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被语文课堂遗忘的爱情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紧随时代的潮流,数量不少的以爱情为题材的优秀作品走入中学语文教科书。可这些作品仅仅是一种摆设,在充斥应试教育的学校,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被忽略。在欲望泛滥的时代,人们视性爱教育为“法宝”,而忽视爱情教育的塑人作用。缺乏爱情教育的人,不可能是人格健全之人。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爱情教育 经典作品 人格健全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教材的形象性、情感性,借助熏陶感染的教育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们从爱情氛围中去感悟、理解爱情的深层含义和丰厚的内涵,形成正确的爱情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借助语文课堂这个便利的平台来进行爱情教育。
  
  一、教材中的经典爱情文学作品,为实施爱情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教材中爱情题材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从《边城》中的翠翠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等,都有美的外表和美的心灵,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统一。她们美丽善良,执著追求纯洁的爱情,具有质朴的人性美。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产生一种“趋美”之心,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这些鲜活饱满的形象,深入理解这些美的形象,情绪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从而打开了爱情教育的突破口。
  
  二、语文学科特有的教育方式,特有的授课方式,远胜过其他方式的教育
  
  1.借助文学作品的形象教育,让学生懂得纯洁爱情的内涵。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爱情的作品里有不少大胆冲破封建桎梏,追求真挚爱情的典型形象。在如《长亭送别》一文中,就塑造了崔莺莺这样一个美丽勇敢的形象。这个动人的叛逆者形象,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爱情,不应掺有任何名利的俗念,而相知相悦、志趣相投方为纯洁的爱情。
  教师通过课堂引导学生对一个美的人物形象的解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端正学生审美观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美化学生心灵的心路历程。
  2.借助文学作品丰富的情感,以熏陶感染的方式让学生认识爱情的美好。语文和其他的学科相比,更具情感性,文学作品总是以情感人。爱情文学作品更是情感丰富。爱情教育是情感教育重要的一环。那些在爱情生活中追求美的、真诚的内心世界的人物形象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同时也激励着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寻求高尚的、纯洁的爱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胜过说教,那是一种渗入心灵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体味作品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为之忧为之喜,为之感伤,为之欢唱,使之在情感的陶冶中启发爱的意识。比如,通过学习汤显祖《牡丹亭》中“生而可以死,死而可复生”的深切而真挚的爱情,方能体会出死入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在课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吸引下,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一种愉悦的审美品味之中,不自觉地受到情感的感染与熏陶,受到忠贞、纯洁爱情价值观的教育。
  
  三、语文课堂丰富的教学手段使爱情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相比,更易于灵活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
  1.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如上《孔雀东南飞》时,先以一首屠洪刚的同名歌曲导入,营造一种离别的伤感氛围,接着用配乐朗诵原诗,自然将学生引入课文的解读中。在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在课堂上“默无声息”把爱情应有的本质,该拥有怎样的爱情观“教给”了学生。
  2.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影视爱情片,为语文课打开一扇畅通古今、连接东西方的窗口。为学生送上一份人类爱情文化精美大餐。
  3.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在上《雷雨》一课时,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表演剧中的某些片段,通过饰演剧中角色的方式去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更深入解读人物;再经过集体讨论,明确剧中人物的悲剧在于两性之间“爱情”建立在欲望和利益关系上。
  高尚的爱情观不能作为一门知识灌输给学生。语文课堂应努力通过生动的文学语言、形象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语文课堂爱情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课堂上爱情教育的“分寸”。爱情文学作品的教学需要教师把握好尺度。例如在学习课文《边城》(节选)过程中,如果老师始终把关注点放在“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的爱情上,就“犯”了过分渲染爱情的毛病。教材中《边城》的节选部分除了爱情,还表现了感人的兄弟情、相依为命的祖孙情和淳朴的湘西民风,带给我们更丰富的、更深刻的思考。课堂过多“说爱”一是让“爱情”变得乏味,二是易让学生沉湎于与学习阶段不相合的情感。
  2.语文课堂的爱情教育不能脱离语言的教育。例如苏轼怀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仅是一首爱情佳作,更是一首言语朴素、情感真挚的好词。在课堂上应从赏析字词角度去体验作者的深情。通过赏析词句,更好地让学生感知词人真挚的感情,高尚的品格。
  3.语文课堂应把教材作品与经典名著相结合,并融入时代的元素,使学生辨清对错。不仅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情景走进作品,深刻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内涵,还要引导学生立足时代,“走出”作品,冷静思考分析,启发学生从中选择、确定正确的爱情观。实行健康的“拿来”:例如在学习《卫风·氓》,我们不仅从一个怨妇的自述中知道了男子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丑恶行为,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爱,是一种责任”。
  由《雨霖铃》中双方深爱却因种种原因而离别,自然延伸到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让学生课下阅读、课堂讨论。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爱情的追求,必须建立在生存和能力的基础上。而中学生还不具备拥有真正爱情的能力和条件,因此中学阶段谈恋爱是对自己和对方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一个人意识到爱情的神圣和责任时,他就会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去护卫心中的那份美好。中学爱情教育能使学生顺利度过青春萌动期、减少早恋现象,也能给予学生未来获取幸福爱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它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美的教育、高尚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巍巍.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爱情教育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倪嘉.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曾宏燕.爱情教育:一块不该忽略的教育领地[J].人民教育,2002(4):32-33
  4.李清文.期盼中学课堂有“谈情说爱”[J].山西教育,2005(4):43
  5.邓涛.将爱情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J].上海教育,2005(5):54
  (责编 覃亮生)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氛围,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  一、“活用”数学背景  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有趣问题情境.教师在创设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如在《可能性的大小》教学中,我让每个学习小组模拟现实情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三维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掌握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形成高尚人格。
《高商声远》(何晓琴创作)抗战胜利后,福建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高商”,1940年创办于南平)的学生以“声远”学术研究会成员为骨干,以中共党员为核心,投身革命,追求真理,广泛开展民主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满足学生“安全”的心理需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意识得到激活。  多年来,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和谐中营造着有效的课堂,体验着探究的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线的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道题目,教师非常卖力地讲了许多次,学生做了无数遍,题目稍微一变化,学生还是犯错,老在第一次被绊倒的地方摔跤,原因何在?其实我们的“教与学”都有误区,英语教学惯用题海战术,无限加大学生学业负担,重复机械地大量做题。有的教师上课来不及,就拼命搞“堤内损失堤外补”,加班加点,不知疲劳地占用学生大量的独立思考时间。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