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词不达意,言不成文。而且,这是普遍现象。“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淑湘先生几十年前感叹的“拙拙怪事”到现在依然如故。这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占据了语文教学大半壁江山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是主要原因之一。而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的主要原因就是着力方向搞错了——重分析、重理解,轻积累、轻运用,忽视了语用训练。要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落实语用训练。
一、要有训练意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原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先生指出,阅读教学告别“内容分析”,要实现多个“转向”,其中第一个转向就是走向语言积累和运用(第二个转向是走向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个转向就是让孩子领悟学习方法。)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故此,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捕捉训练点
1.常规训练
第一,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学生的疑点处去确定训练点。
第二,从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角度去确定训练点。
第三,从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高度出发,注意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克服随意性。
诚然,要找准每篇课文中语文知识和思维发展的结合点作为训练点有较大的难度,有时客观效果和主观认识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利用析形索义法让学生形象识记汉字,让学生品佳词赏好句,积累锦言妙语,熟读背诵精彩句段篇章,设法让学生内化、运用语言,这些应该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只要我们围绕这些重点来捕捉训练点,设计相应的练习形式,我们就能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减少“水分”,真正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为基础,作为常规训练项目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等都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只要方法得当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为了达到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目标,必须重视并正确进行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等常规训练。
2.生成训练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暴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训练的良好时机,也是宝贵的课程资粮。
三、确定训练重点
受时间所限,一篇文章我们不能每词、每句、每段都練,全面开花(这不可能、也没必要)。若然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则收效甚微、印象淡薄,只有作重点训练,才能收到较快、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确定训练重点呢?
词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生没有学过或虽然接触过,但理解不正确、容易用错的词语;
2.表现课文中心的关键词语;
3.用得特别贴切、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4.多义词、近义词、成语、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而下面的五种句子应当作为重点学习和训练的句子:
1.含义深刻的句子。这种句子往往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2.结构复杂的句子。一些单句附加成份较长,主干成份不易显现;一些复句特别是多重复句,学生也不易弄清楚。
3.生动形象的句子。这些句子常常是用词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动,有的还使用了某些修辞方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表现中心的句子。课文的中心句画龙点晴地揭示了课文中心,在思想内容起关键作用。
5.地位重要的句子。这些句子是指在文章结构层次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有几种类型:提纲挈领的提起句、收束全段的小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而段落、篇章方面,如总分、并列、顺承、因果、转折等典型段落,总起分述、首尾呼应、对比烘托、托物言志、细节描写等写作方法,以及朗读背诵、标点运用、复述大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仿说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等的知识和能力也应是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
以上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的训练重点。当然,每篇课文具体的训练重点,应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课后习题和学生实际去确定。
四、设计(生成)训练
张志公先生1994年在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座谈会上说:“思品教育、人文教育是自然就有的,需要讨论的、真见语文功底的是语言文字训练。”这说明语言文字训练要教师凭借自己的“语文功底”进行指导。也就是,训练点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发现;训练时机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捕捉;训练过程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调控;学生读、说、写的正误,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判断。
1.运用词汇知识指导词语训练。如:仿说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词语归类……
2.运用语汇、语法、修辞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如:用词造句,仿说句式,句式变换……
3.运用篇章知识指导读写结合训练。如:仿说(写)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仿说(写)片段(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的细节描写);仿说(写)典型段落(总分、并列、顺承、因果、转折等);仿习写作手法(总起分述、前后呼应、巧妙过渡、对比烘托、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托物言志等)……
一、要有训练意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原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先生指出,阅读教学告别“内容分析”,要实现多个“转向”,其中第一个转向就是走向语言积累和运用(第二个转向是走向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个转向就是让孩子领悟学习方法。)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故此,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捕捉训练点
1.常规训练
第一,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学生的疑点处去确定训练点。
第二,从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角度去确定训练点。
第三,从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高度出发,注意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克服随意性。
诚然,要找准每篇课文中语文知识和思维发展的结合点作为训练点有较大的难度,有时客观效果和主观认识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利用析形索义法让学生形象识记汉字,让学生品佳词赏好句,积累锦言妙语,熟读背诵精彩句段篇章,设法让学生内化、运用语言,这些应该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只要我们围绕这些重点来捕捉训练点,设计相应的练习形式,我们就能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减少“水分”,真正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为基础,作为常规训练项目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等都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只要方法得当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为了达到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目标,必须重视并正确进行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等常规训练。
2.生成训练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暴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训练的良好时机,也是宝贵的课程资粮。
三、确定训练重点
受时间所限,一篇文章我们不能每词、每句、每段都練,全面开花(这不可能、也没必要)。若然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则收效甚微、印象淡薄,只有作重点训练,才能收到较快、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确定训练重点呢?
词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生没有学过或虽然接触过,但理解不正确、容易用错的词语;
2.表现课文中心的关键词语;
3.用得特别贴切、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4.多义词、近义词、成语、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而下面的五种句子应当作为重点学习和训练的句子:
1.含义深刻的句子。这种句子往往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2.结构复杂的句子。一些单句附加成份较长,主干成份不易显现;一些复句特别是多重复句,学生也不易弄清楚。
3.生动形象的句子。这些句子常常是用词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动,有的还使用了某些修辞方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表现中心的句子。课文的中心句画龙点晴地揭示了课文中心,在思想内容起关键作用。
5.地位重要的句子。这些句子是指在文章结构层次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有几种类型:提纲挈领的提起句、收束全段的小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而段落、篇章方面,如总分、并列、顺承、因果、转折等典型段落,总起分述、首尾呼应、对比烘托、托物言志、细节描写等写作方法,以及朗读背诵、标点运用、复述大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仿说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等的知识和能力也应是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
以上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的训练重点。当然,每篇课文具体的训练重点,应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课后习题和学生实际去确定。
四、设计(生成)训练
张志公先生1994年在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座谈会上说:“思品教育、人文教育是自然就有的,需要讨论的、真见语文功底的是语言文字训练。”这说明语言文字训练要教师凭借自己的“语文功底”进行指导。也就是,训练点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发现;训练时机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捕捉;训练过程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调控;学生读、说、写的正误,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判断。
1.运用词汇知识指导词语训练。如:仿说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词语归类……
2.运用语汇、语法、修辞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如:用词造句,仿说句式,句式变换……
3.运用篇章知识指导读写结合训练。如:仿说(写)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仿说(写)片段(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的细节描写);仿说(写)典型段落(总分、并列、顺承、因果、转折等);仿习写作手法(总起分述、前后呼应、巧妙过渡、对比烘托、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托物言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