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238-01
随著时代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城市景观建设也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陵园,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以陵墓为主的园林”。实际上,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纪念、教育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
而纪念性园林的准确含义是人类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雕塑,是一个更大的尺度概念,其中包含了建筑、雕塑等人工因素和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并且功能也较复杂,更加需要强调整体统一和有机组合。因此陵园的景观设计也是多方面,多学科的融合,全方位的发展。它既有一定得特殊性,又要结合时代的特征,除了一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笔者有幸参与了几个陵园的景观设计,本文就上海福寿园的百合园、云杉园与银桂园为例,与同行进行交流。
现代陵园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
现代陵园的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就是‘陵园变公园’。
陵园变公园,墓葬文化与旅游文化融会后产生人文旅游,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习以为常的事。从直观上来讲,那些地方不能称之为‘陵园’,其实际效果就是‘公园’。但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在常人的意识形态中陵园还是陵园,并不是公园。所以作为当前的陵园景观设计,如何合理的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现代景观的造园手法,来展现一个新的陵园生态空间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以“环境园林化、功能多样化、景点群体化”作为设计指导思想。营造人性化、多元化的亲人空间,并且营造多层次交往空间,结合自然资源,突出纪念主题,打造休闲场所。
以百合园、银杉园为例,现代陵园中的休闲活动景观空间
上海福寿园地处青浦城南,佘山景畔。前期的西园以中式风格为主;东园定位为现代式陵园。
东园的整体规划为块状区域,其中大部分为缅怀悼念的墓葬区域,另一部分为公共休闲活动的景观空间,百合园、云杉园则是公共休闲活动空间最大的代表地块。原景观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植物景观,为大树、草坪空间为主,极少的硬体休息空间,且由于密闭性的不足而使得远处的墓葬区净入眼帘。
结合上述的现场实际情况,在设计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提出了改造设计方案。
主题——打造明亮的、充满开放感的景观休闲空间。
陵园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设计中应尽量地凸显阳光生活,营造亲情氛围。来陵园参观的有二种人群,一种是来缅怀先人的,另一种是来观光游览的。因此充满开放感的景观空间更能让人舒缓心情,享受环境。
硬体景观——百合园与云杉园分别采用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百合园以百合广场为中心,整体造型以圆形为主,象征者完美、圆满、纯洁,就象百合一样。而云杉代表挺拔、现代、冷峻故整个园子以现代构成为主,体现出视觉的冲击力。莲花池的许愿空间,整形绿篱所代表的轮回概念,百合广场象征的冥想空间。这些概念又展现了现代陵园的人文思想。
交通—— 百合园以一条贯通南北的园路为主要游览线路,其间通过与一些景观节点的结合,分支出一些小园路,体现出‘景点群体化’的景觀设计思想。云杉园则由统一的直线型小园路相互交错连接成一体,并且不断地延伸同百合园道路体系相互融合,形成整个地块的交通循环。
地形——原地块的整体地势较平坦,新设计中尽量采用原地形环境,局部如北侧入口空间,中心景观空间设置一些微地形,易形成焦点景观。
景观雕塑小品——设计中的雕塑台等通过设置一些具代表性的雕塑,可以充分地展现人文思想。
可持续发展——考虑到陵园的特殊性,将来的草坪空间,大树空间都可以采用新型的草坪葬、树葬等,让逝者徜徉在鲜花树林中。
建成这样一块绿地,让人步入陵园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与之相协调的园林小品等,能够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以银桂园为例,现代陵园中的缅怀悼念区景观空间
东园中的银桂园是作为商业墓葬开发的地块。传统的墓葬区设计通常尽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相连的墓碑,考虑到商业成本,建设方也会尽可能多的增加墓碑,局部点缀一些小树木,但是这样一来,根本不能称之为景观。
整个“银桂园”采用弧线造型,弧线代表者源远流长,代表者坚韧,同时又暗含“月有阴晴圆缺、盈满变化”的意义。道路交通上采用环通形式,可以自由通行,这样即使来祭奠的人再多,也不会发生拥堵的现象。其中主要以两条交叉的主园路,一条环形道路,来连接三个景观节点。
营造中心主题景观小广场,以“银桂映月”为主题文化。这个小广场的整体造型采用流线型,同时通过台阶与景墙的相互结合,营造出丰富的高差变化,可以增加景观的立体美感。植物上在中心的树池中种植几株较大的月桂树,月桂树代表荣耀与胜利,也融合了桂与月的主题。 对南北两个入口上的处理,北侧入口为人流主要到来的地方,设置一个流动的小水景,水景整体形状似螺旋型,暗含“月”的变幻意义。南入口则通过一棵大银桂树来点出“桂”的含义,一南一北结合起来又形成“银桂映月”的主题。 沿岸的自然生态林保留,北侧入口两侧种植密林区域,东侧沿道路设置隔离绿化带,使得此处不受其他区域块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景观设计,能够打破那种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努力营造一种祥和、安逸的氛围,达到人文纪念园和陵园公园化的概念。用设计公园的手法来设计陵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排排坐墓碑的形式,不但为已故的亲人,也为祭奠者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现代陵园的纪念、休闲、旅游定位大大体现了它的可参与性,易于吸引区域性的市民及外来游客。郁郁葱葱的树林、合理有序的景观规划是进行休闲活动的最佳前提,锻炼身体之余,还可以充分接触舒适的负离子环境是人们乐于接受的最佳生活状态。
总之,现代陵园景观设计的构思应以“环境园林化、功能多样化、景点群体化”作为指导思想,按照立足长远、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力打造一个回归自然,休闲舒适,充满文化情趣,既可缅怀先烈,追忆历史,又能休闲娱乐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 刘滨谊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LANDSCPE DESIGN 国际版 NO.23 中村和彦等 日本丸茂出版社,2007.
[3] LANDSCPE DESIGN 景观设计 NO.1 孟兆祯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随著时代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城市景观建设也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陵园,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以陵墓为主的园林”。实际上,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纪念、教育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
而纪念性园林的准确含义是人类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雕塑,是一个更大的尺度概念,其中包含了建筑、雕塑等人工因素和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并且功能也较复杂,更加需要强调整体统一和有机组合。因此陵园的景观设计也是多方面,多学科的融合,全方位的发展。它既有一定得特殊性,又要结合时代的特征,除了一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笔者有幸参与了几个陵园的景观设计,本文就上海福寿园的百合园、云杉园与银桂园为例,与同行进行交流。
现代陵园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
现代陵园的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就是‘陵园变公园’。
陵园变公园,墓葬文化与旅游文化融会后产生人文旅游,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习以为常的事。从直观上来讲,那些地方不能称之为‘陵园’,其实际效果就是‘公园’。但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在常人的意识形态中陵园还是陵园,并不是公园。所以作为当前的陵园景观设计,如何合理的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现代景观的造园手法,来展现一个新的陵园生态空间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以“环境园林化、功能多样化、景点群体化”作为设计指导思想。营造人性化、多元化的亲人空间,并且营造多层次交往空间,结合自然资源,突出纪念主题,打造休闲场所。
以百合园、银杉园为例,现代陵园中的休闲活动景观空间
上海福寿园地处青浦城南,佘山景畔。前期的西园以中式风格为主;东园定位为现代式陵园。
东园的整体规划为块状区域,其中大部分为缅怀悼念的墓葬区域,另一部分为公共休闲活动的景观空间,百合园、云杉园则是公共休闲活动空间最大的代表地块。原景观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植物景观,为大树、草坪空间为主,极少的硬体休息空间,且由于密闭性的不足而使得远处的墓葬区净入眼帘。
结合上述的现场实际情况,在设计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提出了改造设计方案。
主题——打造明亮的、充满开放感的景观休闲空间。
陵园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设计中应尽量地凸显阳光生活,营造亲情氛围。来陵园参观的有二种人群,一种是来缅怀先人的,另一种是来观光游览的。因此充满开放感的景观空间更能让人舒缓心情,享受环境。
硬体景观——百合园与云杉园分别采用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百合园以百合广场为中心,整体造型以圆形为主,象征者完美、圆满、纯洁,就象百合一样。而云杉代表挺拔、现代、冷峻故整个园子以现代构成为主,体现出视觉的冲击力。莲花池的许愿空间,整形绿篱所代表的轮回概念,百合广场象征的冥想空间。这些概念又展现了现代陵园的人文思想。
交通—— 百合园以一条贯通南北的园路为主要游览线路,其间通过与一些景观节点的结合,分支出一些小园路,体现出‘景点群体化’的景觀设计思想。云杉园则由统一的直线型小园路相互交错连接成一体,并且不断地延伸同百合园道路体系相互融合,形成整个地块的交通循环。
地形——原地块的整体地势较平坦,新设计中尽量采用原地形环境,局部如北侧入口空间,中心景观空间设置一些微地形,易形成焦点景观。
景观雕塑小品——设计中的雕塑台等通过设置一些具代表性的雕塑,可以充分地展现人文思想。
可持续发展——考虑到陵园的特殊性,将来的草坪空间,大树空间都可以采用新型的草坪葬、树葬等,让逝者徜徉在鲜花树林中。
建成这样一块绿地,让人步入陵园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与之相协调的园林小品等,能够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以银桂园为例,现代陵园中的缅怀悼念区景观空间
东园中的银桂园是作为商业墓葬开发的地块。传统的墓葬区设计通常尽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相连的墓碑,考虑到商业成本,建设方也会尽可能多的增加墓碑,局部点缀一些小树木,但是这样一来,根本不能称之为景观。
整个“银桂园”采用弧线造型,弧线代表者源远流长,代表者坚韧,同时又暗含“月有阴晴圆缺、盈满变化”的意义。道路交通上采用环通形式,可以自由通行,这样即使来祭奠的人再多,也不会发生拥堵的现象。其中主要以两条交叉的主园路,一条环形道路,来连接三个景观节点。
营造中心主题景观小广场,以“银桂映月”为主题文化。这个小广场的整体造型采用流线型,同时通过台阶与景墙的相互结合,营造出丰富的高差变化,可以增加景观的立体美感。植物上在中心的树池中种植几株较大的月桂树,月桂树代表荣耀与胜利,也融合了桂与月的主题。 对南北两个入口上的处理,北侧入口为人流主要到来的地方,设置一个流动的小水景,水景整体形状似螺旋型,暗含“月”的变幻意义。南入口则通过一棵大银桂树来点出“桂”的含义,一南一北结合起来又形成“银桂映月”的主题。 沿岸的自然生态林保留,北侧入口两侧种植密林区域,东侧沿道路设置隔离绿化带,使得此处不受其他区域块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景观设计,能够打破那种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努力营造一种祥和、安逸的氛围,达到人文纪念园和陵园公园化的概念。用设计公园的手法来设计陵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排排坐墓碑的形式,不但为已故的亲人,也为祭奠者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现代陵园的纪念、休闲、旅游定位大大体现了它的可参与性,易于吸引区域性的市民及外来游客。郁郁葱葱的树林、合理有序的景观规划是进行休闲活动的最佳前提,锻炼身体之余,还可以充分接触舒适的负离子环境是人们乐于接受的最佳生活状态。
总之,现代陵园景观设计的构思应以“环境园林化、功能多样化、景点群体化”作为指导思想,按照立足长远、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力打造一个回归自然,休闲舒适,充满文化情趣,既可缅怀先烈,追忆历史,又能休闲娱乐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 刘滨谊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LANDSCPE DESIGN 国际版 NO.23 中村和彦等 日本丸茂出版社,2007.
[3] LANDSCPE DESIGN 景观设计 NO.1 孟兆祯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