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作文教学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怎样才能使作文教学达到预期目标?为此许多语文老师顿感作文教学有“两难”,即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困难。这“两难”一直困扰着教师们,是我们语文老师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长期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剖析、回顾与总结,认为破作文教与学之“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破作文教学起点过高,学生望而生畏之苦
老师对学生作文要求过高,有很高的期望值。总是以老师的眼光去要求一个幼小的学生。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并失去信心,害怕写作。一方面他们对作文越来越疏远,甚至不懂写作是怎么回事。另一方面老师觉得作文教学越来越没效果,于是越来越起劲地,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述写作方法,从而更加严重地导致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厌倦和抵触情绪不断加深。老师的欲速则不达必然导致了南辕北辙,形成恶性循环,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策略。
1.降低要求,自然过度,逐步提高
教学中,我们要把写作作为一个系统来抓,而且要常抓不懈。要做好长期训练的准备,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爱上写作,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打消他们的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
2.科学评价,多鼓励、少挑剔
评价学生写作时,要求过高,评语苛刻,缺乏科学性。总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小孩写作,评价学生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缺少童心,缺少鼓励,老师对学生总是居高临下,急于求成。学生仅有的一点信心给挫失了,积极性给打掉了。照此下去他们哪有不怕作文的?
二、破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相脱离之缺点
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读书,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信息和语言储备,而课本恰恰又是学生阅读的第一手材料,也是习作的最好范文,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锻炼的平台,提供了许多写作方法和写作资源。
三、破作文教学远离生活实际之“壕沟”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说明丰富的生活阅历(经验)是创作的源泉,是创作之本,创作是阅历的产物。若是离开了它,创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个“坎”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口齿伶俐,很善于交谈,能绘声绘色地,滔滔不绝地叙说一些事、一些物、一些活动和场面。一旦让他们将这些内容变成书面文章就犯难了,总觉得无从下笔。说明学生没有越过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这个“坎”。
总之,要解决作文教与学之难,教师务必把作文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抓,平时要多引导;让他们多读、多练、多想、多悟、多观察、多体验。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中心小学)
一、破作文教学起点过高,学生望而生畏之苦
老师对学生作文要求过高,有很高的期望值。总是以老师的眼光去要求一个幼小的学生。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并失去信心,害怕写作。一方面他们对作文越来越疏远,甚至不懂写作是怎么回事。另一方面老师觉得作文教学越来越没效果,于是越来越起劲地,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述写作方法,从而更加严重地导致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厌倦和抵触情绪不断加深。老师的欲速则不达必然导致了南辕北辙,形成恶性循环,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策略。
1.降低要求,自然过度,逐步提高
教学中,我们要把写作作为一个系统来抓,而且要常抓不懈。要做好长期训练的准备,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爱上写作,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打消他们的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
2.科学评价,多鼓励、少挑剔
评价学生写作时,要求过高,评语苛刻,缺乏科学性。总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小孩写作,评价学生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缺少童心,缺少鼓励,老师对学生总是居高临下,急于求成。学生仅有的一点信心给挫失了,积极性给打掉了。照此下去他们哪有不怕作文的?
二、破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相脱离之缺点
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读书,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信息和语言储备,而课本恰恰又是学生阅读的第一手材料,也是习作的最好范文,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锻炼的平台,提供了许多写作方法和写作资源。
三、破作文教学远离生活实际之“壕沟”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说明丰富的生活阅历(经验)是创作的源泉,是创作之本,创作是阅历的产物。若是离开了它,创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个“坎”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口齿伶俐,很善于交谈,能绘声绘色地,滔滔不绝地叙说一些事、一些物、一些活动和场面。一旦让他们将这些内容变成书面文章就犯难了,总觉得无从下笔。说明学生没有越过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这个“坎”。
总之,要解决作文教与学之难,教师务必把作文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抓,平时要多引导;让他们多读、多练、多想、多悟、多观察、多体验。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