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警部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确保国家内部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为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饮食保障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行饮食社会化保障是一个必然趋势。本文在充分结合武警部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在武警部队推行饮食保障社会化,建立起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适应武警部队建设和任务需要的开放型、专业化饮食保障体系,实现军队和地方的“双赢”。
关键词: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
一、引言
饮食保障社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队后勤保障机制转变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方向,被称为新时代背景下国防动员的一种新的实施方式。餐饮业作为社会上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必然会被率先引入部队后勤给养保障体系。在饮食社会化保障的建设上,武警部队的部分非作战单位及院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武警部队大部分的单位仍实行传统的自我保障,这与部队后勤发展的大方向不相符,严重制约着武警部队后勤建设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武警部队顺利完成新时代赋予的职能使命。
二、饮食保障社会化的意义
2.1 符合后勤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随着世界军事发展风云突变,战争模式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饮食保障是为部队军事行动服务的,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保障方式,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在武警部队的部分非作战单位及院校的饮食保障取得的经验上,全面推行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是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部队后勤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实现武警部队后勤建设的快速发展。
2.2 实现部队“减员增效”的目的
饮食保障社会化以社会力量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依托,把官兵的饮食保障交由民间企业或者商家承担,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基层县中队炊管人员的数量,甚至能够使之完全撤消。于是部队就可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执行日常任务中,为各项工作地完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依靠社会较为发达、成熟的餐饮业保障基层县中队官兵的饮食,容易在保障的质量和效益上获得成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3共创军地“双赢”的局面
长期以来,部队与地方在平时都是“各走各的路”,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欣欣向荣不能够及时带动和帮助军队后勤建设和发展,而军队消费的相对独立性,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样于二者皆不利,甚至形成可怕的“经济割据”局面。而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让社会上发达且成熟的餐饮企业为部队提供餐饮服务,能使基层官兵获得优质的给养保障,推动后勤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武警部队饮食保障实行社会化保障,参与社会消费,一定程度上能带动和促进地方餐饮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实现部队和地方各取所需、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
三、实现社会化保障的对策
3.1改进观念,打牢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推行武警部队的饮食保障社会化既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也必须付诸实践。就本质而言,将市场机制引入后勤保障,就是为了优化后勤资源配置,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根本目标是使经济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军事效益,提高部队后勤保障能力。要使广大领导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到在武警部队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的重大意义以及高度地可行性,必须认识到这是世界经济和军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思想和观念上稳固树立社会化保障的意识。
3.2 结合实际,找准保障模式
实行社会化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省资金,让部队集中精力做好业务工作,只要围绕这个办,就是好的模式了。目前饮食保障社会化的选择模式上应该灵活多样,如全盘承包式、聘任式、连锁供应式、让利合作式、委托代理式、租赁承包式等待。一般而言,较为便于操作和管理的模式有全盘承包式、聘任式和连锁供应式三种,总之一切围绕“减员增效”就是正确的。
(一)全盘承包式
全盘承包,顾名思义就是把武警部队的饮食保障完全推向社会,部队只需做好监督和部分管理。通过签订合同与商家约定各自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即商家把店面开到部队营房附近,方便官兵就餐,同时按时保质保量地做好一日三餐,使官兵能够及时用餐,持续补充能量和热量。为照顾商家的利益,允许其以适当的方式面向社会营业,但必须保证官兵的需求是首位的。部队只需按照合同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费用,同时对商家进行监督,确保其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保证官兵的伙食定量标准,使饮食保障社会化能顺利有效进行。
(二)聘任式
聘任式保障就是自己当老板,请人“打工”,即由部队提供场地和炊事设备,并且负责给养物资的采购和菜谱的制定,然后由地方炊事人员进入营区进行饭菜等食物制作,以供基层官兵一日三餐正常食用。这种形式的最大好处就是自己掌管经费,控制采购过程,减少漏洞,保证伙食费吃到官兵嘴里。同时工作上也比较主动,可以视工作者的工作表现和技术熟练情况发放工资,表现不好的可按相关约定随时“炒鱿鱼”。 这种模式对地方炊事人员的炊事技术和政治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要严格进入门槛,做好监督管理。
(三)连锁供应式
针对驻地较为集中或是驻地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多个部队,可联合起来与当地或在一定区域内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的餐饮服务公司合作,即由一个商家同时保障若干个单位官兵的伙食,让商家把店面开到各个单位营房附近,形成连锁式供应,相应的支队后勤部门则负责与商家接触,并实行管理监督,部队只负责日常伙食质量监督,不必分担过多精力在给养供应保障上。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一般大规模的商家实力和信誉较好,能给部队提供可靠稳定的饮食保障,而由支队直接管理基层县中队的伙食,也能使基层县中队集中精力完成主要任务,促进军事效益的提升。
3.3 加大后勤人才的培养
要实行武警部队的饮食保障社会化,必然涉及到社会上和部队内部方方面面的关系。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商家的本质,而武警部队作为一个特殊集体,推行社会化保障目的是追求经济和军事的双重效益,于是部队和商家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双方各取所需,共同推进社会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部队要与社会打交道,就会牵扯到财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问题,要求部队内部有相关人才,才能保证顺利、平等地与地方企业沟通,保证部队各项利益的完整。
部队后勤人才培养必须统筹规划,有的放矢。一方面可以通过部队院校直接培养和在职深造,另一方面可招收地方高校有关专业的毕业生入伍,通过入伍教育和训练,使之成为部队后勤业务骨干。大力依托后勤人才推行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以他们的理论知识推动实践,而实践反之升华理论,最终引导、推进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
四、结论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和地区市场的繁荣程度、餐饮卫生行业的相关法规健全程度都足以为武警部队实行饮食保障提供过硬的外部保障,而相关理论的研究和部分单位的先期实践也为其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参考,同时部队职能也在不断地提升和转变,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和指导,认识到在武警部队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不仅仅是趋势,而且是能够施行和实现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地方经济必会日益繁荣,而我军饮食保障社会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必然会以武警部队社会化饮食保障为重要契机,在全武警各个单位推行饮食保障社会化,从而提高武警部队后勤保障的效能和层次,获得军事和经济的最大效益,促进部队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通讯地址:武警工程大学军事经济系,陕西 西安 710086)
关键词: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
一、引言
饮食保障社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队后勤保障机制转变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方向,被称为新时代背景下国防动员的一种新的实施方式。餐饮业作为社会上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必然会被率先引入部队后勤给养保障体系。在饮食社会化保障的建设上,武警部队的部分非作战单位及院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武警部队大部分的单位仍实行传统的自我保障,这与部队后勤发展的大方向不相符,严重制约着武警部队后勤建设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武警部队顺利完成新时代赋予的职能使命。
二、饮食保障社会化的意义
2.1 符合后勤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随着世界军事发展风云突变,战争模式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饮食保障是为部队军事行动服务的,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保障方式,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在武警部队的部分非作战单位及院校的饮食保障取得的经验上,全面推行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是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部队后勤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实现武警部队后勤建设的快速发展。
2.2 实现部队“减员增效”的目的
饮食保障社会化以社会力量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依托,把官兵的饮食保障交由民间企业或者商家承担,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基层县中队炊管人员的数量,甚至能够使之完全撤消。于是部队就可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执行日常任务中,为各项工作地完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依靠社会较为发达、成熟的餐饮业保障基层县中队官兵的饮食,容易在保障的质量和效益上获得成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3共创军地“双赢”的局面
长期以来,部队与地方在平时都是“各走各的路”,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欣欣向荣不能够及时带动和帮助军队后勤建设和发展,而军队消费的相对独立性,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样于二者皆不利,甚至形成可怕的“经济割据”局面。而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让社会上发达且成熟的餐饮企业为部队提供餐饮服务,能使基层官兵获得优质的给养保障,推动后勤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武警部队饮食保障实行社会化保障,参与社会消费,一定程度上能带动和促进地方餐饮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实现部队和地方各取所需、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
三、实现社会化保障的对策
3.1改进观念,打牢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推行武警部队的饮食保障社会化既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也必须付诸实践。就本质而言,将市场机制引入后勤保障,就是为了优化后勤资源配置,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根本目标是使经济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军事效益,提高部队后勤保障能力。要使广大领导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到在武警部队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的重大意义以及高度地可行性,必须认识到这是世界经济和军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思想和观念上稳固树立社会化保障的意识。
3.2 结合实际,找准保障模式
实行社会化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省资金,让部队集中精力做好业务工作,只要围绕这个办,就是好的模式了。目前饮食保障社会化的选择模式上应该灵活多样,如全盘承包式、聘任式、连锁供应式、让利合作式、委托代理式、租赁承包式等待。一般而言,较为便于操作和管理的模式有全盘承包式、聘任式和连锁供应式三种,总之一切围绕“减员增效”就是正确的。
(一)全盘承包式
全盘承包,顾名思义就是把武警部队的饮食保障完全推向社会,部队只需做好监督和部分管理。通过签订合同与商家约定各自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即商家把店面开到部队营房附近,方便官兵就餐,同时按时保质保量地做好一日三餐,使官兵能够及时用餐,持续补充能量和热量。为照顾商家的利益,允许其以适当的方式面向社会营业,但必须保证官兵的需求是首位的。部队只需按照合同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费用,同时对商家进行监督,确保其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保证官兵的伙食定量标准,使饮食保障社会化能顺利有效进行。
(二)聘任式
聘任式保障就是自己当老板,请人“打工”,即由部队提供场地和炊事设备,并且负责给养物资的采购和菜谱的制定,然后由地方炊事人员进入营区进行饭菜等食物制作,以供基层官兵一日三餐正常食用。这种形式的最大好处就是自己掌管经费,控制采购过程,减少漏洞,保证伙食费吃到官兵嘴里。同时工作上也比较主动,可以视工作者的工作表现和技术熟练情况发放工资,表现不好的可按相关约定随时“炒鱿鱼”。 这种模式对地方炊事人员的炊事技术和政治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要严格进入门槛,做好监督管理。
(三)连锁供应式
针对驻地较为集中或是驻地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多个部队,可联合起来与当地或在一定区域内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的餐饮服务公司合作,即由一个商家同时保障若干个单位官兵的伙食,让商家把店面开到各个单位营房附近,形成连锁式供应,相应的支队后勤部门则负责与商家接触,并实行管理监督,部队只负责日常伙食质量监督,不必分担过多精力在给养供应保障上。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一般大规模的商家实力和信誉较好,能给部队提供可靠稳定的饮食保障,而由支队直接管理基层县中队的伙食,也能使基层县中队集中精力完成主要任务,促进军事效益的提升。
3.3 加大后勤人才的培养
要实行武警部队的饮食保障社会化,必然涉及到社会上和部队内部方方面面的关系。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商家的本质,而武警部队作为一个特殊集体,推行社会化保障目的是追求经济和军事的双重效益,于是部队和商家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双方各取所需,共同推进社会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部队要与社会打交道,就会牵扯到财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问题,要求部队内部有相关人才,才能保证顺利、平等地与地方企业沟通,保证部队各项利益的完整。
部队后勤人才培养必须统筹规划,有的放矢。一方面可以通过部队院校直接培养和在职深造,另一方面可招收地方高校有关专业的毕业生入伍,通过入伍教育和训练,使之成为部队后勤业务骨干。大力依托后勤人才推行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以他们的理论知识推动实践,而实践反之升华理论,最终引导、推进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
四、结论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和地区市场的繁荣程度、餐饮卫生行业的相关法规健全程度都足以为武警部队实行饮食保障提供过硬的外部保障,而相关理论的研究和部分单位的先期实践也为其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参考,同时部队职能也在不断地提升和转变,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和指导,认识到在武警部队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不仅仅是趋势,而且是能够施行和实现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地方经济必会日益繁荣,而我军饮食保障社会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必然会以武警部队社会化饮食保障为重要契机,在全武警各个单位推行饮食保障社会化,从而提高武警部队后勤保障的效能和层次,获得军事和经济的最大效益,促进部队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通讯地址:武警工程大学军事经济系,陕西 西安 71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