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进入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当前,在教学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文章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和谐师生关系 创设情境 巧用多媒体 体验成功
一、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教师的关系。实践证明,教师慈祥的目光,善意的微笑,诚恳的语言,都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消除学生在课堂上拘束的心理,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努力把爱寓于教学之中,奉献爱心,从心理上感动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喜爱;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将爱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和幸福的情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予教师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当师生情感发生共鸣时,便会发生“情感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精心创设情境
1.课前利用灵活多样的导语,可以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课前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我在讲《春》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诗句,于是春景就像一幅幅画呈现在大家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春天的意境中。除了诗句导入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2.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典型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在环境中进入角色,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其中的乐趣。教学《孔乙己》时,我选择了一些场景让学生表演。如演一演长衫客踱进酒店,孔乙己分豆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文字变成图画,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核舟记》时,我让学生把文章场景画出来,有的学生画出“核舟”整个艺术品的模样场景,有的画出“船头”场景,有的画出“船背”场景,等等。我告诉学生,要画得好,除了弄懂材料外还要发挥想象力。在讲诗歌时,我要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力把诗中意境画出来。比如画“枯藤老树昏鸦”,怎么表现树的老呢?有的学生以皮枯显其老,有的学生以树洞的中空显其老,更有想象力丰富的学生给树安上了眉毛、眼睛及嘴巴等,把树画成一幅老态龙钟的样子,还在一旁写上树的慨叹:“唉,我老了!”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协作能力,等等。
三、巧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愉悦空间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在教学中巧用其辅助教学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春》一课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春草、春花、春雨,以及人们在富有春的气息的场景中活动的画面,同时播放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朗读。图像和声音并用,把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形象,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这样的课堂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看云识天气》时,下载地理网站上“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云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认识不同形态和不同光彩的云的特点。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相关片断。总之,巧用电教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改变接受知识的信号,将学生从狭小的教室带入辽阔无边的大自然,将远古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地学习课文,学得生动、具体、兴趣盎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随着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感性得到了丰富,理性得到了升华,灵性得到了陶冶。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多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努力中看到希望,从成功中尝到甜头,从而增强信心和动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经常受到老师的关照和表扬,因而学习兴趣浓厚,愈学愈乐学;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斥责,因而情绪低落,愈学愈厌学。其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智力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爱他们、尊重他们,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使他们的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使他们学习进步。在语文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问题让他们回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要做学生头脑里火把的点燃者,教师如果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文忠.体会语文教学的快乐.2014教学高峰论坛..
关键词: 语文教学和谐师生关系 创设情境 巧用多媒体 体验成功
一、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教师的关系。实践证明,教师慈祥的目光,善意的微笑,诚恳的语言,都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消除学生在课堂上拘束的心理,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努力把爱寓于教学之中,奉献爱心,从心理上感动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喜爱;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将爱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和幸福的情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予教师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当师生情感发生共鸣时,便会发生“情感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精心创设情境
1.课前利用灵活多样的导语,可以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课前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我在讲《春》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诗句,于是春景就像一幅幅画呈现在大家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春天的意境中。除了诗句导入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2.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典型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在环境中进入角色,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其中的乐趣。教学《孔乙己》时,我选择了一些场景让学生表演。如演一演长衫客踱进酒店,孔乙己分豆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文字变成图画,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核舟记》时,我让学生把文章场景画出来,有的学生画出“核舟”整个艺术品的模样场景,有的画出“船头”场景,有的画出“船背”场景,等等。我告诉学生,要画得好,除了弄懂材料外还要发挥想象力。在讲诗歌时,我要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力把诗中意境画出来。比如画“枯藤老树昏鸦”,怎么表现树的老呢?有的学生以皮枯显其老,有的学生以树洞的中空显其老,更有想象力丰富的学生给树安上了眉毛、眼睛及嘴巴等,把树画成一幅老态龙钟的样子,还在一旁写上树的慨叹:“唉,我老了!”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协作能力,等等。
三、巧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愉悦空间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在教学中巧用其辅助教学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春》一课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春草、春花、春雨,以及人们在富有春的气息的场景中活动的画面,同时播放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朗读。图像和声音并用,把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形象,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这样的课堂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看云识天气》时,下载地理网站上“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云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认识不同形态和不同光彩的云的特点。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相关片断。总之,巧用电教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改变接受知识的信号,将学生从狭小的教室带入辽阔无边的大自然,将远古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地学习课文,学得生动、具体、兴趣盎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随着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感性得到了丰富,理性得到了升华,灵性得到了陶冶。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多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努力中看到希望,从成功中尝到甜头,从而增强信心和动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经常受到老师的关照和表扬,因而学习兴趣浓厚,愈学愈乐学;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斥责,因而情绪低落,愈学愈厌学。其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智力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爱他们、尊重他们,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使他们的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使他们学习进步。在语文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问题让他们回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要做学生头脑里火把的点燃者,教师如果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文忠.体会语文教学的快乐.2014教学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