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说“湿重”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看中医,都会被给出“湿重”的诊断,特别是夏季。“湿重”是中医特有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所谓湿,通俗地说,就是该排泄出去但是没排泄出去的废物;如果从西医讲,可能是脂肪,是血糖,是过高的血尿酸,甚至就是没有及时排出去的水,都属于湿的范围。
  之所以有湿,还是人体打扫垃圾的能力下降了:一种是相对的,这种人主要是吃进去的东西太多了,超过了垃圾清理能力;另一种就是绝对的,这种人未必吃太多油腻的或甜的食品,但是因为本身脾气虚,清洁能力就差,稍微吃一点儿就停滞在身体里,就会生湿。也就是说,脾气虚的人更容易湿重。
  脾气虚的人,可以经常自己看看舌头,一般情况是,舌质胖,边上有齿痕,这是气虚的典型表现,与此同时,他们的舌苔多是腻的、厚的,可以是白腻也可以是黄腻。总之,一旦是腻苔就说明身体有湿了,而这类人的湿是在气虚基础上产生的,湿是标,虚是本。
  一旦湿重,人会很容易疲劳,而且这种疲劳是身体沉重,包括头部,也总是昏沉沉的,显得很重,甚至觉得有个湿毛巾裹着头部,这是中医形容湿重时最典型的表现,即所谓“头重如裹”。如果在潮湿的夏天,这种感觉会更明显。(见《北京晨报》,文/佟彤)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成绩公布了,我儿子又垫底,揪心死了啊!”近日武汉一家长称,老师把学生的分数公布在网上,还短信通知家长上网查。她认为,老师“晒”分数让自己太没面子。  现在很多学校都建有班级网站和博客,学生、家长都可以在网上查看班级信息。若是老师为了丰富网站内容,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那无疑是件好事,可把全班学生的成績也一股脑地放在网上“晒”,就值得商榷了。老师这么做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对于分数不理想的孩子
2013年5月13—17日,广东省第十期民办学校校长培训班学员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系的组织下,到浙江省考察并学习当地民办学校的办学经验。在温州,我们听取了温州市教育局关于浙江省民办教育发展状况的介绍,并考察了瑞安龙翔高级中学和新纪元实验学校;在杭州,我们考察了杭州绿城育华学校。通过考察,我们全面了解这些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历程及办学成效。  其中,浙江龙翔高级中学“为现代家庭教贤孝,为未来社
我叫江文熙,但是更多的人喜欢叫我“江小黑”,因为我的皮肤真的很黑,黑到你能在一群人里一下子把我找出来。   我有一个好朋友,皮肤超级白,每次我们走在一起,很多同学都会忍不住偷偷地笑。老师见了我俩,也会开玩笑:“黑白配,挺好!”每回,我都觉得好尴尬。我真的好渴望变白啊!   我想过许多变白的办法:出门撑伞,戴遮阳帽,偷偷涂媽妈的防晒霜……可都没用。今年暑假,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报个游
其实,在我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已经知道了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三年前,我在一个著名的微博网站认识了史金霞老师,以后总在线上看到这位从未谋面的同行的点点滴滴。她用一条又一条的140字记录了很多学生的作文片断,那些鲜活的对文学和生活的思考,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又不乏理性的沉思。于是我不禁好奇,这些文字的背后,史老师,是怎样的形象?通过学生的行为猜测老师,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也是我的职业习惯。我想史老师一定
这部其中处处是经是典又貌似荒诞不经的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几度西游,江湖中便有了传说中的各种译名,令人捧腹,如:《猴与猪:神魔历险记》等,更有好事者相传有译作《一个肉和尚与一群妖魔鬼怪的故事》者。人们谑笑之余,不禁油然而生一番“他们竟如此不懂我们”的感叹。  其实,这些听上去如此不靠谱的书名,都是译者对其所“选译”部分的印象式概括,而非对“西游记”的翻译。“选译”,选的总是合乎“他们”或“我们”的胃口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以西部S省1051名农村教师为调研对象,从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敬业精神、教学任务、教学方式、工作瓶颈等5个方面调查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创新管理机制,解决农村教师敬业精神退化问题;完善调配制度,解决农村教师分布性矛盾;强化因需培训,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搭建发展平台,解决农村教师工作瓶颈问题”四点建议。  一、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方法:2014年,本
一次学校招聘会的间隙,几位应聘者在闲谈,话题围绕着“闹钟”展开。  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她说,上半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招聘会,晚上睡觉前,自己明明在手机上设定好了闹铃,第二天愣是没响,大好的机会就这样伴随着自己的甜梦白白流失了。从那以后,凡是遇到重要事件,她必定将家人的手机统统拿过来,分别设定好叫醒时间,以防万一。  众人纷纷点头,看来都是感同身受。这时,另一个小伙子接过话茬:
法国分科考,美国考想象  高考在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考”,每年此时都会上演“全家总动员”甚至“全民总动员”。世界上其他国家虽然难见此景,但他们也会有形式各异的大学入学考试。美国的高考叫学术水平测试(SAT),法国的类似考试则叫中学毕业会考(bac)。  与中国一套试卷一道作文题、文理不分的作法不同,法国的“高考”作文题按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科划分,不同科类有各自的作文考题,且会为每科考生提供3个题
(一)行囊  正如过去的终将过去一样,会来的总会来的。  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改变的空间,只有一个选项,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教师轮岗交流制”就在那等着你,不即不离,即行即走。在轮岗交流的旅途中,不断变换的是你行走的风景和到达的驿站,或者沙漠,或者荒原,或者野坡,或者沟壑,或者花园;永恒不变的是你背负的行囊与匆匆的的身影,或者光彩,或者疲倦,或者丰满,或者鼓囊,或者羞涩。  不做梦,不幻想。我们
记得自己参加高考的头一天下午,父亲特地带我到老家的一条小溪沟去散步。父亲说,儿子,爹不会讲大道理,爹知道你这些天情绪一直非常紧张,担心考不好将来没有出路。爹看你这些时间总吃不下饭,黑天白日地看书做题,爹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明天就要上考场了,爹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你宽心去,就想让你从现在起放下手中的书,忘记十年读书的那些事,和爹一起像城里人一样去外头散散步,松活松活心劲。  爹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