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引导者,做好课程规划: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观察力,选择美术欣赏素材启蒙幼儿,增强学前幼儿绘画信心,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美、创造美,同时注重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与展示,并做好家园共育,让家长一起参加学前美术教育活动。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前幼儿;启蒙;信心;评价;展示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111-03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对幼儿的个性初步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而美术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这就要求幼儿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引导者,做好课程规划,充分发挥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本文结合实践探究有效开展学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学前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的学习动力,也是幼儿保持注意力的关键。低年龄段的幼儿好动,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引入新的刺激源,综合运用多种绘画材料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或以讲故事、猜谜语、唱儿歌等形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第一个游戏:大家来做个怪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非常适合五六个幼儿共同完成,也是法国艺术家埃尔维·杜莱推荐的经典游戏。具体游戏规则如下。首先,请幼儿在纸上画出怪兽的头,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任何形状都可以。然后,让幼儿们一起讨论接下来准备画什么,谁来画。假如决定由小A来画眼睛,那么就让他扔骰子。如果显示的是5个点,小A就会给这只怪兽画上5只眼睛。以此类推,幼儿可能会给怪兽画出5只手、4条腿、2个屁股……最后怪兽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但重要的是,它是幼儿们一起创造出来的。幼儿们画完以后可以给怪兽取名字,或编故事,整个过程充满欢声笑语。这个游戏最大的意义是打破了绘画规则,可让幼儿充分体会到绘画是充满欢乐的事儿,并大胆地进行创作。
第二个游戏:给人物“换一张脸”。与其严肃地向幼儿介绍大师和他的作品,不如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体验大师的做画过程。给人物“换一张脸”的游戏规则如下。首先,打印出一些著名的人物画作品,先放起来,不让幼儿看到。然后请幼儿画一幅有五官的画。画好以后,让幼儿把自己画的眼睛、鼻子、嘴巴等剪下来放好。这时候,教师再把人物画拿出来,让幼儿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再把自己画的眼睛、鼻子、嘴巴等贴在人物画的脸上。组合出来的效果让幼儿惊讶不已。对此,幼儿的参与热情非常高,玩到停不下来。对于大班的幼儿,教师可在“换一张脸”的基础上,让幼儿将多幅人物画剪成几部分,然后再自由组合拼贴出一幅全新的画。这样的活动也可让幼儿的眼前一亮,并更积极、踊跃地参与美术活动。
二、选择美术欣赏素材,启蒙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而美术欣赏是启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从教材中选择美术欣赏素材,以此带给幼儿美的体验,让幼儿放松心情,愉悦情绪,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另一面,丰富生活经验。而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在选择美术欣赏素材时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审美性原则。具体表现在能否唤醒幼儿情感的愉悦,能否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是否遵守美的规律。如,莫奈的《谷堆》光影和谐、真实且自然,教师可引导幼儿欣赏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光影。第二个原则是故事性原则,即用画面讲故事。第三个原则是经验性原则。当美术欣赏作品契合幼儿的已有经验时,幼儿就能激发出积极的表达意愿。例如,当教师把梵高的《向日葵》呈现给幼儿的时候,幼儿自然会迁移已有经验进行欣赏。
三、引导学前幼儿观察与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来认知世界的,所以观察力直接决定了幼儿的认知水平。那么,幼儿在幼儿园期间,教师如何发展其观察力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发挥自然角的真正价值,让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在领幼儿散步时,可以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的植物变化,比如观察种子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画着记录下来。(2)加入一些游戏化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可给幼儿提供两幅相似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找对错”“找不同”。还可以在区角投放一些绘本,引导幼儿仔细翻阅。(3)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科学领域的课程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例如,“变变变,变大了”的活动是让幼儿仔细观察木耳遇到温水的变化过程。幼儿在用眼睛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它的气味,用小手摸一摸它的变化。这个过程可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而敏锐的观察力是提高幼儿绘画水平的基础。
四、增强学前幼儿绘画的信心
有的幼儿不愿意画画,是因为缺乏信心,总担心自己画不好。而绘画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没有“好坏对错”,想让幼儿真正理解和同意这个道理并不容易。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增强学前幼儿绘画的信心。比如,加拿大画家雷诺兹的绘本《点》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孩子认为自己不会画画,也不愿意画画,老师鼓励她“那就随便画一笔”。她生气地只画了一个点,可是老师没有责怪她,郑重地请她签名,还装裱起来挂到办公室。从此,这个孩子就觉得画画没什么大不了,继续画下去了,还一路画到了学校的画展上。教师可以借助这个绘本故事帮助幼兒打消画画的顾虑,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并渐渐地树立“我也可以画”的信心。而当幼儿愿意画画了,有时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能画些什么。接下来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寻找创作的灵感。英国画家劳拉·卡琳的绘本《创造自己的世界》引导幼儿放下成人认识世界的逻辑,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绘本中的劳拉觉得爸爸又高又瘦,就把他的脑袋以下画成一根长长的吸管,妈妈个子小,就画成一个卷笔刀,小弟弟容易摔倒,被画成一只圆滚滚的鸡蛋。幼儿们看到这些图总会哈哈大笑起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身边三个熟悉的人。于是,幼儿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从某一个故事出发,让幼儿自己去设定或想象一个场景,然后画下来,不但轻松地解决了“画什么”的问题,还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美、创造美
1.花样百出的拓印画
拓印画的玩法比较简单,就是给一个物品涂上颜料,再把它当成印章,印到纸上去,各种蔬菜、水果都可以拿来印一印。例如,在用气球印画毛毛虫时,可先让幼儿玩吹气球的游戏,然后用气球蘸取喜欢的颜料拓印毛毛虫的身体。对于拓印画的游戏,幼儿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并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拓印画的难度比较低,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无论其是否有绘画基础,只要方法得当,都可以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幼儿放松身心,特别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绘画信心。
2.拼贴的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是把身边的物品,如漫画、电影海报等通过解构、拼贴、重复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那么,如何给幼儿带来破碎与整合的体验呢?教师可以用胶带纸在一大张白卡纸上贴上几处,然后让幼儿在卡纸的空白处任意涂抹,之后再把胶带撕开。这样,卡纸既有胶带纸留下的白色痕迹,也有幼儿的涂抹,画面非常丰富。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体验到破碎和整合的关系。教师还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材料让幼儿感知拼接艺术具有的魅力。
六、注重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展示
1.不做负面评价,客观描述细节
教师不能用“像或不像”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绘画是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没有好坏、像不像之分,这个过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一个积极的反馈,而不做负面评价,并放下“画得像”的执念。负面评价不仅不能促使幼儿画得更好,反而会打击幼儿的绘画信心。即使幼儿画得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正面评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并客观描述幼儿作品的优秀之处或不足之处。这样,幼儿就有了画好的信心,也愿意坚持画下去,并在坚持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实现更大的进步。
2.引导幼儿正确欣赏自己的美术作品
正确的欣赏步骤应是先倾听,后评价。因此,教师可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内容。只要不是临摹,幼儿绘画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可说的内容非常多。中班的幼儿尤其喜欢解释自己的绘画作品,他们希望大人能看懂和理解他们的画。作为教师,其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进行专业的评判,而是认真地倾听幼儿的介绍。当幼儿不愿意说或不知道从何说起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比如,“你最喜欢自己画的哪一部分呀?”或者就幼儿的解释做出回应:“原来你画的是路灯呀,和我想的一样。”当幼儿并不想对自己的画解释时,教师不要强求,可以换个时间再和幼儿聊一聊。
另外,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作品中使用的线条、颜色和形状,并就幼儿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我发现你涂了好几处绿色,真棒!”“这个线条比旁边那几个线条都要长,很有创意,赞一个!”“哦,你还画了两个黑圈圈,太可爱了”,等等。教师还可以做出这样的反馈:“这些树虽然有点乱乱的,但看起来特别生动。”“你画的这些游泳的人,他们的动作很有趣,加油!”类似的积极反馈,会让幼儿觉得教师在认真地欣赏他的画,就更愿意与教师分享这些细节背后的想法。而这个讲述的过程,也可以促使幼儿反思自己的作品,从而在下一次绘画时作出调整,不断进步。
3.提出具体建议,为幼儿指引方向
幼儿在绘画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画不下去的情况,这时候一味的鼓励,就起不到多大作用了,教师要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让其不断进步。有的幼儿受外界影响,已经形成了一些绘画的套路。例如,在学习简笔画后,喜欢照着别人的作品画,而当自己下笔画时,主题和形象都是模式化和固定的。有的幼儿喜欢临摹卡通画、漫画,自己画的时候却总说“不知道画什么”。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幼儿画错了、方法不对,或说“不要再去画简笔画和卡通画了”,而要引导幼儿,让其接触到更多、更优秀的绘画作品,打开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体验。只要教师一直持以尊重的态度,真诚地欣赏和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就会让幼儿始终保持画画的信心和兴趣,并不断进步。
4.引导幼儿成为小小艺术评论家
艺术评论来源于对一幅作品的第一印象和生活经验,其实幼儿也可以成为小小的艺术评论家。“拉斐尔画的圣母中,有一个爷爷,这个爷爷很紧张,还有两个插着翅膀的小朋友,他们特别高兴。最主要的是一位抱着宝宝的妈妈,可以看出来,这个妈妈很爱宝宝。”幼儿会敏锐地捕捉到作品中的这些细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让中班幼儿欣赏名画,并对画面进行自我解析或者编排故事,这就是广义上的评论。组织幼儿评论时,教师要侧重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出创造力、想象力。例如,在看到《我和我的村庄》时,幼儿发现作品中有羊、人,他们好像在说着悄悄话,因此猜想他们可能是好朋友。
那么,如何提供机会引导幼儿评论呢?首先,教师要对作品有“感觉”,这种“感觉”同样来源于教师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即这幅作品要能打动教师。其次,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尊重幼儿的第一情感体验,引导幼儿进行情感迁移,让幼儿与绘画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七、做好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学前美术教育
1.开展小课堂活动,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创作
在幼儿园举行的半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开展小课堂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创作,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2.利用家庭空间激发幼儿绘画潜力
有人问一位绘本大师:“你的创作灵感从哪里来?”他回答:“我只是来到我的工作室,坐下来,开始画画。”幼儿其实也不需要到处去“寻找灵感”,家长可在家里给其提供一个能“随时画画”的空间,让他们愿意“开始创作”就好。因此,家长可在家中给孩子打造一个专属的“艺术角”空间。整洁的桌面上,总是放着几张干净的白纸、常用的画笔,这就像对孩子发出的邀请:来画画吧。而其实,最好的美术教育,就是把生活与美术创作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荔玲.幼兒园生态式美术活动的指导策略[J].黑河教育,2019(12).
[2]陈俊.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30).
[3]段丽红.回归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本真[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4]潘丽丽.利用地域资源提高幼儿美术教育质量摭探[J].成才之路,2019(17).
[5]王雅婧.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吴雯歆.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
[7]宁杨静.基于园本课程理念创设美育环境[J].福建教育,2018(07).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前幼儿;启蒙;信心;评价;展示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111-03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对幼儿的个性初步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而美术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这就要求幼儿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引导者,做好课程规划,充分发挥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本文结合实践探究有效开展学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学前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的学习动力,也是幼儿保持注意力的关键。低年龄段的幼儿好动,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引入新的刺激源,综合运用多种绘画材料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或以讲故事、猜谜语、唱儿歌等形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第一个游戏:大家来做个怪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非常适合五六个幼儿共同完成,也是法国艺术家埃尔维·杜莱推荐的经典游戏。具体游戏规则如下。首先,请幼儿在纸上画出怪兽的头,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任何形状都可以。然后,让幼儿们一起讨论接下来准备画什么,谁来画。假如决定由小A来画眼睛,那么就让他扔骰子。如果显示的是5个点,小A就会给这只怪兽画上5只眼睛。以此类推,幼儿可能会给怪兽画出5只手、4条腿、2个屁股……最后怪兽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但重要的是,它是幼儿们一起创造出来的。幼儿们画完以后可以给怪兽取名字,或编故事,整个过程充满欢声笑语。这个游戏最大的意义是打破了绘画规则,可让幼儿充分体会到绘画是充满欢乐的事儿,并大胆地进行创作。
第二个游戏:给人物“换一张脸”。与其严肃地向幼儿介绍大师和他的作品,不如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体验大师的做画过程。给人物“换一张脸”的游戏规则如下。首先,打印出一些著名的人物画作品,先放起来,不让幼儿看到。然后请幼儿画一幅有五官的画。画好以后,让幼儿把自己画的眼睛、鼻子、嘴巴等剪下来放好。这时候,教师再把人物画拿出来,让幼儿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再把自己画的眼睛、鼻子、嘴巴等贴在人物画的脸上。组合出来的效果让幼儿惊讶不已。对此,幼儿的参与热情非常高,玩到停不下来。对于大班的幼儿,教师可在“换一张脸”的基础上,让幼儿将多幅人物画剪成几部分,然后再自由组合拼贴出一幅全新的画。这样的活动也可让幼儿的眼前一亮,并更积极、踊跃地参与美术活动。
二、选择美术欣赏素材,启蒙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而美术欣赏是启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从教材中选择美术欣赏素材,以此带给幼儿美的体验,让幼儿放松心情,愉悦情绪,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另一面,丰富生活经验。而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在选择美术欣赏素材时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审美性原则。具体表现在能否唤醒幼儿情感的愉悦,能否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是否遵守美的规律。如,莫奈的《谷堆》光影和谐、真实且自然,教师可引导幼儿欣赏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光影。第二个原则是故事性原则,即用画面讲故事。第三个原则是经验性原则。当美术欣赏作品契合幼儿的已有经验时,幼儿就能激发出积极的表达意愿。例如,当教师把梵高的《向日葵》呈现给幼儿的时候,幼儿自然会迁移已有经验进行欣赏。
三、引导学前幼儿观察与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来认知世界的,所以观察力直接决定了幼儿的认知水平。那么,幼儿在幼儿园期间,教师如何发展其观察力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发挥自然角的真正价值,让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在领幼儿散步时,可以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的植物变化,比如观察种子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画着记录下来。(2)加入一些游戏化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可给幼儿提供两幅相似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找对错”“找不同”。还可以在区角投放一些绘本,引导幼儿仔细翻阅。(3)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科学领域的课程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例如,“变变变,变大了”的活动是让幼儿仔细观察木耳遇到温水的变化过程。幼儿在用眼睛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它的气味,用小手摸一摸它的变化。这个过程可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而敏锐的观察力是提高幼儿绘画水平的基础。
四、增强学前幼儿绘画的信心
有的幼儿不愿意画画,是因为缺乏信心,总担心自己画不好。而绘画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没有“好坏对错”,想让幼儿真正理解和同意这个道理并不容易。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增强学前幼儿绘画的信心。比如,加拿大画家雷诺兹的绘本《点》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孩子认为自己不会画画,也不愿意画画,老师鼓励她“那就随便画一笔”。她生气地只画了一个点,可是老师没有责怪她,郑重地请她签名,还装裱起来挂到办公室。从此,这个孩子就觉得画画没什么大不了,继续画下去了,还一路画到了学校的画展上。教师可以借助这个绘本故事帮助幼兒打消画画的顾虑,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并渐渐地树立“我也可以画”的信心。而当幼儿愿意画画了,有时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能画些什么。接下来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寻找创作的灵感。英国画家劳拉·卡琳的绘本《创造自己的世界》引导幼儿放下成人认识世界的逻辑,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绘本中的劳拉觉得爸爸又高又瘦,就把他的脑袋以下画成一根长长的吸管,妈妈个子小,就画成一个卷笔刀,小弟弟容易摔倒,被画成一只圆滚滚的鸡蛋。幼儿们看到这些图总会哈哈大笑起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身边三个熟悉的人。于是,幼儿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从某一个故事出发,让幼儿自己去设定或想象一个场景,然后画下来,不但轻松地解决了“画什么”的问题,还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美、创造美
1.花样百出的拓印画
拓印画的玩法比较简单,就是给一个物品涂上颜料,再把它当成印章,印到纸上去,各种蔬菜、水果都可以拿来印一印。例如,在用气球印画毛毛虫时,可先让幼儿玩吹气球的游戏,然后用气球蘸取喜欢的颜料拓印毛毛虫的身体。对于拓印画的游戏,幼儿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并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拓印画的难度比较低,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无论其是否有绘画基础,只要方法得当,都可以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幼儿放松身心,特别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绘画信心。
2.拼贴的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是把身边的物品,如漫画、电影海报等通过解构、拼贴、重复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那么,如何给幼儿带来破碎与整合的体验呢?教师可以用胶带纸在一大张白卡纸上贴上几处,然后让幼儿在卡纸的空白处任意涂抹,之后再把胶带撕开。这样,卡纸既有胶带纸留下的白色痕迹,也有幼儿的涂抹,画面非常丰富。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体验到破碎和整合的关系。教师还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材料让幼儿感知拼接艺术具有的魅力。
六、注重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展示
1.不做负面评价,客观描述细节
教师不能用“像或不像”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绘画是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没有好坏、像不像之分,这个过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一个积极的反馈,而不做负面评价,并放下“画得像”的执念。负面评价不仅不能促使幼儿画得更好,反而会打击幼儿的绘画信心。即使幼儿画得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正面评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并客观描述幼儿作品的优秀之处或不足之处。这样,幼儿就有了画好的信心,也愿意坚持画下去,并在坚持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实现更大的进步。
2.引导幼儿正确欣赏自己的美术作品
正确的欣赏步骤应是先倾听,后评价。因此,教师可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内容。只要不是临摹,幼儿绘画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可说的内容非常多。中班的幼儿尤其喜欢解释自己的绘画作品,他们希望大人能看懂和理解他们的画。作为教师,其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进行专业的评判,而是认真地倾听幼儿的介绍。当幼儿不愿意说或不知道从何说起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比如,“你最喜欢自己画的哪一部分呀?”或者就幼儿的解释做出回应:“原来你画的是路灯呀,和我想的一样。”当幼儿并不想对自己的画解释时,教师不要强求,可以换个时间再和幼儿聊一聊。
另外,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作品中使用的线条、颜色和形状,并就幼儿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我发现你涂了好几处绿色,真棒!”“这个线条比旁边那几个线条都要长,很有创意,赞一个!”“哦,你还画了两个黑圈圈,太可爱了”,等等。教师还可以做出这样的反馈:“这些树虽然有点乱乱的,但看起来特别生动。”“你画的这些游泳的人,他们的动作很有趣,加油!”类似的积极反馈,会让幼儿觉得教师在认真地欣赏他的画,就更愿意与教师分享这些细节背后的想法。而这个讲述的过程,也可以促使幼儿反思自己的作品,从而在下一次绘画时作出调整,不断进步。
3.提出具体建议,为幼儿指引方向
幼儿在绘画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画不下去的情况,这时候一味的鼓励,就起不到多大作用了,教师要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让其不断进步。有的幼儿受外界影响,已经形成了一些绘画的套路。例如,在学习简笔画后,喜欢照着别人的作品画,而当自己下笔画时,主题和形象都是模式化和固定的。有的幼儿喜欢临摹卡通画、漫画,自己画的时候却总说“不知道画什么”。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幼儿画错了、方法不对,或说“不要再去画简笔画和卡通画了”,而要引导幼儿,让其接触到更多、更优秀的绘画作品,打开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体验。只要教师一直持以尊重的态度,真诚地欣赏和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就会让幼儿始终保持画画的信心和兴趣,并不断进步。
4.引导幼儿成为小小艺术评论家
艺术评论来源于对一幅作品的第一印象和生活经验,其实幼儿也可以成为小小的艺术评论家。“拉斐尔画的圣母中,有一个爷爷,这个爷爷很紧张,还有两个插着翅膀的小朋友,他们特别高兴。最主要的是一位抱着宝宝的妈妈,可以看出来,这个妈妈很爱宝宝。”幼儿会敏锐地捕捉到作品中的这些细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让中班幼儿欣赏名画,并对画面进行自我解析或者编排故事,这就是广义上的评论。组织幼儿评论时,教师要侧重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出创造力、想象力。例如,在看到《我和我的村庄》时,幼儿发现作品中有羊、人,他们好像在说着悄悄话,因此猜想他们可能是好朋友。
那么,如何提供机会引导幼儿评论呢?首先,教师要对作品有“感觉”,这种“感觉”同样来源于教师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即这幅作品要能打动教师。其次,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尊重幼儿的第一情感体验,引导幼儿进行情感迁移,让幼儿与绘画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七、做好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学前美术教育
1.开展小课堂活动,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创作
在幼儿园举行的半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开展小课堂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创作,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2.利用家庭空间激发幼儿绘画潜力
有人问一位绘本大师:“你的创作灵感从哪里来?”他回答:“我只是来到我的工作室,坐下来,开始画画。”幼儿其实也不需要到处去“寻找灵感”,家长可在家里给其提供一个能“随时画画”的空间,让他们愿意“开始创作”就好。因此,家长可在家中给孩子打造一个专属的“艺术角”空间。整洁的桌面上,总是放着几张干净的白纸、常用的画笔,这就像对孩子发出的邀请:来画画吧。而其实,最好的美术教育,就是把生活与美术创作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荔玲.幼兒园生态式美术活动的指导策略[J].黑河教育,2019(12).
[2]陈俊.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30).
[3]段丽红.回归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本真[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4]潘丽丽.利用地域资源提高幼儿美术教育质量摭探[J].成才之路,2019(17).
[5]王雅婧.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吴雯歆.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
[7]宁杨静.基于园本课程理念创设美育环境[J].福建教育,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