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2.咀嚼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每一首词都有其特有的韵味。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尽显幼安少女时的娇羞之态;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尽展东坡豪迈志气。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这首词是来自和东坡齐名,和易安并称“济南二安”的辛弃疾的《西江月》。
屏显:辛弃疾背景资料。
稼轩的词多沉雄豪迈,但也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稼轩的脚步一起欣赏黄沙道的美景吧!
二、读人——和作者对话
过渡:读好词,犹如品好茶,要细细咀嚼,方能尝到香味。现在就请发挥我们的想象与稼轩同行,陪他夜游黄沙道。
读上阕,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从视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品析“惊”字的妙处。
(生读上阕思考,交流展示,师点拨。)
明确:明月、别枝、惊鹊、稻子。
“惊”是惊动的意思,是说喜鹊被明月惊动,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突出月光的明亮。也正因为鹊儿惊飞,自然会引起“别枝”摇曳。
教师引导提示:苏轼有“明月别枝未安枝”的词句,明月悬挂苍穹,喜鹊高飞树枝,稻田风摇成片,看到此景,能体会作者的心情吗?
明确:愉悦……
2.从听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体会“说”的内涵。
(生读上阕思考,交流展示,师点拨。)
明确: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这里的“说”,可能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也可能是农民们在说丰年,还可能是词人与在路上认识的农民在说来年丰收的景况。
教师引导提示:如果是词人和农民的对话,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从“说”丰年的景况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屏显:淳熙八年,辛弃疾在带湖建新居,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生看资料思考后展示师生交流。)
预设:可能是对丰收的展望;可能是祝贺农民将有一个丰年,盼望丰收;希望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3.从嗅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品析“香”字的妙处?
(生读上阕思考后交流,师点拨。)
明确:稻花香。
教师引导提示:你觉得这个“香”仅仅就是稻花随风散发出来的清香吗?
明确: “香”字写出了稻花盛开的盛况,由此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词人心中的喜悦便溢于言表。所以这里的“香”不仅是稻花的清香,更是作者心中的甜蜜喜悦之感。
教师引导提示:老百姓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所以喜悦,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关心百姓生活,关心人民的忧乐。
屏显:辛弃疾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读下阕,思考以下问题:
1.这么充满诗意的夜晚,犹如走进了一幅山水田园画一般。当词人还沉浸在清幽静谧的意境中时,他忽然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景色”,此刻他的心情怎样?(生读下阕思考。)
明确:着急。
2.看到山雨欲来的景象,词人想找个躲雨的地方,可是词人为什么找不到旧时的茅店了呢?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师引导。)
预设:大雨将至,词人想躲雨,因为心情急迫,一时忘了路;因为沉醉在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美好意境中……
3.“忽现”二字能体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自由回答。)
明确:惊喜、高兴。
教师小结:这种感受只能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了。作者融入乡野,亲近自然,得到了最真实最简单的意趣,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美。这首词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动静皆宜的深幽的意境。
(生齐读整首词,感受词的意境。)
三、读己——和心灵对话
屏显:“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入无我之境,做到词图合一。”——王国维
学完这首词后,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独到的形式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感悟呢?(现代诗歌的形式、散文的形式、漫画的形式等。)
(生独立创作,后交流展示。)
教师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总是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这节课我们围绕“读词”“读人”“读己”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解读,感受到了稼轩词带给我们的另一种温婉、柔美的意境,通过品析字词体会了作者热爱乡村,关心人们疾苦的质朴的情感。同学们自己也通过诗歌、散文、漫画等形式对词做了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希望这节课能够对你们以后解读诗词方面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翔宇教育集团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223200)
1.理解诗意,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2.咀嚼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每一首词都有其特有的韵味。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尽显幼安少女时的娇羞之态;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尽展东坡豪迈志气。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这首词是来自和东坡齐名,和易安并称“济南二安”的辛弃疾的《西江月》。
屏显:辛弃疾背景资料。
稼轩的词多沉雄豪迈,但也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稼轩的脚步一起欣赏黄沙道的美景吧!
二、读人——和作者对话
过渡:读好词,犹如品好茶,要细细咀嚼,方能尝到香味。现在就请发挥我们的想象与稼轩同行,陪他夜游黄沙道。
读上阕,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从视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品析“惊”字的妙处。
(生读上阕思考,交流展示,师点拨。)
明确:明月、别枝、惊鹊、稻子。
“惊”是惊动的意思,是说喜鹊被明月惊动,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突出月光的明亮。也正因为鹊儿惊飞,自然会引起“别枝”摇曳。
教师引导提示:苏轼有“明月别枝未安枝”的词句,明月悬挂苍穹,喜鹊高飞树枝,稻田风摇成片,看到此景,能体会作者的心情吗?
明确:愉悦……
2.从听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体会“说”的内涵。
(生读上阕思考,交流展示,师点拨。)
明确: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这里的“说”,可能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也可能是农民们在说丰年,还可能是词人与在路上认识的农民在说来年丰收的景况。
教师引导提示:如果是词人和农民的对话,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从“说”丰年的景况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屏显:淳熙八年,辛弃疾在带湖建新居,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生看资料思考后展示师生交流。)
预设:可能是对丰收的展望;可能是祝贺农民将有一个丰年,盼望丰收;希望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3.从嗅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品析“香”字的妙处?
(生读上阕思考后交流,师点拨。)
明确:稻花香。
教师引导提示:你觉得这个“香”仅仅就是稻花随风散发出来的清香吗?
明确: “香”字写出了稻花盛开的盛况,由此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词人心中的喜悦便溢于言表。所以这里的“香”不仅是稻花的清香,更是作者心中的甜蜜喜悦之感。
教师引导提示:老百姓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所以喜悦,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关心百姓生活,关心人民的忧乐。
屏显:辛弃疾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读下阕,思考以下问题:
1.这么充满诗意的夜晚,犹如走进了一幅山水田园画一般。当词人还沉浸在清幽静谧的意境中时,他忽然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景色”,此刻他的心情怎样?(生读下阕思考。)
明确:着急。
2.看到山雨欲来的景象,词人想找个躲雨的地方,可是词人为什么找不到旧时的茅店了呢?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师引导。)
预设:大雨将至,词人想躲雨,因为心情急迫,一时忘了路;因为沉醉在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美好意境中……
3.“忽现”二字能体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自由回答。)
明确:惊喜、高兴。
教师小结:这种感受只能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了。作者融入乡野,亲近自然,得到了最真实最简单的意趣,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美。这首词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动静皆宜的深幽的意境。
(生齐读整首词,感受词的意境。)
三、读己——和心灵对话
屏显:“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入无我之境,做到词图合一。”——王国维
学完这首词后,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独到的形式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感悟呢?(现代诗歌的形式、散文的形式、漫画的形式等。)
(生独立创作,后交流展示。)
教师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总是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这节课我们围绕“读词”“读人”“读己”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解读,感受到了稼轩词带给我们的另一种温婉、柔美的意境,通过品析字词体会了作者热爱乡村,关心人们疾苦的质朴的情感。同学们自己也通过诗歌、散文、漫画等形式对词做了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希望这节课能够对你们以后解读诗词方面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翔宇教育集团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