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要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会计 目标 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48-0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次线需要的实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实行多样的、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合作,推广定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会计教学要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一、明确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实践性强,会计岗位要求操作性和技术性强,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具备一定管理知识背景的技能型会计实务人才,即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和一定的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要突出专业技能,变生源质量的弱势为实践能力强势。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胜任企业的出纳工作和会计工作,具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人际沟通协作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将来并不从事学术研究,而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所以,没有必要掌握系统的学术知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即使通过努力也没有能力掌握这些知识,在完成了主要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学完这些知识,因此,会计专业课程应分三类(A类、B类、C类),各类分三层:会计学(一)、会计学(二)、会计学(三),以满足不同的个体对同一课程的不同要求。课程分层时,每层的章节大致相同,但并不要求一一对应,较低层次具有的章节,并非要求较高层次必须具有。每层的内容尽管有一定的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做减法,即减少理论知识,降低理论要求,还要做加法,增加实践技能知识,即隐性知识,如丰富的经验,以凸显特色。目标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各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与人才评价的重要筹码,会计职业教育要以此为契机,把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会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
A类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技术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报表分析。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具体包括:人工操作账务处理,如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分析、财务报表阅读和分析、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等。
B类会计学是指与会计管理活动机密相关的会计课程,包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与筹划。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财务管理的知识,如对企业财务数据整理和分析、对企业税务会计的筹划。
C类会计学是指会计学领域内的不同方向的会计课程。如政府与非赢利组织的会计、国际会计、会计制度设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此类为选修课。
A类为会计学(一)、A、B类为会计学(二)、A、B、C类为会计学(三),会计学(二)在会计学(一)的基础上加深内容,与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内容对接,会计学(三)在会计学(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内容,与会计师考试内容对接,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了让会计学生尽早地接触会计实践,会计学专业第二学年寒假拟安排为会计学实践的第一个环节,该环节实践
的目的是锻炼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各项会计基本技能,包括会计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技能;第二学年的暑假拟安排为会计学实践第二个环节,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各项会计技能的锻炼,并进一步了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学年下学期安排会计实践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包括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毕业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的目的
在于补缺查漏,进一步巩固会计基本技能。
三、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教师在一堂课上基本上演独角戏,优秀的教师就像演讲家,最佳讲授方式是使学生听懂,其实更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学习环境中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单薄的局面,改变学习环境与实际应用能力脱节的现象,改变学生被动、从属地位。教学过程只有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提倡理论够用的原则,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鼓励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教理念,在西方一些国家早已盛行而且成果显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强调设计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实际情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会计课程教学要通过设计学习环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室布置采用有利于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打破常规的学生排排坐形式,将学生分组,如银行组、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组(采购组、销售组、生产组、财务组、仓储组)等,将文字叙述的内容用实物及凭证展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强化实践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尤其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迅速地适应市场需要,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就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要强化实践教学,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内容。因为相当多的实践技能尤其是经验性的东西很难诉诸于文字,要借助实践的形式才能掌握。没有对一般研究技巧的个性化理解、应用及衍生一些个体性的体验,就不可能真正掌握某种技术。另外,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应用水平,能自觉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这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再者,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公正、遵纪守法、严谨自律、宽容合作、吃苦耐劳等都是一种行为实践,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强化实践教学,首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要提高会计教师的操作能力,大部分教师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理论,有一定教学能力,但实践经验不足,聘请企业会计师也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因为他们大部分理论功底不深,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因此,会计专业教师要经常到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兼职,接触会计实践,积累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及时掌握新准则、新法规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其次,要强化案例教学,教师应在实践中注重收集资料,建立实践知识资料库,形成丰富翔实的企业实务案例,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第三,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的实践机会,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投入,建立仿真性强、全方位模拟工作流程与工作环境,以及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训室,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用人单位聘用会计工作人员都要有实际工作经验,这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际操作,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由于会计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存在一定难度,学校可以采取与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事务所的需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到事务所实习,同时学校为公司提供在职人员培训,学校聘请专业人员担任实习教师,互利互惠,双赢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第四,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如果对学生没有必要的监督与管理,实践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实践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有的学生在实践中不主动,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是因为没有考试制度约束。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提升职业能力等方面深化改革。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7)(责编:若佳)
关键词:会计 目标 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48-0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次线需要的实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实行多样的、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合作,推广定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会计教学要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一、明确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实践性强,会计岗位要求操作性和技术性强,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具备一定管理知识背景的技能型会计实务人才,即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和一定的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要突出专业技能,变生源质量的弱势为实践能力强势。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胜任企业的出纳工作和会计工作,具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人际沟通协作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将来并不从事学术研究,而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所以,没有必要掌握系统的学术知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即使通过努力也没有能力掌握这些知识,在完成了主要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学完这些知识,因此,会计专业课程应分三类(A类、B类、C类),各类分三层:会计学(一)、会计学(二)、会计学(三),以满足不同的个体对同一课程的不同要求。课程分层时,每层的章节大致相同,但并不要求一一对应,较低层次具有的章节,并非要求较高层次必须具有。每层的内容尽管有一定的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做减法,即减少理论知识,降低理论要求,还要做加法,增加实践技能知识,即隐性知识,如丰富的经验,以凸显特色。目标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各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与人才评价的重要筹码,会计职业教育要以此为契机,把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会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
A类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技术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报表分析。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具体包括:人工操作账务处理,如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分析、财务报表阅读和分析、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等。
B类会计学是指与会计管理活动机密相关的会计课程,包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与筹划。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财务管理的知识,如对企业财务数据整理和分析、对企业税务会计的筹划。
C类会计学是指会计学领域内的不同方向的会计课程。如政府与非赢利组织的会计、国际会计、会计制度设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此类为选修课。
A类为会计学(一)、A、B类为会计学(二)、A、B、C类为会计学(三),会计学(二)在会计学(一)的基础上加深内容,与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内容对接,会计学(三)在会计学(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内容,与会计师考试内容对接,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了让会计学生尽早地接触会计实践,会计学专业第二学年寒假拟安排为会计学实践的第一个环节,该环节实践
的目的是锻炼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各项会计基本技能,包括会计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技能;第二学年的暑假拟安排为会计学实践第二个环节,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各项会计技能的锻炼,并进一步了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学年下学期安排会计实践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包括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毕业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的目的
在于补缺查漏,进一步巩固会计基本技能。
三、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教师在一堂课上基本上演独角戏,优秀的教师就像演讲家,最佳讲授方式是使学生听懂,其实更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学习环境中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单薄的局面,改变学习环境与实际应用能力脱节的现象,改变学生被动、从属地位。教学过程只有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提倡理论够用的原则,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鼓励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教理念,在西方一些国家早已盛行而且成果显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强调设计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实际情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会计课程教学要通过设计学习环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室布置采用有利于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打破常规的学生排排坐形式,将学生分组,如银行组、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组(采购组、销售组、生产组、财务组、仓储组)等,将文字叙述的内容用实物及凭证展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强化实践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尤其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迅速地适应市场需要,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就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要强化实践教学,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内容。因为相当多的实践技能尤其是经验性的东西很难诉诸于文字,要借助实践的形式才能掌握。没有对一般研究技巧的个性化理解、应用及衍生一些个体性的体验,就不可能真正掌握某种技术。另外,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应用水平,能自觉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这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再者,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公正、遵纪守法、严谨自律、宽容合作、吃苦耐劳等都是一种行为实践,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强化实践教学,首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要提高会计教师的操作能力,大部分教师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理论,有一定教学能力,但实践经验不足,聘请企业会计师也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因为他们大部分理论功底不深,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因此,会计专业教师要经常到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兼职,接触会计实践,积累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及时掌握新准则、新法规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其次,要强化案例教学,教师应在实践中注重收集资料,建立实践知识资料库,形成丰富翔实的企业实务案例,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第三,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的实践机会,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投入,建立仿真性强、全方位模拟工作流程与工作环境,以及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训室,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用人单位聘用会计工作人员都要有实际工作经验,这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际操作,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由于会计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存在一定难度,学校可以采取与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事务所的需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到事务所实习,同时学校为公司提供在职人员培训,学校聘请专业人员担任实习教师,互利互惠,双赢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第四,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如果对学生没有必要的监督与管理,实践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实践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有的学生在实践中不主动,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是因为没有考试制度约束。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提升职业能力等方面深化改革。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7)(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