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特点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研究目的:依据中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研究方法:通过情境、诱导、游戏、信息反馈等方法
  研究结果和结论:结合体育课教学特点,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如今,我们知道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下面我就体育学科的特点,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体会。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特点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已成为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全国部分省市城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不低;另外中小学体育教育正是学生们掌握基本技能、自我调节、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某些心理障碍的场所,所以结合体育课教学特点,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首先,优化心理环境、营造宽松的氛围、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创设和谐、友好、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和谐、友好、平等的教学气氛,必须建立在师生相互理解、亲近、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和谐、友好、平等的课堂教学无形中给学生创造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在愉快教学情境中消除紧张、压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心理因素,同时使他们逐渐朝着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主动积极的心理素质方向发展。
  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交往形成了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两者的和谐默契主要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上;这种关心和帮助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料”,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理解和相互尊重是师生具备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师生双边活动和谐融洽的心理基础,学生需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学过程没有理解、尊重、信赖、平等的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得不到发展,例如个别学生没能按照教师布置的练习和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冷静地分析,尽可能地运用友善平和的语言去引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反之,如果用挖苦或过于严厉的语言训斥,甚至进行体罚,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其紧张的学习心理就难以消除,也不可能达到学习的有效目的。
  其次,体育课教学过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它由过程的开始、发展、结束三部分组成,整个过程所采用的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蕴藏着诸多的心理健康因素,只要教师能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无形中可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以缓解乃至消除,利用开始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内需,在体育课中可以创造许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时机,这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较为明显,教师可通过讲解示范、表情、手势等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内在需要感,也使一些原来不愿参加活动或对体育课没有兴趣的学生,消除某些主观干扰,逐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般应采用诱导学生情绪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积极心态,给学生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达到了目标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样,学生们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出来。
  另外根据教学大纲的特点,运用与创设情境,也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内容,教师进行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有一些教学内容,尤其是小学生,很容易产生运动性心理障碍,在教学中我们常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情境,从不同角度的信息给学生刺激和感染,如在教学生正确掌握篮球的“投篮”技术时,利用教学录像带、多媒体教学片,让学生重复多次地观看对照,了解投篮动作的各个细节,启发思维。又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青少年学生喜欢的武打电影播放---激发兴趣,然后再播放和学习技术动作,创设了一种轻松快乐、赏心悦目的教学情境,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比赛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中的游戏和比赛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和运动技能的竞争,更是双方心理、智慧、意志等综合素质的较量。其特点是:有一定的情节和思想性,并具有竞争中的娱乐性;能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才智和创造力,它还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能力,显然,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选用一种结合学生热身的活动,编排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障碍跑”的游戏,其目的就是在跑动中越过设置的各种障碍物的一种运动形式,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增强学生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再如“滚实心球”的游戏,让学生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利用身体素质和已掌握的技术动作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激烈的心理波动,在感受成功和失败中,培养意志品质。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偏小,而一些运动项目技术技能要求高,或因学生本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差,从而影响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中容易形成心理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时,我们始终要注意从各个方面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然后及时进行反馈,巧妙地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比如,篮球投篮课中,有的同学就连什么样持球都不会,持球投篮的动作不协调,甚至都投不到或不中篮板,引起班里一部分同学的哄笑,处于极力尴尬的境地,产生了紧张、压抑的心理。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的让这几位学生到一旁,单独地从徒手模仿到有球的示范练习,再通过简明、形象、口诀化语言的疏导、纠正以及对比(可以让动作标准的学生示范),然后做出肯定和鼓励,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诚然,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的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情,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学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应遵循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在全面落实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是一个趋势,首先,每个教师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积累丰富的心理学学习经验,积极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其次,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护和信赖学生是最重要的,应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相结合;要密切注意和掌握学生运动心理活动的规律,正确对待他们的个别心理差异;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生理变化、生活变化等,教师用爱心来让他们的心理得到调节。体育教师要经常的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或老师沟通和学习,通过学习和了解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案例,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当然老师本身也要时刻注意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应如何克服,做到自我诊断,自我治疗,提高自己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一个自身心理健康、知识渊博、有爱心和积极向上的教师才能够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2] 林崇德:《学校心理学》.
  [3] 高发民:《体育心理学》.
其他文献
如何改进和加强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有些学生能写不能说,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成绩很好,在平常的默写和练习中成绩都不错,可到了“free?talk”的时候就慌慌张张,不知所云。读书时也是吞吞吐吐,不流利。有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就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期的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在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已为世人所共识。虽然幼儿对生活、对自然满怀梦幻,涌动着不尽的创造灵性,但却常常面临着被习惯于用理智、知识和技术把握一切的成人所遏止和埋没的危险。特别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知识化、技能化,教学形式格式化,忽视幼儿创造性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实施新课程来
【摘 要】英语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而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引导和学习效果。为此,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初中阶段能够成为英语优生,初中生自己也盼望着自己在英语学习上表现优秀。基于这样的因果关系,如何培养更多优生,就成为初中英语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本文拟从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出发,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优生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学 优生    在
【摘要】在中学阶段,控制性动机(外在调节动机、内摄调节动机)和自主性动机(认同调节动机、整合调节动机)基本保持平稳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不同的维度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水平各有不同。对高中生而言,知觉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学习动机内化的重要因素。学生与重要他人如教师、同伴、父母的关系对儿童行为动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内化 外在学习动机    一、研究目的  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自我決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學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 学习兴趣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
【摘 要】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头戏,但却往往耗时费力而效果不明显。只有将教育转化工作渗透到后进生的家庭中,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转化后进生,并且事半功倍。  【关键词】后进生 家庭教育 转化    在一个班级中既有好学生,又有后进生。后进生往往不是学习习惯差,就是自律能力不强,甚至两者兼有之。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不良习惯就像顽疾,不是一天两天,或几次谈心就能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强健体魄、健康心理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完美的道德品质作为支撑。职校学生由于在文化学习上备受歧视,因而在其他非智力因素的渴望上表现的更为强烈。在体育教学中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更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其中,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基本是“填鸭式”、“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动手参与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的这么年多时间里,从动手操作方面浅谈一下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动手操作,让学生“跟”进来  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初中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困难,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备受重视。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词汇 措施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对每个单元的单词都做了具体的要求,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做出不同等级的要求。但有的教师在
以前我教低年级小朋友说写,大部分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即使说写得出两三句,也不通顺,层次混乱。他们在说写中存在着言之无物,言而无序的两大困难。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教师引导方法欠缺或不当造成的。如果说写课老师就让学生自己看说写题目、插图、要求和作文指导上的例文说写,事先没有任何准备,就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方法了。这种放任自流式的引导,对生活经历少,又无多少语言积累的低年级小朋友来说就只好望题兴叹,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