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监督与国企发展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企的发展要求建立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唯一有条件、有能力通过国家立法途径建立适应国企发展生产关系的政治力量。在国企中开展党的工作, “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企业贯彻执行”是党和国家赋予国企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适应国企发展需要的最重要的生产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党章》、《企业法》等党和国家重要法规分别对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国企中党组织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阐述,为在国企开展党的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党组织保证监督能力是国企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企中的党的基层组织依据党章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党的思想、组织、纪检和群众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积极影响,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企业贯彻执行,通过完善适应国企发展的生产关系,保障国企正常发展的能力或本领,她是一种客观实在,属物质的范畴。如果我们把党组织保证监督能力看成是一种企业的资源,那么,这种特殊物质资料的生产主要是通过国企中党组织的宣传、组织、纪检及群众工作来进行的。
  通过宣传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奠定国企广大干部职工正确的世界观和爱国爱企依法经营的思想基础;
  通过组织工作,党管干部,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任人唯贤的原则培养和选拔各级领导干部,奠定国企需要的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组织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制度营造国企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通过纪检监察工作查处违法违纪问题,防止权力滥用,清除腐败,维护党章和国家法规的严肃性,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通过群众工作增进劳动者之间的团结协作,推进和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等等。
  总之,国企党的基层组织依据党章和国家法律规定,通过党的宣传、组织、纪检和群众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企业贯彻执行,党的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从管理体制、生产经营机制、干部和职工队伍建设、监督维护、思想文化建设等诸多重要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积极影响,通过不断完善适应国企发展生产关系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这就是国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亦是国企生产方式的特点和优势。
  改革开放后国企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一个只需完成上级任务的行政组织转变成为一个需要面向市场找任务,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改革后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的国企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如果高度集中的权利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作风不过硬必然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破产,这就使国企在面临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计划经济时期不曾有过的风险和挑战。
  从改革开放后国企在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看,一些企业一方面由于党组织保证监督能力建设不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需要导致腐败问题发生,经营管理者思想作风不过硬导致经营效益下滑;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对新形势下国企生产方式的研究,不了解国企生产方式的规律,特别是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对国企发展的影响、国企中党的保证监督能力建设在保障国企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这些涉及国企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认识不清,因而错误地将国企视为一般的经济组织来管理,把党的工作排除在企业管理之外,忽视和削弱了党的建设。企业发展客观需要加强党的建设与主观认识背离客观需要,导致对党的建设投入不足的情况同时并存。党的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虽然不是十分普遍,但却在一定范围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一些国企的做强做大。
  国企发展的历史证明,党的建设是影响国企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国企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能力是包括党组织保证监督能力在内的各项工作管理能力的有机整合,是企业中党政工团组织共同作用于企业发展而凝聚形成的合力。
  正确认识和把握国企生产方式的特点和优势,遵循国企生产方式规律办企业,加强党组织保证监督能力建设,理应成为当前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自觉行动。
   (责任编辑:胡正)
其他文献
企业以人为本,员工以企为家,由此形成的合力将无与伦比。    作为最早进入世界500强之一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了中化人“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形成了持续奋进的不竭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由传统的外贸代理型向营销服务和产业服务型企业的战略转型。2005年中化公司第16次入
期刊
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有一位经理突发奇想,建议说:“盲人习惯于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柯达公司决策层下令:将暗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  在暗室里工作,盲人远远胜过正常人,真可谓善于用人,将短处变为长处。柯达公司巧用盲人这一行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公
期刊
企业文化建设的焦点是如何把核心理念由口号变为行动,并使它裂变成员工的力量源泉。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汽)拥有32家全资子公司、17家控股公司、东北、华北和胶东、西南三大生产基地、员工13.37万人。“十五”期间,是一汽高速发展时期,与“九五”比较,资产总额从547.6亿元提高到1 087.6亿元,年汽车销量从150万辆提高到399.6万辆,销售收入从1 971亿元提高到4 724
期刊
中国煤炭行业首家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2006年10月26日,正值10月金秋,神东秋韵正浓,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在位于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中央企业——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召开并举行了“神东现代文化管理论证会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凡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委员贾春峰,研究会
期刊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攀钢)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决策、周恩来同志亲自指挥、完全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设起来的首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40年来,攀钢靠科技起家,靠创新发展,依靠自主创新不仅实现了钢铁的合理经济规模,而且实现了钒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升了攀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攀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历史。创新事业孕育了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激励着创新事业。    塑魂  ——着力
期刊
企业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就业载体、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生活载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生产载体,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负有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切实担负起历史和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山东经济社会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企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此,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百家企业借200
期刊
在江苏四达的成长过程中,四达人注重文化建设,将“四海赢心为本、达则兼善天下”的文化内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渗透并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培育并造就了四达强大的生命力,促进了四达和谐、快速发展。    战略调整,提升企业发展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四达公司刚成立时仅是三产劳服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是修旧利废、配件销售、后勤服务等,公司不仅没有一个产品能够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期刊
中国经济未来面临八大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撰文指出:从全国来说,重视特大和大型企业发展,偏重于投资和依赖出口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增长的内容中主要是高速公路、铁路、大楼、广场、电站、炼油厂、钢铁等这样一些不增加后续就业和劳动参与率低的基础设施和产品,这样一种增长模式如果长期延续下去,将会给未来的经济形成八大扭曲的流程和走势。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能会越来越困难,城镇真实的失业率会
期刊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组建7年多来,在“实干图强,创新兴航”的集团精神和“诚信经营,品质一流”的集团理念引领下,集团上下激情进取,挑战极限,志在卓越,拼搏奉献,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研制取得可喜成果,汽车产销实现稳步增长,改革脱困和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集团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初步构建了“一条主线、五个着力点”的集团文化建设
期刊
任何社团组织只有主动融入到社会之中才能有所作为,企业共青团亦不例外,切不可自我边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赋予了共青团新的工作内涵与要求,共青团不仅仅要为社会稳定作贡献,更要关心改革与发展,全面参与国民经济建设,为企业效益最大化、青年人才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满足社会、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企业共青团工作机制必须有所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企业的发展,企业共青团才能保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