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援外短期教育培训是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气象短期培训实证研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索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援外培训;质量;途径;气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38-02
一、培训质量评估与统计分析
学员对培训质量的认同度是援外教育培训的生命线,是决定承办单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问卷调查是对教育培训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强化实证、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的有机融合,其分析结果对于教育培训评估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可以促进培训单位查找问题、积极整改,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承办的多个气象类国际培训班100位学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对于学员总体评价具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内容。
问卷调查表是以商务部2012年12月下发的《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学员评估表》为基础,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实施”、“生活管理服务”、“培训效果评价”三大板块,具体为:“课堂内容安排”、“课堂授课数量适宜度”、“课程难易程度”、“授课教师水平”、“翻译水平”、“教材或讲义质量”、“参观考察与项目主题的联系”、“参观考察或实习活动安排”、“教室和教学设备”、“住宿条件”、“接送机与伙食安排”、“开班结业典礼安排”、“文化体验与课余活动安排”、“中方工作人员的态度”、“中方工作人员的组织能力”、“中方工作人员的外语沟通能力”、“项目时间长短”、“本项目对您今后工作的帮助”、“本项目对中国与贵国在相关领域合作的促进作用”、“对项目总体评价”等20个方面。问卷调查表参考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设计,每项评分为1~5分,共五个等级。为了更好地发现学员重点关注的培训方面,将问卷中的前19项与最后一项“对项目总体评价”做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就是分析两个变量观测值变化的一致性程度,或理解为衡量两组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内在密切程度之统计方法[1]。采用皮尔遜(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2],经计算相关系数及双尾t显著性检验,发现“课堂内容安排”、“课堂授课数量适宜度”、“本项目对您今后工作的帮助”、“参观考察与项目主题的联系”以及“翻译水平”这五个方面与“对项目总体评价”间的相关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742、0.639、0.637、0.609。除上述方面外,“中方工作人员的态度”、“项目时间长短”、“本项目对中国与贵国在相关领域合作的促进作用”、“课程难易程度”、“接送机与伙食安排”、“授课教师水平”这六项与总体评价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549、0.543、0.541、0.536、0.5,均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但相关系数值不高,相关程度较弱。
二、提高培训质量对策探析
(一)因材施教,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1.根据培训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员对“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授课数量适宜度”等教学环节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育训练,达到提升个人工作能力与水平的目的,故培训相比于普通大学教育更具有职业倾向性。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一方面传授能够帮助学员解决所在国(地区)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引入我国自主研发的气象水文业务系统平台,推广我国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使学员借鉴我国气象水文部门实际业务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将其本地化运用到所在国(地区)实际工作中。
2.尊重文化差异,不断提高教师交流沟通能力。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上述统计结果为例,对于“教学水平”打分为“比较满意”的(4分)学员人数占总人数56%,比例刚刚过半,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水平还是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授课教师水平”与“翻译水平”之间存在0.609的相关系数(通过1%显著性检验)。全英文授课的培训,其教学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目前,任课教师中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比例不是太高,其英语表达水平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存在一定的“短板”,这也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
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处理好文化差异对个体认知的影响,规避刻板、偏见、歧视等跨文化心理障碍[3]。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好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在课堂授课方式上,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视觉优势弥补外语表达能力的不足。在师生互动方面,鼓励学员主动提问,将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互相启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提高培训实用性。
对于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培训实施单位应进行概括总结后加以推广,尤其是向初次参加援外培训授课的年轻教师介绍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授课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3.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增强培训有效性、扩大培训效益。在授课组织方式上,积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环节,充分展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在气象水文领域的发展成就以及分享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通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相互交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学员也乐于接受这种讨论方式,进行轻松、自由、平等的交流,从而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由于培训教学更加注重职业导向性,以提高工作技能为教学重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气象培训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立足本校大气科学实验教学基地,同气象业务部门、气象仪器生产厂商共建实习基地,使学员获悉该领域较为先进的业务流程与技术实施方法。同时,借助实习实践平台,中国企业也可以向学员所在国推荐“中国制造”产品,扩大和延伸培训效应。
(二)强化管理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1.努力获取各方支持,保障管理服务工作。援外短期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应加强与各级政府援外主管部门、外事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络。广泛宣传援外培训事业的重要性,主动融入国家援外培训事业,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为培训工作提供政策指导、资金保证、智力支持、服务保障。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努力,整合各方资源,为援外培训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外部保障。 2.加强管理服务人员外语培训,提高其跨文化交流服务水平。通过上述统计结果发现,学员对于援外短期培训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也有很高的关注度。第二部分对“中方工作人员的态度”与“中方工作人员的外语沟通能力”两者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相关系数为0.647(通过1%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看出,外语沟通能力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而且在生活服务过程中,都是影响学员对培训总体印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关于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外语培训,要制定符合實际应用需求的英语听说培训计划,还要对管理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跨文化交流技能的培训,使其理解中外文化差异,做到服务得体、到位[4]。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文化风俗等诸多因素的中外文化差异性是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注意事项,在外事管理服务工作中要掌握分寸,做到礼仪到位而又不卑不亢,热情接待而又谨言慎行,交流活动丰富而又适度得体规范。培训管理服务人员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学员主体,要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针对性地采取沟通、服务方式,从而与学员间建立互信、友好的关系。
3.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选择服务单位方面,要引入“鲇鱼效应”,采取竞争激励机制,督促服务单位提高援外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按时、高效地贯彻执行培训项目中的各项要求和任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共同创造出适合外国学员的培训大环境。
援外教育培训事业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每一位从事外事管理服务人员,其一言一行代表国家和单位的对外形象。每一个参与援外服务的单位都要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本单位工作人员对援外教育培训事业政治意义的深刻认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出色地完成国家援外教育培训任务。
4.加强人文关怀,注重情感交流的延伸。以培训为载体,为国家外交战略培养一批知华、亲华、友华人士是贯穿我国援外教育培训事业的一条主线。笑容是无国界的,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声祝福体现了管理服务人员的热心和诚心。懂得尊重、开诚布公、倾听意见和互相理解能够将情感的交流融入到文化认同中,对建立双方长期友谊具有积极的正能量效应。加强学员在结束培训后的跟踪联络工作,是拓展培训效应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不同培训课程的分类,分别建立QQ群、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一批网络交流平台,使学员作为友谊的使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奇,等.SPSS for Windows—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吴先华,等.气象经济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3]王维荣.跨文化教学沟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洪柏年.如何提高服务人员英语应用水平[J].辽宁经济,2012,(8).
关键词:援外培训;质量;途径;气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38-02
一、培训质量评估与统计分析
学员对培训质量的认同度是援外教育培训的生命线,是决定承办单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问卷调查是对教育培训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强化实证、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的有机融合,其分析结果对于教育培训评估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可以促进培训单位查找问题、积极整改,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承办的多个气象类国际培训班100位学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对于学员总体评价具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内容。
问卷调查表是以商务部2012年12月下发的《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学员评估表》为基础,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实施”、“生活管理服务”、“培训效果评价”三大板块,具体为:“课堂内容安排”、“课堂授课数量适宜度”、“课程难易程度”、“授课教师水平”、“翻译水平”、“教材或讲义质量”、“参观考察与项目主题的联系”、“参观考察或实习活动安排”、“教室和教学设备”、“住宿条件”、“接送机与伙食安排”、“开班结业典礼安排”、“文化体验与课余活动安排”、“中方工作人员的态度”、“中方工作人员的组织能力”、“中方工作人员的外语沟通能力”、“项目时间长短”、“本项目对您今后工作的帮助”、“本项目对中国与贵国在相关领域合作的促进作用”、“对项目总体评价”等20个方面。问卷调查表参考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设计,每项评分为1~5分,共五个等级。为了更好地发现学员重点关注的培训方面,将问卷中的前19项与最后一项“对项目总体评价”做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就是分析两个变量观测值变化的一致性程度,或理解为衡量两组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内在密切程度之统计方法[1]。采用皮尔遜(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2],经计算相关系数及双尾t显著性检验,发现“课堂内容安排”、“课堂授课数量适宜度”、“本项目对您今后工作的帮助”、“参观考察与项目主题的联系”以及“翻译水平”这五个方面与“对项目总体评价”间的相关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742、0.639、0.637、0.609。除上述方面外,“中方工作人员的态度”、“项目时间长短”、“本项目对中国与贵国在相关领域合作的促进作用”、“课程难易程度”、“接送机与伙食安排”、“授课教师水平”这六项与总体评价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549、0.543、0.541、0.536、0.5,均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但相关系数值不高,相关程度较弱。
二、提高培训质量对策探析
(一)因材施教,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1.根据培训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员对“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授课数量适宜度”等教学环节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育训练,达到提升个人工作能力与水平的目的,故培训相比于普通大学教育更具有职业倾向性。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一方面传授能够帮助学员解决所在国(地区)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引入我国自主研发的气象水文业务系统平台,推广我国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使学员借鉴我国气象水文部门实际业务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将其本地化运用到所在国(地区)实际工作中。
2.尊重文化差异,不断提高教师交流沟通能力。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上述统计结果为例,对于“教学水平”打分为“比较满意”的(4分)学员人数占总人数56%,比例刚刚过半,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水平还是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授课教师水平”与“翻译水平”之间存在0.609的相关系数(通过1%显著性检验)。全英文授课的培训,其教学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目前,任课教师中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比例不是太高,其英语表达水平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存在一定的“短板”,这也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
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处理好文化差异对个体认知的影响,规避刻板、偏见、歧视等跨文化心理障碍[3]。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好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在课堂授课方式上,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视觉优势弥补外语表达能力的不足。在师生互动方面,鼓励学员主动提问,将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互相启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提高培训实用性。
对于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培训实施单位应进行概括总结后加以推广,尤其是向初次参加援外培训授课的年轻教师介绍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授课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3.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增强培训有效性、扩大培训效益。在授课组织方式上,积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环节,充分展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在气象水文领域的发展成就以及分享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通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相互交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学员也乐于接受这种讨论方式,进行轻松、自由、平等的交流,从而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由于培训教学更加注重职业导向性,以提高工作技能为教学重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气象培训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立足本校大气科学实验教学基地,同气象业务部门、气象仪器生产厂商共建实习基地,使学员获悉该领域较为先进的业务流程与技术实施方法。同时,借助实习实践平台,中国企业也可以向学员所在国推荐“中国制造”产品,扩大和延伸培训效应。
(二)强化管理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1.努力获取各方支持,保障管理服务工作。援外短期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应加强与各级政府援外主管部门、外事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络。广泛宣传援外培训事业的重要性,主动融入国家援外培训事业,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为培训工作提供政策指导、资金保证、智力支持、服务保障。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努力,整合各方资源,为援外培训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外部保障。 2.加强管理服务人员外语培训,提高其跨文化交流服务水平。通过上述统计结果发现,学员对于援外短期培训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也有很高的关注度。第二部分对“中方工作人员的态度”与“中方工作人员的外语沟通能力”两者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相关系数为0.647(通过1%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看出,外语沟通能力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而且在生活服务过程中,都是影响学员对培训总体印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关于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外语培训,要制定符合實际应用需求的英语听说培训计划,还要对管理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跨文化交流技能的培训,使其理解中外文化差异,做到服务得体、到位[4]。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文化风俗等诸多因素的中外文化差异性是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注意事项,在外事管理服务工作中要掌握分寸,做到礼仪到位而又不卑不亢,热情接待而又谨言慎行,交流活动丰富而又适度得体规范。培训管理服务人员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学员主体,要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针对性地采取沟通、服务方式,从而与学员间建立互信、友好的关系。
3.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选择服务单位方面,要引入“鲇鱼效应”,采取竞争激励机制,督促服务单位提高援外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按时、高效地贯彻执行培训项目中的各项要求和任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共同创造出适合外国学员的培训大环境。
援外教育培训事业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每一位从事外事管理服务人员,其一言一行代表国家和单位的对外形象。每一个参与援外服务的单位都要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本单位工作人员对援外教育培训事业政治意义的深刻认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出色地完成国家援外教育培训任务。
4.加强人文关怀,注重情感交流的延伸。以培训为载体,为国家外交战略培养一批知华、亲华、友华人士是贯穿我国援外教育培训事业的一条主线。笑容是无国界的,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声祝福体现了管理服务人员的热心和诚心。懂得尊重、开诚布公、倾听意见和互相理解能够将情感的交流融入到文化认同中,对建立双方长期友谊具有积极的正能量效应。加强学员在结束培训后的跟踪联络工作,是拓展培训效应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不同培训课程的分类,分别建立QQ群、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一批网络交流平台,使学员作为友谊的使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奇,等.SPSS for Windows—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吴先华,等.气象经济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3]王维荣.跨文化教学沟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洪柏年.如何提高服务人员英语应用水平[J].辽宁经济,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