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来设计初中语文综合课的课堂教学高潮。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课;高潮
一、从教学环节时间看,高潮部分可设在开头、中间、结尾
高潮设在开头,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在精神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之中。一般说来,综合课堂教学的开头部分是指组织教学和复习检查旧知识两个环节。笔者以高潮设在复习检查旧知识这一环节为例说明高潮设在开头有何妙处。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有篇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笔者在讲这篇课文时,先板书完课题,然后说:“同学们自觉这篇课文吧!”这时下面的学生开始骚动,有几个人开始交头接耳,窃窃议论;有的同学脸上显出茫然不知所措的神色。笔者明白了:《荔枝蜜》是一篇精讲课文,当老师的不讲,学生知道怎么学呀。这时笔者就问:“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杨朔的散文《香山红叶》是吗?”同学们齐答:“是呀!”“好,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时你们是怎么学习这篇课文的?杨朔的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你们可以大声议论议论。”笔者话音刚落,有几个学生就急不可耐的议论开来,你说一点,我说一点,而一些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出声的学生,时而皱皱眉头,好像在苦心回忆,时而又眉头大展,仿佛大脑中原来贮存的信息又被唤出来。更有几个学生为了显示记忆力而干脆喊出来,意思是让老师听听。此时整个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拼命回忆。记忆这个神经绷得紧紧的,同学们自觉不自觉地掀起了一个比记忆力高潮。最后经过同学们一起努力回忆,加之教师的补充,师生一起总结出当时学习杨朔的《香山红叶》其写法上的特点,以物喻人,开关设此悬念,中间层层铺垫,篇末点明中心。笔者把这些板书于黑板上,接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回顾了以往学过的知识,看看对今天学习《荔枝蜜》是不是有所启示和帮助呢?同学们自读自学这篇课文吧。”学生这时才有所明白老师何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新课了。接下去的时间,同学们就进入了默读、思考、理解新课的环节中。这时学生不再茫然,不再不知所措,而是豁然开朗了。不容置疑,这堂课开头复习检查旧知识的环节非常必要,有了这一环节,同学们在学习同一作家同一体裁的作品时就有迹可寻,很好地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高潮设在这里就比较妥当,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经历开头紧张又热烈的高潮部分,下步就转入宁静平缓的自学氛围中,神情变得轻松,学习进入到有章可循的境地,学习效果当然就会好。
高潮设在整个课堂教学的中间,这主要是指设在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一般说来,讲授新课是每一综合课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双方活动都十分活跃。但是要想在这一环节掀起一个高潮也不是易事。没有经验,不讲究语文教学艺术的教师,往往把讲授新课这一环节简单地处理为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式的分析课文,结果这本应是高潮的部分,本应是具有吸引力的部分变得索然无味。笔者认为讲授新课其方法很多,但要掀起一个高潮,最主要是要注意学生这个因素。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为增长自己的能力而学习新课的动力,这样学生这方一活起来,课堂教学不掀起一个高潮才怪!然后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画龙点睛式点拨总结。这讲授新课就会很圆满地成为一个教学的高潮。这方面教学实例很多,就不再举例说明。
高潮设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结合课结尾一般是指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新课的再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潮设在这儿,就会掀起一个学生用知识比能力的高潮。学生在这环节中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每个人都愿意正确地估价自己的能力,学习更是如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这里窥测出自己传授知识的疏漏,及时弥补上。
二、从教学意图看综合课课堂教学高潮的设立
教者在未进行教课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好本课时的教学意图。所谓语文教学意图,是指教师运用语文教材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得到充实和发展,学生借助这种影响获得语文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建立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学意图决定教学环节的安排,更控制教学高潮的设立。假如这堂课主要的教学意图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那么教学高潮的设立就体现出这个意图; 倘若这堂课主要的教学意图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那么这堂课的高潮就要体现出这个意图; 假使这堂课教学意图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主,那么教学高潮的设立就应体现这一意图。前两个较容易把握,这里不作赘述。这里笔者主要讲讲这最后一个。
语文教学向来遵循“文道统一”原则。语文教学由其自身特点决定其必须担负起思想教育的责任。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绝不是死板的政治说教,而应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注入情感因素,在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共鸣时,这思想教育的潜流就会慢慢地流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因此会得到心灵的洗涤,情操的陶冶,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课堂教学的高潮若要体现思想教育的意图,思想教育自然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如《真与假的思考-读《谈诚实》有感》,其中有一段儿是这样写的:
东西是假的,我们可以不要,扔进垃圾堆,甚至干脆烧掉,让它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灭。最可怕 的是人变得假,变得虚伪。人心盛满的如果是一盆虚伪的污水,人与人之间如果是尔虞我诈,那么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集体还何谈建设、振兴呢?
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国民,我真心地呼吁:“同胞们,都来坚持诚实这种美德吧!”让诚实这种美德普及我们整个社会,让浩然正气充满我们的社会,让真理昭明于世间,让邪气消失于天边,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纯洁亲密,让我们的社会风气变得更美好吧!
同学们,做一个诚实的人吧,决不要撒谎,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次。因为美好的未来需要诚实的人来建设。 这篇读后感写下来,笔者就想到何不把读后感当作一条引线,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呢?由此这堂课剩下的十分多钟便作这样的安排:首先笔者肯定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谈诚实》是一篇很在教育意义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面对这样一篇好文,同学们作何感想呢?”话音刚落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篇文章给我的教育很深,诚实是一种美德,我愿做一个诚实的人。”这同学说得很好,正反映了笔者的意图,他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接着又有几个学生争先发言。他们有的借赞颂文中那些诚实的人,发表感想;有的联系自己实际,表明决心,他们或从正面颂扬诚实并决心做诚实的人;或从反面贬斥虚假,鄙视那些虚伪的人。同学们敞开心扉,畅谈感想,在这过程中,净化了自己的灵魂。也许有的同学还会为自己曾经撒过谎而忏悔,并决心痛改前非,这是多么有益的事啊!为了进一步升华这场思想教育,笔者给学生们读了前面引述的读后感。同学们静静的听,而且脸上现出非常庄重的神情。师生就在这种静谧庄重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换。这堂课最后几分钟过得很有价值,也必将成为此堂课的高潮,令人难以忘怀!
另外笔者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往往一谈到“高潮”二字,仿佛总是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诸如教师生动地讲解,富有感染性的神情动作,都以动态出现,更何况学生的听、说、读、写更是动作化的。由此便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好象课堂教学的高潮必应该是“文武带打”的功夫片。其实高潮的设立未尝不可以以表态出现,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静中,学生可以任意驰骋想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的思维动力。比如对古代诗词的教学。古诗词很注重节奏韵律,容易上口,适合朗读,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然而诗歌讲究的是意境美,这意境是要用心灵去体会,去揣度的。所以要想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就应给学生创设一个静静思考、静静联想、静静想象的空间,以便使学生在头脑中再造和创造出那种意境,这就是“意会”的境界。自然这“意会”的环节就可以设计为教学的高潮,而这个高潮就是以静的姿态出现。
综上所述,笔者针对初中语言综合课型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愿同行们相互借鉴,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一个富有情趣、有起伏、有高潮的课堂,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课;高潮
一、从教学环节时间看,高潮部分可设在开头、中间、结尾
高潮设在开头,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在精神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之中。一般说来,综合课堂教学的开头部分是指组织教学和复习检查旧知识两个环节。笔者以高潮设在复习检查旧知识这一环节为例说明高潮设在开头有何妙处。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有篇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笔者在讲这篇课文时,先板书完课题,然后说:“同学们自觉这篇课文吧!”这时下面的学生开始骚动,有几个人开始交头接耳,窃窃议论;有的同学脸上显出茫然不知所措的神色。笔者明白了:《荔枝蜜》是一篇精讲课文,当老师的不讲,学生知道怎么学呀。这时笔者就问:“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杨朔的散文《香山红叶》是吗?”同学们齐答:“是呀!”“好,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时你们是怎么学习这篇课文的?杨朔的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你们可以大声议论议论。”笔者话音刚落,有几个学生就急不可耐的议论开来,你说一点,我说一点,而一些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出声的学生,时而皱皱眉头,好像在苦心回忆,时而又眉头大展,仿佛大脑中原来贮存的信息又被唤出来。更有几个学生为了显示记忆力而干脆喊出来,意思是让老师听听。此时整个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拼命回忆。记忆这个神经绷得紧紧的,同学们自觉不自觉地掀起了一个比记忆力高潮。最后经过同学们一起努力回忆,加之教师的补充,师生一起总结出当时学习杨朔的《香山红叶》其写法上的特点,以物喻人,开关设此悬念,中间层层铺垫,篇末点明中心。笔者把这些板书于黑板上,接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回顾了以往学过的知识,看看对今天学习《荔枝蜜》是不是有所启示和帮助呢?同学们自读自学这篇课文吧。”学生这时才有所明白老师何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新课了。接下去的时间,同学们就进入了默读、思考、理解新课的环节中。这时学生不再茫然,不再不知所措,而是豁然开朗了。不容置疑,这堂课开头复习检查旧知识的环节非常必要,有了这一环节,同学们在学习同一作家同一体裁的作品时就有迹可寻,很好地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高潮设在这里就比较妥当,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经历开头紧张又热烈的高潮部分,下步就转入宁静平缓的自学氛围中,神情变得轻松,学习进入到有章可循的境地,学习效果当然就会好。
高潮设在整个课堂教学的中间,这主要是指设在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一般说来,讲授新课是每一综合课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双方活动都十分活跃。但是要想在这一环节掀起一个高潮也不是易事。没有经验,不讲究语文教学艺术的教师,往往把讲授新课这一环节简单地处理为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式的分析课文,结果这本应是高潮的部分,本应是具有吸引力的部分变得索然无味。笔者认为讲授新课其方法很多,但要掀起一个高潮,最主要是要注意学生这个因素。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为增长自己的能力而学习新课的动力,这样学生这方一活起来,课堂教学不掀起一个高潮才怪!然后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画龙点睛式点拨总结。这讲授新课就会很圆满地成为一个教学的高潮。这方面教学实例很多,就不再举例说明。
高潮设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结合课结尾一般是指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新课的再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潮设在这儿,就会掀起一个学生用知识比能力的高潮。学生在这环节中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每个人都愿意正确地估价自己的能力,学习更是如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这里窥测出自己传授知识的疏漏,及时弥补上。
二、从教学意图看综合课课堂教学高潮的设立
教者在未进行教课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好本课时的教学意图。所谓语文教学意图,是指教师运用语文教材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得到充实和发展,学生借助这种影响获得语文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建立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学意图决定教学环节的安排,更控制教学高潮的设立。假如这堂课主要的教学意图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那么教学高潮的设立就体现出这个意图; 倘若这堂课主要的教学意图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那么这堂课的高潮就要体现出这个意图; 假使这堂课教学意图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主,那么教学高潮的设立就应体现这一意图。前两个较容易把握,这里不作赘述。这里笔者主要讲讲这最后一个。
语文教学向来遵循“文道统一”原则。语文教学由其自身特点决定其必须担负起思想教育的责任。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绝不是死板的政治说教,而应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注入情感因素,在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共鸣时,这思想教育的潜流就会慢慢地流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因此会得到心灵的洗涤,情操的陶冶,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课堂教学的高潮若要体现思想教育的意图,思想教育自然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如《真与假的思考-读《谈诚实》有感》,其中有一段儿是这样写的:
东西是假的,我们可以不要,扔进垃圾堆,甚至干脆烧掉,让它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灭。最可怕 的是人变得假,变得虚伪。人心盛满的如果是一盆虚伪的污水,人与人之间如果是尔虞我诈,那么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集体还何谈建设、振兴呢?
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国民,我真心地呼吁:“同胞们,都来坚持诚实这种美德吧!”让诚实这种美德普及我们整个社会,让浩然正气充满我们的社会,让真理昭明于世间,让邪气消失于天边,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纯洁亲密,让我们的社会风气变得更美好吧!
同学们,做一个诚实的人吧,决不要撒谎,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次。因为美好的未来需要诚实的人来建设。 这篇读后感写下来,笔者就想到何不把读后感当作一条引线,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呢?由此这堂课剩下的十分多钟便作这样的安排:首先笔者肯定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谈诚实》是一篇很在教育意义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面对这样一篇好文,同学们作何感想呢?”话音刚落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篇文章给我的教育很深,诚实是一种美德,我愿做一个诚实的人。”这同学说得很好,正反映了笔者的意图,他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接着又有几个学生争先发言。他们有的借赞颂文中那些诚实的人,发表感想;有的联系自己实际,表明决心,他们或从正面颂扬诚实并决心做诚实的人;或从反面贬斥虚假,鄙视那些虚伪的人。同学们敞开心扉,畅谈感想,在这过程中,净化了自己的灵魂。也许有的同学还会为自己曾经撒过谎而忏悔,并决心痛改前非,这是多么有益的事啊!为了进一步升华这场思想教育,笔者给学生们读了前面引述的读后感。同学们静静的听,而且脸上现出非常庄重的神情。师生就在这种静谧庄重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换。这堂课最后几分钟过得很有价值,也必将成为此堂课的高潮,令人难以忘怀!
另外笔者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往往一谈到“高潮”二字,仿佛总是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诸如教师生动地讲解,富有感染性的神情动作,都以动态出现,更何况学生的听、说、读、写更是动作化的。由此便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好象课堂教学的高潮必应该是“文武带打”的功夫片。其实高潮的设立未尝不可以以表态出现,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静中,学生可以任意驰骋想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的思维动力。比如对古代诗词的教学。古诗词很注重节奏韵律,容易上口,适合朗读,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然而诗歌讲究的是意境美,这意境是要用心灵去体会,去揣度的。所以要想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就应给学生创设一个静静思考、静静联想、静静想象的空间,以便使学生在头脑中再造和创造出那种意境,这就是“意会”的境界。自然这“意会”的环节就可以设计为教学的高潮,而这个高潮就是以静的姿态出现。
综上所述,笔者针对初中语言综合课型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愿同行们相互借鉴,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一个富有情趣、有起伏、有高潮的课堂,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