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新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2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的素质教育素材,作为数学老师,要能够充分挖掘有利因素,利用数学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应用意识
  
  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切实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当前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学课堂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初中数学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素材,数学教师只有摒弃旧的教育观念,从新的角度探索教育规律,才能推动数学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数学教育能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服务,这是当今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成功性等特点,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应立足于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与要求。教师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应针对以上特点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不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种关系大大阻碍了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创造能力平平。时代呼吁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柳斌同志说过:“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教育学生学做人、学求知、学创造。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当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主阵地。教师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程序,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就会摧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就不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发表自己的见解;要能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指导,并鼓励他们自已去改正;要帮助学生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潜能,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创造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家,我深深地感到,许多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如果毕业后进入社会没有什么机会去用的话,不到一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却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不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是指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对解决数学问题所使用的方法和规律的理性的认识,是研究数学理论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往往不是数学知识,而是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而且还要十分重视挖掘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又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数学思想蕴含于教学内容之中,数学教学内容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共同体,数学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乃至每一道题,无不体现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我们在教学中要对此引起重视,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使学生的数学数学学习脱离“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朝气和创造性。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包含培养爱国主义、科学探究精神的丰富素材,如希伯索斯发现无理数,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我国数学家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两个方面。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认识到“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已成为更加完整的教育改革目标。一个学生学业上的欠缺不一定能影响他的一生,而心理素质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数学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数学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就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要因人而异。对于“优生”,教师要侧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勇于进取的精神,要给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收获更大的成功。对于“中、差生”,教师则要给予更大的关注,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敢地接受挑战,利用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又能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美是数学教材中固有的,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并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并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美的情境,寓美学教育于数学教育之中。用美的语言、美的知识去感化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数学符号、公式、结论的简洁美,几何图形、代数式、方程等的对称美,美丽的勾股树,杨辉三角等的和谐美,无一不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极好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心理素质的目的。教师除了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美学因素外,也可以精选、自编一些典型例题,以达到审美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之,素质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整体性,也就是说要提高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不但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热爱祖国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6.
其他文献
最近,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了全方位的安排和部署。为此,作为落实学科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倡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在此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作如下探讨。    一、合理提问,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是教师
摘要: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都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指出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原因,并提出培养对策。  关键词: 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数学学习培养策略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高职类院校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过分注重分数,把分数看作教学成败的标准,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为了赢得分数,提高通过率,许多高职教师选择采取“填鸭式”的教
摘要: 高中阶段女生具有典型的人格特征,数学学习困难是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学校中的社会性别角色、女生的智力特点、女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数学知识构建及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而共同形成的。  关键词: 高中阶段女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    1.问题提出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的理论研究。随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普及,作为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的中间环节,普通高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