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此情在书中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年逾古稀,不嗜酒,烟已戒,只要一卷在手,便如醉如痴,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缘此情在书中。
  古人说:“至乐莫过于读书。”且不说读书让人增知识、明事理、通晓古今、提高文化素养,即使作为消遣,信手翻开一卷,进入书中的境界,心境便格外沉静,怡情养性。身感疲劳的时候,可消闲地读书,随便翻翻,不多久,疲劳便消除了,这也于身心健康有益,正所谓“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而我很少把读书作为消遣,总是带着求知的欲望、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常常由此引发思考,产生疑问,迫使自己去钻研,去查找更多的资料,求知更激发了我阅读的兴趣,有时还写出心得和“争鸣”之作。凡有所读,便有所得;有所得,便有所乐。我自觉自己是个“职业的读书者”。
  读完一部书或一篇文章,难免不受到感染,喜怒哀乐,尽在其中。书海茫茫,任你游弋。哲人先贤之教,让人掩卷而思,顿开茅塞,乐而陶然。千古长河,盛衰更替,尽收眼帘;引古述今,奇闻轶事,让人神往;个人成败,人生坎坷,可歌可叹。有时我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所牵挂,与之同歌、同泣、同喜、同悲。一篇篇精美的散文,细细品读,令人舌下生津。我的不少烦恼、忧伤,常是在读书中被洗去。
  鲁迅把读书视为消愁闷、祛病延年的养生之道。陆游也有同感:“读书有味身忘老,病须书卷作良医。”在下有一个体会:倘在夏天,读书还可以消暑。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静下来,身体就感到凉爽了。读书需要心静,读书也可使心静下来。每当摊开书卷,孤灯伴读,心情放松,神情自若,心便静下来,就不感到热了。有时读到“秋风瑟瑟”、“白雪皑皑”的描写,不知不觉进入那个或清凉、或寒冷的境界,便“身在炎夏,心在秋冬”了。语言和文辞让人产生的心境变化真是相当奇妙。
  自从女儿买了电脑后,她建议我在网上读书。她说只要移动鼠标,便可轻而易举地读到自己喜爱的文章,需要调节“胃口”时,移动几下鼠标,就能在网上找到所爱读的古今诗词、小说、散文、戏剧等。但我平生习惯于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一行一行、一页一页逐句地阅读,有时还在书页边上圈圈点点,作些批注。在网上读书虽有一种新鲜感,但闻不到书卷的墨香,看不到雅致的装帧,不免令人有一种失落感。现在许多人都能摆弄电脑,但鼠标在我手上很不听话,似乎捉不住它,而且用键盘输入文字无法与我写作的思维同步,所以我写文章仍继续“爬格子”。因为担心编辑嫌我落后,我把稿子写好后,就拿到打印店去打印,再应编辑之命托人用电子邮件发出。
  在图书馆,我曾看到一位老人,发脱齿落,垂垂老矣,正用放大镜看书,放大镜在他手中缓缓移动,速度很慢。我问他:“你这样不觉得累吗?”他反问我:“你吃饭会感到累吗?”他话中的意思我自然明白。是啊,饭吃多了难消化,可书读多了使人更聪明。老人善待生活,善待生命,自得其乐。在那里,我还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一脸天真烂漫,他们看书时常发出笑声,常发起争论,忘了旁人在看书。管理员走过来叫他们声音轻些,他们伸伸舌头,把快乐收藏起来。
  我发现当今爱读书的以一老一少居多,那些行色匆匆的人们,有着快节奏的生活,很少有时间静心读书。我以为,少年爱读书,是一种希望;老人爱读书,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其他文献
“他们(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这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河东街道邓家社区的工作人员常说的一句话。   邓家社区隶属于吉安市青原区河东街道,辖区范围内常住人口有2700余人,其中老年人占10%左右。该社区是吉安市首批三星级社区和示范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全省敬老爱老先进单位,全国、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社区,全省百佳民主法治社区等荣誉。
期刊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之路,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她,从一个没有名字的童养媳,到长征路上为数寥寥的红军女战士;从目不识丁的文盲,到能娴熟收发密码的报务人才;从囿于闭塞的穷乡僻壤,到转战大江南北的广阔天地。多么大的跨越,多么不平凡的历程!   她,就是江西籍老红军、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宋任穷同志的夫人钟月林。     童养媳投身革命 新起点定新坐标      土地革命时期的江西省于都县,摧毁旧
期刊
“共产党员石承华,‘特殊家庭’来当家。二十年来勤奉献,平凡岗位传佳话。”这是在奉新县澡下镇流传的一段顺口溜,它形象地表达了当地群众对老党员石承华的朴实评价。20年来,石承华独自担当起敬老院这个“特殊家庭”当家人,凭着满腔热血,默默无闻的创新创业精神,终于迎来了敬老院发展的春天。如今,澡下镇敬老院成了当地乡村孤寡老人幸福美满生活的居家乐园。老党员石承华也因此获得了多项荣誉:20年来,先后16次荣获澡
期刊
何为人之幸福?年幼的人快乐成长,年轻的人能施展才华,年老的人颐养天年,这是人生最不可言状的幸福了。而对老年人的颐养天年来说,幸福点就与老有所居、老有老伴、老有积蓄、老有老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了。   老有所居,晚年安逸。眼下的热门话题,有八成人认为幸福和窝居有关系。一个人无房可居,的确难有幸福可言。老有所居,安度晚年,就是老年人幸福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了。叶落归根,根在何处?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
期刊
编辑同志:   我们三兄弟长大成人后,均在外地工作。母亲去世后,父亲仍在家乡老屋独居。老屋是多年祖传之房,采光不好,又没有上下水和暖气,很简陋。几年前,为了改善父亲的居住条件,我和大哥一起出钱,给父亲买了一处新宅。当时弟弟刚刚参加工作,经济条件较差,就没让他出钱。买房后父亲迁居之前,我们就为他办好了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等。最近父亲不幸去世,我和哥哥准备收回房屋作价平分。可因父亲居住地成了国际旅游
期刊
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法律问题,希望能在《老友》上解答。   我今年83岁,爱人早在20年前去世。此前我和爱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住的是福利性公房,每月支付房租费,没有产权。   1998年后,单位实行房改,把原来居住的那套公房售给了我,由我小儿子付了全部房改款,给我发放了“产权证”。我当时就决定百年之后,把这套房改房作为遗产,由我小儿子一人所有(继承),并在南昌市公证处办理了法律公证。   现在问
期刊
编辑同志:   我们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因儿子准备结婚但没钱买房,我们二老就用节俭积蓄的全部存款在A市买了一套商品房给儿子,另购电器、家具及基本生活必需品,花了将近15万。房产证上是儿子的名字(因当初我们还未退休,在B市工作和居住)。当时我们和儿子说过:新房给他结婚居住,我们退休后也要一起来住。   退休前,B市的单位分了一套新房给我们。退休后,我们在A市与儿子一起住了一段时间
期刊
他,现年81岁,双鬓如雪,脸上始终挂着朴实的笑容;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21年间,心系青少年,先后到学校、监狱等单位义务为青少年作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1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0余万人(次),组织青少年开展活动260人(次);他,1996年、2001年、2005年先后三次被评为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3年、2010年先后被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五好共产党员”
期刊
家里使用的竹筷、木筷的保质期一般为半年。由于筷子在频繁使用中会产生磨损,这样会使凹槽里滋生细菌,如果几个人共用一双筷子,还易传播幽门螺杆菌,这种病菌易引发胃炎。因此家里最好半年换一次筷子。新筷子在使用前应在开水里浸泡消毒或者放入消毒柜消毒一段时间后再用。建议大家选购筷子时,挑原色的(即没有上漆的)筷子。   一次性消毒筷子的保质期最多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不
期刊
母亲是一位极普通的农家妇女。她虽然离开我已有十多年了,但她对我一次又一次的送别之情,却常萦绕脑际,令我终生难忘。   我11岁离家去外地上高小,开始了漫长的学生生涯。从那时起直到大学,长期离开家乡。每当我离家时,母亲总要帮我挑行李,沿着故乡那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送我一程。有时送出村口,有时送过山坳,临别时,总是叮嘱我:“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不要挂念家里。”记得我上高小时,在校住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