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岁的林友清入行的愿望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二十岁的林友清疯狂地热爱烹饪,他的愿望不过是要让日子过得富足一些。对林友清来说,他觉得最简单最直接的愿望才最有动力,那些从一开始就想要一步登天的人,只适合在家做白日梦。
最简单的愿望
林友清个子不高,皮肤有些黝黑,一说起话来就笑口不断,是个十足的乐天派。但是你细细观察他的手掌便知道,宽大结实,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趼,他笑称,这就是一双农民的手。
林友清出生在湖南的农村,从小家境贫寒,懂事起便要跟父母一起下地干活,几十亩的农田,日日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即便这样,生于六十年代初的林友清仍然吃不饱饭。他萌生出出去做工的念想,随即打了一个简单的包袱就进了城。
这一年,正值1978年,当时的林友清只有14岁。瘦弱的身体,进城做工谈何容易,他先后找了1份杂工,最大的问题就是吃不饱饭。他说“那时候没油水的,年轻正长身体,一顿能吃一斤多的米。找了几份杂工都填不饱肚子。”对当时的林友清来说,他最简单的愿望无非是找一份吃得饱饭的工作。于是,他决定去餐馆打工,就算端盘子洗碗也没有关系。彼时的他未曾预料厨房竟然成了他辈子工作的阵地,灶台一站就站了三十几年。“掂锅的时候哪里想得到,以后还能有自己的餐厅?”林友清眯着眼睛笑起来。
可是从小小的杂工,怎么才能迈向厨师,大厨,甚至餐厅老板呢?在少年的林友清的心目中,这些都是虚幻的愿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锅一锅”地烧菜,一年之后他到了玉园宾馆的餐厅里学厨。很多吃苦劳累的活儿,大家都不愿意干,林友清抢着去,他说“吃亏是福”。宾馆餐厅的厨房人手少,但是吃饭的人并不少。白天炒菜,晚上要去拉煤,和煤。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能和一两千斤煤,以备着第二天用。泥多了,火烧着没劲,大厨要骂。泥少了,煤烧得太快,经理也要批评。林友清说“有时候和煤到半夜,太累了,就拉一个长条板凳睡在屋檐底下,起了满手的泡”。
“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坚持留下?”我好奇地问道。“与做农活相比,在厨房至少不会风吹日晒,能吃饱饭。我就是喜欢烧菜,一定要等到自己那一尺三寸的灶台。”后来,宾馆餐厅的大厨看中了他诚恳勤劳,就让他学切菜,配菜,接着就掂锅掌勺。最基础和艰苦的学徒生活过了四年,十九岁这一年,林友清在玉圆宾馆当上了大厨,他也带了一个徒弟。师徒两人从此开始了疯狂而快意的烹饪生活。由于玉园宾馆的工作是三班倒,他与徒弟二人在宾馆之外又兼了一份厨房的工作。两人轮班做着两份工作。我问林友清:“你那时想到,自己要出来单干,所以要赶紧挣足了本钱吗?”林友清嘿嘿笑了起来,“那时候20岁,就是想挣钱把日子过得舒服一些,再娶个媳妇就满足了。”八十年代的小县城,每个人的工资只有几十块,林友清却凭着一身干劲儿,打两份工,每个月能赚到一百五六块。发了工资,他和徒弟去喝上一杯啤酒准备几个小菜,这种简单的厨师生活别提多惬意了。
柳叶湖的清风
常德的东北角有一个风景秀美的柳叶湖,依傍着太阳山和月亮山,层峦叠嶂,松竹青翠,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柳叶宾馆就在湖畔。可是,这样的宾馆毕竟需要一个上好的餐厅,才能留得住客人,才会有口耳相传,有回头客。宾馆的经理思前想后,找到了林友清了?但是林友清甚至连装修和启动的资金都不够,他是怎么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家柳叶呢?
柳叶宾馆把餐厅装修好,并提供给林友清最初的运营启动资金。有人说,怎么这么好的机会就找上了林友清。只有他自己明白,机会往往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林友清在厨房里待了十一年,从杂工到厨师,无论如何辛苦,他都不离不弃,他总说,站在灶台前烧菜才是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当然林友清也绝不是个只知道干苦力的傻小子。宾馆厨师少,很难交流学习到新的东西。林友清就开始自己摸索,用当地的新鲜食材:甲鱼。他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对一种材质进行了不同烹饪方法的探索,清蒸不行就炖汤,炖汤不好就红烧。他说“做菜没有巧,就是要多做,做了以后再总结,哪里好吃,哪里不好吃。色香味一定不是想当然的事情。”八十年代中期,林友清已经摸索出了红煨甲鱼、洞庭柳叶水鱼、潇湘武陵龟的做法,从食材到烹饪方法都是百分百的湘菜,时间在当地流行起来,甚至就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后来,他还多次去拜访请教许菊云朱克纯等湘菜大师,并逐渐参加烹饪界的会议和比赛进行交流学习。
1989年这一年,林友清带着四五个人就来到了柳叶湖边,现在响彻整个常德的柳叶酒店就在这一年成立了,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也就是在这一年,如了他六年前的愿望,他结婚了。他不仅仅是一个厨师了,他还是丈夫,还将是父亲。柳叶酒店正处于起步的阶段,口碑和品牌都还要靠自己闯出来。他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林友清总是一脸笑眯眯的,以前吃不饱饭的日子都挺过来了,现在就是接着一勺一勺炒好每一锅菜就问心无愧了。对于林友清来说,坚持做一项事业,就要守得住寂寞,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苦干的精神。
林友清经过了一番思考,柳叶湖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来这里的客人想吃什么呢?第一,吃特色。第二,吃档次。第三,菜品的品质非常重要。甲鱼和蛇的做法,林友清早已经在整个地区名声名大噪了。要是再把档次和服务提上去,用料精选,可能评价会好一些。当时有人笑称,说在柳叶酒店,“一顿能吃掉一头牛”,尽管这样,却仍然有订不上位子的情况发生。这指得就是柳叶的菜品高档精致,价格也相对较高。十年的起步阶段,柳叶已经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品牌了。
柳叶是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品牌,为了让更多人能看到,吃到柳叶的菜品。林友清做出了一个胆大的决定。他用柳叶酒店十年所积攒下的钱在常德市买了块地,自己盖起了一栋两千平方米的餐厅,他把柳叶湖的餐厅搬进了城。
如今的柳叶已经走过了二十二载,也逐渐步入了成熟,分别在常德,厦门、青海、北京等地都开了柳叶酒店的分店。在常德的四家店,按照不同的消费水平,基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都各有各的特色,生意非常火暴。
低调的企业家
当大家问起林友清是做什么的,他总是平和谦虚地说,自己是一名厨师,喜欢和厨师待在一起。他脚上穿着一双布鞋,走路很轻。坐在我的对面,把往事娓娓道来,有时候讲到辛酸处,却把自己逗乐了起来。他总说,苦日子都是财富。除了获得第十四届厨师金奖,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执委兼湖南工作区主任、常德市烹饪协会会长,湖南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烹饪名师,全国优秀厨师这些光环之外,他还身兼数职:常德市政协委员,常德市人大代表。精力旺盛的他,甚至还涉足了房地产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相较之下,餐饮行业并不容易。林友清朋友多,于是餐厅赊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就在前几年,他甚至动过想要关掉餐厅的念头。毕竟,餐饮行业是要日日夜夜起早贪黑,让人操心费神的。 “但是,我舍不得啊。”林友清沉默了一小会儿,语重心长地说,“柳叶是我一锅一锅炒出来。”随后,他开始对柳叶酒店进行了管理上的改制和优化,现在的柳叶越来越企业化,规范化。“烧菜才是我的老本行,这个不能丢。”林友清说,如果只能做一件事,他希望是一直站在灶边烧菜。林友清行事极为低调,没有虚假做作,也没有架子。与他对话,总是能被他的率真所打动。他说:“地低成海,人低为王。包容别人,才能赢得自己。”
由于担任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缘故,林友清有机缘了解到一名常德的高考生坚持复读终于考中了北京大学,却因为家境贫寒凑不齐学费。林友清默默地资助他上了北大,直到他赴深圳工作,月薪已逾万元。今年,林友清参加了这名学生的婚礼,家里人把他当孩子的贵客来待,他却总是退到后面,说这些成绩都是孩子争气。这之后,他又资助了一名清华的学生,还向常德市贫困中小学捐钱,为家乡修路捐款。
“不是作秀,人活一辈子,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能积多少德,就尽量去做。我的家乡在武陵,就是大家知道的那个桃花源的地方。很美,但是很穷,我给乡亲们投资厂房,再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在我盖的厂房里养鸡,养猪,养鱼,以此为生。碰上猪瘟,鱼苗死的情况,亏损的大头也都是我自己担着。”当林友清以如此豁达的金钱观来回报社会时,我好奇地问:“那孩子呢,不把这些家产都给他留着?”林友清哈哈一笑:“养儿不如我,我给他钱干什么?养儿胜过我,我给他钱做什么?他有自己挣钱的本事,总比继承我这点钱要更让我放心。”
人和则万事通
年近五十的林友清,打算在两年之内在常德再开一家高档的餐厅。人们质疑,什么是柳叶成功的奥秘,能让家餐饮企业稳扎稳打走过了二十二载春秋,仍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林友清说没有别的,就是“人和”这一点就够了。要想与人为和,首先要自己人品过硬,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当初在柳叶湖的餐厅,经理能放心把餐厅交在林友清的手上,也就是看中了他的人品和口碑。其次,做人要低调一些,为人要宽容一些,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就斤斤计较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客人才会口耳相传,才会有回头客。林友清反复强调的一点:心要正,货则正。柳叶这么多年坚持对食材的严格要求,以保证餐厅的出品品质。每一道菜都要对得起客人,这是做厨师最重要的职业操守。做餐饮也如做人,若人品菜品口碑不好,就像朋友相交,只要打过一次交道就会敬而远之。
在经营管理方面,林友清说,要想经营好一个餐厅,也一定要在管理中做到“人和”。一个厨师的团队由不同的厨师组成,一家餐厅由不同的部门组成,老板既要关心员工,给他们以足够的信任和温暖,又要严格要求,以免乱了管理的规定,以制度管理代替人治。
如今的柳叶酒店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二年,已经从餐饮扩展到房地产,广告策划,工程施工等多个领域兼涉的柳叶集团。林友清也已经从当初那个瘦弱的懵懂学徒成长为了名受人尊重的湘菜大师。从业三十三载,辛酸苦辣都尝个遍,却从他嘴里听不到半点怨言。当我们亲切地喊他林总时,他总是笑说:“请别称我为‘总’,我就是一名厨师,以后一直是。今生最大的乐事就是站在灶边烧菜,然后和厨师们一起聊聊天……”
最简单的愿望
林友清个子不高,皮肤有些黝黑,一说起话来就笑口不断,是个十足的乐天派。但是你细细观察他的手掌便知道,宽大结实,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趼,他笑称,这就是一双农民的手。
林友清出生在湖南的农村,从小家境贫寒,懂事起便要跟父母一起下地干活,几十亩的农田,日日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即便这样,生于六十年代初的林友清仍然吃不饱饭。他萌生出出去做工的念想,随即打了一个简单的包袱就进了城。
这一年,正值1978年,当时的林友清只有14岁。瘦弱的身体,进城做工谈何容易,他先后找了1份杂工,最大的问题就是吃不饱饭。他说“那时候没油水的,年轻正长身体,一顿能吃一斤多的米。找了几份杂工都填不饱肚子。”对当时的林友清来说,他最简单的愿望无非是找一份吃得饱饭的工作。于是,他决定去餐馆打工,就算端盘子洗碗也没有关系。彼时的他未曾预料厨房竟然成了他辈子工作的阵地,灶台一站就站了三十几年。“掂锅的时候哪里想得到,以后还能有自己的餐厅?”林友清眯着眼睛笑起来。
可是从小小的杂工,怎么才能迈向厨师,大厨,甚至餐厅老板呢?在少年的林友清的心目中,这些都是虚幻的愿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锅一锅”地烧菜,一年之后他到了玉园宾馆的餐厅里学厨。很多吃苦劳累的活儿,大家都不愿意干,林友清抢着去,他说“吃亏是福”。宾馆餐厅的厨房人手少,但是吃饭的人并不少。白天炒菜,晚上要去拉煤,和煤。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能和一两千斤煤,以备着第二天用。泥多了,火烧着没劲,大厨要骂。泥少了,煤烧得太快,经理也要批评。林友清说“有时候和煤到半夜,太累了,就拉一个长条板凳睡在屋檐底下,起了满手的泡”。
“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坚持留下?”我好奇地问道。“与做农活相比,在厨房至少不会风吹日晒,能吃饱饭。我就是喜欢烧菜,一定要等到自己那一尺三寸的灶台。”后来,宾馆餐厅的大厨看中了他诚恳勤劳,就让他学切菜,配菜,接着就掂锅掌勺。最基础和艰苦的学徒生活过了四年,十九岁这一年,林友清在玉圆宾馆当上了大厨,他也带了一个徒弟。师徒两人从此开始了疯狂而快意的烹饪生活。由于玉园宾馆的工作是三班倒,他与徒弟二人在宾馆之外又兼了一份厨房的工作。两人轮班做着两份工作。我问林友清:“你那时想到,自己要出来单干,所以要赶紧挣足了本钱吗?”林友清嘿嘿笑了起来,“那时候20岁,就是想挣钱把日子过得舒服一些,再娶个媳妇就满足了。”八十年代的小县城,每个人的工资只有几十块,林友清却凭着一身干劲儿,打两份工,每个月能赚到一百五六块。发了工资,他和徒弟去喝上一杯啤酒准备几个小菜,这种简单的厨师生活别提多惬意了。
柳叶湖的清风
常德的东北角有一个风景秀美的柳叶湖,依傍着太阳山和月亮山,层峦叠嶂,松竹青翠,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柳叶宾馆就在湖畔。可是,这样的宾馆毕竟需要一个上好的餐厅,才能留得住客人,才会有口耳相传,有回头客。宾馆的经理思前想后,找到了林友清了?但是林友清甚至连装修和启动的资金都不够,他是怎么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家柳叶呢?
柳叶宾馆把餐厅装修好,并提供给林友清最初的运营启动资金。有人说,怎么这么好的机会就找上了林友清。只有他自己明白,机会往往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林友清在厨房里待了十一年,从杂工到厨师,无论如何辛苦,他都不离不弃,他总说,站在灶台前烧菜才是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当然林友清也绝不是个只知道干苦力的傻小子。宾馆厨师少,很难交流学习到新的东西。林友清就开始自己摸索,用当地的新鲜食材:甲鱼。他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对一种材质进行了不同烹饪方法的探索,清蒸不行就炖汤,炖汤不好就红烧。他说“做菜没有巧,就是要多做,做了以后再总结,哪里好吃,哪里不好吃。色香味一定不是想当然的事情。”八十年代中期,林友清已经摸索出了红煨甲鱼、洞庭柳叶水鱼、潇湘武陵龟的做法,从食材到烹饪方法都是百分百的湘菜,时间在当地流行起来,甚至就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后来,他还多次去拜访请教许菊云朱克纯等湘菜大师,并逐渐参加烹饪界的会议和比赛进行交流学习。
1989年这一年,林友清带着四五个人就来到了柳叶湖边,现在响彻整个常德的柳叶酒店就在这一年成立了,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也就是在这一年,如了他六年前的愿望,他结婚了。他不仅仅是一个厨师了,他还是丈夫,还将是父亲。柳叶酒店正处于起步的阶段,口碑和品牌都还要靠自己闯出来。他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林友清总是一脸笑眯眯的,以前吃不饱饭的日子都挺过来了,现在就是接着一勺一勺炒好每一锅菜就问心无愧了。对于林友清来说,坚持做一项事业,就要守得住寂寞,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苦干的精神。
林友清经过了一番思考,柳叶湖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来这里的客人想吃什么呢?第一,吃特色。第二,吃档次。第三,菜品的品质非常重要。甲鱼和蛇的做法,林友清早已经在整个地区名声名大噪了。要是再把档次和服务提上去,用料精选,可能评价会好一些。当时有人笑称,说在柳叶酒店,“一顿能吃掉一头牛”,尽管这样,却仍然有订不上位子的情况发生。这指得就是柳叶的菜品高档精致,价格也相对较高。十年的起步阶段,柳叶已经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品牌了。
柳叶是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品牌,为了让更多人能看到,吃到柳叶的菜品。林友清做出了一个胆大的决定。他用柳叶酒店十年所积攒下的钱在常德市买了块地,自己盖起了一栋两千平方米的餐厅,他把柳叶湖的餐厅搬进了城。
如今的柳叶已经走过了二十二载,也逐渐步入了成熟,分别在常德,厦门、青海、北京等地都开了柳叶酒店的分店。在常德的四家店,按照不同的消费水平,基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都各有各的特色,生意非常火暴。
低调的企业家
当大家问起林友清是做什么的,他总是平和谦虚地说,自己是一名厨师,喜欢和厨师待在一起。他脚上穿着一双布鞋,走路很轻。坐在我的对面,把往事娓娓道来,有时候讲到辛酸处,却把自己逗乐了起来。他总说,苦日子都是财富。除了获得第十四届厨师金奖,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执委兼湖南工作区主任、常德市烹饪协会会长,湖南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烹饪名师,全国优秀厨师这些光环之外,他还身兼数职:常德市政协委员,常德市人大代表。精力旺盛的他,甚至还涉足了房地产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相较之下,餐饮行业并不容易。林友清朋友多,于是餐厅赊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就在前几年,他甚至动过想要关掉餐厅的念头。毕竟,餐饮行业是要日日夜夜起早贪黑,让人操心费神的。 “但是,我舍不得啊。”林友清沉默了一小会儿,语重心长地说,“柳叶是我一锅一锅炒出来。”随后,他开始对柳叶酒店进行了管理上的改制和优化,现在的柳叶越来越企业化,规范化。“烧菜才是我的老本行,这个不能丢。”林友清说,如果只能做一件事,他希望是一直站在灶边烧菜。林友清行事极为低调,没有虚假做作,也没有架子。与他对话,总是能被他的率真所打动。他说:“地低成海,人低为王。包容别人,才能赢得自己。”
由于担任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缘故,林友清有机缘了解到一名常德的高考生坚持复读终于考中了北京大学,却因为家境贫寒凑不齐学费。林友清默默地资助他上了北大,直到他赴深圳工作,月薪已逾万元。今年,林友清参加了这名学生的婚礼,家里人把他当孩子的贵客来待,他却总是退到后面,说这些成绩都是孩子争气。这之后,他又资助了一名清华的学生,还向常德市贫困中小学捐钱,为家乡修路捐款。
“不是作秀,人活一辈子,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能积多少德,就尽量去做。我的家乡在武陵,就是大家知道的那个桃花源的地方。很美,但是很穷,我给乡亲们投资厂房,再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在我盖的厂房里养鸡,养猪,养鱼,以此为生。碰上猪瘟,鱼苗死的情况,亏损的大头也都是我自己担着。”当林友清以如此豁达的金钱观来回报社会时,我好奇地问:“那孩子呢,不把这些家产都给他留着?”林友清哈哈一笑:“养儿不如我,我给他钱干什么?养儿胜过我,我给他钱做什么?他有自己挣钱的本事,总比继承我这点钱要更让我放心。”
人和则万事通
年近五十的林友清,打算在两年之内在常德再开一家高档的餐厅。人们质疑,什么是柳叶成功的奥秘,能让家餐饮企业稳扎稳打走过了二十二载春秋,仍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林友清说没有别的,就是“人和”这一点就够了。要想与人为和,首先要自己人品过硬,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当初在柳叶湖的餐厅,经理能放心把餐厅交在林友清的手上,也就是看中了他的人品和口碑。其次,做人要低调一些,为人要宽容一些,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就斤斤计较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客人才会口耳相传,才会有回头客。林友清反复强调的一点:心要正,货则正。柳叶这么多年坚持对食材的严格要求,以保证餐厅的出品品质。每一道菜都要对得起客人,这是做厨师最重要的职业操守。做餐饮也如做人,若人品菜品口碑不好,就像朋友相交,只要打过一次交道就会敬而远之。
在经营管理方面,林友清说,要想经营好一个餐厅,也一定要在管理中做到“人和”。一个厨师的团队由不同的厨师组成,一家餐厅由不同的部门组成,老板既要关心员工,给他们以足够的信任和温暖,又要严格要求,以免乱了管理的规定,以制度管理代替人治。
如今的柳叶酒店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二年,已经从餐饮扩展到房地产,广告策划,工程施工等多个领域兼涉的柳叶集团。林友清也已经从当初那个瘦弱的懵懂学徒成长为了名受人尊重的湘菜大师。从业三十三载,辛酸苦辣都尝个遍,却从他嘴里听不到半点怨言。当我们亲切地喊他林总时,他总是笑说:“请别称我为‘总’,我就是一名厨师,以后一直是。今生最大的乐事就是站在灶边烧菜,然后和厨师们一起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