有笑话看、甚至起哄。于是,灵机一动“顺水推舟”让甲同学来回答问题,“你这个例子倒是举得很贴切,就请你进一步解释一下,尿壶为什么要做的下面大,上面小呢?”这时,甲同学自信地说:“这样尿壶就更稳了,不容易翻倒。”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下面做的大就稳了呢?”……稍作思考说:“因为重心降低了。”这时我观察到全班学生从开始的起哄、鄙视、反感的表情一下子变成了一脸豁然开朗的表情,课堂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安静了下来,尴尬局面迎刃而解。
教学感悟有时课堂上的“意外”是学生灵感的萌发、学习的顿悟,教师要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多加合理利用,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使之成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愉悦学生的身心,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契机。在教师智慧的引领下,架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交流平台,并发挥引导点拨、评价激励的作用,这样学生兴致高昂,精神亢奋,思维火花竞相迸射,对知识产生深刻的感悟,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2善待“意外”错误,点燃思维之火
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让学生“从出错中学习”,是催生课堂生成的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因此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让课堂生成更有活力。
案例2在执教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时,为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使用方法,而后再探究如何在不损坏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特别强调在实验过程中一定不要损坏弹簧测力计。在教学正如火如荼的进入重要的引导探究阶段,突然间乙学生冲着老师大叫:“老师,我看到乙同学把弹簧测力计拉坏了”,唰!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乙,班级变得哑雀无声,我顿时怒火万丈,很想当场训斥一下乙,但冷静下来,这不就是宝贵的“意外”教学资源吗?我把他那把己经变形的弹簧测力计拿到前面展示给所有学生看,然后请他解释一下是怎么使用坏的。
生:“我想测一下我的书包有多重,结果就坏了。”
师:“从这根弹簧不能回复原状来说,你的书包对测力计的拉力有没有超过刻度板上的最大刻度或者量程?”
生:“超过了!”
师:“你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挂在秤钩上测拉力,哪些不可以吗?”
生:“拉力小于量程的可以测,拉力大于量程的不可以测。”
师:“挂之前怎么知道拉力有没有大于量程呢?”
生:“先用手体会一下弹簧测力计能测的最大拉力,再用手掂一掂估测一下物体对秤钩的拉力。”
和风细雨、协商探究的师生对话蕴含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师生其乐融融、教学共进,知识自然生成。这样和谐的气氛同样点燃了其他同学探究的激情:“老师,某同学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用了。”“老师,某同学的指针没有校零就使用了。”……一下子课堂活跃起来了,大家不放过任何一个使用错误。课堂的主角完全转化为学生,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一堂课就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快乐生成。
教学感悟: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意外”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自我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自我完善、升华理解,不仅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内化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学好物理的信心,逐渐形成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3巧设“意外”陷阱,促进有效生成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课前的预习,使得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有些学生已经知道了实验的结论,所以学生常常是带着已知的答案来看老师做实验的。如果出现实验的“意外”,必然对其已形成的结论产生巨大的冲击,此时教师在出现“意外”时适时地加以引导,必然促使学生由“经验”上升到“体验”。 案例3在执教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大气压”时,为了探究大气压的存在与否?进行了覆杯演示实验。
师:大气压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师:老师把杯倒过来,拿开手,请你预测一下,纸片会怎么样?
生:掉下来。(实验演示,果真如此)
师:请你再猜测一下,如果在杯子里装满水,盖上纸片后再倒过来,纸片又将会怎样?
生1:掉下来。
生2:不会掉下来。
师:注意观察……(教师故意让纸片太薄,导致漏气)
纸片掉下,学生哄堂大笑,“意外”生成。
师:为什么纸片掉落?
生1:水没灌满,漏气。
生2:水太重了。
生3:漏气了导致杯内压强太大。
教师表扬学生,灌满水再做,换一张稍厚的纸张,成功。
师:老师把杯子朝向同学、自己和其它方向,你猜纸片会不会掉下来。
生1:会。
生2:不会。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纸片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师:是啊,纸片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哪个同学能帮助她解答吗?
生:因为杯子内是真空。
师:可杯子内有水啊,水可是有重力的。
生:因为大气压托住了纸片。
师:对,在纸片的下方除了空气并没有其它物质,说明是大气压向上托住了纸片。
师:可是为什么当我把杯子口朝向侧面,纸片也没掉下来呢?
生:因为侧面也有大气压。
师:对,可见大气压强也是向各个方向都有的。在前面我们学到哪种物质也有这样的性质?
生:液体。
师:是的,液体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学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偏差,有意充分暴露易于出错之处创设“意外”,然后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探究。通过讨论,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对知识产生了深刻的不同体验与感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得以涌动,从而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因素,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行程。” 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及时调整教学预设,置“生成”于教学常态中,化“意外”于合情发展处。让学生的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对于学生“意外”生成的偏离方向的信息资源,教师更应正确引导拨正航向;在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反思,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元认知水平。唯有如此,物理课堂教学才能达到真正有序和谐,优质高效,精彩纷呈!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型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研究”成果文章,(课题批准号DCA110195-13001)。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研究课题“慕课、微课的教学应用策略及效果评估”阶段成果文章,(课题批准号:FZDJ2014B08)。】
1珍视“意外”弦音,演绎生动课堂
物理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去捕捉、甄别、重组学生涌现的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信息、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让课堂“精彩”在动态生成中绽放。
案例1在执教物理鲁科版必修1“重心与稳度”时,课前我们仔细、认真地研读、领悟、诠释重心与稳度的关系,不难发现要让重心与稳度的教学有所精彩,必须解决两个难点要素:①影响物体稳度因素有哪些?②是否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度就越大?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创设情景,现场用橡皮泥捏了一个下面小、上面大的形状,然后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橡皮泥难以放稳,一不小心就翻倒,即使放稳了,轻吹一口气就翻倒。由此顺势提出问题:如果倒过来,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情景又将会如何呢?话音刚落甲同学脱口而出:“倒过来就是尿壶”,全班哄堂大笑,瞬间涣散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意外”出现,何以应对?倘若把甲同学当场狠狠的批评一顿,结果可能是课堂任务完不成,调皮的那几个学生有笑话看、甚至起哄。于是,灵机一动“顺水推舟”让甲同学来回答问题,“你这个例子倒是举得很贴切,就请你进一步解释一下,尿壶为什么要做的下面大,上面小呢?”这时,甲同学自信地说:“这样尿壶就更稳了,不容易翻倒。”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下面做的大就稳了呢?”……稍作思考说:“因为重心降低了。”这时我观察到全班学生从开始的起哄、鄙视、反感的表情一下子变成了一脸豁然开朗的表情,课堂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安静了下来,尴尬局面迎刃而解。
教学感悟有时课堂上的“意外”是学生灵感的萌发、学习的顿悟,教师要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多加合理利用,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使之成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愉悦学生的身心,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契机。在教师智慧的引领下,架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交流平台,并发挥引导点拨、评价激励的作用,这样学生兴致高昂,精神亢奋,思维火花竞相迸射,对知识产生深刻的感悟,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2善待“意外”错误,点燃思维之火
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让学生“从出错中学习”,是催生课堂生成的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因此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让课堂生成更有活力。
案例2在执教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时,为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使用方法,而后再探究如何在不损坏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特别强调在实验过程中一定不要损坏弹簧测力计。在教学正如火如荼的进入重要的引导探究阶段,突然间乙学生冲着老师大叫:“老师,我看到乙同学把弹簧测力计拉坏了”,唰!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乙,班级变得哑雀无声,我顿时怒火万丈,很想当场训斥一下乙,但冷静下来,这不就是宝贵的“意外”教学资源吗?我把他那把己经变形的弹簧测力计拿到前面展示给所有学生看,然后请他解释一下是怎么使用坏的。
生:“我想测一下我的书包有多重,结果就坏了。”
师:“从这根弹簧不能回复原状来说,你的书包对测力计的拉力有没有超过刻度板上的最大刻度或者量程?”
生:“超过了!”
师:“你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挂在秤钩上测拉力,哪些不可以吗?”
生:“拉力小于量程的可以测,拉力大于量程的不可以测。”
师:“挂之前怎么知道拉力有没有大于量程呢?”
生:“先用手体会一下弹簧测力计能测的最大拉力,再用手掂一掂估测一下物体对秤钩的拉力。”
和风细雨、协商探究的师生对话蕴含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师生其乐融融、教学共进,知识自然生成。这样和谐的气氛同样点燃了其他同学探究的激情:“老师,某同学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用了。”“老师,某同学的指针没有校零就使用了。”……一下子课堂活跃起来了,大家不放过任何一个使用错误。课堂的主角完全转化为学生,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一堂课就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快乐生成。
教学感悟: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意外”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自我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自我完善、升华理解,不仅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内化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学好物理的信心,逐渐形成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3巧设“意外”陷阱,促进有效生成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课前的预习,使得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有些学生已经知道了实验的结论,所以学生常常是带着已知的答案来看老师做实验的。如果出现实验的“意外”,必然对其已形成的结论产生巨大的冲击,此时教师在出现“意外”时适时地加以引导,必然促使学生由“经验”上升到“体验”。 案例3在执教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大气压”时,为了探究大气压的存在与否?进行了覆杯演示实验。
师:大气压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师:老师把杯倒过来,拿开手,请你预测一下,纸片会怎么样?
生:掉下来。(实验演示,果真如此)
师:请你再猜测一下,如果在杯子里装满水,盖上纸片后再倒过来,纸片又将会怎样?
生1:掉下来。
生2:不会掉下来。
师:注意观察……(教师故意让纸片太薄,导致漏气)
纸片掉下,学生哄堂大笑,“意外”生成。
师:为什么纸片掉落?
生1:水没灌满,漏气。
生2:水太重了。
生3:漏气了导致杯内压强太大。
教师表扬学生,灌满水再做,换一张稍厚的纸张,成功。
师:老师把杯子朝向同学、自己和其它方向,你猜纸片会不会掉下来。
生1:会。
生2:不会。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纸片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师:是啊,纸片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哪个同学能帮助她解答吗?
生:因为杯子内是真空。
师:可杯子内有水啊,水可是有重力的。
生:因为大气压托住了纸片。
师:对,在纸片的下方除了空气并没有其它物质,说明是大气压向上托住了纸片。
师:可是为什么当我把杯子口朝向侧面,纸片也没掉下来呢?
生:因为侧面也有大气压。
师:对,可见大气压强也是向各个方向都有的。在前面我们学到哪种物质也有这样的性质?
生:液体。
师:是的,液体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学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偏差,有意充分暴露易于出错之处创设“意外”,然后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探究。通过讨论,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对知识产生了深刻的不同体验与感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得以涌动,从而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因素,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行程。” 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及时调整教学预设,置“生成”于教学常态中,化“意外”于合情发展处。让学生的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对于学生“意外”生成的偏离方向的信息资源,教师更应正确引导拨正航向;在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反思,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元认知水平。唯有如此,物理课堂教学才能达到真正有序和谐,优质高效,精彩纷呈!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型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研究”成果文章,(课题批准号DCA110195-13001)。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研究课题“慕课、微课的教学应用策略及效果评估”阶段成果文章,(课题批准号:FZDJ2014B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