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码0219]
韩国是世界上防空武器最为密集的国家之一,但其防空长期以来一直依赖驻韩美军,防空武器也主要从西方进口。从上世纪末开始,韩国防务自主意识逐步提高,开始自主研制了多种武器。目前,韩国“天马”(Chun Ma)K-SAM近程防空导弹的发展和性能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和其内在需求。
渐入佳境的“天马”
法兰西“响尾蛇”的血统上世纪90年代初,韩军的防空武器装备几乎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包括负责中近程防空的“霍克”导弹、中远程防空的“奈基”导弹等。由于考虑到复杂的周边环境和自身利益,美输韩的导弹性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现代作战的需求。为此,韩国军方在寻求引进“爱国者”等更先进导弹的同时,也加大了防空导弹的自主研制力度。
在当时的国际防空导弹军火市场上,无论是获取可行性还是技术先进性,法国的“响尾蛇”导弹都是首当其冲的选择。“响尾蛇”(Crotale)是法国汤姆逊CSF公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满足南非低空防空需求而研制的一种机动、全天候、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85年改进为“新一代响尾蛇”(CrotaleNG),改用美国LTV导弹电子集团导弹分公司的VT-1导弹,弹长2.3米,最大射程11千米,作战高度6千米,反应时间5.2秒,包括雷达和控制台等全系统可以装载在一辆轮式或履带式车辆上。因此,该导弹的系统集成性和机动性,以及导弹性能在当时均属于世界先进行列,一经推出就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很快就于1991年装备法国和芬兰等国军队,此后许多国家都开始引进和仿制。此时正值韩国军方责成韩国防御发展局制定自主的近程防空导弹开发计划。韩国防御发展局在1988年提出了“天马”导弹计划,并将系统承包合同授予了三星公司,运载车辆由大宇重工业公司负责制造。由于美国和北约等许多成员国都受导弹技术输出的限制,因此三星公司将目标锁定了退出北约体系的法国。
韩版“响尾蛇”1991年三星公司与汤姆逊CSF公司达成协议,为三星公司提供两套“新一代响尾蛇”发射单元用于“天马”系统研制。1992年首批两套样品交付,成为韩国仿造设计的基础。韩国设计的“天马”仍采用了VT-1导弹,但改由金星精密仪器公司在本地生产。三星公司负责协调、总装。大宇重工业公司负责KIFV履带车和发射架的仿制和生产。金星电子公司提供系统计算机。作为核心的搜索和跟踪雷达及“新一代响尾蛇”的光电模块仍由汤姆逊CSF公司提供。1997年,大体的仿制工作完成,经过多次发射试验和适用性检验,韩国防御发展局终于在1999年11月25日宣布,韩国已独自研制出首枚近程地空导弹——“天马”。这是韩国首次独立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地空导弹,其总体作战性能已达到法国“新一代响尾蛇”的水平。“天马”防空导弹研制完成后,由韩国陆军和空军共同完成了采购。由于核心部件仍要从法国公司采购,因此采购数量并不大,陆军和空军分别采购了35套和32套,这远远不能满足韩国军方的需求,为此韩国防御发展局开始解决“天马”的国产化问题。
“天马”之变
在韩国防御发展局与法国方面协商后,法方同意转让雷达等部件的生产。三星一泰利斯公司在1999年赢得首批“天马”导弹的搜索与跟踪系统(STS)的生产合同,价值3.3亿欧元,并由汤姆逊公司帮助三星公司进行系统总装。STS是“天马”系统的核心组件,用于搜索、识别和跟踪目标,为火控系统提供至关重要的数据。这在韩国推进“天马”导弹的自主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由于核心部件仍在法国生产,因此三星公司在2003年底再次与法国签订4.7亿欧元合同,为第二批次“天马”导弹生产STS。这次合同与以往不同的是还包括了部分技术转让,使三星公司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其在韩国修理和维护服务的能力,从而满足韩国陆军提出的在“天马”的寿命周期内,提供更好的国内维护服务、进行高水平质量控制的要求。
同时,为使“天马”系统更加适应朝鲜半岛的山地地形,韩国防御发展局开始考虑更新导弹系统的搭载车辆。韩国Rotem公司、三星技术学院和斗山公司参与了地面车辆的竞标。参与竞标的车辆在2005年9月形成第一辆样车,于2005年12月开始进行耐久力试验。新系统可以由C-130飞机空运,系统的战略机动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新一代“天马”正在测试,不久将全面装备韩国陆、空军。
“天马”的功夫
“天马”系统搭载在加长底盘(增加一对负重轮)的K200战车上,作战系统包括电力一液压驱动无人炮塔。炮塔中心是系统雷达,包括1个在上部安装的监视范围20千米的E/F波段固体脉冲多普勒搜索雷达,1个在下部安装的监视范围为16千米的Ku波段行波管圆形脉冲多普勒跟踪雷达。炮塔两侧分别安装了四联装“天马”地空导弹发射装置。内装的“天马”导弹长2.29米,射高5千米,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速度2.6马赫。
作战反应快,命中率高 “天马”与“响尾蛇”导弹一样,E/F波段搜索雷达探测到目标后,由计算机根据目标飞行特征所表现的意图,对目标进行威胁分类。操作人员先确定威胁最大的目标,使转塔对准目标来袭方向并由Ku波段跟踪雷达进行跟踪。目标进入射程,导弹发射后,各传感器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得出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并引导导弹飞向目标。“天马”的优点之一就是反应快。与其同类型的“罗兰特”防空导弹射程只有8千米,系统反应时间要6秒,而“天马”大约为5秒。而且由于“天马”导弹速度高,达到2.6马赫(“罗兰特”为1.5马赫),在第1枚导弹命中目标后的2.5秒内即能发射第2枚,因此虽然受跟踪雷达限制,只能一次攻击一个目标,但较快的反应速度弥补了这一不足。
此外,由于“天马”导弹战斗部质量达到12千克(“罗兰特”为6.5千克),并采用了近炸引信和聚能破片杀伤战斗部,这使导弹具有较大的杀伤面积,提高了导弹命中目标的能力。
系统集成度高,山地机动性强 “天马”的前身“新一代响尾蛇”系统采用了轮式、拖车等搭载方式,而“天马”目前只采用了机动性最好的履带式底盘,而且火控、雷达和导弹系统全部集成在一部装甲车上,具有很高的集成度,这不但使其只占用很小的地方就能部署,而且可在山地和丘陵地带机动,这非常适合朝鲜半岛的地形特点。在新一代“天马”的改进中,韩国斗山公司推出了新型8x8轮式装甲车作为“天马”的载具。该车是“黑狐”(Black Fox)轮式装甲车的变型车之一。“黑狐”轮式装甲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6x6、8x8和10x10三种配置,都可由C-130空运。
火力充足,作战空域大 由于“天马”系统在转塔两侧各装备有4枚待发导弹,而且火控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8个活动目标,因此每个作战单元的火力足够充足。
此外,“天马”系统沿用了汤姆逊CSF公司的E/F波段频率捷变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采用旋转平面相控阵天线,转速 为每分钟40转,每1.5秒就能更新一次数据,缩短了系统反应时间。该雷达对高性能飞机的发现距离为18-20千米,而“罗兰特”的探测距离只有16千米。“天马”对悬停直升机等静止目标的发现距离达到8千米,而且水平探测高度从地面到5千米。可以说在其探测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地面以上目标都难以逃过它的“眼睛”。较大的雷达搜索距离和导弹射程,使“天马”系统具有较大的防御范围,基本可以满足近程导弹对机场、港口等关键性固定目标和行进中旅级野战部队的对空防御要求。
导引方式多样,抗干扰能力强 “天马”火控系统由炮塔顶部的探测距离20千米的E/F波段搜索雷达、炮塔前部探测距离16千米的Ku波段跟踪雷达、探测距离15千米的前视红外摄像机和探测距离12千米的昼用电视摄像机组成。这些传感器为射程10千米的“天马”导弹提供了多样的导引方式,也使其具备了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该系统的两种雷达都采用了频率捷变和脉冲压缩技术,提高了数据分辨能力,而且在雷达信号受到严重压制的情况下,可以在夜间使用双视场前视红外摄像机自动跟踪目标,在白天可以使用电视摄像机,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各种电磁信号的干扰。
韩国工业部门人士称,经过最终试验,“天马”导弹的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性能比其它发达国家类似导弹更为先进。韩国国防部则表示,“天马”导弹的部署是韩国防卫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作为韩国第一种引进技术自行开发的防空导弹,“天马”应该说是成功的,它也为韩国其它类型导弹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天马”——尴尬与雄心的两面铜钹
韩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美国的保护伞之下,其国防工业和科研也十分简单。但近几年随着朝鲜军事能力的增强和韩美军事同盟的松散,韩国开始发展自主军工能力,而“天马”导弹的发展正是反映了韩国军方的这一雄心和尴尬。
推进防务自主政策,意图摆脱美军挟制 朝鲜战争后,美国就将韩国视为其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在这里驻扎了大量的军队,随时准备对付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一背景下,美军只是将韩国军队看作其在亚太军事存在的协助者。但是随着朝鲜远程打击能力的提高,美军担心朝鲜在战争伊始通过远程火炮和导弹大量杀伤美军军队,开始将主力向韩国南部后撤,这使韩国意识到在国家防务上单纯依赖美国是靠不住的。因此韩国国内近几年内要求美军撤出朝鲜半岛,加强自主防务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美国为建立亚太反导同盟,竭力要求韩国引进其“爱国者”和“标准”等反导系统,但报价又居高不下。为此,韩国国防部曾在2002年4月考虑推迟或者取消价值15亿美元的“爱国者”引进计划。尽管后来韩国军方与美国雷锡恩公司经过谈判,降低了48套“爱国者”导弹发射系统的价格,但仍存在资金缺口。上述事实成为推动韩国自主发展军事装备的主要动力,以尽量摆脱美军对韩国军事的控制。
现有防空武器落后,无法担负空防任务 韩军目前使用的防空系统,特别是中、近程防空系统几乎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淘汰产品。例如,韩军防空主力武器——“霍克”和“奈基”导弹均为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产品,有的甚至已经服役4c余年,即使韩军像宝贝一样维护,也无法保证其性能可靠。1998年12月,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导弹架上的“奈基”导弹意外腾空而起,迫使韩国军方不得不在导弹飞至汉城一居民区时将其引爆,导致数人受伤,造成大量财产损失。自此,韩国军方又进行了一系列可靠性测试。第一次测试结果发现100枚“奈基”导弹中,只有8枚完成了全程测试,有19枚甚至不能启动第一级推进器。2001年又进行了一次导弹系统测试,成功率仅为30%。虽然韩国没有公布负责中近程防御的美制“霍克”导弹的服役状况,但与韩国几乎同时引进“霍克”的台湾在最近检测中发现已有700多枚“霍克”导弹弹头超出服役期,性能无法保证。这迫使韩军下决心淘汰现有防空系统,自主研制“天马”等新型替代产品。
扩大武器来源,积极促进防务技术多元化 韩国将扩大武器来源和引进防务技术作为加强防务自主的主要做法,并借此提高国防工业和科研水平。“天马”导弹技术的引进可以说是韩国实现技术多元化的第一步,首先避开了传统的武器来源国——美国,转而从脱离北约的法国引进,这为以后扩大武器来源,进一步摆脱美国控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韩国甚至一改以往只从西方国家引进武器的做法,开始考虑引进俄罗斯等国的作战飞机和坦克等重大装备,并在引进武器的同时积极引进军事装备技术,促使其国防工业飞速发展。例如,韩国为发展M-SAM,在俄罗斯科研部门帮助下掌握了导弹冷发射技术,并自称使韩国已经成为继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这种技术的国家。
建立多层自主防空体系,应对北方威胁 为了全面更换防空系统,应对朝鲜越来越强的空中力量,韩国已经制定了多层防空系统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发展便携式近程防空导弹KP-SAM“弓弩”,改进近程防空系统K-SAM,研制中远程防空/反导系统M-SAM等。这些计划将使韩国具备射程衔接、高度梯次覆盖的多层防空体系,最终替代现有的“霍克”、“奈基”等导弹系统。
“天马”的发展虽然漫长复杂,但它在为韩国构筑了空中近程防空网的同时,也为韩国人在心里构筑了国防自主的信心。
编辑/李海峰
韩国是世界上防空武器最为密集的国家之一,但其防空长期以来一直依赖驻韩美军,防空武器也主要从西方进口。从上世纪末开始,韩国防务自主意识逐步提高,开始自主研制了多种武器。目前,韩国“天马”(Chun Ma)K-SAM近程防空导弹的发展和性能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和其内在需求。
渐入佳境的“天马”
法兰西“响尾蛇”的血统上世纪90年代初,韩军的防空武器装备几乎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包括负责中近程防空的“霍克”导弹、中远程防空的“奈基”导弹等。由于考虑到复杂的周边环境和自身利益,美输韩的导弹性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现代作战的需求。为此,韩国军方在寻求引进“爱国者”等更先进导弹的同时,也加大了防空导弹的自主研制力度。
在当时的国际防空导弹军火市场上,无论是获取可行性还是技术先进性,法国的“响尾蛇”导弹都是首当其冲的选择。“响尾蛇”(Crotale)是法国汤姆逊CSF公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满足南非低空防空需求而研制的一种机动、全天候、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85年改进为“新一代响尾蛇”(CrotaleNG),改用美国LTV导弹电子集团导弹分公司的VT-1导弹,弹长2.3米,最大射程11千米,作战高度6千米,反应时间5.2秒,包括雷达和控制台等全系统可以装载在一辆轮式或履带式车辆上。因此,该导弹的系统集成性和机动性,以及导弹性能在当时均属于世界先进行列,一经推出就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很快就于1991年装备法国和芬兰等国军队,此后许多国家都开始引进和仿制。此时正值韩国军方责成韩国防御发展局制定自主的近程防空导弹开发计划。韩国防御发展局在1988年提出了“天马”导弹计划,并将系统承包合同授予了三星公司,运载车辆由大宇重工业公司负责制造。由于美国和北约等许多成员国都受导弹技术输出的限制,因此三星公司将目标锁定了退出北约体系的法国。
韩版“响尾蛇”1991年三星公司与汤姆逊CSF公司达成协议,为三星公司提供两套“新一代响尾蛇”发射单元用于“天马”系统研制。1992年首批两套样品交付,成为韩国仿造设计的基础。韩国设计的“天马”仍采用了VT-1导弹,但改由金星精密仪器公司在本地生产。三星公司负责协调、总装。大宇重工业公司负责KIFV履带车和发射架的仿制和生产。金星电子公司提供系统计算机。作为核心的搜索和跟踪雷达及“新一代响尾蛇”的光电模块仍由汤姆逊CSF公司提供。1997年,大体的仿制工作完成,经过多次发射试验和适用性检验,韩国防御发展局终于在1999年11月25日宣布,韩国已独自研制出首枚近程地空导弹——“天马”。这是韩国首次独立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地空导弹,其总体作战性能已达到法国“新一代响尾蛇”的水平。“天马”防空导弹研制完成后,由韩国陆军和空军共同完成了采购。由于核心部件仍要从法国公司采购,因此采购数量并不大,陆军和空军分别采购了35套和32套,这远远不能满足韩国军方的需求,为此韩国防御发展局开始解决“天马”的国产化问题。
“天马”之变
在韩国防御发展局与法国方面协商后,法方同意转让雷达等部件的生产。三星一泰利斯公司在1999年赢得首批“天马”导弹的搜索与跟踪系统(STS)的生产合同,价值3.3亿欧元,并由汤姆逊公司帮助三星公司进行系统总装。STS是“天马”系统的核心组件,用于搜索、识别和跟踪目标,为火控系统提供至关重要的数据。这在韩国推进“天马”导弹的自主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由于核心部件仍在法国生产,因此三星公司在2003年底再次与法国签订4.7亿欧元合同,为第二批次“天马”导弹生产STS。这次合同与以往不同的是还包括了部分技术转让,使三星公司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其在韩国修理和维护服务的能力,从而满足韩国陆军提出的在“天马”的寿命周期内,提供更好的国内维护服务、进行高水平质量控制的要求。
同时,为使“天马”系统更加适应朝鲜半岛的山地地形,韩国防御发展局开始考虑更新导弹系统的搭载车辆。韩国Rotem公司、三星技术学院和斗山公司参与了地面车辆的竞标。参与竞标的车辆在2005年9月形成第一辆样车,于2005年12月开始进行耐久力试验。新系统可以由C-130飞机空运,系统的战略机动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新一代“天马”正在测试,不久将全面装备韩国陆、空军。
“天马”的功夫
“天马”系统搭载在加长底盘(增加一对负重轮)的K200战车上,作战系统包括电力一液压驱动无人炮塔。炮塔中心是系统雷达,包括1个在上部安装的监视范围20千米的E/F波段固体脉冲多普勒搜索雷达,1个在下部安装的监视范围为16千米的Ku波段行波管圆形脉冲多普勒跟踪雷达。炮塔两侧分别安装了四联装“天马”地空导弹发射装置。内装的“天马”导弹长2.29米,射高5千米,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速度2.6马赫。
作战反应快,命中率高 “天马”与“响尾蛇”导弹一样,E/F波段搜索雷达探测到目标后,由计算机根据目标飞行特征所表现的意图,对目标进行威胁分类。操作人员先确定威胁最大的目标,使转塔对准目标来袭方向并由Ku波段跟踪雷达进行跟踪。目标进入射程,导弹发射后,各传感器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得出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并引导导弹飞向目标。“天马”的优点之一就是反应快。与其同类型的“罗兰特”防空导弹射程只有8千米,系统反应时间要6秒,而“天马”大约为5秒。而且由于“天马”导弹速度高,达到2.6马赫(“罗兰特”为1.5马赫),在第1枚导弹命中目标后的2.5秒内即能发射第2枚,因此虽然受跟踪雷达限制,只能一次攻击一个目标,但较快的反应速度弥补了这一不足。
此外,由于“天马”导弹战斗部质量达到12千克(“罗兰特”为6.5千克),并采用了近炸引信和聚能破片杀伤战斗部,这使导弹具有较大的杀伤面积,提高了导弹命中目标的能力。
系统集成度高,山地机动性强 “天马”的前身“新一代响尾蛇”系统采用了轮式、拖车等搭载方式,而“天马”目前只采用了机动性最好的履带式底盘,而且火控、雷达和导弹系统全部集成在一部装甲车上,具有很高的集成度,这不但使其只占用很小的地方就能部署,而且可在山地和丘陵地带机动,这非常适合朝鲜半岛的地形特点。在新一代“天马”的改进中,韩国斗山公司推出了新型8x8轮式装甲车作为“天马”的载具。该车是“黑狐”(Black Fox)轮式装甲车的变型车之一。“黑狐”轮式装甲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6x6、8x8和10x10三种配置,都可由C-130空运。
火力充足,作战空域大 由于“天马”系统在转塔两侧各装备有4枚待发导弹,而且火控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8个活动目标,因此每个作战单元的火力足够充足。
此外,“天马”系统沿用了汤姆逊CSF公司的E/F波段频率捷变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采用旋转平面相控阵天线,转速 为每分钟40转,每1.5秒就能更新一次数据,缩短了系统反应时间。该雷达对高性能飞机的发现距离为18-20千米,而“罗兰特”的探测距离只有16千米。“天马”对悬停直升机等静止目标的发现距离达到8千米,而且水平探测高度从地面到5千米。可以说在其探测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地面以上目标都难以逃过它的“眼睛”。较大的雷达搜索距离和导弹射程,使“天马”系统具有较大的防御范围,基本可以满足近程导弹对机场、港口等关键性固定目标和行进中旅级野战部队的对空防御要求。
导引方式多样,抗干扰能力强 “天马”火控系统由炮塔顶部的探测距离20千米的E/F波段搜索雷达、炮塔前部探测距离16千米的Ku波段跟踪雷达、探测距离15千米的前视红外摄像机和探测距离12千米的昼用电视摄像机组成。这些传感器为射程10千米的“天马”导弹提供了多样的导引方式,也使其具备了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该系统的两种雷达都采用了频率捷变和脉冲压缩技术,提高了数据分辨能力,而且在雷达信号受到严重压制的情况下,可以在夜间使用双视场前视红外摄像机自动跟踪目标,在白天可以使用电视摄像机,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各种电磁信号的干扰。
韩国工业部门人士称,经过最终试验,“天马”导弹的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性能比其它发达国家类似导弹更为先进。韩国国防部则表示,“天马”导弹的部署是韩国防卫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作为韩国第一种引进技术自行开发的防空导弹,“天马”应该说是成功的,它也为韩国其它类型导弹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天马”——尴尬与雄心的两面铜钹
韩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美国的保护伞之下,其国防工业和科研也十分简单。但近几年随着朝鲜军事能力的增强和韩美军事同盟的松散,韩国开始发展自主军工能力,而“天马”导弹的发展正是反映了韩国军方的这一雄心和尴尬。
推进防务自主政策,意图摆脱美军挟制 朝鲜战争后,美国就将韩国视为其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在这里驻扎了大量的军队,随时准备对付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一背景下,美军只是将韩国军队看作其在亚太军事存在的协助者。但是随着朝鲜远程打击能力的提高,美军担心朝鲜在战争伊始通过远程火炮和导弹大量杀伤美军军队,开始将主力向韩国南部后撤,这使韩国意识到在国家防务上单纯依赖美国是靠不住的。因此韩国国内近几年内要求美军撤出朝鲜半岛,加强自主防务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美国为建立亚太反导同盟,竭力要求韩国引进其“爱国者”和“标准”等反导系统,但报价又居高不下。为此,韩国国防部曾在2002年4月考虑推迟或者取消价值15亿美元的“爱国者”引进计划。尽管后来韩国军方与美国雷锡恩公司经过谈判,降低了48套“爱国者”导弹发射系统的价格,但仍存在资金缺口。上述事实成为推动韩国自主发展军事装备的主要动力,以尽量摆脱美军对韩国军事的控制。
现有防空武器落后,无法担负空防任务 韩军目前使用的防空系统,特别是中、近程防空系统几乎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淘汰产品。例如,韩军防空主力武器——“霍克”和“奈基”导弹均为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产品,有的甚至已经服役4c余年,即使韩军像宝贝一样维护,也无法保证其性能可靠。1998年12月,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导弹架上的“奈基”导弹意外腾空而起,迫使韩国军方不得不在导弹飞至汉城一居民区时将其引爆,导致数人受伤,造成大量财产损失。自此,韩国军方又进行了一系列可靠性测试。第一次测试结果发现100枚“奈基”导弹中,只有8枚完成了全程测试,有19枚甚至不能启动第一级推进器。2001年又进行了一次导弹系统测试,成功率仅为30%。虽然韩国没有公布负责中近程防御的美制“霍克”导弹的服役状况,但与韩国几乎同时引进“霍克”的台湾在最近检测中发现已有700多枚“霍克”导弹弹头超出服役期,性能无法保证。这迫使韩军下决心淘汰现有防空系统,自主研制“天马”等新型替代产品。
扩大武器来源,积极促进防务技术多元化 韩国将扩大武器来源和引进防务技术作为加强防务自主的主要做法,并借此提高国防工业和科研水平。“天马”导弹技术的引进可以说是韩国实现技术多元化的第一步,首先避开了传统的武器来源国——美国,转而从脱离北约的法国引进,这为以后扩大武器来源,进一步摆脱美国控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韩国甚至一改以往只从西方国家引进武器的做法,开始考虑引进俄罗斯等国的作战飞机和坦克等重大装备,并在引进武器的同时积极引进军事装备技术,促使其国防工业飞速发展。例如,韩国为发展M-SAM,在俄罗斯科研部门帮助下掌握了导弹冷发射技术,并自称使韩国已经成为继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这种技术的国家。
建立多层自主防空体系,应对北方威胁 为了全面更换防空系统,应对朝鲜越来越强的空中力量,韩国已经制定了多层防空系统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发展便携式近程防空导弹KP-SAM“弓弩”,改进近程防空系统K-SAM,研制中远程防空/反导系统M-SAM等。这些计划将使韩国具备射程衔接、高度梯次覆盖的多层防空体系,最终替代现有的“霍克”、“奈基”等导弹系统。
“天马”的发展虽然漫长复杂,但它在为韩国构筑了空中近程防空网的同时,也为韩国人在心里构筑了国防自主的信心。
编辑/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