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背景
授课时间:2010年5月12日
授课班级: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
授课教师:沈雨兰
授课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二) 主题
应用图像视频的情境于导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画面,形成表象,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师生共同研究,使学生学会思考阅读,培养他们比较、分析、归纳整合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提高科学技术价值观。
(三) 细节
教师:(播放)《侏罗纪公园》的部分片段。提出承上启下的问题情境:上一节课我们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后,能不能利用这一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
学生:讨论、争论。最终大家一致赞同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都表达出来,表现出恐龙的特性。
教师: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基因的表达”。引导学生看第四章的章图。同时抛出如下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文字和图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读图能力。
教师——问题情境1: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两者如何联系起来呢?学生:推测有一种物质能够作为传达DNA信息的信使,科学及发现此物质就是RNA。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学生推理分析,形成结论,也带出了问题情境2.
教师——问题情境2:如何解读DNA信息?(引导归纳)1.看图比较: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结构比较,RNA与DNA的化学组成比较。2.看图了解:三种RNA的结构和功能。3.讲述图解、CAI配合:解读DNA信息的过程(即DNA RNA如何转录,特点是什么?)4.转录与复制过程有何异同?
学生: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为转录。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双链将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
教师----问题情境3:转录得到的RNA仍是碱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质。那么,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能变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mRNA如何将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师生共同解决如下问题:
1. 学习遗传密码破译的推测过程。
2. 查密码子表,分析密码子的特点:
(1)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特点的氨基酸;(2)有的氨基酸可能有一个以上密码子;(3)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
3.再次比较三种RNA的功能。
4.比较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
5.讲述图解、CAI配合:翻译蛋白质的过程。
弄清以下问题:
1. 氨基酸如何进入核糖体;
2. 核糖体移动的方向;
3. 翻译的位点;
4. 肽链如何形成;
5. 翻译与转录、复制过程的异同点。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破译的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
学生:(尝试总结)基因的表达过程是在细胞中完成的。DNA分子、RNA分子、氨基酸分子和核糖体,线粒体等众多细胞器一道,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在组成蛋白质的肽链合成后,就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经过一系列步骤,被运送到各自的岗位,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开始承担细胞生命活动的各项职责。
师生:进一步讨论,争论利用DNA能否复活恐龙,从理论上和实际情况两种可能性讨论,认识保护物种的意义。
(四) 结果
视频情境导入新课,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给人感知,效果甚佳。问题情境贯穿全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空间。他们会感到课堂既轻松又紧张。这是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
授课时间:2010年5月12日
授课班级: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
授课教师:沈雨兰
授课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二) 主题
应用图像视频的情境于导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画面,形成表象,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师生共同研究,使学生学会思考阅读,培养他们比较、分析、归纳整合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提高科学技术价值观。
(三) 细节
教师:(播放)《侏罗纪公园》的部分片段。提出承上启下的问题情境:上一节课我们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后,能不能利用这一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
学生:讨论、争论。最终大家一致赞同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都表达出来,表现出恐龙的特性。
教师: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基因的表达”。引导学生看第四章的章图。同时抛出如下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文字和图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读图能力。
教师——问题情境1: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两者如何联系起来呢?学生:推测有一种物质能够作为传达DNA信息的信使,科学及发现此物质就是RNA。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学生推理分析,形成结论,也带出了问题情境2.
教师——问题情境2:如何解读DNA信息?(引导归纳)1.看图比较: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结构比较,RNA与DNA的化学组成比较。2.看图了解:三种RNA的结构和功能。3.讲述图解、CAI配合:解读DNA信息的过程(即DNA RNA如何转录,特点是什么?)4.转录与复制过程有何异同?
学生: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为转录。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双链将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
教师----问题情境3:转录得到的RNA仍是碱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质。那么,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能变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mRNA如何将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师生共同解决如下问题:
1. 学习遗传密码破译的推测过程。
2. 查密码子表,分析密码子的特点:
(1)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特点的氨基酸;(2)有的氨基酸可能有一个以上密码子;(3)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
3.再次比较三种RNA的功能。
4.比较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
5.讲述图解、CAI配合:翻译蛋白质的过程。
弄清以下问题:
1. 氨基酸如何进入核糖体;
2. 核糖体移动的方向;
3. 翻译的位点;
4. 肽链如何形成;
5. 翻译与转录、复制过程的异同点。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破译的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
学生:(尝试总结)基因的表达过程是在细胞中完成的。DNA分子、RNA分子、氨基酸分子和核糖体,线粒体等众多细胞器一道,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在组成蛋白质的肽链合成后,就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经过一系列步骤,被运送到各自的岗位,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开始承担细胞生命活动的各项职责。
师生:进一步讨论,争论利用DNA能否复活恐龙,从理论上和实际情况两种可能性讨论,认识保护物种的意义。
(四) 结果
视频情境导入新课,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给人感知,效果甚佳。问题情境贯穿全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空间。他们会感到课堂既轻松又紧张。这是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