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写作入门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今后写作的基础。重视生本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学生被动写作,缺乏写作兴趣,习作内容空洞。新课改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老师不但要研究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策略,还要重视学生自身积累和情感激发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主动性发挥的影响。
一、引导学生有方向性的重点积累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机械性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认知经验对新知的学习起决定性的作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偏向任何一方都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误解。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经验都比较欠缺,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方向性积累训练是发挥小学生习作中主体性地位的有效策略。
小学生的习作内容是建立在大量积累材料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素材,则是让学生做“无米之炊”,就会出现空话连篇的问题。张孝纯提出“大语文观”,说明语文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所以要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最好把他们带到生活中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用心体悟生活,这样就能训练学生心灵的敏感度。比如,选取家庭生活中的情境片段,让学生带着感受参与其中。这样生活中有了真切的体验,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感受可写,作文也就变得轻松起来。教学中老师要有资源意识,引导孩子参加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进行素材的积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寻找素材的能力,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资源,为写作作储备。
二、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任务强化
在小学生阶段,老师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表扬,会激发他们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性地位。所以,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习作就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要开展好多形式的习作教学活动任务,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因此,老师要从学生自身需求来安排习作任务,给学生充分表达出他们想法的机会,让“我要表达”的意识要成为小学生习作学习中的动力。
三、激活学生的情感要目的明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习作要说真话、表达心里话,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动了真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这说明写文章就要表达个人的真情实感,写作时要做到有感而发。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他们对事物的感悟,然后把这种情感通过语境表达出来。
在习作教学时,老师自身必须要有良好的情感状态,只有這样才能感染小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感状态,把握住学生的情感状态,然后才能引导学生用真实、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外界事物的情感迁移到学生主体情感中去。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重在强调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来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的习作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在情境中诱发情感,激活学生的情感需求,最后进行习作练习。
四、尊重小学生的个体性特征
作文是心灵的产物,心灵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要实现小学生写作的自由,就离不开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习作中只有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之上,才能表达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写作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个体表达内心体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小学生的习作活动是一种富有个性的精神劳动。
生本理念下的习作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习作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写作动机的激发非常重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表达和交流的愿望,这就是一种动机,比如在小学习作活动中会经常发现,一些小学生在写作时遇到困难,或者是自己的习作受到老师批评,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热情就比较低,所以教师在习作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学情来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在习作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表达出自我真实的情感,追求学生习作的“个性化”,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让习作成为学生性情的真实流露,实现心灵的对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尽情、自由地表达,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是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在个性化习作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这是习作教学的重要使命。
总之,生本理念下的习作教学中,老师要放开束缚,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小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要为学生的主体性写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不设限的情态下来书写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常华峰.生本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黎明.写作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 冯志强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学生被动写作,缺乏写作兴趣,习作内容空洞。新课改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老师不但要研究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策略,还要重视学生自身积累和情感激发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主动性发挥的影响。
一、引导学生有方向性的重点积累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机械性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认知经验对新知的学习起决定性的作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偏向任何一方都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误解。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经验都比较欠缺,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方向性积累训练是发挥小学生习作中主体性地位的有效策略。
小学生的习作内容是建立在大量积累材料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素材,则是让学生做“无米之炊”,就会出现空话连篇的问题。张孝纯提出“大语文观”,说明语文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所以要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最好把他们带到生活中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用心体悟生活,这样就能训练学生心灵的敏感度。比如,选取家庭生活中的情境片段,让学生带着感受参与其中。这样生活中有了真切的体验,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感受可写,作文也就变得轻松起来。教学中老师要有资源意识,引导孩子参加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进行素材的积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寻找素材的能力,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资源,为写作作储备。
二、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任务强化
在小学生阶段,老师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表扬,会激发他们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性地位。所以,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习作就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要开展好多形式的习作教学活动任务,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因此,老师要从学生自身需求来安排习作任务,给学生充分表达出他们想法的机会,让“我要表达”的意识要成为小学生习作学习中的动力。
三、激活学生的情感要目的明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习作要说真话、表达心里话,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动了真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这说明写文章就要表达个人的真情实感,写作时要做到有感而发。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他们对事物的感悟,然后把这种情感通过语境表达出来。
在习作教学时,老师自身必须要有良好的情感状态,只有這样才能感染小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感状态,把握住学生的情感状态,然后才能引导学生用真实、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外界事物的情感迁移到学生主体情感中去。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重在强调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来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的习作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在情境中诱发情感,激活学生的情感需求,最后进行习作练习。
四、尊重小学生的个体性特征
作文是心灵的产物,心灵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要实现小学生写作的自由,就离不开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习作中只有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之上,才能表达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写作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个体表达内心体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小学生的习作活动是一种富有个性的精神劳动。
生本理念下的习作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习作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写作动机的激发非常重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表达和交流的愿望,这就是一种动机,比如在小学习作活动中会经常发现,一些小学生在写作时遇到困难,或者是自己的习作受到老师批评,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热情就比较低,所以教师在习作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学情来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在习作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表达出自我真实的情感,追求学生习作的“个性化”,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让习作成为学生性情的真实流露,实现心灵的对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尽情、自由地表达,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是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在个性化习作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这是习作教学的重要使命。
总之,生本理念下的习作教学中,老师要放开束缚,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小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要为学生的主体性写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不设限的情态下来书写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常华峰.生本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黎明.写作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