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它承担的功能,不仅仅是学习基础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进一步提升学生发展自我、感受生活、提升品质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语文能力
对于语文,不同的学习者往往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有人觉得语文很有趣,能够带领读者纵横古今;有人觉得语文很有意义,能够带领读者走近各类卓越之人,感悟崇高;有人觉得语文很琐碎,整天就在学习词语、句子、段落和文章,枯燥乏味。细加思索,我们可以将这些学习者分为两类:一是认真学,学有收获;二是厌弃学,学无收获。
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呢?那就是要研究学情,创新方法。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而且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让语文为他们的生活插上翅膀。
一、培养表达能力,用语言扮靓自我
毫无疑问,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目标。如果说语文学习的目标是建造一座摩天大楼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是其夯实根基的工程。但是,回望我们的语文教学,笔者很想问:“我们在这项工程方面投注了多少精力?效果如何?”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仅满足于课文诵读和字词识记。这种教学充其量只是关注了语言的理解,即字词方面的。但是,对于语言表达而言,则是关注度甚少,这就找到了最为根本的原因。
为此,语文教学应多关注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目前最为常见的训练形式即让学生针对文本中的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甚至还会有连续的追问。其实,这种形式的缺陷很明显:任务性很强,学生往往处于被“拷问”状态,不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为此,这些学生的表达往往是词不达意,甚至言辞不能贯通顺畅。因而教师有必要寻求更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形式,而这种形式的实施原则就是要有利于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在笔者看来,让学生借用语言扮靓自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毫不客气地讲,我们为数不少的学生已经被“幽闭”太久了,话语权更多地被教师霸占着,被优等生享用着。其实,这里面不只是一个能不能激趣的问题,更存有一项让权的紧迫任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只关注自己的宠儿——优等生或受到自己喜爱的学生,也需要关注同样具有鲜活生命和尊严意识的一般学生乃至学困生。为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观念上,不可认为它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借助这种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亲密伙伴面前自主、自由乃至自得地表现自我。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可设置过于简单的问题,而要选取一些具有一定難度和宏观意义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和表达见解的欲望。然后,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选择让学生自主表达与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表达自我的平台,期待学生有精彩的表达。经由这样的努力之后,学生口语表达意识增强,书面表达的能力也会增强,各种靓丽的自我将展现在教育和生活天地。
二、培养观察能力,用真心感受生活
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包围圈中,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你都会受其影响。为此,对生活的关注乃是幸福生活的根源,而这种关注自然应该从观察开始。客观现实是,学生很少用心去关注我们周边的一切,更多的是“蜷缩”在自我或者小我的角落里。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学生的习作没有自己的生活,即使有也是比较空洞的表达,缺少具体细微的生活感受与描写。应该讲,这样的学生难以体会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语文教师有必要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笔者看来,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是将一切语文活动还原到生活场景中。当然,对于这个场景,不能教条地理解。实际上,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背景,它们都是语文课堂学习应该特别关注的。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研读,关注鲁迅先生对百草园里景物、事件的描写,从中启发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当然,仅有这个层面的关注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与表达事物的角度与层次,在由面到点、由实到虚以及时间的推移之中,领会与借鉴作者成功的观察方法。如果教师是个有心人,他还会鼓励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培养观察力。例如,时至春日,正是万物萌动、百花齐放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某一景致,用已习得的观察方法去描写这里的景象,并且在相互的品鉴中加深对观察力的理解。经由这样的过程,学生会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力,会喜爱与享受生活。
三、培养审美能力,用发现提升品质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一个极为核心的目标就是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提升。虽然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客观的,但是它呈现出形态各异的自然美。如果再融入各个观赏主体的情感体验,那么自然环境就会染上浓厚的主观色彩,这样的自然又会绽放出别样的美。再从社会环境出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复杂,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人们为人处世准则的今天,人性之美越来越闪耀于社会舞台。为此,美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语文教师特别需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教师需要借助课文文本,发现融汇其中的精彩纷呈的美。例如,从“多彩四季”单元,领略春夏秋冬的自然美景;从“民俗风情”单元,体味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美;从“金色年华”单元,品味如美酒一样甘醇的过往岁月之美;在“诗词拔萃”单元,吟咏摇曳于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思想美、技巧美等。这些都是教材给学生传输的美,一种需要去深深体会的美。教师也可以创造条件,利用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之外,融入社会生活。鼓励学生亲近自然,醉心于自然美景的发现,用青春的诗行抒写美的感受;鼓励学生融入社会,用真心、善心与人交际,感动于社会美的发现,用青春的激情唱响人性之歌。经由这样的发现,学生的思想品质自然会得以跃升,文化素养也会进一步提升。
引导学生亲近语文吧,学生会因此插上飞翔的翅膀,继而热爱生活、乐享生活。
参考文献:
[1]李燕瑞. 注重阅读能力培养 不断提高语文素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1).
[2]刘加洪.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能力培养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3]屠凤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
[4]胡素香.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J].语文教学之友,2017,(3).
作者简介:张莉(1978—),女,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语文能力
对于语文,不同的学习者往往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有人觉得语文很有趣,能够带领读者纵横古今;有人觉得语文很有意义,能够带领读者走近各类卓越之人,感悟崇高;有人觉得语文很琐碎,整天就在学习词语、句子、段落和文章,枯燥乏味。细加思索,我们可以将这些学习者分为两类:一是认真学,学有收获;二是厌弃学,学无收获。
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呢?那就是要研究学情,创新方法。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而且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让语文为他们的生活插上翅膀。
一、培养表达能力,用语言扮靓自我
毫无疑问,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目标。如果说语文学习的目标是建造一座摩天大楼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是其夯实根基的工程。但是,回望我们的语文教学,笔者很想问:“我们在这项工程方面投注了多少精力?效果如何?”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仅满足于课文诵读和字词识记。这种教学充其量只是关注了语言的理解,即字词方面的。但是,对于语言表达而言,则是关注度甚少,这就找到了最为根本的原因。
为此,语文教学应多关注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目前最为常见的训练形式即让学生针对文本中的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甚至还会有连续的追问。其实,这种形式的缺陷很明显:任务性很强,学生往往处于被“拷问”状态,不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为此,这些学生的表达往往是词不达意,甚至言辞不能贯通顺畅。因而教师有必要寻求更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形式,而这种形式的实施原则就是要有利于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在笔者看来,让学生借用语言扮靓自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毫不客气地讲,我们为数不少的学生已经被“幽闭”太久了,话语权更多地被教师霸占着,被优等生享用着。其实,这里面不只是一个能不能激趣的问题,更存有一项让权的紧迫任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只关注自己的宠儿——优等生或受到自己喜爱的学生,也需要关注同样具有鲜活生命和尊严意识的一般学生乃至学困生。为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观念上,不可认为它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借助这种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亲密伙伴面前自主、自由乃至自得地表现自我。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可设置过于简单的问题,而要选取一些具有一定難度和宏观意义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和表达见解的欲望。然后,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选择让学生自主表达与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表达自我的平台,期待学生有精彩的表达。经由这样的努力之后,学生口语表达意识增强,书面表达的能力也会增强,各种靓丽的自我将展现在教育和生活天地。
二、培养观察能力,用真心感受生活
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包围圈中,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你都会受其影响。为此,对生活的关注乃是幸福生活的根源,而这种关注自然应该从观察开始。客观现实是,学生很少用心去关注我们周边的一切,更多的是“蜷缩”在自我或者小我的角落里。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学生的习作没有自己的生活,即使有也是比较空洞的表达,缺少具体细微的生活感受与描写。应该讲,这样的学生难以体会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语文教师有必要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笔者看来,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是将一切语文活动还原到生活场景中。当然,对于这个场景,不能教条地理解。实际上,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背景,它们都是语文课堂学习应该特别关注的。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研读,关注鲁迅先生对百草园里景物、事件的描写,从中启发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当然,仅有这个层面的关注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与表达事物的角度与层次,在由面到点、由实到虚以及时间的推移之中,领会与借鉴作者成功的观察方法。如果教师是个有心人,他还会鼓励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培养观察力。例如,时至春日,正是万物萌动、百花齐放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某一景致,用已习得的观察方法去描写这里的景象,并且在相互的品鉴中加深对观察力的理解。经由这样的过程,学生会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力,会喜爱与享受生活。
三、培养审美能力,用发现提升品质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一个极为核心的目标就是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提升。虽然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客观的,但是它呈现出形态各异的自然美。如果再融入各个观赏主体的情感体验,那么自然环境就会染上浓厚的主观色彩,这样的自然又会绽放出别样的美。再从社会环境出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复杂,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人们为人处世准则的今天,人性之美越来越闪耀于社会舞台。为此,美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语文教师特别需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教师需要借助课文文本,发现融汇其中的精彩纷呈的美。例如,从“多彩四季”单元,领略春夏秋冬的自然美景;从“民俗风情”单元,体味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美;从“金色年华”单元,品味如美酒一样甘醇的过往岁月之美;在“诗词拔萃”单元,吟咏摇曳于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思想美、技巧美等。这些都是教材给学生传输的美,一种需要去深深体会的美。教师也可以创造条件,利用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之外,融入社会生活。鼓励学生亲近自然,醉心于自然美景的发现,用青春的诗行抒写美的感受;鼓励学生融入社会,用真心、善心与人交际,感动于社会美的发现,用青春的激情唱响人性之歌。经由这样的发现,学生的思想品质自然会得以跃升,文化素养也会进一步提升。
引导学生亲近语文吧,学生会因此插上飞翔的翅膀,继而热爱生活、乐享生活。
参考文献:
[1]李燕瑞. 注重阅读能力培养 不断提高语文素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1).
[2]刘加洪.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能力培养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3]屠凤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
[4]胡素香.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J].语文教学之友,2017,(3).
作者简介:张莉(1978—),女,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