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49-01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通常会提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得出小组的观点。但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浅显浅显,不具备探究性,学生不用讨论就可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将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并不能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作用;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亚于粗浅的表演,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不均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讨论、合作,更倾向于独立学习,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合作中做沉默的一员;部分学生不尊重他人的话语权,讨论中没有给小组其他成员思考、表达的机会,以个人看法代表小组讨论结果;部分学生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开小差,或者将讨论看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事,坐享小组讨论成果。
(三)教师放任学生,合作学习效果欠佳。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不进行适当控制,致使小组成员发生争执,合作学习无法进行下去;或者小组讨论的问题偏离正题,合作学习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或者合作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未能解决问题,致使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或者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未进行内容总结和深化就草草结束课程,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学习效果欠佳。
二、小组合作在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小组分组前的准备工作。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做好小组分组工作,小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取得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前要做好小组分组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的民主风格,在对小组人员的配置问题上,教师在教学前可以組织学生共同讨论决定,让学生自主分组,教师在学生分组后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提高人员配置的有效性。教师在准备工作中要对人员的配置问题重视起来,这个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受到很多教师的忽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数学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小组人员的配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教师要注意小组的层次性,让小组成员层次性丰富一些,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在小组中都要配置均匀合理,发挥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例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已知Rt?ABC,∠C=90°,AC=5,BC=12,求△ABC的内切圆的半径。班级小组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在学生自主分组后,进行内部人员的调整,每一个小组要配置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组长组织成员探究并解答出三角形内切园半径的学习任务。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小组的分组要结合数学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灵活调整小组人员的配置,对学习小组的人员作出相应的调整,小组成员的调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才可以真正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合作交流的契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否抓住合作交流的契机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契机抓得好,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掌握的知识就更深刻、更牢固,对问题的思考就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就更清晰。那么在课堂中应在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呢?首先,在沟通知识联系时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复习旧知,又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其次,在处理教学重、难点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处理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最后,在知识容易混淆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容易混淆,针对这些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四)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合作。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在于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如果一个数学问题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解决,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同样,如果一个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也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应该是对学生个人而言不能解决,而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
(五)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需要教师给予关心与评价,而且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当然,在评价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应当只就对错来进行评价,还应当给予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力,同时应当从过去的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转变为更加注重过程的评价方式。另外,对小组学习进行评价时,对于合作、创新、参与等方面教师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李玉坤.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探究.考试周刊,2008,(11).
[3]王坦.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4]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北京:人民教育,2004,(2).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49-01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通常会提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得出小组的观点。但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浅显浅显,不具备探究性,学生不用讨论就可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将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并不能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作用;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亚于粗浅的表演,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不均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讨论、合作,更倾向于独立学习,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合作中做沉默的一员;部分学生不尊重他人的话语权,讨论中没有给小组其他成员思考、表达的机会,以个人看法代表小组讨论结果;部分学生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开小差,或者将讨论看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事,坐享小组讨论成果。
(三)教师放任学生,合作学习效果欠佳。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不进行适当控制,致使小组成员发生争执,合作学习无法进行下去;或者小组讨论的问题偏离正题,合作学习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或者合作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未能解决问题,致使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或者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未进行内容总结和深化就草草结束课程,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学习效果欠佳。
二、小组合作在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小组分组前的准备工作。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做好小组分组工作,小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取得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前要做好小组分组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的民主风格,在对小组人员的配置问题上,教师在教学前可以組织学生共同讨论决定,让学生自主分组,教师在学生分组后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提高人员配置的有效性。教师在准备工作中要对人员的配置问题重视起来,这个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受到很多教师的忽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数学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小组人员的配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教师要注意小组的层次性,让小组成员层次性丰富一些,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在小组中都要配置均匀合理,发挥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例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已知Rt?ABC,∠C=90°,AC=5,BC=12,求△ABC的内切圆的半径。班级小组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在学生自主分组后,进行内部人员的调整,每一个小组要配置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组长组织成员探究并解答出三角形内切园半径的学习任务。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小组的分组要结合数学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灵活调整小组人员的配置,对学习小组的人员作出相应的调整,小组成员的调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才可以真正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合作交流的契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否抓住合作交流的契机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契机抓得好,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掌握的知识就更深刻、更牢固,对问题的思考就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就更清晰。那么在课堂中应在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呢?首先,在沟通知识联系时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复习旧知,又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其次,在处理教学重、难点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处理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最后,在知识容易混淆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容易混淆,针对这些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四)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合作。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在于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如果一个数学问题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解决,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同样,如果一个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也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应该是对学生个人而言不能解决,而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
(五)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需要教师给予关心与评价,而且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当然,在评价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应当只就对错来进行评价,还应当给予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力,同时应当从过去的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转变为更加注重过程的评价方式。另外,对小组学习进行评价时,对于合作、创新、参与等方面教师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李玉坤.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探究.考试周刊,2008,(11).
[3]王坦.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4]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北京:人民教育,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